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榆林2020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语文试卷(含答案)
《陕西榆林2020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语文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榆林2020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语文试卷(含答案)(20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中国艺术追求的静寒境界,宁静而渊澄,有一种自然而平淡的美,这与中国人的文化追求有 关。世界永远充满着龌龊与清洁的角逐,而清清世界、朗朗乾坤不仅是中国人的社会理想,也是一 种审美追求。 静寒境界是片宁静的天地。宁静驱除了尘世的喧嚣,将人们带入悠远清澄的世界中; 宁静涤 荡了人们的心灵污垢, 使心如冰壶, 从而归于浩然明澈的宇宙之中。 宁静本身就是道, 是宇宙之本, 中国艺术追求这种绝对的宁静。 比如在中国画中, 永恒的宁静是其主要面目。 烟林寒树, 雪夜归舟, 深山萧寺,渔庄清夏等,这些习见的画题,都在幽冷中透出宁静。这里没有鼓荡和聒噪,没有激烈 的冲突,即使像
2、范宽溪山行旅图中的飞瀑,也在空寂的氛围中失去了如雷的喧嚣。寒江静横, 孤舟闲泛,枯树萧森,将人们带入永恒的宁静中。如北宋画家王晋卿传世名作渔村小雪图 ,画 山间晴雪之状,意境清幽,气氛静寂,画中渔村山体均以薄雪轻施,寒林点缀于石间崖隙,江水荡 漾,与远山相应,一切都在清晖中浮动,真是幽寒宁静之极。 中国画家酷爱静寒之境,是因为静反映了一种独特的心境。画之静是画家静观默照的结果, 也是画家高旷怀抱的写照。画家在静寒之中陶冶心灵,以静寒来表现自己与尘世的距离,同时通过 静寒来表达对宇宙的独特理解。 中国艺术的静寒之境,绝不是追求空虚和死寂,而是要在静寒氛围中展现生命的跃迁。以静 观动,动静相宜,可
3、以说是中国艺术的通则,它一般是在静寒中表现生趣,静寒为盎然的生机跃动 提供了一个背景。文嘉自题仿倪元镇山水 : “高天爽气澄,落日横烟冷。寂寞草玄亭,孤云乱山 影。 ”在静寂冷寒的天地中,空亭孑立,似是令人窒息的死寂, 然而,你看那孤云舒卷,轻烟飘渺, 青山浮荡,孤亭影乱,这不又是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吗!彻骨的冷寒、逼人的死寂,在这动静转换 中全然荡去。 静与空是相联系的,静作用于听觉,空作用于视觉,听觉的静能推荡视觉的空,而视觉的空 也能加重静的气氛。 在中国画中, 空绝非别无一物, 往往与静相融合, 形成宁静空茫的境界。 因此, 静之寒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空之寒。中国艺术热衷于创造“空山无人,
4、水流花开”的境界,拒斥俗 世的欲望,不介入社会的复杂文化活动,尽量保持“自然的纯粹性” ,即以山水面貌的原样呈现, 不去割裂自然的原有联系。空山无人,任物兴现,山水林泉都加入到自然的生命合唱中去。 (节选自朱良志一丸冷月的韵味 ,有删改) 1下列对“静寒境界”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它宁静而明澈,化解了龌龊与清洁的冲突,还我们清清世界、朗朗乾坤。 B它体现着自然而平淡的美,表明了永恒的宁静是中国艺术追求的全部内容。 C它可以帮助我们还原宇宙的本来面目,表达我们对于宇宙的独特理解。 D它追求一种绝对的宁静,但这种宁静却不是真正的空虚与死寂。 2关于中国画对“静寒之境
