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范大学附属学校2020届高三5月模拟语文试卷(解析版)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学校2020届高三5月模拟语文试卷(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师范大学附属学校2020届高三5月模拟语文试卷(解析版)(18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_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学校 2020 届高三 5 月模拟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 10 页,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 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 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 3 个小题。 中华文化很注重中庸之道。国家太大,治理需要
2、依靠精英,这样的精英有一个特点,在 孔子那里就是讲求“中庸” ,孔子说: “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我称之为中庸理性主义, 既不要过于峻急,也不要过于迟缓,应当恰到好处,掌握分寸,留有余地。 论语最大的 特点就是恰如其分。孔子说,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他鄙弃不义得来的富贵,但他 只是说“如浮云” ,像浮云那样一晃而过,并没有说其他丑恶的词,这体现了孔子语言的分 寸感。 在孟子的时代, 认为精英就当如 “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的大丈夫。 庄子是从另外的角度说的,他强调有至人、有真人。 中华文化很早就提出“化”的观点, 周易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什么事情
3、 碰到钉子,无计可施了,这就是“穷” ,穷就要变,变了才有出路,才可维持下来。到了庄 子的时代,更喜欢用的字是“化”与时俱化。 “化”与“变”相比,有些悄悄发生变化 的意思。所以,千万不要以为中华文化讲仁义道德、一和同、天下定于一、吾道一以贯之, 似乎很呆板。 其实中华文化一点儿都不呆板, 比如中国人承认有多种多样的选择性。 孟子说, “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济天下” , 如果我没有条件, 我就把自己管好了, 如果我有条件了, 我就为天下百姓与君王效劳。孙子说: “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 ”充分理解战争的人,永 远不会让自己变成殉葬者。孟子评价孔子,说他是“圣之时者”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就
4、是 说孔子生活的时代千变万化,民不聊生,国无宁日,孔子如果不随时调整自己,把握分寸的 话,他早就灭亡了。 老庄主张以退为进、以弱胜强、以无胜有。老子甚至主张,柔弱是生命的特色,坚强是 死亡的特色。当然,这个说法我们是存疑的。但从侧面说明,中华文化从来都不是僵硬的文 化。20 世纪后半期,当社会主义国家纷纷进入改革的时候,西方的些政要,比如撒切尔 夫人、基辛格等人都对某些国家的改革不看好,而上述这些人却说,改革唯一可能成功的是 中国,原因之一是中国有独特的文化,该坚持的继续坚持,该改革的就改革,化之于无形。 全世界能够迈开这么大步子进行改革开放而又保持稳定局面的, 只有中国。 我们当然不能无 原
5、则地自我吹捧,但中华文化适应调整、变化的能力,统筹兼顾、面面俱到的能力,世界上 罕有其匹,这也是中华文化重要的特点。 如今,我们更可以在中华文化传统和资源的基础上,按照当下中国和世界发展的时势, 推动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动我们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建设我们美好的生活,实现 我们的中国梦。 (选自王蒙道通为一从传统经典看中华文化的特点 ,有删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治理大国的精英往往都受到“中庸”思想的影响,在国家治理中特别讲求掌握分寸, _ 留有余地。 B.中华文化中“变” “化”的思想表现为有所坚守但从不僵化,能够随时调整自己,进 行多样化选择。
