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湘潭县一中2020年5月高考模拟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湖南省湘潭县一中2020年5月高考模拟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湘潭县一中2020年5月高考模拟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12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 (本试卷共(本试卷共 9 页,页,22 题,全卷满分:题,全卷满分:150 分,考试用时:分,考试用时:150 分钟)分钟) 、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36 分)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本题共 3 小题,小题,9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每年 5 月 20 日22 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 60 度时,北半球的节气物候又发生了变 化。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 四月中, 小满者, 物致于此小得盈满。 在中国内地的北方地区, 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已开始饱满,但还没有成熟,约相当乳熟后期,所以叫小满, 小满不 满,麦有一险 。南方地区总结的农谚则说:
2、 小满不满,干断思坎 。 小满节气跟雨水相关。如果北方冷空气深入到南方,南方暖湿气流也强盛的话,那么 就很容易在华南一带造成暴雨或特大暴雨。 小满大满江河满 , 小满节气的后期往往是南方 防汛的紧张阶段。在长江中下游地区: 小满不下,黄梅偏少 小满无雨,芒种无水 。在 黄河流域的麦产区,小麦刚刚进入乳熟阶段,如无雨水,再受干热风的侵害,就会导致小麦 灌浆不足、粒籽干瘪而减产。 小满节气跟农事相关。传统农谚说: 小满动三车,忙得不知他。 三车指水车、油车 和丝车。此时,农田里的庄稼需要充裕的水分,农民们要忙着踏水车翻水。收割下来的油菜 籽也等待着农人们去舂打,做成清香四溢的菜籽油。农活不能耽误,
3、家里的桑蚕业也到了紧 张关头,小满前后,蚕要开始结茧了,养蚕人家忙着摇动丝车缫丝。 小满节气跟生长相关, 是反映生物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而出现生长发育现象的节气。 大 自然如此,人也如此。人体的生理活动在此节气处于最旺盛的时期,消耗的营养物质在二十 四节气中最多,故人体应及时补充营养,才能使身体五脏六腑不受损伤。 中国文化对时空的把握多落实到身体语言上, 对小满节气的观察就是如此, 人们以色 声味触等来理解时间的属性。如夏天的味道,在中国人看来,就是苦味。夏天的瓜果蔬菜多 有苦味, 人们甚至直接以苦命名, 如苦瓜、 苦菜等。 诗经 曰: 谁谓荼苦? 什么是苦味? 人们说: 感火之气而苦味成。 可见
4、中国人很早就发现了苦味与火热的夏天之间的关系。苦 菜是中国人最早食用的野菜之一。 周书 : 小满之日苦菜秀 。 诗经 : 采苦采苦,首阳 之下 。 苦味是夏天的本味, 是南方的本味, 也是青春的本味。 青春需要吃苦, 夏天需要吃苦, 南方食物有苦味之底蕴,往往要加上糖以中和提鲜。相对应的,春天的本味是酸,秋天的本 味是辛辣,冬天的本味是咸。生命在时空坐标里要深味当下的本质。这是时空的逻辑,是 生命的逻辑。中国人称赞一个人会说,吃苦耐劳,说明了一个生命之坚韧持久跟苦相关。老 子在道德经中也说: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 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小满,春光谢过
5、,初夏来临。时令的更替,亦如绿肥红瘦。此刻,每一片中国土地也 都种下小满的期待。 (选编自余世存时间之书:余世存说二十四节气 ,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农谚“小满不满,麦有一险”与“小满不满,干断思坎”中, “满”均形容雨水的盈缺。 B. 5 月间北方冷空气深入, 遇上强暖湿气流, 是造成华南一带暴雨、 特大暴雨的主要原因。 C. 小满反映了生物受气候变化影响而生长发育的现象,因此人体生理活动此时处于最旺 盛时期。 D. 以色声味触等来理解时间的属性体现了中国文化用身体语言来把握时空的特点。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6、A. 文章在小满与雨水、农事、生长三者关系的基础上,论说了人们对小满的观察与理解。 