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 学案(含答案)
《祝福 学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祝福 学案(含答案)(17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文本文本 15 祝祝 福福 鲁 迅 核心素养目标 1.思维:(1)把握小说的结构与情节;(2)理解倒叙手法的作用。2.审美:(1) 赏析小说叙事艺术;(2)体会环境描写艺术;(3)欣赏人物形象;(4)赏析人物语言艺术。 任务情境:奇异的珍宝被毁坏,令人痛悔;美好的生命被毁灭,让人愤怒。我们忘不了,深 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一位十一二岁的少年,站在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地里, 手握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 他是谁?他是少年闰土。 可惜二十年后的他却变得迟钝麻木。 那手捂碟子,说着“多乎哉?不多也,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的是谁?是孔乙己。善 良的孔乙己却不明不白地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这就
2、是鲁迅先生的小说,善于通过悲剧性人 物去揭示深刻的社会主题。今天,就让我们踏入鲁镇,去感受一个没有春天、没有祝福的女 人的悲惨命运。 下面是本文的结构思维导图,读完课文后,将处的内容填写完整。 答案 序幕 结局 被卖再嫁 高潮 再到鲁镇 微任务活动一 赏析小说叙事艺术 1 小说中常常以第一人称“我”来进行叙述, 本文的“我”不是主人公, 根据你的阅读体验, “我”是一个怎样的人?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_ 答案 (1)“我”是一个具有进步思想的小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形象。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 正是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来展现的。因此,“我”既充当了小说的线索,又是整个故事的 见证者。(2)作者通
3、过“我”的所见所闻来结构全文,展开情节,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感;通过 “我”的所感, 来抒发感情, 发表议论, 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深化了作品的中心思想。 (3)“我” 憎恶鲁四老爷,有鲜明的反封建的思想倾向。“我”同情祥林嫂,但对她临死提出的问题只 作了含糊的回答,是为了不增加末路人的苦恼。“我”的这种回答方式,自然有其善良的一 面,但同时显出了“我”的无能为力。 2 小说把祥林嫂的死放在前面叙述, 后面回忆祥林嫂的生活片段。 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 请结合全文具体分析。 答:_ 答案 (1)祝福先写故事结局祥林嫂的死,而后按时间顺序描写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 遇。这是倒叙的方法。这样就避免了平
4、铺直叙,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2)具体地说,这 种倒叙方法的作用,是让读者从故事结局里强烈地预感到:祥林嫂在年终祝福时死去,必然 有悲惨的经历。(3)同时,引导读者急于了解:祥林嫂是怎么死的?怎样沦为乞丐的?为什么 要向“我”提出一连串关于有无灵魂、地狱,一家人死后能否见面的问题?她的死与鲁四老 爷有什么关系?为什么鲁四老爷骂她“谬种”?(4)这样,既提供了故事线索,给读者造成悬 念,又制造了浓厚的悲剧气氛,突出地表现了主题思想。 微任务活动二 体会环境描写艺术 3文中描写“雪”的文字有几处?请找出来并分别说明其作用。 答:_ 答案 第一处是作者初到鲁镇时:“天色愈阴暗了,下午竟下起雪来,
5、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 大,满天飞舞将鲁镇乱成一团糟。”此处作者着力写雪的大而乱,象征鲁镇祝福前夕的 忙乱,也渲染“我”心绪的烦乱,为“我明天决计要走了”做铺垫。 第二处是在“我”听闻祥林嫂死讯后: “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 听去似乎瑟瑟有声, 使人更加感得沉寂。”这一段描写烘托出祥林嫂死得凄惨悲凉,也衬托出当时“我”深夜神 伤的孤寂悲愤。 第三处是在祝福前夕,祥林嫂不能参与祭祀,“除烧火之外,没有别的事,却闲着了,坐着 只看柳妈洗器皿”,而柳妈拿她寻开心,文中看似漫不经心地插入一句:“微雪点点的下来 了。”这其实是暗示柳妈的话即将带给祥林嫂巨大的心理阴影,起到暗示情节发展的作用。 最后一处