6、 C孔子鄙弃不义得来的富贵,但只说“如浮云”而没用丑恶的词,这形成了论语 注意分寸的特点。 D.作者也主张做事要恰到好处,峻急迟缓不能过度,和孔子相比,他更多了一点理性主 义色彩。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阐释了中华文化调整变化、统筹兼顾的特点,全文为分总结构,段为并列 关系,第段是总写。 B.第段引用孟子对孔子“圣之时者”的评价来论证“中庸之道”和“穷通变化”两者 是相通的。 C第段采用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手法,突出了“中庸之道”和“穷通变化”带来 的文化优越性。 D.文章最后指出我们应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阐明了中华传统文化在世界发展新时势 下的积极意
7、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借用孙子关于 “善战” 的话语是要告诫人们只有训练矫健勇猛之士才能立于不败 之地。 B.作者对老子和庄子的一些主张存有疑问, 但不否认它们从侧面反映了中华文化的变化 之道。 C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点难以比拟并非自我吹捧,新时期既要大力传承传统文化,又要 注意与时俱进。 D.20 世纪后半期,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改革成功,原因就在于我国拥有“化之于 无形”的独特文化。 【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答题时要找出词语相关 的信息,然后与选项比较。 (2)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作答时注意把握文
8、章的思路,中心论点 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等。 (3)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要注意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 原文中找到依据。 【解答】(1)A“治理大国的精英”不一定都“学习了中庸思想”,原文第一段为“这样 的精英有一个特点,在孔子那里就是讲求中庸”,并不是说“治理大国的精英往往都习 得孔子的中庸思想”;C“这形成了论语注意分寸的特点”错,原文第一段是“这 体现了孔子语言的分寸感”;D原文第一段是“我称之为中庸理性主义”,并非“多了一 点理性主义色彩”。 (2)A“分总结构”错,段不是并列关系,第段也不是总写;B引用孟子对孔子 “圣之时者”的评价是
9、用来论证中华文化讲求“穷通变化”;C没有运用对比论证手法, 第段也没有谈及“中庸之道”带来的文化优越性。 (3)A“善战”不是指“训练矫健勇猛之士”,原文第二段为“充分理解战争的人,永远 不会让自己变成殉葬者”;B作者存有疑问的只是老子“柔弱是生命的特色,坚强是死亡 的特色”的说法,原文第三段为“老子甚至主张,柔弱是生命的特色,坚强是死亡的特色。 当然,这个说法我们是存疑的”。D表述绝对化,只是西方的一些政要,比如撒切尔夫人、 基辛格等人对中国改革可能成功的个人看法而已,且拥有“化之于无形”的独特文化只是我 _ 国改革成功的原因之一,见原文第三段为“西方的一些政要,比如撒切尔夫人、基辛格等人
10、都对某些国家的改革不看好,而上述这些人却说,改革唯一可能成功的是中国,原因之一是 中国有独特的文化,该坚持的继续坚持,该改革的就改革,化之于无形”。 答案: (1)B (2)D (3)C 【点评】信息筛选题的答题步骤是: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从整体和局部找出表明作者观点 的语句,形成整体印象,尤其要注意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 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 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 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 的选项。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
11、3 个小题。 材料一: 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测试显示, 相比于英美等国的中学教育而言, 我国中学生缺乏 对自我人生规划的自主性和自觉性,这将会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形成障碍。在新高考背景下, 教育综合改革已经取得讨多成果, 但同时也给学校教育带来了新挑战, 如学生如何选择课程 等问题。事实上,新高考改革中的选科虽然是学生选择课程学习的问超,但却需要统筹考虑 兴趣爱好、课程选择、专业报考和生涯发展之间的关系。日前,学生在部分科目及科目组合 选择上,更多还是由成绩定取向,甚至放弃自己的兴趣,在“学业专业职业生 涯” 之间还没建立起内在的关联。 这一现象背后, 实则是学生选择能力不足、 课业压力过
