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级联考】广东省中山一中、广州市七校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11月)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
《【校级联考】广东省中山一中、广州市七校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11月)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级联考】广东省中山一中、广州市七校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11月)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16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2019 届届“七校七校”十一月联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十一月联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1.化学与环境、材料、信息、生活关系密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硫、氮、碳的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 B. 山东疫苗案涉及疫苗未冷藏储运而失效,这与蛋白质变性有关 C. 刚玉、红宝石主要成分是氧化铝,玛瑙、分子筛主要成分是硅酸盐 D. 乳酸铁是某些补铁口服液的有效成分 【答案】B 【解析】 【详解】A. 硫、氮的氧化物 SO2、NO2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CO2不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故 A 错误;B. 因为蛋白质高温会变性失去蛋白质的活性,故 B 正确; C. 刚玉、红宝石主要成分是氧化铝,玛瑙主要成
2、分 是二氧化硅,分子筛主要成分是硅酸盐,故 C 错误;D. 乳酸亚铁是某些补铁口服液的有效成分,故 D 错误; 答案:B。 2.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 A. 氯化钠的分子式:NaCl B. NH4Br的电子式: C. 比例模型可以表示二氧化硫分子,也可以表示二氧化碳分子 D. Mg5(Si4O10)2(OH)24H2O的氧化物形式:5MgO8SiO25H2O 【答案】D 【解析】 【详解】A. 氯化钠是离子化合物,化学式 NaCl,没有的分子式,故 A 错误:B. NH4Br 的电子式: ,故 B错误;C. 比例模型可以表示二氧化硫分子,并不能表示二氧化碳分子, 二氧化碳分子是直线型,故
3、 C 错误;D. Mg5(Si4O10)2(OH)24H2O 的氧化物形式:5MgO8SiO25H2O,故 D 正确;答案:D。 3.用 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电解精炼铜,当外电路通过 NA个电子时,阳极质量减小 32 g B. 反应 3H2(g)+N2(g)2NH3(g)H=-92 kJ mol-1,当放出 9.2 kJ 热量时,反应的 N2为 2.24L C. 常温常压下 27克 Al与 33.6L氯气完全反应,电子转移数小于 3NA D. 1 mol L-1氯化铜溶液中,若 Cl-的数目为 2NA,则 Cu2+的数目为 NA 【答案】D 【解析】 【
4、详解】A.电解精炼铜时,阳极上放电的除了铜,还有比铜活泼的金属杂质,故当转移 NA个电子时,阳极减少 的质量小于32g,故 A 错误;B.反应3H2(g)+N2(g)2NH3(g)H=-92 kJ mol-1,转移 6mol电子,放出热量 9.2kJ时, 转移电子 0.6NA, 反应的 N2标况下为 2.24L, 故 B 错误; C. 常温常压下与 33.6L氯气的物质的量小于 1.5mol, 所以与 27 克 Al不能完全反应,故 C 错误;D. 氯正确化铜的化学式为 CuCl2,n( Cu2+): n(Cl-)= 2:1,所以在 1mol L-1氯化铜溶液中,若 Cl-的数目为 2NA,则
5、 Cu2+的数目为 NA,故 D正确;答案:D。 4.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或者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 A. 定容 B. 比较硫、碳、硅三种元素的非金属性 C. 尾气处理 D. 测定黄铜中锌的含量 【答案】A 【解析】 【详解】A.容量瓶定容时,距离刻度线 1-2cm 时改用胶头滴,故 A 错误;B.若锥形瓶中生成气体,说明硫酸 的酸性比碳酸强,烧杯中生成白色沉淀,说明碳酸的酸性比硅酸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越强,则对 应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因此比较硫、碳、硅非金属性强弱的实验方案合理,所以 B 正确的;C.氨气易溶于水 和硫酸,难溶于四氯化碳,四氯化碳的密度比硫酸溶液大,导管口伸