6、是在结尾:“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夹着团团飞舞的 雪花,拥抱了全市镇。”文末再次描写雪的大而猛,寄托作者对亡灵最沉重的哀悼,将其最 大的哀痛显示于读者面前,这种感情与祝福时家家户户的欢乐喜庆格格不入,强烈的反差带 给读者强烈的艺术震撼,深化了文章的悲剧主题。 文中有关“雪”的描写给全文抹上了浓烈的悲剧色彩, 也在读者心中投下了沉重的悲剧阴影, 从而大大地深化了文章的悲剧主题。 4文章几次写到“祝福”?对“祝福”景象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_ 答案 文章三次写到“祝福”。 (1)第一次是描写镇上各家准备“祝福”的情景。 交代了人物活动的社会环境: 辛亥革命以后, 封建势力和封
7、建迷信思想对农村的统治依旧,妇女的地位和压在头上的枷锁依旧。揭示出祥 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预示了祥林嫂悲剧的必然性。 (2)第二次是对鲁四老爷家“祝福”的描写。祥林嫂的悲剧命运在极具封建迷信色彩的祝福中 得以充分展示。祥林嫂由“享有”预备福礼的辛劳,到这点权利被剥夺,特定的环境描写, 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同时也增加了人物形象的真实感与感染力。 (3)第三次是结尾通过“我”的感受来写“祝福”的景象。将祥林嫂的寂然惨死与富人们的欢 乐祝福形成鲜明的对比,加深了悲剧意味,突出了小说反封建的主题,同时在布局上也起到 了首尾呼应的作用。 5鲁镇作为祥林嫂悲剧命运的“展示地”,你对它整体印象如何?试从自然环
8、境、人文环境 和人际关系三方面具体说明。 答:_ 答案 整体印象:气氛沉重、压抑,时时透出令人不寒而栗的冰冷,这就为小说笼罩上了一 层幽暗阴郁的色调,暗示了人物命运的悲惨。 自然环境:冰冷沉郁(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天色阴暗,雪花漫飞) 人文环境:落后、陈旧(鲁四老爷大骂康有为、书房环境、祝福场景) 人际关系:虚伪、淡漠(鲁四老爷对“我”的寒暄、众人对祥林嫂之死的反应) 微任务活动三 欣赏人物形象 (一)祥林嫂 6祥林嫂一生有哪些主要经历?请用简明的语言加以概括。 答:_ 答案 祥林嫂春天死了丈夫,冬初到鲁镇做工;第二年春天被抓回,卖给贺老六,年底生阿 毛;不久贺老六患伤寒死去,四岁的阿毛被狼衔
9、走;小屋被收,重回鲁镇做工;年底倾其所 有捐门槛;后被赶出鲁四老爷家,沦落为乞丐;“祝福”夜凄凉地离开人世。 7 文中有三次对祥林嫂的肖像描写, 各有什么变化?其中的变化说明了什么?在肖像描写中, 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找出相关描写,分析祥林嫂的形象特点并体会这些描写的作用。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脸色 两颊 眼睛 衣着饰物 (用物) 形象特点 作用:_ 答案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脸色 青黄 青黄 黄中带黑 两颊 红的 消失了血色 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 眼睛 顺着眼 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 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 还可 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衣着饰物 (用物) 白头
10、绳,乌裙,蓝 夹袄,月白背心 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 白背心 竹篮,空的破碗;比她更长 的竹竿,下端开了裂 形象特点 年轻寡妇,生活贫 困,但身体还健 康,精力充沛 生活更为贫困,精神上也受 到更大的打击,健康状况不 如从前了 精神已完全麻木、枯竭,物 质上一无所有,陷入绝境 作用:通过这些不断变化的肖像描写,尤其是祥林嫂的眼神变化,展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概括了祥林嫂半生悲惨的历史。通过鲜明的对照,反映了祥林嫂悲剧命运的几个阶段以及她 是怎样一步步地被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逼到绝境的,深刻地揭露了封建思想对劳动妇女的摧 残和迫害。 8祥林嫂遇到“我”时一连问了三个有关魂灵的问题,其用意是什么?