12、大、 对未来大学就读专业认知欠缺等问题,也暴露出以往高中阶段生涯规划教育的缺失。 因此,生涯规划教育向基础教育前移,能促进高中生生汲规划意识的形成和成熟,使其 获得全方位的成长和提高, 有助于满足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常求, 也熊有效提升其社会适 应能力。 (摘编自报道生涯规划教育:自主探索休验引导 , 中国教育报 ) 材料二: 东南沿海某省份高中学生自我认知情况调查表 (表一) 选项 十分了解(%) 基本了解(%) 了解不清(%) 未曾考虑(%) 爱好 28.8 62.2 7.9 1.1 性格 27.6 58.1 13.4 0.9 目标 24.4 51.3 21.9 2.4 (表二) 选项 很
13、强(%) 较强(%) 一般(%) 不具备(%) 学习能力 24.0 33.0 40.6 2.4 沟通能力 18.9 32.7 44.8 3.6 创新能力 16.7 31.2 49.9 2.2 竞争能力 22.3 27.6 47.0 3.1 规划能力 14.6 31.7 47.7 6O (摘编自东南沿海某省份新高考学生生涯规划现状调查报告 ) _ 材料三: 生涯规划教育和学杖特色发展可以做到融合互通、 互促发展, 两者有机结合不仅使特色 发展更有内涵和生命力,也使生涯规划教育史具成效。为此,学校开始探索构建生涯规划教 育体系,而在高中阶段实行生渥规划教育,首先要在理念和实践层面觯决两个问题:一是
14、与 大学教育衔接不够的问题;二是学生社会实践和生涯体验实践及资源相对匮之的问题。 许多学校提出了“自主探索、体验引导”的生涯规划育人理念,基于行动教学导向,从 学生终身发展出发,制订“三自”高中生生涯教育总体目标。通过对国内外生涯教育理论和 实践的研究,再结合学校实际,整体规划,提出了“自由心灵” “自觉追求” “自主探索”的 学生生涯教育目标,多校设定了生涯认知、生涯体验、生涯选择的三年分阶段目标。在三年 学业整体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构建“衔接大学”的高中生生涯发展教育课程体系,包括高 一年级生涯规划通识课程、生涯教育活动,高二年级生涯规划体验、课题自主研究,与中高 职学校合作开设专业体验课
15、、高三年级与大学合作开设虚拟班、生涯规划指导课程等。 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在新的高考背景下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的有效实施有利于促进 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能够使学生对未来有着更好更科学更合理的规划, 这在某种意义 上促进了学生的发展。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施,还有利于推动我国的发展,通过这种教 育制度的实施、学校全方位帮助学生成为国之所需的有用之材。 (摘编自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如何发挥实效 ,中国新闻网) 4下列对“生涯规划教育”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生涯规划教育, 能促进高中生生涯规划意识的形成和成熟, 也能帮助学生满足终身学 习和发展的需求,还能有效提升其
16、社会适应能力。 B.在东南沿海某省份新高考学生生涯规划现状调查报告中,相较于性格与目标,被 采样学生对自己的“爱好”更了解,此项占比最高。 C生涯规划教育和学校特色发展可紧密融合、互通互促,二者有机结合能相得益彰, 为此,学校积极开展对构建生涯规划教育体系的探索。 D.多校以“自主探索、体验引导”为生涯规划育人理念,以行动教学导向为基,从学生 终身发展入手,制订“三自“高中生生涯教育总体目标。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材料一指出,高中阶段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的缺失,导致学生由成绩定取向,甚至放弃 自己兴趣等现象,也产生了课业压力过大等问题。 B.材料二中,学生
17、自我认知情况调查表显示,对被采样的学生来说,超过半数的学生认 为自己的沟通能力、竞争能力和规划能力较为欠缺。 C高中生生涯发展教育课程体系面向高中学段的三个年级,授课内容符合学情,分年 级授课,涵盖体验、活动、自主研究等丰富多彩的形式。 D.综合三则材料可以看出,在新高考背景下,生涯规划教育虽处于自主探索阶段,但能 促进学生发展,从而达到学生自我认知的最终目的。 6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接受生涯规划教育的意义。(6 分) 【分析】 (1) 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的分析概括及手法分析, 答题时找出选项对应的原文, 然后比较得出正误。 (2)本题考查概括、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答题时
18、找出选项对应的原文,然后比较得出正 误。 (3)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作答时明确题目要求,筛选出正确信息,然后 概括。 【解答】(1)A“生涯规划教育”偷换概念,原文是“生涯规划教育向基础教育前移,能 促进高中生生涯规划意识的形成和成熟, 使其获得全方位的成长和提高, 有助于满足学生终 _ 身学习和发展的需求,也能有效提升其社会适应能力”,可见“生涯规划教育”应是“生涯 规划教育向基础教育前移”。 (2)A“也产生了课业压力过大等问题”有误,原文是“目前,学生在部分科目及科目组 合选择上,更多还是由成绩定取向,甚至放弃自己的兴趣这一现象背后,实则是学生选 择能力不足、课业压力过大、
