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0年中考历史考点一遍过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备战2020年中考历史考点一遍过二战后的世界变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2020年中考历史考点一遍过二战后的世界变化(22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 1 一、冷战 (一)冷战的发生 1含义: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 40 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 峙与竞争状态。 2背景: (1)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军事、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国家,在世界各地建立了几百个军事基地,以及以 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货币体系和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国际贸易体系,称霸的欲望十分强烈。美国认 为它的民主制度和自由观念是最优越的,全世界都应该实行和它一样的制度。美国还认定社会主义国家都 具有侵略性。 (2)二战后,苏联的西部边界大大地向西推移,还在东欧国家建立起与苏联类似的社会制度。苏联认为战 争是资本主义垄断和竞争的产物,美国作为最强大的资
2、本主义国家,自然也是苏联潜在的防御对象。 (3)美苏国家战略的对立和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使双方的对抗、冲突不断加剧。 3表现: 杜鲁门主义 出台 概况 1947 年 3 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声称希腊和土耳其受到共产主义 威胁,要求国会拨款援助这两个国家。在演说中,他把世界分为“自由国家”和 “极权政体”两个对立的营垒,宣称美国将领导和帮助所有选择“自由制度” 、抵 抗极权统治的力量。这篇演说提出的政策被称为“杜鲁门主义” 影响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 2 马歇尔计划 推行 概况 1947 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 ,即马歇尔计
3、划,企图通过援 助西欧恢复经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实质 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也是美国实施冷战政策的又一重要 步骤 (二)德国的分裂 1背景:纳粹法西斯政权垮台以后,美、苏、英、法四国分区占领了德国及其首都柏林。随着杜鲁门主义 的出台,苏联与美、英、法在处理德国问题上的分歧越来越大。 2“柏林危机”: (1)背景:1948 年 2 月,美、英、法三国计划将占领区合并,准备发行货币,筹建政权,引起苏联的抗议。 (2)爆发:1948 年 6 月,苏联切断西占区与柏林之间的水陆交通,停止向西柏林供应煤、电、食品等生活 物资,美、英立即对苏占区实行反封锁。 “柏林危机”爆发。 (3)
4、结果:当时,苏联没有封锁空中通道,美、英通过空运向西柏林供应物资。美国也没有采取武力手段 解除苏联对水陆交通的封锁。双方都留有余地。11 个月后,美、苏通过秘密谈判达成协议,双方同时解除 封锁。 3分裂: (1)标志:1949 年 9 月,在美、英、法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又称“联邦德国”或“西德” 。 10 月,在苏占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又称“民主德国”或“东德” 。 (2)影响:从此,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 (三)北约与华约对峙 1北约成立: (1)背景:美国把欧洲看作全球战略的重点和遏制苏联扩张的第一线,而尚未复苏的西欧各国也需要美国 的援助。 (2)成立:经过两年多
5、的酝酿和磋商,1949 年,美、英、法等 12 个国家在华盛顿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 组织” ,简称“北约” ,总部设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 (3)公约规定:任何一个成员国如果受到武装攻击,缔约国将作出集体反应;各缔约国决心维护共同的社 会制度和文化传统。 2华约成立: 3 (1)成立:1955 年,苏联同东欧 7 个社会主义国家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 ,简称“华约” 。华约实际上处 在苏联的控制之下。 (2)条约规定,任何一个成员国如果受到武装攻击,其他缔约国将以一切方式进行援助。 3影响:美苏双方互相敌对,进而发展为两大集团的全面冷战对峙,两极格局形成。 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一)欧洲的
6、联合 1西欧经济的繁荣: (1)时间:20 世纪 5070 年代。 (2)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国家凭借原有的工业基础和马歇尔计划的援助,采用最先进的科学技 术成果,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3)表现:20 世纪 50 年代初,各国的工业生产已经基本恢复到甚至超过了战前水平。20 世纪 5070 年 代,西欧经济持续繁荣。 2欧洲共同体成立: (1)原因: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欧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逐渐走上了联合自强以提高国际地位的道路。 (2)过程: 20 世纪 50 年代初,法国和联邦德国等六国组建欧洲煤钢共同体。 1958 年,六国又建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