11、 答:_ 答案 这是她对有无魂灵的疑惑。她希望人死后有灵魂,因为她想看见自己的儿子;她害怕 人死后有灵魂,因为她害怕在阴间被锯成两半。这种疑惑是她对自己命运的疑惑,但也正是 这种疑惑、这种无法解脱的矛盾,使她在临死前受到了极大的精神折磨,以至于最后悲惨地 死去。 9鲁迅说过,中国人从来都没有争取到“人”的资格,最多不过是奴隶的资格。这种国人的 悲剧性集中体现在了祥林嫂身上,请简要梳理祥林嫂的人生悲剧,完成下表。 快乐与幸福(暂时做稳了奴隶) 苦难与不幸(想做奴隶而不得) 答案 快乐与幸福(暂时做稳了奴隶) 苦难与不幸(想做奴隶而不得) 逃出婆家,到鲁镇做工,嘴角有笑影,白胖了 被逼婚,拼死反抗
12、 再婚,没有婆婆,丈夫有力气,有了儿子,胖了 再度丧夫、失子,被嘲笑、鄙视 捐门槛回来,神气舒畅,眼光也分外有神 被拒绝参加祝福,如受炮烙,恐惧 10.有人评论祥林嫂是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试探究原因。 答:_ 答案 祥林嫂的命运是悲惨的,鲁迅先生将她的不幸总是设置在春天。 春天,她失去丈夫;春天,她被卖改嫁;春天,她痛失爱子。春天,孕育着希望,孕育着生 机, 可是, 祥林嫂的不幸却大都发生在春天。 作者这样描写, 看似漫不经心, 其实寓意深刻, 起到衬托作用。鲜明对比,强烈反差,突出了祥林嫂的不幸,祥林嫂是一个没有春天的苦命 的女人。 11在上面问题思考的基础上概括祥林嫂的性格特征。 答:_
13、答案 祥林嫂是旧社会劳动妇女的典型,她勤劳善良,朴实顽强,但在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 占统治地位的旧社会,她被践踏、被迫害、被摧残,以致为旧社会所吞噬。面对封建礼教对 她的种种迫害,她曾不断地挣扎与反抗,最后还是被社会压垮了。祥林嫂的悲剧深刻地揭示 了旧社会封建礼教对劳动妇女的摧残和迫害,控诉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二)其他次要人物 12有人说,在当时的社会里,围绕在祥林嫂周围的人,不管是亲的疏的、有恶意的无恶意 的,都在把她往死路上赶。请根据下表,写出祥林嫂周围的人对她的态度或影响。 有关人物 对祥林嫂的态度或影响 初到 鲁镇 鲁四老爷 卫老婆子 被卖 改嫁 夫家堂伯 婆婆 再到 鲁镇 柳妈
14、鲁镇的闲人 寂然 死去 “我” 鲁家的短工 答案 钳制精神 剥削金钱 掠夺财产 剥夺人身自由 精神恐吓 嘲笑打击 增加其痛苦 毫无同情心 13请分别概括鲁四老爷、柳妈的人物形象。 答:_ 答案 (1)鲁四老爷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典型。他迂腐、保守、顽固,坚决捍卫封建思想, 反对一切改革和革命,尊崇理学和孔孟之道,自觉维护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他自私伪善, 冷酷无情,在精神上迫害祥林嫂,才让她生存的信心彻底毁灭,他是导致祥林嫂惨死的主要 人物。 (2)柳妈是一个吃斋念佛的善女人,受封建迷信思想毒害很深,既同情祥林嫂,又把她视为不 贞的人加以奚落。出于善意,她想给祥林嫂寻求解脱的药方,结果反而给祥林
15、嫂造成了难以 支撑的重压,把祥林嫂推向了更悲惨的深渊之中。柳妈自身的被害与她不经意的害人,从另 一个角度揭露了封建礼教的罪恶。 微任务活动四 赏析人物语言艺术 14在祥林嫂被婆家抓走之后,鲁四老爷说了两次“可恶”和“然而”,这两次的含义有什 么不同? 答:_ 答案 第一次“可恶”的是婆婆“抢”的举动,给自己带来了麻烦。“然而”后面隐含的意 思是:祥林嫂私自逃出,礼教不容;婆婆做主,理所当然,而且表现了鲁四老爷的假斯文。 第二次说“可恶”是针对卫老婆子的,卫老婆子先荐祥林嫂然后又合伙劫她去,闹得沸反盈 天,有损鲁家的体面。“然而”找到像祥林嫂这样比男人还勤快的劳动力是不容易的。 15 祥林嫂说“
16、我真傻, 真的”表达了她怎样的情感?作者反复提到她说这些话的用意何在? 答:_ 答案 (1)表达了祥林嫂内心的巨大悲痛。(2)作者有意重复这些话,意在表明儿子被吃掉这件 事对祥林嫂来说是致命的打击,她在走投无路、失去精神依托之后内心留下了严重的创伤, 只能以反复向别人诉说来减轻内心的痛苦。可惜的是,人们在反复咀嚼和鉴赏过她的悲哀之 后,却报以厌恶和唾弃,反映出人际关系的冷漠和世态炎凉。 16指出下列语段各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并说说这些修辞手法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1)即使看见人,虽是自己的主人,也总惴惴的,有如在白天出穴游行的小鼠;否则呆坐着, 直是一个木偶人。 答:_ (2)只觉得天地圣众歆
