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3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学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1.3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学案(含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第第 3 课时课时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目标导读 1.分析教材图 411 和图 412,概述水循环、碳循环和氮循环的过程,并归纳 物质循环的特点。2.阅读教材 P99最后一段,比较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过程和特点,归纳二 者的区别和联系。 重难点击 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和特点。2.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 一 水的循环、碳的循环和氮的循环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主要包括水的循环、碳的循环和氮的循环,请结合教材内容分析它们 的具体过程,并归纳其共同特点。 1水的循环 (1)分析图中数据:海洋蒸发量比降水量多出 0.37,陆地的降水量比蒸发量多出 0.37,这可以 说明海
2、洋中蒸发的水量大部分直接以降水的形式回到海洋,小部分降到了陆地上。而陆地上 多出的这部分水量就以地表径流的形式归还到海洋中。 (2)海洋和陆地的总蒸发量为 5.2, 总降水量为 5.2, 二者相等, 说明水分可以循环往复的利用。 (3)水的循环是局部性的,还是全球性的? 答案 全球性的。 2碳的循环 (1)碳在自然界的储存库主要是水圈和大气圈,_CO2是碳循环中主要的形式。 (2)自然界中的碳元素是以 CO2的形式被生产者利用,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储存在体内, 进入生物群落。 (3)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以有机物的形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往下传递,最终流向分解者。 (4)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分解者
3、的分解作用,以及化石燃料的燃烧都可以把有机物分解成无机 物,以 CO2的形式归还给环境。 (5)如果人们不按生态规律办事,乱砍滥伐森林,对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有何影响? 答案 打破了碳循环平衡,使大气中 CO2进入群落的过程受阻,大气中 CO2的含量就会明显 增多。 (6)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对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有何影响?又有什么危害? 答案 CO2在很短时间内释放出来,打破了碳循环平衡,使大气中 CO2的含量增高,进而导 致温室效应。危害:加快极地和高山冰川的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进而对人类和其他许多 生物的生存构成威胁。 3氮的循环 (1)氮的气体形式在空气中的含量高达 79%,但不能被植物直接
4、利用,要经过固氮菌(如根瘤 菌)的固氮过程转化为硝酸盐和氨后,再供给植物利用。 (2)动植物遗体、排遗物等中的含氮有机物先经过氨化细菌的作用生成 NH3,再经过亚硝酸盐 细菌和硝酸盐细菌的作用生成硝酸盐,一部分硝酸盐可以被植物体再利用,另一部分硝酸盐 被反硝化细菌还原成氮气归还到大气中去。 (3)综上可见,氮循环的形式有 N2、NH3、NO 3、含氮有机物等。 (4)氮循环是否具有全球性的特点? 答案 是。 4结合以上的实例,归纳物质循环的特点 (1)循环再生、反复利用;(2)全球性。 归纳提炼 项目 水的循环 碳的循环 氮的循环 实质 H、O 元素的循环 C 元素的循环 N 元素的循环 循环
5、的形式 水蒸气、液态水 CO2、含碳有机物 N2、NH3、NO 3、含氮 有机物等 主要过程 蒸发、降水、动植物的 吸收 光合作用、细胞呼吸、 分解作用、燃烧 固氮作用、硝化作用、 反硝化作用、燃烧、分 解作用 共同特点 循环性、全球性 活学活用 1如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过程,其中甲、乙、丙、丁构成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箭头表示 物质循环方向。请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图中过程可以表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 (2)缺少类群甲则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不能正常进行( ) (3)类群丙无氧呼吸是产生大气中气体 X 的途径之一( ) (4)碳在乙、丙中以有机物的形式存在( ) (5)参与物质循环的对象
6、是含碳的糖类、脂肪、蛋白质等有机物( ) (6)碳循环是在组成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的生物体内的循环过程( ) (7)碳循环是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过程( ) 问题导析 (1)据图, 气体 X 为 CO2, 与其具有双向箭头的乙为生产者, 乙、 丙、 丁都指向甲, 甲为分解者,丙为初级消费者,丁为次级消费者。 (2) 碳在生物群落内的存在形式是有机物。 (3)碳循环是组成生物体的元素的循环,而不是化合物的循环。 答案 (1) (2) (3) (4) (5) (6) (7) 二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两大主要功能,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结合下
