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市2020届高三年级4月份联考在线调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湖北省宜昌市2020届高三年级4月份联考在线调考语文试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宜昌市2020届高三年级4月份联考在线调考语文试题(含答案)(12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宜昌市宜昌市 2020 届高三年级届高三年级 4 月线上统一调研测试月线上统一调研测试 语文能力测试语文能力测试 本试卷共 9 页,22 小题,满分为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注意事项: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回 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 卷上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与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2、慈善现已成为人们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但是,迄今为止,无论是学界还是广大民 众,对慈善的认知存在着不少偏差,大都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物质帮助。如张文在宋朝民间 慈善活动研究中提出,慈善是“社会自发地通过对社会财富的分配、再分配,对其他因各 种原因导致的生活困难的社会成员予以物质援助的社会安全机制” 。实际上,考察慈善事业 发展的历史可知, 慈善不仅是一种民间社会主导的生活救助行为, 还是一种以劝人为善为宗 旨的教化活动。 现有研究表明, “慈善”一词最早出现在公元 3 世纪前中期,即三国、西晋时期的佛教 经典中,意在表达“孝养、施舍、教化等诸种原始佛教的道德观” 。说明在语源学意义上, “慈善”
3、一词在其产生时期即包括了物质救助与劝人为善的功能。 尽管作为一个专门名词“慈善”的出现较晚,但具有慈善性质的活动其实古已有之,应 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期。而慈善作为一种有组织、有规则、有一定规模的民间社会事业,大 约出现于北宋时期。北宋皇祐元年(1049 年)范仲淹创办的苏州范氏义庄救济族人并惠及 “乡里、外姻、亲戚”的行为,可以视为中国最早开展的慈善事业之一。范仲淹不仅设立义 庄管理宗族公产、救助族众,还确立义庄规矩 ,对救助对象、方法、数量等进行规定, 表现出慈善事业的明显特征。与此同时,范仲淹“又设义学以教,教养咸备” 。 义庄以养人, 义学以教人,相辅相成。需要强调的是,南宋嘉定三年(1
4、210 年)范仲淹六世孙范良在续 定规矩 中补充规定: “诸房闻有不肖子弟因犯私罪听赎者, 罚本名月米一年; 再犯者除籍, 永不支米。 ”其中对受助族人提出明确的道德要求,体现出明显的教化倾向。可见,从民间 慈善事业产生的时候起,道德教化即成为其重要内容。 学界普遍认为,明末清初在中国传统慈善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因为“一直存续到民国年 间的各种各样的善会善堂几乎都创始于明末清初” ;“明末善会可说是一个前所未有的中国社 会新现象” 。其中“同善会是创立最早、对后世产生了极大影响的善会” 。 同善会最早出现于河南,而其盛行则在江南。江南地区的同善会中,以高攀龙等创立的 无锡同善会和陈龙正等创立的嘉
5、善同善会影响最大、 最为典型。 两地的同善会都留下了章程 规则,分别称为同善会规例和同善会会式 ,后者由前者发展而来,大同小异。其中 均有一则规定:受助人道德品质的好坏是该会是否予以救助的一个重要前提。所谓“助贫以 劝善为主,先于孝子节妇之穷而无告者,次及贫老病苦之人,公不收于养济、私不肯为乞丐 者” ,至于那些“不孝不悌、赌博健讼、酗酒无赖及年力强壮、游手游食以至赤贫者,皆不 滥助, 以乖劝善之义” 。 而且同善会还明确规定, 聚会之日须安排演讲,“司讲者用通俗言语, 不烦文采,务使人人易晓,感动善心” 。 从此以后, 在进行物质救济的同时注重劝善成为中国慈善事业的一个传统, 也成为君臣 绅
6、民的一个共识。举凡影响较大、成就显著的慈善家大都在扶危济困的同时,从不同的角度 对民众实行道德说教,以此达到拯救时世、改良社会、敦善风气的目的。 清代前期的苏州彭氏是积善世家, 于劝善行善方面不遗余力, 其行善积德之效历来为人 称道,认为“苏郡世德,首推彭氏” 。彭氏慈善不仅名著地方,更有全国性影响,如救助寡 妇的“恤嫠会”即由彭氏首创,而后传播各地。彭氏撰有多部善书,并以之作为教育子弟与 学生的教材。著名学者游子安在劝化金箴清代善书研究中评述: “彭氏自彭定求以 后, 世代诵读及撰著善书, 所编印的劝善文字内容是多方面的, 举凡劝孝、 敬字、 劝止溺女、 戒斗、遏欲、戒杀、放生等都有涉及。