B. 文章引用老子的话,是为了论证“一个生命之坚韧持久跟苦相关”的生命逻辑。 C. 第段采用例证法和引证法,论证了“人们以色声味触等来理解时间的属性” 。 D. 第段采用议论方式,由苦味在时空坐标中的意义推及谈其在生命坐标中的意义。 3下列诗句中,与表达小满前后中国土地上“小满期待”不符的一项是(3 分) A. 绿满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B.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C.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7、 D. 夜莺啼绿柳,皓月醒长空。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小题,12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纪录片是人们了解社会、国家政策和形势的重要渠道,也是国家宣传 政策、推广经验、介绍先进人物等的重要途径。 新中国的诞生全方位、多视角记载了开 国大典的整个过程,用胶片铭刻了中华民族开辟历史新纪元的光辉时刻。从该片开始,新闻 纪录片成为了新中国早期纪录片创作的主要形式,在影院观看是其传播的主要方式。来源:学.科.网 改革开放为中国大地带来了巨大变化, 国家处于百业待兴之时, 纪录片更多地
8、以民族精 神为主题,呼唤家国情怀。 望长城记录两千多年来长城的修建和变迁,记录长城两边韩 城司马迁祠下修鞋的大爷、 临洮中学腼腆而好奇的学生、 利用业余时间调查秦长城起点的老 师、用手讲价的赶集人等,被看作中国纪录片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进入 21 世纪,中国纪录片更好地承担起塑造国家形象与书写中华文明的职能。 圆明 园首次在纪录片中使用数字动画技术,再现昔日万国之园的宏美景观,颠覆了纪实美 学的定义,带领观众饱览视觉奇观。同时,电影电视产品日益丰富,更多的纪录片创作者和 平台在坚持人文关怀和记录时代社会功能前提下, 探索更能吸引大众的纪录片呈现方式。如 今,新媒体对纪录片来说至关重要。 北京师
9、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张同道说,创新传 播方式让受众更加多样, 这使得许多纪录片在拍摄时就考虑到电视、 院线以外多种渠道传播 的可能性。2016 年, 我在故宫修文物在电视上播出时收视率并不突出,但在互联网播出 后迅速爆红,圈粉无数。 (摘编自纪录片:70 年家国烙印 ) 材料二材料二 从观众构成来看,1534 年龄段的学生群体和青年群体占受众总数超过 20%,并且, 在互联网方面,越来越多的纪录片受到了 80 后、90 后网友的热议。2015 年 4 月份在央 视播出的纪录片第三极是一部全面反映青藏高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涉藏电视纪录片, 也是中国首部 4K 超高清纪录片, 在新浪微博上关注
10、 第三极 的人群中, 80 后占 53.66%, 90 后占 33.41%。为了迎合年轻观众的审美习惯,越来越多的电视纪录片通过讲故事来代 替原有空洞的说教, 通过讲述方式的戏剧化在短时间内实现信息量的集中和可看性, 加快讲 述的节奏。同时运用大量的风格化摄影,如高空拍摄、微观拍摄、动植物物种拍摄、延时拍 摄、高速拍摄、水下拍摄等多种拍摄手段来吸引年轻观众的眼球。 (摘编自2015 年电视纪录片播出与收视数据报告 ) 材料三材料三 作为国家文化对外传播的有力载体, 中国纪录片正经历从 讲述中国 到 认同中国 , 从对外传播的走出去到走进去的转变。 国际传播语境下的纪录片在题材上注重选择不同地区
11、、 民族、 国家的受众共同关注的故 事、人物和现象。中国纪录片可以在中国题材中挑选出具有全球性的话题,从自我立场的议 题设置转向全球视角的主题选择, 积极发掘同一主题下不同情节的故事, 在多元差异中体现 出同一性的全球主题。 国际传播语境下的纪录片以讲述人类视角下的日常故事为叙事原则。 人类视角下的 纪录片叙事可以理解为人类通过了解和把握自己生存的世界来认识把握自己。 国际传播语境下的纪录片制播方式以融合为基础, 采用多方合作方式分别组建制作团队, 搭建播出平台。 目前, 用于国际传播的中国纪录片正在从 分离式 的制播简单融合转向 合 作式的制播深度融合,并且取得了明显的成绩。 国际传播语境下
12、的中国要积极搭建中国倡议下的世界对话平台。中国纪录片要号召 世界力量完成对话文流, 需要建设成一个自主且开放的动态发展系统。 中国纪录片的意义不 能局限在中国的单一标签上,而应体现在中国与世界的互动关系中。 (取材于雷璐荣、胡正荣等的相关文章) 4下列对中国纪录片发展历程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新中国的诞生记载开国大典,铭刻了民族开辟历史新纪元的光辉时刻,使新闻纪录片 成为了新中国早期纪录片创作的主要形式。 B.望长城中人文色彩浓厚,人们通过影片可以看到历经沧桑的长城,也可以感受长城两 边普通百姓的真实生活。 C. 进入 21 世纪,人们熟悉的大国重器 、 舌尖上的中国等纪录片和
