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物理知识手册专题素材12:物理问题解题规律总结
《2020年中考物理知识手册专题素材12:物理问题解题规律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中考物理知识手册专题素材12:物理问题解题规律总结(11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专题 1212 物理问题解题规律总结物理问题解题规律总结 1 1应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解释有关现象思路应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解释有关现象思路 该类问题的解释掌握三点(1)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光在传播过程中遇 到了什么物体;(3)说明出现什么现象和结果。例如:影子的形成。由于光在均匀介质中 是沿直线传播的, 因而当光在传播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时, 正对准物体传播的光就会被挡住, 在物体背光的一侧产生了与物体相似的暗区,这就是影子。 2.2.利用速度公式解决计算题时思维方法利用速度公式解决计算题时思维方法 (1)读题、审题后确认物体是做匀速直线运动还是做变速直线运动; (2)若做匀速直线
2、运动,其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均不变。可由公式 v=s/t 求解速度,s=vt 求 解路程,t=s/v 求解时间。在从题干中或图表中找到已知量后,要立即把已知量的单位化为 国际单位,v 用米/秒(m/s) 、S 用米(m) 、时间用秒(s)。将已知量连同单位代入相应公式 求出相应物理量; (3)若做变速直线运动,可用 v=s/t 求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求某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在计算时也要注意单位的统一。 (4)在解决较复杂的问题时,或者说题中涉及两个物体的运动时,各物理量要做到一一对 应, 也就是 v1,s1,t1是物体 1 的速度、 路程、 时间, 满足 v1=s1/t1; v2,s2,t2是物
3、体 2 的速度、 路程、时间,满足 v2=s2/t2。决不能相互混淆。然后找与两物体对应方程相连接的物理量之 间的关系,如 S1+S2=a,或者 S1-S2=b,有了这样的联系,两方程即可变为一个方程,所求物 理量就在该方程之中。 3.3.利用密度公式解决计算题时思维方法利用密度公式解决计算题时思维方法 首先,对于单一物体而言,根据题干中给出的说明或题中表格,情景图找出这个单一物 体对应的三个量: 密度 、 质量 m、 体积 V, 各量单位均化为国际单位制单位。 根据 =m/v, 建立方程, 待求的量一定在该方程中。 有的问题让判断物体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可以用 比较密度法;比较体积法;比较质
4、量法。举例说明一下:如用比较密度法:先根据题中 已给的质量和体积的值,应用 =m/v 计算出这时物体的物质密度 ;然后再和密度表中该 物质实际密度 真比较,相等说明实心,不相等说明是空心。 其次,在多数应用题中,会出现两种物质存在的情况。处理办法就是阅读题干后找出一物体 相对应的三个物理量 1、m1、V1,立即给出联系 1=m1/V1;再找出另一物体相对应的三个 物理量 2、m2、V2,各量的单位统一后,立即用密度公式联系 2=m2/V2。建立两个方程后, 再审题、读题、观察表格、图象,找出两个物体在质量上存在什么联系,或找出两个物体在 体积上存在什么联系。即 m1=am2或 V1=aV2,用
5、这个联系就把上述建立的两个方程化为一个方 程,待求的量就含在(或隐含在)这个方程之中,解之即可!最后,就是在应用密度公式解 决计算类问题时,需要注意如下的几个方面: 各量要体现出一一对应的关系; 各量的单位均用国际单位制单位; 解题书写过程要规范化,思路清晰。 4 4判断物体是判断物体是“空心空心”还是还是“实心实心”的方法的方法 (1)比较密度:根据公式物m物/ V物,求出物,再与该物质密度比较,若物 ,则为空心,若物,为实心。 (2)比较体积:把物体作为实心物体对待,由公式Vm/,求出V,再与V物比较。若V V物,则该物体为空心,若V= V物,则该物体为实心。 (3)比较质量:把物体作为实
6、心物体对待,由公式mV,求出体积为V的实心物体的质 量,然后将m与物体实际质量m物比较,若mm物,则该物体为空心,若mm物,则该物体 为实心。 5.5.利用压强公式解决计算题时思维方法利用压强公式解决计算题时思维方法 A.对压强公式 P=F/S 的理解: (1)压力 F 的大小不一定等于重力,方向也不一定是竖直向下。压力与物体表面垂直; (2)受力面积 S 是指物体相互挤压的面积,与物体表面积不一定相等,可以等于或小于物 体表面积,但绝对不会大于物体的表面积。 (3)在理解了压力和受力面积之后,运用压强公式计算时,F 的单位是牛顿(N) ,受力面 积 S 的单位要用平方米(m 2) ,这样得到
