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福建省宁德市普通高中毕业班5月质量检查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0届福建省宁德市普通高中毕业班5月质量检查语文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届福建省宁德市普通高中毕业班5月质量检查语文试卷(含答案)(12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2020 届宁德市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试卷届宁德市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试卷 语文语文 本试卷共 10 页,22 题。全卷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生要认真 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 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考生必须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2、)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文明”的本质是什么?易建平认为:“从词源角度看,文明即国家。”本文的“五千 年不断裂文明”的“文明”,是“国家”的同义语。关于中国文明起源的时间,国外学术界 多认为始于商代晚期的殷墟遗址。从 20 世纪 50 年代至今,70 年来的中国田野考古发现与 研究, 已经证实中华文明早在距今五千多年前形成。 中华文明在全世界六大文明中的特点是 什么?我认为就是中华文明历史发展中的“五千年”之“不断裂”,这也就是中华文明的文 化基因所致。 历史文献记载与考古发现, 互证了中华五千年不断裂文明形成的“起点”在黄 河流
3、域中游的中原地区。 这一认识的前提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起点”与“不断裂”的缺一 不可, 它不排除在距今五千年左右中国大地有多处“文明”形成, 如辽宁的以牛河梁遗址为 代表的红山文化、浙江良渚文化等。但是这时出现的各地文明,能够与以后中华五千年文明 史脉相承而生生不息者, 应该非中原龙山文化及其文明传承者的夏商周莫属。 不同朝代缔造了“中国”不断裂的“共同国家”的历史。 对传说时代的“黄帝”、 历代 王朝的帝王庙祭祀,实际上是对共同的“第一国父黄帝” 及共同的“先祖”、共同 国家的历朝国家代表人物(国王或皇帝及其功臣)的“祭祀”, 这说明了历代帝王庙祭祀充分 反映了“中华五千年不断裂文明”, 这
4、在世界各国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中华五千年不断裂 文明是基于中国历史上多民族对共同国家一中国的认同, 对以汉族为主体形成的中华民族 的认同,对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认同。 就中华文化来说, 文明社会形成的物化载体集中体现在与国家文化密切相关的都城、 陵 墓、文字、礼器之上,它们是中华五千年不断裂文明的最重要物化载体。例如,礼制建筑中 的“宗庙 ”在中华文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考古发现早期宗庙与宫殿一般均在在宫城 之中, 形成“宫庙”结合格局, 这也为中华五千年不断裂文明的 “家国” 体系提定字深刻 思想基础, 它们突出的是祖宗紫拜与国家至上理念。 至于各种各样的神在官城之中波有它们 的
5、一席之地,这就是中华古代文明与西方古代文明的最大不同。 由于秦始皇统一文字于小篆,经汉唐时代,由小篆至汉隶、楷书,至今汉字成为中华五 千年不断裂文明的突出代表。就世界各国而言,类似情况是极为罕见的,甚至可以说是绝无 仅有的。 由五千年不断裂的中国文字历史, 形成的五千年不断裂的中国历史文献在世界史上 更是极具特色的, 其中的“二十四史”在世界各国历史文献发展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是全世 界唯一一个国家保存着“五千年不断裂”的国家主导编撰的完整的历史文献。 “二十四史” 既是中华五千年不断裂文明的历史文献,又是其科学佐证。 中华文明五千年不断裂的主要成国是五千年来华夏族群对中华文明的认同, 在其历
6、史发 展进程中这种认同形成了中华核心文化基因。 中国的核心文化基因是“中”, “中”是东南 西北的汇聚,“中”就是根。与“中”对应的是“和”,“择中建都” 对国家东西南北而 言就是“和”。 从百姓的“家和万事兴”到国家的民族“和亲政策”, 以及“儒道释三教合 一”所体现出中华文明的“和为贵”,“中和” 之文化基因,对中国历史文化产生深刻影 响。 中国历史优秀文化传统的“有容乃大”之“中和”理念铸造了“多元一体”中华五千年 不断裂文明。 (摘编自刘庆柱中华文明五千年不断裂特点的考古学阐释)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历史发展中的“五千年”之“不断裂”,是中华文