7、图分析二者的关系。 1完成下表,归纳二者的区别 项目 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 特点 反复利用、循环流动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范围 全球性 生态系统的各营养级 2.阅读教材,归纳二者的联系 (1)物质为能量的流动提供载体,使能量能够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进行传递。 (2)能量的固定、贮存、转换、释放都伴随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过程。 (3)能量的流动使得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的物质不断循环往复,所以说,能量是物质循 环的动力。 归纳提炼 绘制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图解时应注意的问题 (1)绘制物质循环图解时,注意物质是可以循环的,即物质循环的箭头可以是双向的。 (2)能量流动是单向的,生产者的能量可流向消费者
8、和分解者,但消费者与分解者中的能量不 能流向生产者。 (3)绘制能量流动图解时, 只要存在有机物传递即伴随着能量的传递(如动植物遗体、 残枝败叶 沼气池;沼渣食用菌等,均既有物质传递,又有能量流动)。 活学活用 2 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部分物质循环简图, 其中 M 表示非生物成分。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 M 表示大气中的 CO2,则碳元素在图中过程是以有机物形式传递的 B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能量伴随着物质循环而循环 C若 M 表示大气中的 CO2,则碳元素可在生物群落中反复循环利用 D若 M 表示非生物环境中的能量,则的能量值为与对应的能量值之和 答案 A 解析 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是以含碳
9、有机物的形式传递的;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沿食物链单向 流动,而不能循环利用;碳元素是在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可被反复循环利用,而不是 在生物群落的内部;代表的是生态系统中固定的总能量,它不仅包括,还包括消费者 通过呼吸作用散失到无机环境中的能量。 当堂检测 1大气中水分的主要来源是( ) A陆地水蒸发 B海洋水蒸发 C森林树木的蒸腾作用 D太空 答案 B 解析 大气中的水分主要来自海洋水分的蒸发,树木蒸腾作用产生的水属于陆地上的水分。 2如图为碳循环的主要途径,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 B 能实现光能化学能的转化 B由 BCD 的林德曼效率是变化的 CB、E 是实现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
10、沟通的关键环节 DB、C、D 被 E 食用而处于第二、三、四营养级 答案 D 解析 图中 A 表示无机环境,B 表示生产者,C 表示初级消费者,D 表示次级消费者,E 表 示分解者。 生产者能实现光能化学能的转化。 不同营养级之间的林德曼效率约为 10%20%, 但不一定是某个固定值。连接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的两大桥梁是生产者和分解者。图中的 B、C、D 分别处于第一、第二和第三营养级。 3从物质循环的角度看,人体内的碳元素究其根源来自( ) A燃料中的碳 B所食动物体内的碳 C食物中的碳 D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答案 D 解析 人类直接或间接以生产者为食,都是来自生产者,生产者固定的 CO2来自
11、大气。 4图 1 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示意图,甲、乙、丙、丁代表生态系统的 4 种成分。图 2 表示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A 表示该营养级的摄入量。回答下列问题: (1)图 1 中,表示的生理过程主要是_,此过程中碳的传递形式主要是_。 过程中碳的传递形式是_。表示的生理过程是_。 (2) 图 2 中 , B 、 D 、 E 依 次 表 示 的 能 量 为 _ 、 _ 、 _。要确保该生物的能量需求,其生存领地的相关植物所固定的能量至 少应达到 B 的_倍。 答案 (1)光合作用 CO2 有机物 微生物的呼吸作用 (2)同化量 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流向分解者的能量 5 解析 (1)据图可知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丁为大气中的 CO2。过程为生 产者的光合作用,为生产者的呼吸作用。在生产者和大气之间(),碳以 CO2的形式循 环。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碳是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的。表示微生物的呼吸作用。(2)某一 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其中的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另一部分用于生长、 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后者中,一部分被下一营养级利用,一部分被分解者分解。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358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