【校级联考】闽粤赣三省十校2019届高三下学期联考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
《【校级联考】闽粤赣三省十校2019届高三下学期联考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级联考】闽粤赣三省十校2019届高三下学期联考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19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 闽粤赣三省十校闽粤赣三省十校 2019 届高三下学期联考理科综合届高三下学期联考理科综合 化学试题化学试题 1.化学与生活、人类生产、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我国发射的“嫦娥三号”卫星中使用的碳纤维,是一种有机高分子材料 B. 石油裂化和裂解制取乙烯、丙烯等化工原料不涉及化学变化 C. 电热水器用镁棒防止金属内胆腐蚀,原理是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D. “霾尘积聚难见路人”,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没有丁达尔效应 【答案】C 【解析】 【详解】A. 碳纤维是含碳量高于 90%的无机高分子纤维,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A项错误。 B. 石油裂化和裂解都属于化学变化,在反应过程中
2、生成了新物质,B项错误。 C.金属内胆一般来说是不锈钢材质的,镁棒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金属内胆的,所以镁棒相当于原电池的负极, 从而保护了金属内胆不被腐蚀,原理是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C项正确。 D.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气溶胶也属于胶体的一种,D 项错误。 【点睛】易错点:石油裂化和裂解,煤的汽化、液化、干馏均是化学变化,石油的分馏是物理变化,需要 牢记。 2.设 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足量 MnO2与 40 mL 10 mol L1的浓盐酸充分反应,生成的氯气分子数为 0.1NA B. 标准状况下,11.2 L甲烷和乙烯混合物中含氢原子数目为 2NA C. 0.1mo
3、l FeCl3水解形成的 Fe(OH)3胶体粒子数为 0.1 NA D. 常温下,1 L pH11的 Na2CO3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 H+数目为 10-11NA 【答案】B 【解析】 【分析】 A. MnO2与浓盐酸反应一段时间后,浓盐酸变化稀盐酸; B. 甲烷和乙烯都含有 4个氢原子,11.2L甲烷和乙烯混合物的物质的量为 0.5mol,则含氢原子数目为 2NA; C. 每个Fe(OH)3胶体粒子中含有多个 Fe(OH)3分子; D. 水电离出的 H+数目等于水电离出的 OH-数目, Na2CO3溶液中的 OH-数目全部是由水电离出来的, 计算出 水电离出的 OH-数目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
4、】A. MnO2与浓盐酸反应一段时间后,浓盐酸变为稀盐酸,稀盐酸不与二氧化锰发生反应,故生成的 氯气分子数小于 0.1NA; B. 甲烷和乙烯都含有 4个氢原子,所以混合物中氢原子数目平均下来也是 4个,标准状况下,11.2L甲烷和 乙烯混合物的物质的量为 0.5mol,则含氢原子数目为 N=4n NA=2NA; C. Fe(OH)3胶体粒子是许多微粒的集合体,0.1mol FeCl3水解形成的 Fe(OH)3胶体粒子的数目小于 0.1NA; D. 水电离出的 H+数目等于水电离出的 OH-数目,水电离出的 OH-的物质的量为 n=c V=mol, 水电离出的 OH-数目 N=n NA=,则水
5、电离出的 H+数目为 。 故本题选 B。 【点睛】A项需要注意浓盐酸反应变稀之后就不再和 MnO2,所以浓盐酸不会完全反应。 D 项中水电离出的 H+有部分被 CO32-结合生成 HCO3-,剩余在溶液中的 H+数目为 10-11NA。 3.有机物 a 和苯通过反应合成 b的过程可表示为下图(无机小分子产物略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是加成反应 B. 若 R为 CH3时,b中所有原子可能共面 C. 若 R为 C4H9时,取代 b 苯环上的氢的一氯代物的可能的结构共有 12种 D. 若 R为 C2H5时,1mol b 最多可以与 4molH2加成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该反