7、明优越于世界其他文明的主要表现。 B.“中国” 是以汉族为主体形成的多民族的共同国家,是对一家独大的中华民族历史文化 的认同。 C.汉字与“二十四史”都是能科学佐证中华五千年不断裂文明的历史文献和突出代表。 D. “中”是中国的核心文化基因, 是东南西北的汇聚; “择中建都”蕴含着“中和”理念。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开头从词源角度将“文明”定义为“国家”,使得概念明晰,论题集中。 B.文章论述中华文明“五千年”之“不断裂“的观点,运用了比较分析的视角。 C.对黄帝与历代帝王庙的祭祀,是不同朝代缔造了“共同国家”历史的有力证据。 D.“中和”理念作为又
8、一核心文化基因, 是实行民族“和亲政策”的直接原因。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对中华文明历史“起点”的研究, 包括时空两个方面, 需要通过历史文献记载与考古发现 互证才能得出科学结论。 B.红山文化、良渚文化等各地文明未被视为“起点”,是因为它们不能与以后中华五千年文 明史脉相承而生生不息。 C 世界各国历史上并没有设双历代帝王庙井进行祭祀的现象, 可见它们没有“祖宗崇拜”与 “国家至上”理念。 D. 从中华文明的“家和万事兴”“和为贵”“有容乃大”等思想,可见“中和”理念对中 国历史文化产生的深远影响。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
9、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联合国一份调查报告指出, 尽管跨国数字经济巨头企业发展迅速, 但全球目前仍处于数 字经济发展初期,互联网连接不足的国家与高度数字化的国家之间差距趋于扩大。在我国, 非网民规模仍有 5.41 亿,其中农村地区非网民占比 62.8%.这意味着,进入数字经济时代, 仍需加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互联网普及率,在拓展“互联网+应用中不 断缩小“数字鸿沟”,让人们共享数字技术的红利。换个角度看,数字经济向基层、向农村 延伸,正是在打开“下沉市场”的广阔空间,展现着中国经济的巨大潜力。 数字经济既要壮大电子商务、云计算、网络安全等数字产业,也要通过推动互
10、联网、大 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创造出产业互联网、智能制造、远程医疗等数字化产 业新业态,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站上数字化高地。例如,经过数字化和智能化改造,一 家企业的生产线生产效率提高 10%以上, 能源利用率提高 20%以上, 企业的竞争力大为提升。 只有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互为依托、齐头并进,才能真正驱动产业跃向高层次、经济迈向高 质量。 (摘编自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 人民日报2019 年 10 月 21 日) 材料二: 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相比,我国数字经济发展仍存在较大差距。主要体现在:一是 供需结构性失衡问题突出。低端供给过剩、高端供给不足,特别是真正体现综
11、合国力和国际 竞争力的高精尖产品和重大技术装备生产不足, 远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产业整体 尚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制造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一些企业达到 3.0 水平, 但大部分企业, 特别是广大中小企业仍处于 2.0 阶段, 多数制造企业数字化水平较低, 网络化、智能化演进基础薄弱。二是核心技术标准受制于人。国外企业 CAD、CAE、 PLM 等 高端工业软件占据了国内航天、航空、汽车等行业 90%的市场.我国的高端通用芯片、操作 系统等核心技术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对外依赖程度较高。2017 年,我国进 口集成电路达到 3770 亿块,总金额超过 200
12、亿美元,是我国进口额最高的商品,超过原油 和铁矿石的进口总金额。 三是产业生态掌控能力不足, 当前我国信息产业多以单点技术突破 为主,尚未形成安全可控、国际先进的产业生态。从全球来看,PC 时代的“inter 联盟,移 动时代的“AtNndrodo 联盟都集聚了一批软硬件广商,强强联合构筑起产业生态。而我国缺 乏类做微软、 英特尔、谷歌、苹果等高效整合产业链各环节的巨头企业。 (捕端自张春飞范昕大力发展敦宇经济加快建设教字中国.信息通信技术与政策(2019 年 2 月第 2 期) 材料三: 数字经济是典型的和识密集型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尤为突出。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 重复性强的低技能人才逐渐被
