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节选) 学案(含答案)
《边城(节选) 学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边城(节选) 学案(含答案)(12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文本文本 16 边城边城(节选节选) 沈从文 核心素养目标 1.思维:阅读课文,理解小说内容。2.审美:(1)赏析小说中的环境描写、人 物形象;(2)探究主旨意蕴。 任务情境:一个人拥有此生此世的现实世界是不够的,还必须拥有一个诗意的世界,即心中 的圣地。沈从文用诗一般的文字向我们展现了一幅湘西山区的风俗画。 边城是沈从文美丽 而带点伤感的恋乡梦,是沈从文理想的世界、诗意的世界。边城的人民,诗意地生活,诗意 地栖居。沈从文以如椽巨笔,为我们绘就了一个如诗如画、如梦如烟、田园牧歌式的美丽的 湘西世界。 下面是本文的内容结构思维导图,读后思考后面的问题。 边城节选部分写翠翠与傩送相识而引发的一系列
2、故事,请根据课文内容概述情节,在图 中处填出相应的内容。 答案 翠翠看龙舟巧遇傩送 翠翠巧遇天保 微任务活动一 赏析小说环境描写 1从第三部分第 1、2 段来看, 边城中的人们生活在一个怎样的环境里? 答:_ 答案 民风淳朴、地点僻远、环境太平、极具地域特色的如桃花源一样优美的生活环境。 2小说为什么刻画端午节热闹的龙舟比赛、捉鸭游戏和人们争相观看的盛大场面? 答:_ 答案 (1)端午节的龙舟比赛和捉鸭游戏, 印证了这里的民风淳朴, 而正是在这热闹的游戏中, 作者让小说的主要人物翠翠、老船夫、顺顺、天保、傩送等人相继出场,并在端午节的活动 中展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与情感爱好,为下文展开故事、塑造
3、人物做了铺垫。(2)边城的端午 节极具地域色彩,给人们展示了一种美不胜收的风土人情。 3第四部分第 1 段,在写景上有什么特色?其作用是什么? 答:_ 答案 (1)特色:此段写景,作者着意运用颜色词:狗是黄色的,船是朱色的,河水是豆绿色 的。颜色亮丽,对比鲜明。 (2)作用:以景色美衬托人物的形象美、心灵美。 4第四部分第 6 段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_ 答案 落日西去、银色薄雾等环境描写,展现了边城特有的风光。而这种风光又折射出一种忧 郁的景致,衬托出翠翠焦急的心理状态,为下文翠翠涌现出可怕的念头做了一个自然的铺垫。 微任务活动二 赏析人物形象 5作者在第三部分中,通过顺顺不与儿子争显
4、本领而在危急时救人这一细节描写,想要揭示 什么? 答:_ 答案 通过顺顺这一形象,再现了当地人们古朴、淳厚、善良、纯真、无私的性格和品质,洋 溢着人性美。作者揭示了人性的淳朴和本善,认为帮助人是人最本质的特性,是义不容辞的责 任,这是一种引人向善的力量,是“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寄寓着“爱”的美学理想。 6从第四部分的文字中可以看出祖父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_ 答案 祖父因为要陪翠翠进城,就将渡船的职务交给了老朋友;念及老朋友的孤单,请他过 来吃饭;又因为惦念让老朋友也来城里看看热闹,所以才又回到渡口。从中可以看出祖父的 忠于职守、热心善良。 7阅读第五部分,分析下面的句子分别表现了人物什么
5、样的心理,试完善下面的表格。 句子 人物心理分析 但这印象不知为什么原因,总不如那个端午所经过的事情甜而美。 “翠翠,你长大了!二老说你在河边大鱼会吃你,我们这里河中的鱼, 现在可吞不下你了。”翠翠一句话不说,只是抿起嘴唇笑着。 祖父说: “顺顺真是个好人, 大方得很。 大老也很好。 这一家人都好! ” 翠翠说:“一家人都好,你认识他们一家人吗?” “谁也不希罕那只鸭子!” “爷爷,你的船是不是正在下青浪滩呢?” 答案 含蓄地点明了翠翠对两年前的那个端午节意外碰上二老的事念念不忘,体现了翠翠 含蓄多情的心理。 表现了翠翠对往事美好的记忆和微妙的感情涟漪。 祖父夸顺顺一家人,但是漏说了二老傩送,