7、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1967 年,这 3 个组织合并为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 。 (3)作用:欧共体成员国加强经济合作,并努力用一个声音在国际舞台上说话,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发展 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3欧洲联盟成立: (1)时间:1993 年,大部分西欧国家在欧共体的基础上组成了欧洲联盟。 (2)作用:大大加快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二)美国的发展与日本的崛起 1美国的发展: (1)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积极拓展世界市场,应用最新科技成果,革新生产技术,刺激了经济的繁 荣,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4 (2)20 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经济发展速度放缓。 (3)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美
8、国出现了以全球化和信息化为特征的“新经济” ,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2日本的崛起: (1)经济的发展: 原因: A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美国单独占领了日本。 美国在日本推行非军事化和民主化改革, 颁布了 “和平宪法” 。 B冷战开始后,美国出于本国的战略需要,开始积极扶持日本。朝鲜战争爆发后,日本获得了大量军需订 单。 C日本政府利用当时有利的外部环境,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大力引进先进技术,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 表现:1968 年,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 (2)谋求政治大国地位:随着经济的发展,日本的国际地位也得到提升。20 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日本谋 求成为政治大
9、国的欲望日益膨胀,军费开支不断增加,引起亚洲邻国的关注和不安。 (三)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1建立: (1)美国: 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国颁布了社会保障法 ,实行养老金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向无依无靠者提供救济。 20 世纪 50 年代,美国两次修订社会保障法 ,扩大受益群体,提高最低工资,资助贫困学生。 (2)欧洲: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了缓和社会矛盾,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调整政策,建立起社会保障制度。 1948 年,英国宣布建成“福利国家” 。不久,法国和联邦德国等国也宣布成为“福利国家” 。 2内容:随着福利政策的推行,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建立起包括医疗保健服务、养老、住房、失业 保险和教
10、育等在内的社会保障制度。 3完善:20 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日渐完善。 4作用:社会保障制度是工人阶级斗争的结果,资产阶级也认为实行这种制度,可以缓和阶级矛盾,创造 一个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稳定的社会环境。 5局限性:社会保障制度不能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三、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5 (一)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1经互会建立: (1)背景:着冷战局面的形成,苏联要求东欧国家与自己保持高度一致。 (2)建立:随 1949 年,苏联同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建立了经济互 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 (3)影响: 苏联通过经互会帮助东欧国家
11、克服了战后经济困难,但也利用经互会将各成员国的经济纳入苏联计划经 济的轨道。 斯大林还取消了东欧各国共产党的自主权,按照苏联模式对这些国家进行了全方位的内部改造。 2中苏关系: (1)建交: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苏联就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这对新中国是很重要的 支持。 (2)结盟:1950 年,中苏缔结了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加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新中国掀起了学习苏联 的热潮。 (二)苏联的发展与改革 1赫鲁晓夫改革 (1)背景:1953 年,斯大林逝世。不久,赫鲁晓夫上台执政。 (2)内容 政治: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 经济:进行了一些改革。如发动垦荒运动;发展饲料生产,广种