13、机器取代, 而创造性强的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持续上升, 互联网 企业的运营成本中主要是贷款、服务器成本和人力成本,从人才数量看,现阶段我国数字经 济领域的人才总量较为庞大,但从人才质量看,高技能人才极为稀缺,尤其块乏跨界融合型 人才。 另一方面, 现有的教育体制与经济发展有所脱节, 大学培养人才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 尤其体现在高等教育上。与此同时,随着数字经济的行业集中度不断加强,大企业倾向于囤 积人才,使得中小企业无人可用。从产业链看,高技能人才被上游企业垄断,下游的中小企 业缺乏竞争实力,只能进入蓝海市场或是给大企业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需求。 数字经济不仅是一种新的经济业态, 更是一种新型的社会生
14、活方式和社会技能。 现阶段 我国居民的数字化素养仍然普遍不高, 有很大一部分人仍没有享受数字技术带来的红利。 究 其原因,一方面国内的信息基础设施未全面覆盖,“数字鸿沟” 问题突出。在东部沿海等 发达地区,信息基础设施接近全覆盖,而在中西部地区则较为落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区 域不平衡,使得相当一部分人没有享受到数字红利。另一方面,现有的教育体系欠缺数字化 能力和思维的培养,使得受教育者尤其是儿童和青少年适应数字化转型的能力相对较弱。 (捕编自张辉数字经济:新时代的新动力 , 北方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年第 2 期) 材料四: 4.下列对材料四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15、分) A.2002 年以来,我国数字经济增速一直高于 GDP 增速:尤其是 2011 年后,数字经济增速 连续走高。 B. 2007 年以后,基础型数字经济古数字经济比重渐趋下降,而融合型数字经济占比则相应 提高。 C.融合型数字经济名义增速与经济古比显著高于基础型数字经济, 是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主 要动力。 D.2005 年至 2009 年间,基础型数字经济名义增速下降明显: 2009 年后,增速整体上保持 平稳。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高端工业软件的匮乏, 高端通用芯片、 操作系统等核心技术发展的滞后与对外的高度依赖, 表明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核心技
16、术标准受制于人的现状。 B. 数字经济行业集中度日益增强,导致互联网企业运营高技能人才的普遍缺失,而解决这 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弥合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脱节。 C.材料一和材料三都指出了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存在“数字鸿沟”的问题, 这表明我国信息基础 设施亟待加强,才能使更多人共享数字技术红利。 D.当前我国居民数字化素养普遍较低, 原因在于国内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区域之间不平衡, 以 及现有教育体系数字化能力和思维的培养欠缺。 6.如何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可持续发展?请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父亲的算盘 白秋 父
17、亲是村里的名人。虽没赶上读私整,但可上过高小呢。六年的学习,他练就了可做教 材的蝇头小楷,还打得一手好算盘。 父亲长得比八仙桌高出一点儿的时候,村里年终分粮食,被叫了去帮忙。就见他蹲在条 凳上,两手上下翻飞,稀里哗啦一阵算盘珠响。家家户户挣了多少工分,得多少粮食,都算 得清清楚楚。在大人们满脸惊讶的眼神里,他露出得意的笑容。由此一举成名。 闯关东那年, 他不满十七岁, 是四爷爷坚持要带他去的。 起初, 家里不同意, 长子长孙, 还是守家稳重一点好。后来见他们意志坚决,再说多出去一个人,就少一个人在家里吃饭不 是?有点收入,对偌大一个家族来说也是一个添补。 父亲呆过的那个林场,一眼望不到边。三年