6、入下层液体可以防止倒吸,逸出的氨气被 稀硫酸完全吸收生成铵盐,所以 C 是正确的;D.锌是氢前金属,铜是氢后金属,前者与稀盐酸发生置换反应,生 成的氢气难溶于水,水还能除去氢气中混有的氯化氢,排水量气法收集氢气,根据氢气的体积可以计算完全 反应的锌的质量,进而可以求黄铜中锌的含量,所以 D 是正确的;答案:A。 【点睛】可根据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比较非金属性强弱;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越强,则对 应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 根据氨气易溶于硫酸,难溶于四氯化碳,可防止倒吸。 5.已知 X、Y、Z是三种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甲、乙、丙分别是三种元素形成的单 质,A、B、C、D分别
7、是由三种元素中的两种形成的化合物,且 A与 C中均含有 10 个电子。它们之间转化关 系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ZYX B. 稳定性:AC C. 反应和均为吸热反应 D. X、Y、Z可以形成离子化合物 【答案】C 【解析】 短周期元素中形成的 10 个电子的化合物主要有 CH4、NH3、H2O、HF等几种,根据图中的转化关系可以推 出 X、Y、Z 分别为 H、C、O 三种元素,甲、乙、丙分别为氢气、碳、氧气,A、B、C、D 分别为 CH4、CO2、H2O、CO。 A. H、C、O 三种元素原子半径:COH ,A不正确; B. 氧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碳,所以稳定性: H2OC
8、H4,B 不正确;C. 反应碳和二氧化碳在高温下生成一氧化碳的反应是吸热反应,反应水蒸气和 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氢气和一氧化碳是吸热反应 ,所以 C 正确; D. H、C、O 三种非金属元素只能形成 共价化合物,不能形成离子化合物,D不正确。选 C。 点睛:解无机框图推断题时,首先要找好突破口。本题以 10 电子化合物为突破口,通过转化关系检验,可 以分别推出各种元素和化合物。 6.通过电解法分离 NaHSO3与 Na2SO3混合物,其装置如下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4OH-4e-=2H2O+O2 B. 阳极区 c(H+)增大,H+由 a 室经阳离子交换膜进入 b室 C
9、. 外电路每转移 0.2 mol电子,有 0.2 mol Na+从 b 室进入 c 室 D. c室得到 Na2SO3的原因是 OH-+HSO3- = H2O+SO32- 【答案】C 【解析】 【分析】 通过电解法分离 NaHSO3与 Na2SO3混合物,根据装置图分析,电解池阳极发生的反应为物质失去电子,发生氧 化反应,考虑到溶液是碱性,则阳极处 OH-放电产生 O2,阳极电极反应为: 4OH-4e-=2H2O+O2,阴极为物质得 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考虑到溶液是碱性,则阴极反应式为:2H2O+2e-=2OH-+ H2, 据此分析判断。 【详解】A.阳极的电极反应为: 4OH-4e-=2H2
10、O+O2 ,所以 A 正确;B.阳极区 OH-放电被消耗,c(OH-)降低,则 c(H+)增加,电解池中阳离子通过阳离子交换膜向阴极移动,则 H+由 a 室经阳离子交换膜进入 b 室,所以 B 正 确;C.外电路每转移 0.2 mol 电子,不仅有 Na+转移,还有 H+转移,故 C错误;D.c 室中产生 Na2SO3,溶液为碱 性,则 c 室得到 Na2SO3的原因是 OH-+ HSO3-=H2O+ SO32-,所以 D 选项是正确的;答案:C。 7.常温下,浓度均为 1.0 mol L-1的 HX 溶液、HY溶液、HY 和 NaY的混合溶液,分别加水稀释,稀释后溶液的 pH 随浓度的变化如
11、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HX 是强酸,溶液每稀释 10 倍,pH始终增大 1 B. 常温下 HY的电离常数为 1.0 10-4 C. 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a点大于 b点 D. c 点溶液中:c(Na+)c(Y-)c(HY)c(H+)c(OH-) 【答案】B 【解析】 A根据图像可知 1mol/LHX 溶液的 pH0,说明 HX全部电离为强电解质,当无限稀释时 pH接近 7,A 错 误;B根据图像可知 1mol/LHY 溶液的 pH2,溶液中氢离子浓度是 0.01mol/L,所以该温度下 HY 的电 离常数为=1.010 -4,B 正确;C酸或碱抑制水电离,酸中氢离子浓度越小其抑
12、制 水电离程度越小,根据图知,b 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小于 a,则水电离程度 ab,C 错误;Dc 点溶液中显酸 性,说明 HY 的电离程度大于 NaY 的水解程度,则溶液中:c(Y-)c(Na+)c(HY)c(H+)c(OH-),D错误;答 案选 B。 点睛:本题考查弱电解质电离,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分析推断及识图能力,正确判断两种酸的强弱 是解本题关键,注意: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与溶液浓度无关,易错选项是 A,注意无限稀释 时酸溶液的 pH不可能大于 7,只能是接近 7,即无限稀释时要考虑水的电离。 8.碘化钠用作甲状腺肿瘤防治剂、祛痰剂和利尿剂等. 实验室用 NaOH、单质碘和