13、我在故宫修文 物一样,开始在互联网传播和推广。 D. 从黑白到彩色,从大银幕到移动端,中国纪录片记录着时代的变化,也深深打上了时代 烙印,承载着绚丽多彩的家国记忆。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来源:学+科+网 A.圆明园开创性地使用数字动画技术,颠覆了纪实美学定义,丰富了记录手段。 B. 当下纪录片的制作应该考虑多渠道传播的可能性,从而能使影片受众更加多样。 C. 中国首部 4K 超高清纪录片第三极的观众群体超八成以上为 80 后、90 后。 D. 纪录片的讲故事方式、戏剧化镜头、快节奏、风格化摄影颇受年轻观众喜爱。 6阅读下面关于纪录片美丽中国的介绍,并根据材
14、料三简析这部纪录片成功的原因。 (6 分) 美丽中国 是由中国中央电视台与英国广播公司合作拍摄的中国题材的纪录片, 在全 球 60 个国家 180 多个机构播出,在第 30 届艾美奖新闻与纪录片大奖颁奖典礼中,荣获 最佳自然历史纪录片摄影奖、 最佳剪辑奖和最佳音乐与音效奖。 影片历时 4 年, 踏过 26 个 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拍摄了 56 个国家级野生动植物和风景保护区、86 种中国珍奇野生 动植物,以及 30 多个民族的生活故事,从自然风光到人文景观,影片力求最大程度展示中 国之美: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天人合一思想。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
15、小题,15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古典之殇 王开岭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照古时人。 然而,多少古人有过的,今天的视野中却杳无了。比如古诗词中的盛大雪况,吾等之 辈,虽未历沧海桑田,但一夜忽至的千树万树梨花开 ,还是亲历过的。满嘴冰淇凌的现 代孩子, 谁堆过雪人?谁滚过雪球?没有雪的冬天, 还配得上叫 冬 吗?流逝者又何止雪? 在新辈人眼里,不知所云的古典比比皆是立于黄河枯床上,除了唇干舌燥,除了满 目的干涸与皴裂,你纵有天才想象,又如何模拟出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磅礴?谁还能托起 李太白心中的汪洋与豪迈? 今天的少年真够不幸的。 父辈把祖先的文学遗产交其手上, 却没法把诞生那
16、些佳句的 空间和现场一并予之。或许在不久之后,这般猜测语文课的尴尬亦不为过吧?一边是秃山 童岭、雀兽绝迹,一边是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的脆音琅琅;一边是泉涸池干、枯 禾赤野,一边是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的一遍遍抄写;一边是暴尘浊日、黄 沙漫卷,一边却勒令孩子体味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盛况 从审美资源上讲,古代要比当今富饶得多,朴素而优雅得多。地球自 35 亿年前诞生 生命以来,约有 5 亿种生物栖居过,今多已绝迹。在地质时代,物种的自然消亡极缓 鸟类平均 300 年一种,兽类平均 8000 年一种。如今呢?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推测说,上世 纪末,每分钟至少一种植物灭绝,每天至少一
17、种动物灭绝。 多少珍贵的动植物永远地沦为了标本?多少生态活页从视野中被硬硬撕掉?多少诗 词风光如广陵散般成了遥远的绝唱? 古典场景的缺席, 不仅意味着风物之夭折, 更意味着众多美学信息与精神资源的流逝。 由于丧失现场 ,人类正在丧失经典。不久,对原版大自然丧失想象力的孩子,将对古籍 中那些伟大的美学华章和人文体彻底不明就里,如坠雾中。阅读竟成了挽歌,竟成了永 诀和追悼! 语文课本中的诸多游记,无论赏三峡、登黄山,还是临赤壁、游褒禅除了传递水 墨画般的自然意绪,更有着遗址的凭吊含义,更有着黄鹤杳去的祭奠意味。比如我 们对蒹葭 雎鸠阐释时,难道只会停留在某植物 某水鸟的字面意思上,再也领 略不出别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湖南省 湘潭县 一中 2020 高考 模拟 语文试题 答案 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379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