18、多的时间,他就从来没有走出来过。 扛木头那可是个力气活。跟四爷爷比,父亲的身材实在弱了些,他又能写会算,是个文 化人了,就做了林场的会计。美差啊!不用出大力气,挣钱却不比别人少。 当年,有人送给他一副好算盘,是少见的十五个档。紫红色木料做得框架黝黑放光,每 个档上下两层,各穿起七个紫葡萄似的算盘珠,外框上还镶嵌不少银丝花纹。算盘掂起来沉 甸甸的,格外雅致。 这是他从林场带回来唯一的实用物品,我们兄弟姊妹五个都用它学完了小学珠算课程。 父亲回老家任职,除了能干,还有四爷爷生命付出的代价,那次积木垛倒墙,四爷爷被 压在了下面。作为补偿,林场把父亲办成了正式工人,还帮忙联系到老家的一个厂子担任了 主
19、管会计。 那几年,我最盼望的就是每周星期六到来。下午不上课,眨眼功夫就能把作业糊弄好, 剩下的时间就疯玩。傍晚时分,父亲那辆“泰山”牌自行车一进门口,家里的锅碗瓢就唱起 来。不一会儿,香喷喷的西红柿炒鸡蛋,海米拌黄瓜就会端上来,小燎壶燎着烧酒“吱吱” 响着,口水就顺着往外淌。要是大队书记或者邻里乡亲来了,还会多上一条老咸鱼或几块烧 肉。小孩子往前一蹭,总是能捞到一点别人的赏赐,那是个香啊 凡是来求父亲帮忙的,他就会把那个算盘小心翼翼取来。用一块红绸子布反复擦干净, 郑重其事地放在桌子上,稀里哗啦这么一拨楞,一会儿大家都笑逐颜开了。有人撂下个三毛 两毛的钱,他总是让母亲抽空给送回去。说自家人,收
20、钱人家笑话,家里好多事靠大家帮忙 呢。所以,虽说父亲常年不在家,我们兄弟姊妹也多,但从没落下过什么事。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退休接班制度就要废止了。风声传得最紧的一个周六,父亲老早就 回来了。找到他高小的同学,还有健在的三爷爷,一起喝了大半晚上酒。随后,他做出了一 个重大决定:提前退休。让学习优秀,最像他的长子,我的哥哥辍学接班。干了七八年临时 工,每年都为家里挣钱买工分的二姐满脸委屈,哭着跑出了家门。 退休那年,父亲刚刚五十出头。他把账上结余的三千多元现金交给了他徒弟。说:“这 是我干了三十年会计账面上的余款,有的是厂家故意留下的,有的是不再追要的欠款。绝对 干净,你接下来吧。” 接任者惊得目
21、瞪口呆,三千块钱,那年代能干多少事呀! 受父亲的影响,我家里大姐、三姐、哥哥、嫂子都干了会计这一行。唯独我,他最小的 孩子,转来转去在文化圈里晃悠,算是继承了他另外一个特长,那个老算盘也传到了我的手 里。 那天,我经不住一位热衷收藏古董伙计的撮弄,把那宝贝拿出来给他看。那小子带上放 大镜,把玩了半天,嘴一啊:“二哥,可惜了。你这东西品相虽好,可是用酸枝木做得,假 加它是海南黄花梨,至少能值这个数。他把食指和大拇指叉开,在我面前晃了两晃。乖乖, 能顶一座楼房呢。” 啊? ! 我接过来反来复去地瞅。忽然发现了一个秘密,在算盘反面中间梁上,竟有一行暗红小 字。上面刻着:“老实做人,扎实办事:人不混帐
22、,账不混人。”像极了父亲从小练就的蝇 头小楷。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 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上小说写父亲珠算技艺, 既从正面写, 如“两手上下翻飞”“清楚楚”, 又有侧面写, 如 “稀里哗啦这么一拨楞”“大家都笑逐颜开了”,突出其技艺之高超。 B.父亲面对退休接班制度将废的形势,找入喝酒解闷,并决定提前退休,让长子辍学 接班,由此折射出社会制度变迁给普通人命运带来巨大改变的现实。 C.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述视角与顺叙手法,追述上辈人坎坷的人生际遇, 反思其深切的生 活真谛,语言朴实,情感真挚, 给读者以历史的沧桑感。 D.小说中,作者巧妙地植入历史背景、方言俗语,
23、与小说的故事情节盘根错节,展现特定环 境中人物的命运境况,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叙事时空。 7.文中的父亲是个怎样的形象?你认为这能象对“我”有什么影响?请简要分析。(6 分) 9.“算盘”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唐介字子方,江陵人。父拱,卒漳州,州人知其贫,合钱以赙 ,介年尚幼,谢不取。擢 第,调平江令。民李氏费而吝,吏有求不厌,诬为杀人祭鬼。岳守捕其家,无少长楚掠,不 肯承。更属介讯之,无他验。中怒白于朝,遣御史方偕徙狱别鞫之,其究与介同。守以下得 罪, 偕受赏, 介未尝自言。 知
24、莫州任丘县, 当辽使往来道, 驿吏以诛索破家为苦。 介坐驿门, 令曰:“非法所应给,一切勿与。稍毁吾什器者,必执之。”皆帖伏以去。沿边塘水岁溢, 害民田,中人杨怀敏主之,欲割邑西十一村地猪涨潦,介筑堤阑之,民以为利。 通判德州转运使崔峄取库绢配民而重其估介留牒不下且移安抚司责数之峄怒数驰檄按 诘介不为动既而果不能行转殿中侍御史。启圣院造龙凤车,内出珠玉为之饰。介言:“此太 宗神御所在,不可喧渎:后宫奇靡之器,不宜过制。”诏亟毁去。张尧佐骤除宣徽、节度、 景灵、群牧四使,介与包拯 、吴奎等力争之,又请中丞王举正留百官班庭论,夺其二使。无 何,复除宣微使、知河阳。介谓同列曰:“是欲与宣徽。而假河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 福建省 宁德市 普通高中 毕业班 质量 检查 语文试卷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372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