13、水合肼(N2H4 H2O)为原料 可制备碘化钠。资料显示:水合肼有还原性,能消除水中溶解的氧气;NaIO3是一种氧化剂. 回答下列问题: (1)水合肼的制备有关反应原理为: NaClO+2NH3 = N2H4 H2O+NaCl 用下图装置制取水合肼,其连接顺序为_(按气流方向,用小写字母表示). 开始实验时,先向氧化钙中滴加浓氨水,一段时间后再向 B的三口烧瓶中滴加 NaClO 溶 液.滴加 NaClO 溶液时不能过快的理由_。 (2)碘化钠的制备 i.向三口烧瓶中加入 8.4gNaOH 及 30mL水, 搅拌、 冷却, 加入 25.4g 碘单质, 开动磁力搅拌器, 保持 6070 至反应充分
14、; ii.继续加入稍过量的 N2H4 H2O(水合肼),还原 NaIO 和 NaIO3,得 NaI溶液粗品,同时释放一种空气中的气 体; iii.向上述反应液中加入 1.0g 活性炭,煮沸半小时,然后将溶液与活性炭分离; iv.将步骤 iii分离出的溶液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得产品 24.0g. 步骤 i反应完全的现象是_。 步骤 ii中 IO3-参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 步骤 iii 将溶液与活性炭分离的方法是_。 本次实验产率为_,实验发现,水合肼实际用量比理论值偏高,可能的原因是_。 某同学检验产品 NaI中是否混有 NaIO3杂质. 取少量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水溶解,
15、滴加少量淀粉液后再 滴加适量稀硫酸,片刻后溶液变蓝. 得出 NaI中含有 NaIO3杂质. 请评价该实验结论的合理性:_(填 写合理或不合理),_(若认为合理写出离子方程式,若认为不合理说明理由). 【答案】 (1). f a b c d e(ab 顺序可互换) (2). 过快滴加 NaClO 溶液,过量的 NaClO 溶液氧化水合肼, 降 低 产 率 (3). 无 固 体 残 留 且 溶 液 呈 无 色 ( 答 出 溶 液 呈 无 色 即 给 分 ) (4). 2IO3-+3N2H4 H2O=3N2+2I-+9H2O (5). 趁热过滤或过滤 (6). 80% (7). 水合胼能与水中的溶解
16、氧 反应 (8). 不合理 (9). 可能是 I- 在酸性环境中被 O2氧化成 I2而使淀粉变蓝 【解析】 【分析】 (1)水合肼的制备原理为:NaClO+2NH3N2H4H2O+NaCl,利用装置 D制备氨气,装置 A为安全瓶,防止溶 液倒吸,气体通入装置 B滴入次氯酸钠溶液发生反应生成水合肼,剩余氨气需要用装置 C 吸收;(2)加入氢 氧化钠,碘和氢氧化钠发生反应:3I2+6NaOH=5NaI+NaIO3+3H2O,加入水合肼得到氮气与 NaI,得到的 NaI 溶液经蒸发浓缩、 冷却结晶可得到 NaI;由碘单质计算生成的 NaI与 NaIO3, 再由 NaIO3计算与 N2H4H2O 反应
17、所得的 NaI,由此计算得到理论生成的 NaI,再计算产率可得;NaIO3能够氧化碘化钾,空气中氧气 也能够氧化碘离子生成碘单质。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1)水合肼的制备原理为:NaClO+2NH3N2H4H2O+NaCl,利用装置 D 制备氨气,通过装置 A安 全瓶,防止溶液倒吸,气体通入装置 B 滴入次氯酸钠溶液发生反应生成水合肼,剩余氨气需要用装置 C 吸 收,倒扣在水面的漏斗可以防止倒吸,按气流方向其连接顺序为:fabcde,故答案为:fabcde; 开始实验时,先向氧化钙中滴加浓氨水,生成氨气一段时间后再向 B的三口烧瓶中滴加 NaClO溶液反应 生成水合肼,水合肼有还原性,滴加
18、NaClO 溶液时不能过快的理由:过快滴加 NaClO 溶液,过量的 NaClO 溶液氧化水和肼,降低产率,故答案为:过快滴加 NaClO 溶液,过量的 NaClO溶液氧化水和肼,降低产率; (2)步骤 ii中碘单质生成 NaI、NaIO3,反应完全时现象为无固体残留且溶液接近无色,故答案为:无固体 残留且溶液接近无色; 步骤 iiiN2H4H2O还原 NalO3的化学方程式为:3N2H4H2O+2NaIO3=2NaI+3N2+9H2O,离子方程式为: 3N2H4H2O+2IO3-=2I-+3N2+9H2O,故答案为:3N2H4H2O+2IO3-=2I-+3N2+9H2O;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19、能脱色,通过趁热过滤将活性炭与碘化钠溶液分离,故答案为:趁热过滤; 8.2gNaOH与 25.4g 单质碘反应,氢氧化钠过量,碘单质反应完全,碘和氢氧化钠发生反应: 3I2+6NaOH=5NaI+NaIO3+3H2O,则生成的 NaI的质量为: 5 150g/mol=25g,生成的 NaIO3与 N2H4H2O反应所得的 NaI,反应为 3N2H4H2O+2NaIO3=2NaI+3N2+9H2O,则 6I22NaIO32NaI,该步生 成的 NaI质量为: 2 150g/mol=5g,故理论上生成的 NaI为 25g+5g=30g,实验成品率为 100%=80%, 实验发现, 水合肼实际用量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校级联考 级联 广东省 中山 一中 中学 2019 届高三上 学期 第二次 联考 11 理科 综合 化学试题 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347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