12、玉米;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改行 收购制;改革工业管理体制;等等。 (3)评价:赫鲁晓夫的改革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时期形成的政治经济体制。 2勃列日涅夫改革: (1)背景:1964 年,勃列日涅夫开始执政。 (2)内容:勃列日涅夫在经济上推行“新政策” ,要求加速科技进步、完善经济管理体制和加强经济刺激。 (3)评价:改革仍然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为了同美国展开军备竞赛,苏联把科技进步的重心放在军事方面,国民经济呈现出畸形发展状态。 6 A苏联的一些重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首位,常规武器、核武器、航天技术可以同美国抗衡 B轻工业产品和新兴产业明显落后。 高投入、高消耗、低效
13、率成为苏联经济的痼疾。 (三)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1戈尔巴乔夫改革: 背景 领域 内容 影响 1985 年, 戈 尔 巴 乔 夫 担 任 苏 联 领导人 先经济 实施加速经济改革的方案 直到 1988 年,总体效果仍然不佳 后政治 取消苏共的领导地位,实行 多党制,倡导“公开性”和 “政治多元化” 使人们的思想发生混乱,无政府状态 蔓延,局势迅速失控。各加盟共和国 的分离趋势也随之加剧 2东欧剧变: (1)原因: 20 世纪 60 年代以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经济上都出现严重问题。各国虽然进行了一些改革,但成 效不大,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西方国家对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加紧推行“和平演变”
14、战略。 20 世纪 80 年代末,受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东欧各国开始实行政治多元化。 (2)表现:东欧政局激烈动荡。在政治上,实行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经济上,实行私有化基础上的市场 经济。 (3)实质:东欧各国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3苏联解体: (1)催化剂八一九事件:1991 年 8 月 19 日,8 名苏共高级官员发动政变,试图挽救苏联,但不到 3 天,即宣告失败。这次事件后,戈尔巴乔夫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职务。俄罗斯领导人叶利钦控制了全局, 苏联的分裂进一步加快。 (2)苏联解体:1991 年底,苏联解体。 四、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一)万隆会议 (1)背景: 然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
15、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为了同美 国展开军 备竞赛, 苏联把科技进步的重心放在军事方面, 国民经济呈现出畸 形发展状态。苏联的一些重工业产品产 量居世界首位,常规武器、 核武器、航天技术可以同美国 抗衡,但是,它的轻工业产品和新兴 产业明显落后。高投 入、高消耗、低效率成为苏联经济的痼疾。 相关史事 当时, 苏联的国家领导层平均年龄过大, 也是造成苏联停滯 不 前的原因之一。1981 年,苏共政治局的 14 位委员中,70 岁以上 的 有 8 位,最小的 73 岁,最大的 83 岁。勃列曰涅夫晚年疾病缠身, 思想 僵化,爱慕虚荣,集党、政、军最高领导权于一身。他不仅是 苏军元 帅,而且是 7
16、次列宁勋章、3 次苏联英雄金质奖章获得者。 其他领 导人投其所好,歌功颂德,阿谀奉承。整个国家缺乏活力, 各部 门普遍纪律松弛,欺上瞒下,酗酒成风,惰性十足。20 世纪 80 年 代,苏联的国民生产总值被日本超过。 然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为了同美 国展开军 备竞赛, 苏联把科技进步的重心放在军事方面, 国民经济呈现出畸 形发展状态。苏联的一些重工业产品产 量居世界首位,常规武器、 核武器、航天技术可以同美国 抗衡,但是,它的轻工业产品和新兴 产业明显落后。高投 入、高消耗、低效率成为苏联经济的痼疾。 相关史事 当时, 苏联的国家领导层平均年龄过大, 也是造成苏联停滯 不
17、前的原因之一。1981 年,苏共政治局的 14 位委员中,70 岁以上 的 有 8 位,最小的 73 岁,最大的 83 岁。勃列曰涅夫晚年疾病缠身, 思想 僵化,爱慕虚荣,集党、政、军最高领导权于一身。他不仅是 苏军元 帅,而且是 7 次列宁勋章、3 次苏联英雄金质奖章获得者。 其他领 导人投其所好,歌功颂德,阿谀奉承。整个国家缺乏活力, 各部 门普遍纪律松弛,欺上瞒下,酗酒成风,惰性十足。20 世纪 80 年 代,苏联的国民生产总值被日本超过。 然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为了同美 国展开军 备竞赛, 苏联把科技进步的重心放在军事方面, 国民经济呈现出畸 形发展状态。苏联的一
18、些重工业产品产 量居世界首位,常规武器、 核武器、航天技术可以同美国 抗衡,但是,它的轻工业产品和新兴 产业明显落后。高投 入、高消耗、低效率成为苏联经济的痼疾。 相关史事 当时, 苏联的国家领导层平均年龄过大, 也是造成苏联停滯 不 前的原因之一。1981 年,苏共政治局的 14 位委员中,70 岁以上 的 有 8 位,最小的 73 岁,最大的 83 岁。勃列曰涅夫晚年疾病缠身, 思想 僵化,爱慕虚荣,集党、政、军最高领导权于一身。他不仅是 苏军元 帅,而且是 7 次列宁勋章、3 次苏联英雄金质奖章获得者。 其他领 导人投其所好,歌功颂德,阿谀奉承。整个国家缺乏活力, 各部 门普遍纪律松弛,