6、翠翠心里有些嗔怪,所以问:“一家人都好, 你认识他们一家人吗?”言外之意是祖父没说全。 鸭子是大老捉来送给祖父的,而翠翠心里喜欢的是傩送,自然不喜欢祖父再说下去,同时 这里也有少女羞于提起婚嫁之事的心理。 祖父所唱的歌令翠翠想到了此时正在青浪滩行船的二老, 反映出翠翠对二老的牵挂和思念。 8阅读课文,分析概括翠翠的形象特点。 答:_ 答案 翠翠是一个天真善良、聪明乖巧、温柔清纯的少女。 (1)她和爷爷相依为命,对爷爷依恋体贴。爷爷把她独自留在大河边时,她内心充满了不安与 恐惧,对爷爷心生埋怨,但当她回家看到醉倒的另一个老人时,埋怨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2)她情窦初开,爱上了傩送,少女的羞涩又
7、使她难以付诸行动。正当青春期的她,面对爷爷不 失时机的委婉引导,面对爷爷旁敲侧击的询问,虽心知肚明,却时不时闪烁其词地表明态度。 总之,翠翠是一个善良聪慧、温婉多情的少女。在她身上,有着对祖父深沉的依恋与对爱情 的真挚期盼,外表的温婉腼腆与内心的炽热多情,异乎寻常地融合于一体。 9 英俊勇敢而又关心体贴人的傩送占据了翠翠的心, 她和傩送相识时的一句玩笑话“大鱼来 咬了你”深深地印在了她的心里。试分析这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的作用。 答:_ 答案 (1)前后照应,使故事情节连贯紧凑。 (2)在看似简单的重复中,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使翠翠的情感倾向愈加明朗化。 (3)在天意和人为的错综中展示人物的性
8、格和内心活动,充满了含蓄美。 (4)“大鱼”作为贯穿翠翠和傩送间爱情的一根线, 这根线愈清晰, 两人之间的情感就愈浓烈, 但是又不难看出,对爱情的强烈追求和人性的含蓄化之间的矛盾又在无意间加剧了当事者内 心的痛苦。 微任务活动三 探究主旨意蕴 10作者写最后一段有怎样的用意和情感? 答:_ 答案 这是一幅非常和谐、非常恬美的画面,唢呐悠悠,白云悠悠,带着爷爷的祝愿,载着 翠翠的情愫;然后,“守在船头的祖父睡着了,躺在岸上的翠翠同黄狗也睡着了”:人与自 然浑然一体,寂静,淳朴,伤感,美丽。这是作者的家园,是他的世外桃源,是他魂牵梦萦 的湘西热土。 11沈从文在谈及边城时曾说:“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
9、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 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本文中,作者是从哪三个方面来表现边城的 “人生形式”的? 答:_ 答案 (1)风景美: 河中水皆泛着豆绿色, 天气又那么明朗; 落日向上游翠翠家中那一方落去, 黄昏把河面装饰了一层银色薄雾。 (2)风俗美:端午节龙舟赛,捉鸭子比赛。中秋、过年月下对歌,舞龙,耍狮子,放 炮仗烟火。边城祥和安定,人民和睦安乐。 (3)人性美:翠翠与傩送之间纯洁的爱情、翠翠与爷爷之间纯真的亲情、爷爷与乡邻之间淳朴 的友情这里的人善良、勤劳、质朴、真实、自然,毫不矫揉造作,体现了人性中最美的 一面。如龙头大哥顺顺,“凡帮助人远离患难,便是入火,人到八十岁
10、,也还是成为这个人 一种不可逃避的责任!”二老傩送热心助人,即使被翠翠误会,也托人送翠翠回家;祖父身 上更是体现传统美德,坚持不收过渡商人多给的钱,而商人也是一样的朴实,非坚持给钱不 可,最后祖父只收下一个铜子,却搭了一把烟叶给商人。 12作者以“边城”为题有什么用意? 答:_ 答案 “边”有边缘的意思,和“中心”相对。边城的人生形式,和处于中心的人生形式之 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以“边城”为题, 意在说明这种人生形式的流逝, 而与之相对的庸俗、 腐化、浅薄、金钱至上的人生形式正在膨胀,正在风靡。从湘西农村走出来的沈从文,看到 了都市文明掩盖下的传统美德的衰落,看到了现代文明物欲横流、金钱至上
11、,于是写下这篇 文章,表达内心的痛苦和推崇传统美德的心愿。 边城是近乎纯粹的田园牧歌,抒写的几乎都是美好的人和事。但是,现实中的湘西,普 普通通,贫穷落后。所以有人认为沈从文对湘西社会的描写不真实,掩饰了当时湘西农村的 生活真相。对于这个问题,你怎么看?请谈谈你的理解。 答:_ 答案 (观点一)不同意这种观点。沈从文在创作时,他笔下的湘西也许并不是完全真实的湘 西, 但他是以真实的湘西为原型的, 对它进行艺术加工, 使其更加符合小说故事发生的背景。 另外,作者是在发现大都市的丑恶以后创作的边城 ,所以他笔下的湘西更多的是童年时代 的湘西,那个时期,湘西因为地处偏远,还没有受到现代工业文明、城市