7、”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慈善是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人们对慈善的认知存在偏差,强调人与人之 间的物质帮助。 B.在佛教经典中, “慈善”一词中包含的“孝养、施舍、教化”等道德观,表现出中国慈善 事业丰富的思 想内涵。 C.慈善活动可能源于原始社会时期, 但发展缓慢, 直到唐代依然无组织、 无规则、 缺乏规模。 D.范氏义庄侧重救济族人,义庄确立义庄规矩 ,使得慈善有了财富和制度的保证,具有 慈善事业的明显特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结构为总分式,其主体部分又基本按照时间顺序展开,条理清楚,使读者可
8、以了解中 国古代慈善事业的发展进程。 B.文章先破后立,先指出人们对“慈善”理解的局限,再提出观点: “慈善”是一种兼具物 质救助和道德教化的活动。 C.文章多处运用引用论证,其引用的内容多为章程规则,有着明确的目的,即论证慈善家对 教化的看重。 D.文章分别以北宋、明末和清代的慈善家为例,三个事例各有侧重,体现了各慈善家的不同 目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张文在宋朝民间慈善活动研究中对“慈善”的定义停留于物质救助,这说明宋代的民 间慈善活动不注重道德教化。 B.继范仲淹义庄规矩之后,其六世孙范良又订立续定规矩 ,继承其祖先的慈善事业, 并弥补了先祖对教化的忽
9、视。 C.慈善家扶危济困的行为本身就是一种道德引导,这些行为以及对民众的道德说教,都有助 于拯救时世、改良社会、敦善风气。 D.彭氏积善行德之效历来为人称道,其影响突破苏州,遍及全国,相比行善,彭氏更为重视 劝善,有着著书、教育的传统。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在各类与消费有关的统计数据中,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表现国内消费需求最直接的数 据。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指企业(单位)通过交易售给个人、社会集团非生产、非经营用 的实物商品金额,以及提供餐饮服务所取得的收入金额。包括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但不包 括非实物商品网上零售
10、额。 经过多年的实践,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统计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 科学的方法体系和 严格的管理制度。 从事商品零售活动或提供餐饮服务的法人企业、 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户均 纳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统计范围。 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划分标准, 采用两种方法进行统 计调查。对限额以上单位进行全数调查,由这些企业(单位)按月向当地政府统计部门报送 统计报表,逐级汇总。对限额以下单位进行抽样调查,推算统计结果。 由于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范围每年发生变化,为保证本 年数据与上年可比, 计算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等各项指标同比增长速度所采用的同期 数与本期的企业(单位)统计范围相
11、一致,和上年公布的数据存在口径差异。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反映各行业通过多种商品流通渠道向居民和社会集团供应的生 活消费品总量,是研究国内零售市场变动情况、反映经济景气程度的重要指标。 (摘编自中国统计信息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有什么经济意义 ) 材料二: 3 月份,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6450 亿元,同比下降 15.8%。 注: 限额以上单位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 2000 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 (单位) 、 500 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单位) 、200 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 。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网2020 年 3 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 15.8% ) 材料三:
12、 从目前疫情控制的情况看, 疫情对经济的负面影响主要集中在第一季度。 随着疫情防控 成效日渐显现、复工复产有序进行、生产逐步走上正轨,疫情对经济的负面影响将会越来越 小。 在疫情期间,生鲜电商满足了消费者对于生鲜食品等的消费需求,日订单量大幅增长; 以网络游戏、视频影音为代表的在线文娱产业增长;网上购物等数字经济新业态十分活跃, “云经济” “宅经济”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远程办公、远程医疗、在线教育等模式满足 办公、医疗、教育等民生需求,在疫情期间得到大范围推广。 “线上经济”加速替代“线下 经济” ,计算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因势增长,进一步促进了“互联网+服务业”新业态的 兴盛。 201
13、9 年,中国大陆总人口达到 14 亿人,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世界最大,是全球最具成长 性的消费市场。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2019 年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首次突破 60%。人民群 众收入和民生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居民消费能力快速成长。由于疫情防控需要,部分消费需 求只是被抑制或延迟,不是完全消失,改变的是需求的实现时间。等到疫情结束之后,被压 抑的消费需求将得到释放。因此,餐饮住宿、旅游休闲、文化娱乐等消费也将大幅度增长。 投资方面,各行业受停工影响的投资有望在复工复产后得到回补。进出口方面,随着一系列 稳外贸政策落地,以及疫情防控取得新的阶段性成效,外贸也将迎来恢复性增长。 虽然疫情对传统劳动密集型
14、产业造成了较大冲击, 但对知识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 业等新兴产业影响较小。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展现出强大成长潜力。从长期看,需求结构升 级愈加明显,供给结构必然随之升级,产业升级、经济结构调整成为经济运行的内生需要和 必然趋势,疫情并不能改变这个趋势。 (摘编自中国经济网正确认识疫情对经济的负面影响 ) 4.下列对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能够看出一定时期内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情况, 反映社会商品购 买的实现程度, 以及零售市场的规模状况。 B.每年受限额以上企业(单位)范围变化的影响,计算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等各项指 标同比增长速
15、 度所采用的同期数和上年公布的数据存在口径差异。 C.疫情期间,众多网友在抖音上为喜欢的“红人”充值送礼物或给网络游戏购买装备,这些 资金都会算入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D.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统计范围包括从事商品零售活动或提供餐饮服务的法人企业、 产业 活动单位和个 体户。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第一季度, 乡村消费品零售额比城镇消费品零售额的跌幅小, 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的绝对 量是乡村的 6 倍以上。 B.3 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排名前三的分别是粮油、 食品类, 饮料类, 中西药品类。 C.综合来看,餐饮酒店、百货商场、服装店、电器城
16、、汽车销售与服务、装饰公司受疫情的 影响较为严重。 D.疫情结束之后,消费需求将会得到释放,餐饮住宿、旅游休闲、文化娱乐等消费也将大幅 度增长,各行 业受停工影响的投资在复工复产后也可能会得到回补。 6.从以上材料看, 预期疫情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将会逐渐弱化的依据有哪些?请加以概括。 (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纺车声声纺车声声 贾平凹 如今,我一听见“嗡儿,嗡儿”的声音,脑子里便显出一弯残月来,黄黄的,像一瓣香 蕉似的吊在那棵榆树梢上;院子里是朦朦胧胧的,露水正顺着草根往上爬;一个灰发的老人 在那里摇纺车,身下垫一块蒲团,一条腿屈着,一条腿压在纺车底杆上
17、,那车轮儿转得像一 片雾,又像一团梦,分明又是一盘磁音带了,唱着低低的、无穷无尽的乡曲 这老人,就是我的母亲,一个没有文化的、普普通通的山地小脚女人。 那年月, 正是 “文化大革命” 中期, 我刚刚上了中学, 当校长的父亲就被定为 “走资派” , 拉到远远的大深山里“改造”去了。没有了父亲的工资,我们兄妹又都上学,家里就苦了母 亲。她是个小脚,身子骨又不硬朗,平日里只是洗、缝、纺、浆,干一些针线活计,现在就 只有没黑没明地替人纺线赚钱了。家里一应大小开支,先是还将就着应付,麦子遭旱后,粮 食没打下,日子就越发一日不济一日了。 我瞧着母亲一天一天头发灰白起来,心里很疼,每天放学回来,就帮她干些活