5、”的追求,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中国画的习见画题尽管内容指向不尽相同,但其基本特点是在幽冷中透出宁静。 B无论是动态之景还是静态之景,画家都力图营造空寂的氛围,驱除喧嚣,归于幽静。 C画之静表达的是一种独特的心境,画家在静寒中涵养自己,表现自己与尘世的距离。 D中国画以彻骨的冷寒、逼人的死寂反衬现实世界的生机,从而体现出静寒之境的生趣。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中国画是中国艺术的重要门类,文章以之为例来谈论中国艺术所追求的静寒境界。 B第段中作者引用文嘉题画诗的目的是论证构建静寒之境是中国艺术的通则。 C视觉
6、的空与听觉的静融合成静寒境界,因此,中国画既是视觉艺术,也是听觉艺术。 D静之寒就是空之寒,这使得中国艺术隔绝俗世而得以尽量保持其“自然的纯粹性” 。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近年来,近百部古装剧涌进荧屏,中国灿烂的历史成为创作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库。 然而与此成反比的,却是精品剧难见,而华丽空洞的视听垃圾居多。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历史文化博大精深。传承历史文化,传播历史文化,古装剧是一个很好的 载体。但是既然选择了拍摄古装剧,就应该好好研究历史,认真推敲时代,让古装剧能真正把观众 带进真实的古代,让观众了解历史、认
7、识历史、丰富历史文化知识。千万不可让现代人穿上古代的 服装说现代话、做现代事,这样的“古装剧”就没有“古代模样” ,只有“滑稽模样“罢了。 拍摄古装剧是为了传承古代文化, 启迪今日征程, 丰富公众精神生活。 拍摄古装剧不能背离 “古 代模样” ,只有回归古代“初心” ,才能赢得今人“爱心” 。 (摘自尊重历史,传承文化 ,作者:张琼) 材料二: 不论是“戏说”还是“历史正剧” ,早年的清宫剧几乎都有共同的价值指向从宫廷斗争透 视家国命运, 更多体现的是对国家命运以及民族未来的一种思考和想象, 借古鉴今的目的比较明显。 而近些年的清宫剧逐渐趋向内在、特別是演变为“后宫女人”的争宠戏后,不仅失去了
8、从前清宫戏 宏大的历史叙事和人文情怀,反而以架空历史的方式来讲一些小情小爱、勾心斗角,借此隐射当下 职场的那点“小九九”和是是非非,而这也正是当下生活即刻化、碎片化的一种投射。 文艺要讲好中国故事,必然呼唤现实主义传统、求真务实的制作态度的回归。而这里所说的中 国故事,既包括当下的社会现实,也包含了中国历史故事。需要指出的是,优秀古装剧即便不是严 谨的历史再现,也需要通过虚构情节之下的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底蘊来昭彰历史,抵达一种虚拟外 壳下的真实内核,从而获得观众的情感认同和价值肯定。这中间,见章法、见功力,也见人心。 (摘自光明日报 ,作者:张凡) 材料三: 历史剧在“大事不虚”的前提下,应允
9、许必要的虚构和杜撰。司马懿是否“妻管严” 、纪晓岚 是否真的“铁齿铜牙” 、魏璎珞是否跟富察傅恒有感情,都不妨“戏说” 。历史剧的主要价值是为 观众提供一种历史想象, 并经由这一历史想象传递一种历史观和价值观, 告诉观众历史运行的规律, 或者启迪观众对现实进行思考。比如大明王朝 琅琊榜之所以成为经典,就在于其传递的历 史观之于现实强烈的借鉴意义。 但时下的历史剧之所以鲜有佳作,归根结底,它们大多摒弃了历史思考,只不过是借助历史剧 的外壳拍言情剧,在虚构中凌空高蹈。表面上这是创作技法的问题,实际上是历史观的问题,它折 射的是一种虚无主义的历史观。历史不过是一块幕布,宋朝唐朝清朝不过是背景,是主人