7、物体所受压强 P 的单位是帕(Pa) 。 (4)在讨论压力作用效果时,应该用控制变量法来分析,即当压力 F 一定时,压强 P 与受 力面积成反比;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强 P 与压力成正比。如果在增大压力 F 的同时,减小 受力面积,那么物体受到的压强是增大的;在减小压力和同时增大受力面积时,压强是减小 的,对后面两点希望大家也要有清醒的认识。 (5)压强公式 P=F/S 既适用与固体,又适用与液体,也适用与气体。 B.利用液体压强公式求解问题时应重点关注的地方: (1)应用的公式是 P=gh; (2)g=9.8N/kg 有时题中为了计算简单给出 g=10N/kg(3) 是指产生压强的液体的密度
8、,一般给出,但对常见的液体水,其密度需记忆。水 =1.010 3kg/m3(4)h 是指深度,表示从自由液面到计算压强的那点之间的竖直距离,即深 度是由上往下量的。对以上问题理解后,各量单位统一了,代入公式计算能很好地解决实际 问题。6.6.掌握求解浮力的几种基本方法掌握求解浮力的几种基本方法 (1)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即称量法:把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上,记下其在空气中弹簧测力 计的示数 F1=G(G 是物体受到重力),再把物体浸入液体,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F2,则物体 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 F浮=F1-F2 (2) 用浮力产生的原因求浮力即压力差法: 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的压力为 F1
9、, 向下的压力为 F2,则物体受到液体对其向上的浮力 F浮=F1-F2 (3)用漂浮或悬浮的条件求浮力即平衡法:物体漂浮或悬浮在液体中时,均有 F浮=G。G 为 物体自身的重力,F浮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 (4)用阿基米德原理求浮力即公式法:F浮G排或 F浮液 V排g(知道物体排开液体的质 量或体积时常用)。 对于初中中考出现浮力计算问题, 用以上方法的一种或者两种基本可以解决。 无论计算题难 度多大,都离不开这四种方法中的某几种方法。 7.7. 计算浮力相关问题的基本思路计算浮力相关问题的基本思路 (1)仔细审题,注意抓住隐含条件的关键词,如浸入、浸没、装满、未装满、溢出、未溢 出、漂浮、悬浮
10、、上浮、下沉等。 (2)确定研究物体,并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重力、浮力、拉力或压力等)。 (3)在受力分析的基础上,列出关系式,比如物体在液体中漂浮或悬浮时 F浮G物;用线 吊在液体中时:F浮GG示;被强制压(按)入液体中时,F浮GF(F 为压力或拉力),若 有几个物体连接在一起,可以将它们视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 (4)把阿基米德原理公式或密度、重力的计算公式代入关系式,代入已知量解出未知量, 这种思维方式不仅对较难题适用,对解较容易的浮力题也适用。 8.8.用二力平衡的思想解决浮力问题用二力平衡的思想解决浮力问题 (1)物体漂浮或者悬浮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这时浮力等于重力 F浮=G (2)
11、有一个重物压在物体上,物体静止在液体表面或者悬浮在液体中,这时物体的重力加 上重物的压力等于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即 F浮=G+N (3)物体挂在弹簧秤下,并且部分或全部浸在液体中,物体平衡时,物体重力等于弹簧秤 读数加上物体受到的浮力,即 F浮+F=G (4)物体在液体里,物体下端用绳拴住挂,并且部分或全部浸在液体中,物体平衡时,物 体重力加上绳的拉力等于物体受到的浮力,即 F浮=G+F 9 9利用功的公式计算时应注意的问题利用功的公式计算时应注意的问题 利用 W=Fs 进行计算时, 一定要注意力 F 和距离 S 的一一 一对应一对应的关系, 即距离 S 是在力 F 作用下且沿力的方向上移
12、动的距离。其次,一定要注意 F 和 S 的同时性,即在计算做功多 少时,一定要搞清 S 是否是 F 始终作用下运动的距离。比如用 60N 的力将一重为 8N 的物体 踢出 20m 远,这 20m 不是在脚的力的始终作用下运动的,在求脚对物体做功时,不能表示为 W=Fs=60N20m=1200J。 10.10.对机械功率公式对机械功率公式 P PFvFv 讨论讨论 (1)如果作用于物体上的力 F 为恒力,且物体以速度 v 匀速运动,则力对物体做功的功率 保持不变。 (2)若 P 恒定,则 F 越大,V 越小;F 越小,V 越大。 如:很多动力机器通常有一个额定功率,且通常使其在额定功率状态工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 年中 物理 知识 手册 专题 素材 12 问题 解题 规律 总结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362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