18、:她让我 双手扩起线股,她拉着线头缠团儿。一看见她那凸起的颧骨,就觉得那线是从她身上抽出来 的,才抽得她这般的瘦,尤其不忍看那跳动的线团儿,那似乎是一颗碎了的母亲的心在颤抖 啊! 夜里, 我们兄妹一觉睡醒来, 总听见那 “嗡儿, 嗡儿” 的声音, 先觉得倒中听, 低低的, 像窗外的风里竹叶,又像院内的花间蜂群,后来,就听着难受了,像无数的毛毛虫在心上蠕 动。我就爬起来,说: “妈,鸡叫二遍了,你还不睡?”她还是给我笑笑,说: “棉花才下 来,正是纺线的时候,前日买了五十斤苞谷,吃的能接上秋了,可秋天过去,你们又是一个 新的学期呀” 我想起上一学期,我们兄妹一共是二十元学费,母亲东借西凑,到底还
19、缺五元,后来变 卖了家里一只铜洗脸盆,我才上了学,已经是迟了一星期的了。现在,她早早就做起了准 备我就说: “妈,我不念了,回来挣工分吧! ” 她好像吃了一惊,纺车弦一紧,正抽出的棉线“嘣”的一声断了,说: “胡说!起了这 个念头,书还能念好?快别胡说! ” 我却坐起来, 再说:“念下去有什么用呢?毕了业还不是回来当农民?早早回来挣工分, 我还能养活你们哩! ” 母亲呆呆地瓷在那里了,好久才说: “你说这话,刀子扎妈的心。你不念书了,叫我怎 么向你爸交代呀?” 后来,我还是回家务了农,但母亲让我仍然自学。这年冬天,母亲的纺车却坏了。先是 一个轮齿裂了, 母亲用铁丝缠了几道箍, 后来就是杆子也炸
20、了缝, 一摇起来, 就呱啦呱啦响, 纺线没有先前那么顺手了:往日一天纺五两,现在只能纺三两。母亲很是发愁,我也愁,想 买一辆新的,可去木匠铺打问过了,一辆新纺车得十五元。这十五元在哪儿呢? 这一天,我偷偷跑上楼,将爸爸藏在楼角的几大包书提了下来,准备拿到废纸收购店去 卖了。正提着要出门,母亲回来了,问我去干啥,我说卖书去,她脸变了,我赶忙说: “卖 了,能凑着给你买一辆新纺车啊” 母亲一个巴掌就打在我的脸上,骂道: “给我买纺车?我那么想买纺车的?!唵! ” “不买新的,纺不出线,咱们怎么活下去呀?”我再说。 “活?活?那么贱着活?为啥全都不死了?! ”她更加气得浑身发抖,嘴唇乌青,一只 手死
21、死抓着心口, 我知道她胃疼又犯了,忙近去劝她,她却抓起一根推磨棍,向我身上打来 年底我终于靠砍柴凑够了钱,我们全家人都到木匠铺去,买回来了一辆新的纺车。最高 兴的莫过于母亲了,她显得很年轻,脸上始终在笑着,把那纺车一会儿放在中堂上,一会儿 又搬到炕角上, 末了, 又移到院中的榆树下去纺。 这一次, 她在新纺车上纺了六两线, 那 “嗡 儿, 嗡儿” 的声音, 响了一天半夜, 好像那是一架歌子, 摇摇任何地方, 都能发出音乐来的。 每天晚上了,我要是看书,母亲就纺着线陪我;她要是纺线,我就看着书陪她。这样, 分两处点油灯,煤油用得很费,母亲就把纺车搬到我的房间来纺,可那纺车“嗡儿,嗡儿” 的响,她
22、怕影响我,就又把纺车搬到院里的月光下去纺了。每当我看书看得身疲意懒,就走 出门来,站在台阶上看母亲纺线,那“嗡儿,嗡儿”的响声,立刻给我浑身一震,脑子也就 清醒多了,返身又去看书 几乎就从那时起,我便坚持自学,读完了初中课程,又读完了高中课程,还将楼上爸爸 的那几大包书也读了一半。 “四人帮”一粉碎, 爸爸回来了, 我就报考了大学,竟被录取了。 从此, 我就带着母亲为我做的那套土布印花被子, 来到了大城市, 开始了新的生活; 几年间, 再没有见到我的母亲。后来,父亲给我来了信,信上说:你母亲身体似乎比以前还好,只是 眼睛渐渐不济了,但每天每晚还要织布、纺线 读着父亲的信,我脑子里就又响起那“嗡
23、儿、嗡儿”的声音了。啊,母亲,你还是坐在 那院中的月光底下, 摇着那辆纺车吗?那榆树梢上的月亮该是满圆了吧?那无穷无尽的棉线, 又抽出了你多少幸福的心绪啊,那辆纺车又陪伴着你会唱出什么新的生活之歌呢?母亲! (有删改)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开篇独具匠心,先声夺人,像一组电影镜头由近及远,一幅图画缓缓打开,母亲出 现,抓住了读者的心。 B.文中的母亲是一位用爱和汗水浇灌贫瘠生活的山地小脚女人,她担起了生活的重担,在 纺车上倾注着所有的汗水,只为让孩子有食吃、有学上。 C.纺线织布是“我们”家物质生活的支撑,也带给孩子们无穷的精神力量。年幼
24、的“我” 在母亲的教导下, 明白生活的不易,学会尽力去承担、去珍惜。 D.文章加横线处,运用了直接描写和比喻、通感等修辞手法来展现声音的特点及“我”的 心理感受。 8臧克家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余华在作品活着 中写道“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本文在儿子 要卖书买纺车时,母亲反问“活?那么贱着活?” ,请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母亲这一问句 的理解。 (6 分) 9.“纺车声声”是散文构思的关键,蕴含了作者在人物塑造、材料组织、主题呈现等多方面 的考虑。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加以分析。 (6 分) 二、古代诗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湖北省 宜昌市 2020 三年级 月份 联考 在线 语文试题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359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