19、对来来大学就读专业认知欠缺等问题,也暴露出以往高中阶段 生涯规划教育的缺失”; B“沟通能力”没有超过半数,根据表二,认为自己沟通能力一般是 44.8%,认为自己不 具备沟通能力的是 3.6%,加起来是 48.4%,不足半数; D“达到学生自我认知的最终目的”无中生有,原文是“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在新的高考 背景下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的有效实施有利于促进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能够使学 生对未来有着更好更科学更合理的规划,这在某种意义上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故选 C。 (3) 学生方面, 结合材料三 “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在新的高考背景下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的有效实施有利于促进学生提高自主
20、学习能力以及能够使学生对未来有着更好更科学更 合理的规划,这在某种意义上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可概括出答案; 国家方面,结合材料三“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施,还有利于推动我国的发展,通过这种 教育制度的实施,学校全方位帮助学生成为国之所需的有用之材”可概括出答案。 答案: (1)A (2)C (3)学生方面:使学生具备高中生生涯规划的意识和能力,满足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 需求,提升其社会适应能力。国家方面:推动我国的发展,全方位帮助学生成为国之所需 的有用之材。 【点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 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
21、、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 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 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 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 3 个小题。 霍乱之乱(节选) 池 莉 霍乱发生的那一天没有一点预兆。天气非常闷热,闪电在遥远的云层里跳动,有大雨将 至的迹象。 那天是我和秦静在防疫站值夜班。 流行病科室里的人都走了, 只有科室主任闻达在伏案 写他永远也写不完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他对各种流行病怀有着巨大的兴趣和热情。 写报告使他每天都要推迟一小时下班。 他的妻子认定他这么做是为了逃避做晚饭, 有一 次吵到单
22、位来了,闻达闻讯仓皇地向楼顶逃窜。他的妻子在顶楼逮住了他,将他的一只皮鞋 扔了下去。第二次闻达又逃到了顶楼,他的妻子又将他的一只皮鞋扔了下去,凑巧的是,这 两只皮鞋正好都被扔在了飞驰的大卡车上。 从此闻达只好穿一双两只不同的皮鞋, 但他还是 照样在下班之后写他的报告。 闻达头发凌乱的脑袋在满满一桌的书本、卡片和资料堆中微微摇晃,嘴唇嚅动,口中念 念有词。 从油漆斑驳的办公桌底探出老远的, 是他瘦骨伶仃的长腿和那双穿着不配套皮鞋的 大脚。这哪里像马来西亚的归国华侨,新中国第一代科班出身的流行病学专家? _ 闪电穿过了云层,接近了我们抬头可见的天空,暴风雨就要来了。闻达骑上他那破旧的 自行车,摇晃
23、不定地回家去了。秦静幽幽地叹了一口气,我说: “难怪人家说:远看是个要 饭的,近看是个烧炭的,一问才知道是防疫站的。 ” 闪电如游蛇窜行在楼房的玻璃窗之间, 雷声冷不丁在耳边爆响, 密集的大雨从远处轰隆 隆黑压压地横扫了过来。大马路上的汽车都大开车灯,纷纷地揿喇叭。 晚上八点多,电话铃声骤然响起,是第十九医院肠道门诊的洪大夫打来的,她战战兢兢 地说: “我们发现一例霍乱。 ” 我和秦静不约而同地对着电话大叫: “什么?请大声重复一遍! ” 洪大夫扯着嗓子说: “我们发现一例霍乱! ” 霍乱来了,在一个天气恶劣的夜晚,在它的踪影在中国消失了几十年之后。我们对它的 一点认识仅限于知道它的厉害和可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湖南 师范大学 附属 学校 高三 模拟 摹拟 语文试卷 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406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