19、欺上瞒下,酗酒成风,惰性十足。20 世纪 80 年 代,苏联的国民生产总值被日本超过。 然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 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为了同 美 国展开军备竞赛, 苏联把 科技进步的重心放在军事方 面, 国民经济呈现出畸形发 展状态。苏联的一些重工业 产品产 量居世界首位, 常规 武器、核武器、航天技术可 7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席卷全球。殖民帝国纷纷瓦解,越来越多的亚洲和非洲国 家取得独立。 这些新独立的国家都面临巩固独立、发展经济的共同问题。它们反对冷战,不愿卷入大国之间的军事冲 突。 (2)召开:1955 年 4 月,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亚洲、非洲 29 个国家和地区的
20、代表举行了第一次亚非会 议,也就是万隆会议。 (3)内容:会议通过了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 (4)万隆精神:会议所体现的亚非国家和地区团结合作、友好相处,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取 和巩固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的精神,被称为“万隆精神” 。 (5)作用: 万隆会议提高了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自信,鼓舞了亚非拉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从万隆会议开始,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 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逐渐推行开来。 (二)非洲民族解放运动 1开始: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首先在北非展开。 (1)1951 年底,利比亚宣布独立。 (2)1952
21、 年,埃及爆发革命,以纳赛尔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发动起义,推翻了英国扶持的封建王朝, 次年成立了埃及共和国。 (3)1962 年,阿尔及利亚人民经过长期的民族解放战争,推翻了法国的殖民统治,获得独立。 2高潮:20 世纪六七十年代,非洲独立运动进入高潮,绝大多数殖民地国家先后获得了独立。1960 年, 非洲有 17 个国家获得独立。这一年因此被称为“非洲年” 。 3结束:此后,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继续发展。1990 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 义的枷锁。 (三)拉美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1古巴革命: (1)古巴在政治和经济上长期被美国控制。 (2)古巴人民在卡斯特罗等人的
22、领导下,经过数年的武装斗争,最终在 1959 年推翻了美国支持的独裁政 8 权。 (3)后来,古巴又挫败了美国支持的雇佣军入侵,走上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2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的斗争: (1)背景:巴拿马运河位于巴拿马共和国中部,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战略地位。巴拿 马运河开通后,美国在运河沿岸划出运河区,一直由美国控制。 (2)过程: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巴拿马不断爆发群众性的反美运动,要求收回运河区主权。 1977 年,巴拿马与美国签订条约,收回了运河区的海关、邮政、司法等主权,并参与运河的管理和营运。 1999 年底,巴拿马收回了运河区的全部主权。 考向一 理解马歇尔计划的
23、本质 二战结束后,欧洲经济凋敝、百废待兴,迫切需要外界援助。美国提出并实施“欧洲复兴计划”,也 称为“马歇尔计划”。 马歇尔计划是以美国为主导、通过1948 年对外援助法单方面向欧洲国家投资和输出产能的经济援 助计划。这种援助建立在不对等的关系上,附加诸多条件,受援国处于被动接受与附属地位,不能自主决 定经济政策。这一计划还将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排除在外,所谓“欧洲复兴计划”实际上是“西欧复 兴计划”。 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不仅有经济目的,而且有政治目的。美国为向全球扩张、与社会主义阵营抗衡, 迫切需要稳定和复兴的西欧盟友,并借拯救欧洲来发展自己,因此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的本意是,通过援 助欧洲
24、恢复经济,使欧洲成为抗衡苏联的重要力量。这一计划对冷战的激化和两极格局的形成起了重要作 用。通过附加条件的援助,马歇尔计划也在事实上造成了美国控制西欧和西欧依赖美国的结果。 9 1948 年,马歇尔计划开始实施。到 1950 年,美国共拨款 130 多亿美元援欧,其中 90%是 赠与,10%是贷款。受援国在度过经济困难的同时,也被纳入美国的势力范围。这说明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 主要是为了 A帮助欧洲复兴经济 B全面控制欧洲 C获取更多经济利益 D输出过剩资本 【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美国对西欧援助 90%是赠与,受援国在度过经济困难的同时,也被纳入美国的势 力范围”可知,国家实施计划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备战 2020 年中 历史 考点 战后 世界 变化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348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