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2020年高考语文冲刺模拟试卷(含答案)
《江苏省南京2020年高考语文冲刺模拟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南京2020年高考语文冲刺模拟试卷(含答案)(11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江苏高考语文冲刺模拟江苏高考语文冲刺模拟试试卷卷 第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 16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姓名写在答题卡上。答案写在答卡上的指定位置。考试 结束后,交回答题卡 一、语言文字运用(12 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懂得美的民族, 凡是看过中国园林的人是不会_这一点 的,园艺家们在不大的空间里,对山石水流、亭台楼阁、花草树木进行巧妙的布置,于 是_迭出,_,令人流连忘返。 A.质疑 胜景 巧夺天工 B.置疑 胜景 鬼斧神工 C.质疑 盛景 鬼斧神工 D.置疑 盛景 巧夺天工 2.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顺序正确的一项是(3 分) 电影 流浪地球 在商业上的成功已经毋庸置疑, _、 _、 _、 _、_即该片在诸多瑕疵的前提下,是如何做到让观众愿意用“瑕不掩 瑜”来为之护,并且让这部电影的口碑持续发酵的? 但有一个事实似乎不太为人关注 已经有不少文章对电影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较为深人的分析 甚至包含了很多问题 绝大多数人都同意这部电影并不完美 它所承载和传达的意义也正在被大量挖掘和讨论 A. B. C. D.2 3.下面的对联不是以“黄鹤楼”为吟咏对象的一项是(3 分) A. 一楼萃三楚精神,云鹤俱空横笛在;二水汇百川支派,古今无尽大江流。 B.景物未全非,独恨难招天上鹤
3、;乡关何处是?几回欲问楼头仙。 C.老子兴来,除开辛氏岂无酒?高人辈出,压倒崔公便是诗。 D.大河奔海,斜日恋山,妙景宜从高处赏;千古奇观,五言绝唱,名楼长借好诗传。 4.对 2022 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是(3 分) A.吉祥物以熊猫为原型进行设计创作, 整体造型代表着主办国对 全世界朋友的热情欢迎。 B.设计者将熊猫形象与富有超能量的冰晶外壳相结合, 体现了冬季冰 雪运动和现 C.“冰墩墩”寓意敦厚,健康,活泼,可爱,冰雪相融,象征瑞雪兆丰年,表达对奥运 健儿收获满满的美好祝福。 D.整体形象酷似天员,寓意创造非凡,探索未来,体现了追求卓越,引领时代以及 面向
4、未来的无限可能。 二.文言文阅读(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8 题。 纳兰性遗传 性德,纳喇氏,初名成德,以避皇太子允礽嫌名改,字容若,满洲正黄旗人,明珠 子也。性德事亲孝,侍疾衣不解带,颜色黧黑,疾愈乃复。数岁即习骑射,稍长工文翰。 康熙十四年成进士,年十六。圣祖以其世家子,授三等侍卫,再迁至一等。令赋乾清 门应制诗,译御制松赋 ,皆称旨。俄疾作,上将出塞避暑,遣中官将御医视疾,命 以疾增减告。遽卒,年止三十一。尝奉使觇梭龙诸羌,其殁后旬日,适诸羌输款,上自 行在遣官使拊其几筵哭而告之, 以其尝有劳于是役也。 于此亦足以上所以任之者一日矣, 其眷睐如是。 性德乡试出徐乾学门
5、。与从研讨学术,尝裒刻宋、元人说经诸书,徐为之序,以 自撰礼记陈氏集说补正附焉,合为通志堂经解 。性德善诗,尤长倚声。遍涉南唐、 北宋诸家,穷极要眇。所著饮水 侧帽二集、清新秀 隽,自然超逸。尝读赵松雪自 写照诗有感,即绘小像,仿其衣冠。坐客期许过当,弗应也。乾学谓之曰: “尔何似王逸 少! ”则大喜。好宾礼士大夫,与严绳孙、顾贞观、陈维崧、姜宸英诸人游。贞观友吴江 吴兆骞坐科场狱戍宁古塔,赋金缕曲二篇寄焉,性德读之叹曰: “山阳思旧 ,都尉 河梁 ,并此而三矣! ”贞观因力请为兆骞谋,得释还,士尤称之。 (节选自清史稿,有别改) 5.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寻晋一等