10、公卿卿我 我、为所欲为的空间,它们并没有什么值得探究或者检视的。这种轻薄的历史观会对年轻人产生深 远的影响,当历史在他们的眼中变成了空洞、轻薄、虚无的存在,他们也将成为“轻飘飘”的一代 人,少了历史的负荷,很难迈出坚定有力的步伐。 (摘自南方周末 ,作者:话剧人) 材料四: 但凡备受好评的古装剧,对古代礼仪的考究都是精益求精。 甄嬛传中的第一个镜头太 监执鞭三响、群臣上朝的画面,至今令人记忆深刻。这一镜头就是严格按照史实而拍,而非大多清 装剧中太监们那句拖长尾音的“上朝” 。 甄嬛传中还有许多类似的纠偏,包括上朝的时 候群臣是在乾清门御门听政,而不是像众多清宫戏里演的在太和殿或乾清宫,太监、侍
11、卫路遇皇帝 或妃嫔时须躬身面壁,宫女夜晚侍寝时,只能抱膝和衣而坐随时听候召唤类似的礼仪都需要事 先由礼仪老师教会演员,拍摄时还需现场监控,避免演员因为紧张或者忘记而犯错。 在甄嬛传里,后宫的嫔妃们身穿旗装,踏着“花盆底” ,身姿婀娜。为了更好地找到走路 的感觉,孙俪在开拍前一个月就向剧组借了花盆底鞋,自己在家中暴走练习。尽管如此,由于横店 有不少路都是用鹅卵石铺的,走路时摔倒、崴脚仍时有发生。 (摘自乐读网 )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拍摄古装剧,应认真研究历史,把握改革开放新时代精神,确保不背离“古代模样” ,才能把观 众带进真实的古代。
12、B好的古装剧可以是严谨的历史再现,也可以通过虚构情节之下的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底蕴来昭 彰历史。 C历史剧在“大事不虚”的前提下,可以有必要的虚构甚至杜撰,但好的历史剧不可以缺少历史 思考。 D 甄嬛传对古代礼仪的高度还原和演员的勤恳敬业,这在当下浮躁的娱乐圈是难能可贵的。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近年来,大量古裝剧与观众见面,可如果华丽空洞的垃圾剧偏多,那么,精品剧就必然不可能 出现了。 B拍摄古装剧不能没有“古代模样” ,不可让现代人穿上古装说现代话做现代事,否则,很难赢得 现代观众喜爱。 C早年的清宫剧其目的是借古鉴今,从宫廷斗争透视
13、家国命运。而近年的清宫剧则全是表现“后 宫女人”的争宠,以历史叙事隐射当下职场的是非。 D历史剧只要为广大观众提供一种历史想象,就能传递一种历史观和价值观,并进而启迪观众对 现实问题进行思考。 6围绕历史剧的拍摄这一话题,后三则材料分别是侧重从哪些角度加以阐述的?试加以简要概括。 (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养心殿中,道光皇帝屏退了众人,殿内一点斑驳的烛光映照着御笔,留下了细长的影子。御案 一旁,是决定大清未来发展的立储鐍匣。暮色已至,整个紫禁城里都很静,各个宫门也都下了钥, “小心火烛”喊过了两遍了。 往日这个时候,皇帝早
14、已经歇下了,寝殿外四个八个的有那么几名太监。唯独今天,这里依然 有烛火,却没什么人气。 这几个字是他刚刚在“中正仁和”匾额前“溜达”一百二十四圈决定出来的。殿门口侍立着伺 候他的太监穆水方,他爱管他叫“小方子” 。小方子远远地看不着道光在“立储名单”上到底写了 什么,但那毕竟是秘密立储嘛,秘密的东西,是个人都愿意去偷偷瞟一眼。只见道光深思熟虑后, 叹了口气,写了些什么。小方子只见他的其中一笔是长长的一竖。 小方子心里知道,这太子立的是六爷了。 大家都知道,这未来的储君不是四爷奕詝就是六爷奕诉。既然其中一笔是“丨” ,不是六阿哥 又会是谁呢? 但小方子心里清楚,他不会像当年和珅那样,在乾隆爷禅位