6、应过程为取代反应,R基团取代了苯环上的氢原子,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选项。 【详解】A. R基团取代了苯环上的氢原子,属于取代反应的类型; B.苯环是共面结构,CH3是所有原子是不共面的,所以 b 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共面。 C. 若 R为 C4H9时,其共有 4 种结构,故 b 的结构共有 4 种,每种 b 的苯环上有三种不同类型的氢,故取代 b 苯环上的氢的一氯代物的可能的结构共有 34=12种; D. 若 R为 C2H5时,1mol b 最多可以与 3molH2加成; 故本题选 C。 【点睛】常见有机分子构型、原子共面、共线情况需要熟练掌握,例如甲烷、乙烯、乙炔、苯等等;书写 同分异构要按照先写碳
7、链异构,再写位置异构,再写官能团异构的顺序书写,就不会有遗漏。 4.短周期元素 A、B、C、D、E、F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和 B形成的气态化合物的水溶液呈碱性,A和 D 同主族,B和 C相邻,F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无机含氧酸中的最强酸。E与 B可组成化合物 E3B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E 与 B的简单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且简单离子半径 BD,则金属性:ED D. 由 A、B、C 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只能为共价化合物 【答案】B 【解析】 【分析】 A 和 B 形成的气态化合物的水溶液呈碱性,A和 B形成的气态化合物为 NH3,短周期元素 A、B、C、D、E、 F 的原子序数依
8、次增大,故 A 为 H 元素,B 为 N 元素,A 和 D 同主族,B 和 C 相邻,则 D 为 Na 元素,C 为 O元素,F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无机含氧酸中的最强酸,可知 F为 Cl元素,无机含氧酸中的 最强酸为 HClO4,E与 B可组成化合物 E3B2,则 E为 Mg 元素。 【详解】A. E与 B 的简单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简单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原子序数越大,半径越小, 简单离子半径 BE,A项错误; B. E3B2与足量盐酸反应为 Mg3N2+8HCl=3MgCl2+2NH4Cl,B项正确; C. D 与 E 的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分别为 NaOH和 Mg(OH)2,等物
9、质的量的两种物质,其消耗盐酸的量 ED, 但是金属性 EKsp (AgI) 中滴加 0.01 mol L1 KI溶液 B 向两份蛋白质溶液中分别滴加饱和 NaCl 溶液和 CuSO4溶液 均有固体析出 蛋白质均发生变性 C. 向待测液中依次滴入氯水和 KSCN 溶液 溶液变为红色 待测溶液中含有 Fe2 D 向 NaHCO3溶液中加入 NaAl(OH)4 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Al(OH)4-结合 H+的能力比 CO32-强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A. AgNO3溶液中 Ag+过量; B.该实验中硫酸铜溶液使蛋白质变性,氯化钠溶液使蛋白质盐析;
10、 C.待测溶液中可能含有的 Fe3; D. HCO3-和Al(OH)4-发生双水解过程,生成 Al(OH)3沉淀。 【详解】A. 1mL 0.01 mol L1 AgNO3溶液的试管中滴加 0.1mL0.01 mol L1 NaCl 溶液,反应后 Ag+过量,再 向其中滴加 0.01 mol L1 KI溶液,剩余的 Ag+与 I-反应,不能证明 AgCl 的溶度积大于 AgI的,A项错误。 B. 该实验中氯化钠溶液使蛋白质的析出属于盐析现象,CuSO4溶液使蛋白质发生变性,B项错误。 C. 待测溶液中可能含有的 Fe3,没有先加入硫氰化钾溶液排除其干扰,不能证明待测溶液中含有 Fe2;C 项错
11、误。 D. Al(OH)4- 结合 HCO3-的电离的 H+生成 Al(OH)3沉淀和 CO32-,所以Al(OH)4-结合 H+的能力比 CO32-强, D 项正确。 【点睛】此题涉及实验设计、实验评价、现象,比较综合,易错点:需要注意反应物是否过量,试剂的添 加顺序是否正确。 6.国内某科技研究小组首次提出一种新型的 Li+电池体系,该体系征集采用含有 I-、Li+的水溶液,负极采用 固体有机聚合物,电解质溶液采用 LiNO3溶液,聚合物离子交换膜作为隔膜将液态正极和固态负极分隔开 (原理示意图如图) 。已知:I-+I2=I3-,则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 图甲是原电池工作原理图,图乙是