6、 寻:不久 B,容若尝奉使觇梭龙诸羌 觇:慰问 C.与严绳孙、顾贞观、陈维崧、萎宸英诸人游 游:交游 D.得释还;士尤称之 称:称赞 6.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嫌名:谓音声相近,古礼避君父名讳时,不讳读音相近的字,但是后世讳法加严, 讳同字亦讳嫌名。 B.圣祖:即上文康熙,圣祖是其庙号,他是消朝人关后的第二位室帝,也是中国封建 社会在位时间最长的帝王。 C.乡试:科举中的省级考试,时间在秋季八月,又称秋闱,每四年举行一次,逢子, 午、卯、酉年举行。 D.倚声:按照词调作词称为“倚声”或“填词”,按照词调作词的名家则称为“倚声家”。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
7、代放语。(10 分) (1)其殁后自日,适诸羌输款,上于行在进遣官使拊其几筵贺而告之,以其尝有劳于 是役也。 (2) 贞观友吴江吴兆骞坐科场狱戍宁古塔,赋金缕曲二篇寄焉 8、根据文本,请用四个四字格词语概括纳兰性德的形象特点。(4 分) 三、古诗词鉴赏(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9-10 题。 洗兵马(节选) 杜甫 中兴诸将收山东,捷书夜报清昼同。 寸地尺天皆入贡,奇祥异瑞争来送。 隐士休歌紫芝曲,词人解撰清河颂。 田家望望惜雨干,布谷处处催春种。 淇上健儿归莫懒,城南思妇愁多梦。 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 9本诗前六句是怎样达“中兴”喜说之情的?请首要分析。(6 分) 10
8、.诗歌后六句表现了诗人哪些情感(5 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皇觉揆余初度兮受,_。 (屈原离骚 ) (2) _,功在不舍, (荀子劝学 ) (3)先帝不以臣卑鄙,_,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诸葛亮出师表) (4)最是一年春好处,_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5)盘盘焉。_、蜂房水祸,矗不知其几千万落。(杜牧阿房宫赋) (6)人生如梦,_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7)子曰。“吾尝终目不食,终夜不寢以思,无益,_论语 卫灵公 (8)届安思危,_,有备无患。(古传:襄公十一年 五、现代文阅读(一)(15)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2-14
9、 题。 拉大据的大黄 辛牧 说大黄是一个木匠,很多人并不服:“他算什么木匠?他只会拒锯。”大黄只是笑, 不多说什么: 大黄爱上木匠,爱上拉据,是从一首儿歌开始的:拉大据,扯大错,姥娘门口唱 大戏,接闺女,叫女婿,小外孙也要争着去;姥娘煮上大米饭,舅舅杀只大公鸡。 一首儿敬,竞使得大黄对锯产生了兴趣。他不知从哪里弄来半截小钢铅条,将木 工那里捡到的一些木头儿锯得方方正正。年龄大一些了,大黄的父亲就让他劈柴。有一 次,大黄的父亲大的在什么地方生了气,回到家时,正瞅见大黄在那里画线,赶上去, 朝着大黄的屁股踢了一脚,管里还数落着:“让你劈块烂木头当柴火烧,你比建座宫殿还 下功夫, 你小子在学校里念书
10、怎么不用上这个劲儿?”大黄天生好牌气, 从地上爬起来继续 认真地画线,然后再一板一眼地用手锯锯木头。手锯也叫单锯,很难掌握,正常大人都 锯不了,可大黄却锯得游刃有奈,把木头锯得平整而规则。 到了十六岁大黄便不上学了,跟着邻村师父学木匠,先是跟着师父拉大锯,木匠 行里有句话叫“百日斧子千日锛,大迎面只需一早晨”。大锯太容易了,一早晨就能学会。 但是大黄跟师父学徒,一直拉大锯。 5 有好几次师父已经准备让地开始学木工手艺,不巧那叫段日子里木匠活儿多,而 锯木头是第一道工序, 又没有新的学徙工换。 于是师父征求大黄意见: “能不能再干一段, 你学活儿反正是早晚的事。“大黄一口就答应下来:“听师父的。
11、” 其实,自从拉大锯后,大黄感觉一直挺好。听着那刺刺的锯声,或长或短,或轻 感重,或粗或细,越听越悦耳,有时来回拉一上午都不觉得累,连拉下锯的都支撑不住 了,他却像拉二胡一样,一副悠然自得的样子。特别是到了一些村庄。他在大树边借着 大树干以起锯架,拉起锯来,一些上了年气的大爷大娘会坐了马扎子一看一个上午,还 不时议论一番:“这后生,这大据拉得不孬哩!”大黄就觉得自己很威风,比舞台上的武生 都要神气一些。所以,他这一干又是半年。 7 在农村干木匠光会拉大锯,就等于上小学一直没考上中学。师父终于不不心了, 决决到下一家干活时,就让大黄正式学习打家县。可准备去的那家人很“挑别”,一听说要 让两个新徒