17、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 幸福。 答:_ (3)一见面是寒暄,寒暄之后说我“胖了”,说我“胖了”之后即大骂其新党。 答:_ (4)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然也如此。 答:_ 答案 (1)比喻。 突出了祥林嫂在精神上受到毁灭性打击之后, 胆小、 恐惧、 怕见人的心理状态。 (2)拟人、反语。和祥林嫂的惨死形成鲜明的对照,形象地讽刺了封建迷信思想,揭露了其骗 人、杀人的本质。 (3)顶真。不仅表达紧凑,语言连贯,而且突出了鲁四老爷虚伪和顽固守旧的性格。 (4)反复。描写了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风俗习惯依旧,人们的思想意识依旧,封建迷
18、信思想 对农村的统治依旧。 17赏析下列句式的特点,并说说这样表达的好处。 (1)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 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答:_ (2)“阿!地狱?”我很吃惊,只得支梧着,“地狱?论理,就该也有。然而也未 必,谁来管这等事。” 答:_ 答案 (1)“空的”“下端开了裂”,是定语后置(倒装),表示强调,突出了祥林嫂忍饥挨饿 和沿街乞讨的艰辛。 (2)用了感叹句、 疑问句和设问句式, 表明了“我”先是惊异, 后是支支吾吾, 怕负责任的心态。 1956 年,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二十周年拍摄的电影祝福中有这样一个情节:祥林嫂捐了 门槛,
19、仍然被禁止参与祭祀活动,于是拿起菜刀,跑到土地庙怒砍门槛。你觉得增添这个情 节妥当吗? 答:_ 答案 (观点一)祥林嫂一生都在压抑地活着,只是在为自己做人的基本生存权利活着。以祥 林嫂一生的遭遇来看,她根本不明白是什么造成了她的不幸。在一而再、再而三地打击下, 她只是按照“礼教”里的那套逻辑不停地自责、内疚。去砍门槛是难以想象的,那是一个战 士的行为, 不是鲁迅笔下的祥林嫂。 在当时那样一个思想禁锢、 麻木的时代, 是不会发生的。 (观点二)祥林嫂对于灵魂有无产生疑问,似乎是因为她有反抗精神,但恰恰相反,这正说明 她对那一套属于封建社会的条条框框深信不疑。 与这一疑问相比, 祥林嫂在被迫改嫁时
20、的“反 抗”更谈不上什么“反抗”,恰恰是祥林嫂对传统的贞洁观深信不疑才会出现这种举动。可 以说, 祥林嫂正是用自己的行动捍卫着封建正统的权威。 所以说, 祥林嫂根本不可能砍门槛。 (观点三)电影虽与事实有所不同,但电影是现实的一种表现方式,看这个情节是否恰当,应 与背景相联系。当时为表现中国人民的反抗精神,加上祥林嫂砍门槛这一情节,意在突出祥 林嫂对封建势力的反抗,从而鼓舞人们觉醒,为推翻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而奋斗!电影 是一种艺术,是一种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艺术,在当时那种特定的背景下,为了起到鼓舞 大众的目的,加上这一情节也未尝不可。 助读材料 1走近作者 (1)作者简介 鲁迅(1881
2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918 年 5 月,首次用“鲁迅”的笔 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 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鲁迅是中国近现代最 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的精神被称为中华“民族魂”。 作品有小说集呐喊 彷徨 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 ,杂文集 坟 热风 华盖集 南腔北调集等 18 部。中篇小说阿 Q 正传 ,是中国现代文学 史上的不朽杰作。 (2)鲁迅轶事 标点与稿费 鲁迅作品发表后, 有些出版商在支付稿费时, 往往把标点符号从字数中扣除, 不
22、给稿费。 一次,鲁迅应约为某出版社撰写书稿,由于事先探知该出版社不支付标点符号的稿费,因此 他的书稿通篇没有一个标点符号。 编辑看了书稿后,以“难以断句”为由,回信要求鲁迅加上标点符号。鲁迅回复:“既 要作者加标点符号分出段落、 章节, 可见标点还是必不可少的。 既然如此, 标点也得算字数。 ” 那家出版社没办法,只好采纳鲁迅的意见,标点符号也折算字数支付稿费了。 扁担与柿饼 20 世纪 30 年代,一些作家的主观主义毛病很厉害。一次,有人请鲁迅谈谈这一问题, 鲁迅没有多说,只讲了两个故事:其一,有个农民,每天都得挑水,一天,他忽然有所感悟 道:“皇帝用什么挑水吃的呢?”后又自言自语:“一定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祝福 学案含答案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408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