12、电池充电原理图 B. 放电时,正极液态电解质溶液的颜色变浅 C. 充电时,Li+从右向左通过聚合物离子交换膜 D. 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答案】B 【解析】 【分析】 题目已知负极采用固体有机聚合物,甲图是电子传向固体有机聚合物,图甲是电池充电原理图,则图乙是 原电池工作原理图,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I3-+2e-= 3I-。 【详解】A. 甲图是电子传向固体有机聚合物,电子传向负极材料,则图甲是电池充电原理图,图乙是原电 池工作原理图,A项错误; B. 放电时,正极液态电解质溶液的 I2也会的得电子生成 I-,故电解质溶液的颜色变浅,B项正确; C. 充
13、电时,Li+向阴极移动,Li+从左向右通过聚合物离子交换膜,C项错误; D. 放电时,负极是失电子的,故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点睛】易错点:原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电解池中,阳离子向阴极移动,阴 离子向阳极移动,注意不要记混淆。 7.常温下联氨(N2H4)的水溶液中有: N2H4+H2O N2H5+OH- K1 N2H5+H2O N2H62+OH- K2 , 该溶液中的微粒的物质的量分数 (X)随-lgc(OH-)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图中对应的微粒为 N2H62+ B. 反应为 N2H5+的水解平衡方程式 C. 若 C 点为 N2H5C1 溶液,
14、则存在:c(Cl-)c(N2H5+ )+2c(N2H62+) D. 据 A 点可求:K1=10-6 【答案】B 【解析】 【分析】 横坐标为 OH-浓度的负对数值,从左到右 OH-的浓度越来越小,越能促进 N2H4电离,纵坐标为微粒的物质 的量分数 (X),故对应的微粒为 N2H4,对应的微粒为 N2H5+,对应的微粒为 N2H62+。 【详解】A.对应的 OH-的浓度最小,N2H4电离平衡正向移动的程度最大,则对应的微粒为 N2H62+,A项 正确; B. 反应为 N2H4的二级电离方程式,B项错误; C. 由电荷守恒的:c(OH-)+c(Cl-)=c(N2H5+ )+2c(N2H62+)+
15、c(H+),从图像可得 C 点 c(OH-)c(N2H5+ )+2c(N2H62+),C 项正确; D. 从图像可得 A点 N2H4、N2H5+物质的量分数相等,说明它们的浓度相等,c(OH-)=, =,D 项正确。 【点睛】对于化学平衡图像题,需要分析图像所给的信息,以及各个特殊点的状态,离子浓度大小比较需 要结合物料守恒、电荷守恒、质子守恒来分析。 8.四氯化锡可用作媒染剂。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可以制备四氯化锡(部分夹持装置已略去) ; 有关信息如下表: 化学式 SnCl2 SnCl4 熔点/ 246 -33 沸点/ 652 144 其他性质 无色晶体,易氧化 无色液体,易水解 回答下列问题:
16、 (1)甲装置中仪器 A的名称为_。 (2)用甲装置制氯气,MnO4- 被还原为 Mn2+,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 (3)将装置如图连接好,检查气密性,慢慢滴入浓盐酸,待观察到_(填现象)后,开始加热丁 装置,锡熔化后适当增大氯气流量,继续加热丁装置,此时继续加热丁装置的目的是: 促进氯气与锡反应; _。 (4)如果缺少乙装置,可能发生的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己装置的作用是 _: A.除去未反应的氯气,防止污染空气 B.防止空气中 CO2气体进入戊装置 C.防止水蒸气进入戊装置的试管中使产物水解 D.防止空气中 O2进入戊装置的试管中使产物氧化 (5)某同学认为丁装置中的反应可能产生 Sn
17、Cl2杂质,以下试剂中可用于检测是否产生 SnCl2 的有 _(填标号) 。 A. H2O2溶液 B. FeCl3溶液(滴有 KSCN) C. AgNO3溶液 D. 溴水 (6)反应中用去锡粒 1.19g,反应后在戊装置的试管中收集到 2.38gSnCl4,则 SnCl4的产率为_。 (保 留 3位有效数字) 【答案】 (1). 蒸馏烧瓶 (2). 2MnO4-+10C1-+16H+=2Mn2+5Cl2+8H2O (3). 丁装置内充满黄绿色 气体 (4). 使 SnCl4气化, 利于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5). Sn+2HCl=SnCl2+H2 (6). A C (7). B、 D (8).