15、大典前一天晚上,偷偷跑入嘉庆爷 的潜邸, 告诉他被选为 “继承人” 的好消息毕竟, 和珅死的太惨了, 小方子当年可是听说过的。 道光撂下笔,等着墨迹干透了,才小心翼翼地把密旨卷好,封进了鐍匣内。招了招手,指了指 东面。小方子会意,知道皇上要把鐍匣放到乾清宫正大光明的牌匾之后。 直到道光皇帝驾崩那一日,小方子都没有说出这个谜底。随着“上崩”从圆明园传出,传向紫 禁城,传向全国,这个谜底也总算是要揭开了。 毕竟是伺候过道光的老人儿了,小方子合计着怎么着也该自己享享清福了,不如这个时候说出 皇上不,这个时候应该叫“先帝”的接班人,让六阿哥好记着自己侍奉先帝有功。 小方子在道光还是皇子的时候,就伺候着
16、。此时已经年逾七旬,从没出过什么差错,因此他对 道光感恩戴德。道光在位的几十年,以节俭治理天下,手下的大臣们每天也不得不跟着皇帝穿着带 补丁的衣服。他后宫的妃嫔没有几个幸运的。他们不是从妃降为嫔,就是从贵人到常在到答应,而 自己却不断地上升地位,着实是不容易的。今天皇帝驾崩,自己没有功劳还有苦劳呢,新帝继位一 定会好好赏我呢!此时的他早把当年为和珅的顾虑抛到了脑后。 在一片哀嚎中,在一堆妃嫔和大臣中,他走了出来。 他在奕诉身边哈着腰,用白色的衣裳擦了擦眼泪,说: “六阿哥,还请您主持大行皇帝的丧仪 啊。 ”奕诉哭红的眼睛一亮,瞥了一眼小方子,又悄悄看了一下奕詝,低下了眼皮: “还是让四哥去 主
17、持吧,四哥是皇阿玛的嫡子。况且皇阿玛的遗诏还没到呢,不妨再等等。 ”小方子急了,在奕诉 耳边耳语: “六阿哥,皇上密旨上写的可是您啊! ” 奕诉的心里顿时有了底,微微正色,和奕詝并排跪倒一起。奕詝死去的母亲是中宫皇后,而奕 詝也就是名副其实的嫡子,年龄上又长于奕诉。而奕诉是庶出,按照礼节,自然要跪在后面。可是 小方子的话给他打足了气,他也就有了胆子。 小方子的徒弟刘琦负责回紫禁城取匣子,这时刘琦已经到了圆明园的九州清晏殿,恭恭敬敬地 捧给小方子,说: “方公公,该您宣旨了! ” 小方子接过,横扫了全殿,双手展开了圣旨,他知道,干了这么多年这个活,这次不同寻常, 或许是他此生最后一次干这个活了。
18、 可他展开的那一刻,神情却变了。圣旨上写着: 四阿哥奕詝立为皇太子 六阿哥奕诉立为亲王 这个圣旨,小方子不知道是怎样念出来的。他万万不会想到道光竟会开了这样一个先例遗 诏上写了两个旨意。他不知道道光在这两个儿子中间的抉择是多么的艰难,更不知“为君难”这三 个字是多么难写。 奕诉已经不知道什么时候跪回到了原处,奕詝大哭喊着“皇阿玛” ,而嘴角却上扬了些。他定 了定,对他的养母、奕诉的生母静皇贵妃说: “额娘,既然皇阿玛让儿臣善待六弟,亲封了奕诉亲 王的名分,儿臣自然不会违拗。小云子,传朕旨意,封六弟奕诉为恭亲王吧! ” 小方子知道了,的确,这是他此生最后一次干这个活了。 (选自王怀初红墙里的阳光
19、 ) 【注】道光皇帝,清朝入主中原后的第六位皇帝。文中的“奕詝”是清朝的咸丰皇帝。 “奕诉” 是近代著名的恭亲王。鏑匣:自雍正皇帝后,为了避免发生康熙皇帝晚年“九子夺嫡”的惨剧, 实行秘密立储制度。即把储君的名字用汉、满两种文字写在黄纸上,放在一个锦匣内,密封好,放 在乾清宫“正大光明”牌匾之后,等皇帝去世,派人去取出圣旨,继承皇位。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本文以晚清道光年间为时代背景,结合历史事实,虚拟人物,合理编排了小说,颇有带入感。 B文章语言通俗近人,避免了一些历史小说死板、文绉绉的特点,如“溜达”等北方方言,更口 语