12、弟拉大锯就不答应:“必须让大黄师傅掌上错!“大黄听了后,激动了一夜,人 家一口一句“大黄师傅”, 还把咱叫成了“掌锯的”, 这话越想越受用。 于是, 没等师父表态, 第二天,大黄就主动找师傅说: ”我就是喜欢拉大锯,接着干拉大巨的活儿。师父虽不忍 心,却也没有别的办法。就答应了。 8 不知不觉间,大黄还真成了师傅,名头也越来越大,后来,他就专门研究拉大锯。 不再考虑学细工技术的事了!大黄一边享受着拉大据而获得的羡慕和尊救,一边兢兢业业 地忙碌着,他下定决心,这一辈子就拉大锯不再改行。让大锯的韵律伴奏一生! 9 然而,没过多久,电锯诞生了!他到现在一看惊行张口站舌!神奇的电据征服了他, 一会儿工
13、夫就能干完他几天的活儿,而且漂亮得很 10不久大黄失业了,望着那日渐生锈的大铁锯,满头白发的大黄时常陷人沉思中!不 过,经常有一缕笑容挂上眉梢,那是大黄仿佛叉听到了自己拉大据的声音。 (选自渐行渐远的乡村手艺人 ,有删改 12.下面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文章开头写儿歌,一方面增强了文章地域文化色彩,另一方面又突出儿歌对大黄 人生梦想的指引意义。 B 第. 段写”大锯太容易了,一早晨就能学会。但是起初大黄跟师父学徒,一直拉大 锯”,虽然师父不无偏心,但是正是这样一丝不苟的严格要求才使得大黄最终学有所成。 C.第段画线句于使用排比、比喻修辞,调动听觉器官,生动形
14、象地写出了大黄对 拉锯工作的热情痴迷,志得意满。 D.文章用质朴的语言表现出作者对大黄身上体现出来的专注敬业,精益求精的工匠 精神的价值认同。 13.文中多处运用侧面指写,请找出来并简要分析。(6 分) 14.请探究文章结尾画线句子的意蕴。(6 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12 分)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 15-17 题. 村料一: 我国传统绘画大都用笔、墨绘在纸或绢上,笔与墨是表现手法中的主体,因之评画 必然涉及笔墨。逐渐,舍本求末,人们往往孤立的评论笔墨,喧宾夺主,笔墨倒反成了 作品优劣的标准。 构成画面,其道多矣。点、线、块、面都是造型手段,黑、白、五彩,渲染无穷气 氛。为求表达视觉美感
15、及独特情思,作者可用任何手段:不择手段,择一切手段。果真 贴切地表达了作者的内心感受,成为杰作,其画面所使用的任何手段,或曰线、面,或 曰笔、墨,便都具有点石成金的作用与价值。价值源于手法运用中整体效益。威尼斯画 家委罗内塞 (Veronese) 指着泥泞的人行道说: 我可以用这泥土色调表现一个金发少女。 他道出了画面色彩运用之相对性,色彩效果诞生于色与色之间的相互作用。因之,就绘 画中的色彩而言,孤立的颜色,赤、橙、黄、绿、青、蓝、紫,无所谓优劣,往往一块 孤立的色看来是脏的,但在特定的画面中它却起了无以替代的作用。孤立的色无所谓优 劣,则品评孤立的笔墨同样是没有意义的。 屋漏痕因缓慢前进中
16、不断遇到阻力,其线之轨迹显得苍劲坚挺,用这种线表现老梅 干枝、悬崖石壁、孤松矮屋之类别有风格,但它替代不了米家云山湿漉漉的点或倪云林 的细瘦俏巧的轻盈之线。孰优孰劣?对这些早有定评的手法大概大家都承认是好笔墨。 但笔墨只是奴才,它绝对奴役于作者思想情绪的表达。情思在发展,作为奴才的笔墨的 手法永远跟着变换形态,无从考虑将呈现何种体态面貌。也许将被咒骂失去了笔墨,其 实失去的只是笔墨的旧时形式,真正该反思的应是作品的整体形态及其内涵是否反映了 新的时代风貌。 岂止笔墨,各种绘画材料媒体都在演变。但也未必变了就一定新,新就一定好。旧 的媒体也往往具备不可被替代的优点,如粗陶、宣纸及笔墨仍永葆青春,
17、但其青春只长 驻于它们为之服役的作品的演进中。脱离了具体画面的孤立的笔墨,其价值等于零,正 如未塑造形象的泥巴,其价值等于零。 摘自吴冠中全集 IX ,湖南美术出版社,长沙,2007 年,第 64 页笔墨等于零 材料二: 是冠中先生提出“笔墨等于索”的口号,我不能接受这一说法。我一直很欣赏吴先生的 油画,我认为其油画最大的特,点就是有“笔墨”,吴先生把他在油画风景写生中融会中国 笔墨的心得直接用到纵墨画时,对线条的意识更自觉了,绕条在他的画上到处飞舞的确 给人以新鲜的剌激。中国画的识别与评价体系是每个中国画的人无可回避的文化处境, 只要是中国画,人们就会把其作品的笔墨纳入这个体系说三道四,人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省 南京 2020 年高 语文 冲刺 模拟 试卷 答案
![提示](https://www.77wenku.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351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