18、 91.2% 【解析】 【分析】 分析一下实验流程,甲装置是高锰酸钾和浓盐酸反应制氯气,得到的氯气含有水蒸气和氯化氢气体,经过 乙饱和食盐水除去氯化氢气体,再经过丙浓硫酸除去水蒸气,此时气体为纯净干燥的氯气,再和丁装置的 锡粒反应制备四氯化锡,经过酒精灯加热变成气态的四氯化锡,然后在戊装置冷凝下来,己装置的碱石灰 用来吸收未反应完的氯气和空气的水蒸气。 【详解】 (1)蒸馏烧瓶; (2)用甲装置制氯气,MnO4- 被还原为 Mn2+,Cl被还原成 Cl2,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MnO4-+10C1-+16H+=2Mn2+5Cl2+8H2O; (3)开始加热丁装置,应该是要等到氯气充满丁装置,
19、氯气为黄绿色气体,故此处能观察到的现象应该是 丁装置内充满黄绿色气体;锡熔化后适当增大氯气流量,继续加热丁装置,此时继续加热丁装置促进氯 气与锡反应;除了这个目的,还有就是要把生成物气化然后在戊装置冷凝达到分离的目的,故第二个目的 应该是使 SnCl4气化,利于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4)如果缺少乙装置,则气体中氯化氢没有被除去,则与锡反应,置换出氢气,化学方程式为 Sn+2HCl=SnCl2+H2;反应过程中氯气可能还有未反应完全的,需要用碱石灰除去,题给信息四氯化锡容易 发生水解,故要防止水蒸气进入戊装置的试管中使产物水解,CO2和 O2进入戊装置无影响,故选 A.C; (5)由题给信息
20、SnCl2易氧化的性质,说明 SnCl2是还原剂,A. H2O2溶液与 SnCl2反应无明显现象,不能 检测;B. FeCl3溶液(滴有 KSCN)与 SnCl2反应生成 Fe2,溶液由血红色变为无色,可以作为检测试剂; C. AgNO3溶液既可以与 SnCl2反应,也可以与 SnCl4反应生成白色沉淀;D. 溴水与 SnCl2反应生成 Br,溴 水红棕色褪去,故选 B.D; (6) Sn2Cl2=SnCl4, 理论上 n (Sn) = , 理论上可制得 SnCl4的质量为: n (Sn) = n (SnCl4) =0.01mol,m(SnCl4)=,则产率为 【点睛】实验题要特别注意题给信息
21、,一般后面会针对题给信息设问,碱石灰成分主要是 NaOH和 CaO, 不要与熟石灰、消石灰等混淆。 9.研究碳氧化合物、 氮氧化合物、 硫氧化合物等大气污染物的处理对缓解环境污染、 能源危机具有重要意义。 工业上处理氮的氧化物途径有多种: .碱吸法。 (1)利用纯碱溶液吸收 NO、NO2,发生的反应共生成两种盐,请写出有关氧化还原方程式: _、NO+NO2+Na2CO3=2NaNO2+CO2 .催化氧化法:城市中 NOx和 CO污染主要来源于汽车尾气,可以利用化学方法将其转化为无毒无害的物 质。 (2)已知:N2(g)O2(g)2NO(g) H180 kJmol1 2CO(g)O2(g)2CO
22、2(g) H564 kJmol1 请写出把汽车尾气转化为无毒无害的物质的热化学方程式:_ (3)为研究汽车尾气转化为无毒无害的物质有关反应,在密闭容器中充入 10molCO 和 8molNO,发生反应, 如图为平衡时 NO的体积分数与温度、压强的关系。 该反应达到平衡后, 为在提高反应速率同时提高 NO的转化率, 可采取的措施有_ (填字母序号) 。 a改用高效催化剂 b缩小容器的体积 c升高温度 d增加 CO的浓度 压强为 10 MPa、温度为 T1下,若反应进行到 20 min 达到平衡状态,容器的体积为 4 L,用 CO2的浓度变 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 v(CO2)_,该温度下平衡常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校级联考 级联 闽粤赣三省十校 2019 届高三下 学期 联考 理科 综合 化学试题 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347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