20、化。 C文章虽然篇幅较短,却用动作、语言等刻画了小方子、道光皇帝、奕诉等诸多人物,形象特点 鲜明,耐人寻味。 D奕诉本来有了希望,却被泼了一盆凉水,为了避免奕詝惩治自己的大不敬,赶快跪回到原处。 8文章多次出现“这是他此生最后一次干这个活了”相关语句,有什么用意?(6 分) 9文中的小方子是个怎样的人,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6 分) 二、二、古代古代诗文诗文阅读(阅读(3 34 4 分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沈焕,字叔晦,定海人。试入太学 ,始与临川陆九龄为友,从而学焉。乾道五年举进士,授余 姚尉、扬州教授。召为
21、太学录,以所躬行者淑诸人,蚤暮延见学者,孜孜诲诱,长贰 同僚忌其立 异。会充殿试 考官,唱名日序立庭下,帝伟其仪观,遣内侍问姓名,众滋忌之。或劝其姑营职,道 未可行也,焕曰: “道与职有二乎?”引孟子 : “立乎人之本朝而道不行,耻也。言路 以为讪己, 请黜之,在职才八旬,调高邮军教授而去。 后充干办浙东安抚司公事高宗山陵 百司次舍供帐酒食之需供给不暇焕亟言于安抚使郑汝谐曰 国有大戚而臣子宴乐自如安乎汝谐属焕条奏。充修奉官,移书御史,请明示丧纪本意,使贵近哀戚 之心重,则茇舍菲食自安,不烦弹劾而须索绝矣。于是治并缘为奸者,追偿率敛者,支费顿减。 岁旱,常平使分择官属振恤,得上虞、余
22、姚二县,无复流殍。改知婺源,三省类荐书以闻,遂 通判 舒州。闲居虽病,犹不废读书,拳拳然以母老为念、善类凋零为忧。卒,丞相周必大闻之曰: “追思立朝不能推贤扬善,予愧叔晦,益者三友,叔晦不予愧也。 ” 焕人品高明,而其中未安,不苟自恕,常日昼观诸妻子,夜卜诸梦寐,两者无愧,始可以言学。 追赠直华文阁,特谥 端宪。焕之友舒璘字元质,奉化人。璘乐于教人,尝曰: “师道尊严,璘不如 叔晦,若启迪后进,则璘不敢多逊。 ” (节选自宋史沈焕传 ) 【注】长贰:指官的正副职。言路:指言官。山陵:此指营造陵墓。并缘:相互依附勾结。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23、 A后充干办浙东安抚司公事/高宗山陵/百司次舍供帐酒食之需/供给不暇/焕亟言于安抚使郑汝谐 曰/国有大戚/而臣子宴乐自如/安乎/ B后充干办浙东安抚司公事/高宗山陵百司次舍/供帐酒食之需供给不暇/焕亟言于安抚使郑汝谐曰 /国有大戚/而臣子宴乐/自如安乎/ C后充干办浙东安抚司公事/高宗山陵百司/次舍供帐酒食之需/供给不暇/焕亟言于安抚使郑汝谐 曰/国有大戚而臣子宴/乐自如/安乎/ D后充干办/浙东安抚司公事高宗山陵/百司次舍/供帐酒食之需供给不暇/焕亟言于安抚使郑汝谐/ 曰/国有大戚/而臣子宴乐自如/安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3 分) ( ) A
24、太学,中国封建时代的教育行政机构和最高学府,汉代始设于京师。 B殿试,由皇帝认定的博学之士主持的考试,是科举考试的最高级别。 C通判,是官职名,宋初为了加强对地方官的监察和控制而设“通判”一职。 D谥,是指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所给予的带有褒贬善恶意义的称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沈焕治政能力强,受到三省推荐。当年大旱,沈焕被派到上虞、余姚两个县搞救济工作,他去 了之后,这两个县再没有流亡饿死的人了。 B沈焕身体力行,善待众人。他被召为大学录,早晚接见学生,勤奋不懈地教诲引导,为此同僚 嫉恨他标新立异。 C沈焕人品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陕西 榆林 2020 届高三 第三次 模拟 语文试卷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36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