12、文明中负面因素的 影响,更多地带有农业文明中美好的东西。 (观点二)同意这种观点。文学要反映真实的生活,不应该掩饰与美化。小说家理应极力向我 们再现一个现实的世界,只有这样,才可能使小说获得最大限度的真实力量。小说家应该像 一位历史学家,必须叙述那些真实的事件。倘若某个故事无法让读者感到真实,读者便会觉 得自己的热情受到了侮辱,自然无法对作品产生共鸣。特别是边城这样的小说,作者把 它作为真实的地理概念写出来,引发了读者对湘西的无限憧憬,他们亲临实地考察,感到特 别失望,就会认为沈从文掩饰了现实,误导了读者和社会。 助读材料 1走近作者 (1)作者简介 沈从文(19021988),湖南凤凰人。中
13、国现代作家。原名沈岳焕,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 碧等。从 1926 年出版第一本创作文集鸭子开始,出版了 70 余部作品集,有小说、散文、 文论、 自传等。 他是现代文学史上最多产的作家之一。 其中短篇小说 丈夫 贵生 三三 , 长篇小说长河是其代表作。他的小说取材广泛,描写了从乡村到城市各色人物的生活, 其中以反映湘西下层人民生活的作品最具特色。 (2)沈从文轶事 沈从文初到北京时,生活极窘迫,不得已给当时的文化界名人写信求助。郁达夫收到信后 登门拜访了他,请他吃饭,送他钱和围巾,并推荐他在当时的报纸上发表文章。 胡适主持中国公学时,聘请沈从文讲授小说创作。第一天上课时,沈从文紧张得讲不出话
14、 来,十几分钟后才转身在黑板上写道:我第一次上课,见你们人多,怕了。 沈从文非常喜欢他的学生汪曾祺, 沈从文的课满分只有 100, 但沈从文给汪曾祺打 120 分。 因为他认为太好了,满分都不够。 1979 年,荒芜发表了一首诗使沈从文走向大众。诗是这么写的:边城山城碧罗裙,小翠清 歌处处闻;我论文章尊五四,至今心折沈从文。 1987 年、 1988 年, 沈从文两度入选诺贝尔文学奖最终候选名单, 但由于沈从文的遽然离世, 未能获选。这一消息由瑞典学院院士、诺贝尔文学奖终审评委马悦然透露,他曾向中国驻瑞 典大使馆询问沈从文是否在世,得到的回复是:“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个人。” 2背景展示 边城最初
15、于 1934 年 1 月至 1934 年 4 月在国闻周报上连载,1934 年 10 月上海生活 书店初版。其后 40 年间,沈从文对边城屡有修改。 关于这篇小说的创作,作者曾说:“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而又 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我主意不在领导读者去桃源旅行,却想借重桃源上行七百里路沅水 流域一个小城小市中几个愚夫俗子,被一件普通人事牵连在一处时,各人应有的一份哀乐, 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这些话正可证实小说的主旨。 3名家评边城 (1) 边城 的语言是沈从文盛年的语言, 最好的语言。 既不似初期那样放笔横扫, 不加节制; 也不似后期那样过事雕琢,流于晦涩。
16、这时期的语言,每一句都“鼓立”饱满,充满水分, 酸甜合度,像一篮新摘的烟台玛瑙樱桃。汪曾祺 (2)边城的诗意首先来自浓郁的湘西乡土气息。作家通过翠翠和傩送、天保之间的爱情故 事,将茶峒的自然景物和生活风习错综有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那清澈见底的河流,那凭水 依山的小城,那河街上的吊脚楼,那攀引缆索的渡船,那关系茶峒“风水”的白塔,那深翠 逼人的竹篁中鸟雀的交递鸣叫,这些富有地方色彩的景物,都自然而又清丽,优美而不 加浓涂艳抹。潘旭澜 (3)沈从文的中篇小说边城是一部杰作,它的艺术独创性主要在两个方面表现出来:作为 中国现代文学牧歌传统中的顶峰之作,它巩固、发展和深化了乡土抒情模式;继鲁迅的阿 Q
17、 正传之后,重塑了中国形象。 边城的牧歌属性与中国形象互为表里,为后来国家回应 被动现代化,提供了经典的样式和意绪。刘洪涛 4文学常识 乡土小说 “乡土小说”指的是 20 世纪 20 年代初、中期,一批寓居北京、上海的作家,以自己熟 悉的故乡风土人情为题材,靠回忆重组来描写故乡农村(包括乡镇)的生活,带有浓厚的乡土 气息和地方色彩的小说。“乡土小说”的代表作家有冯文炳(废名)、王鲁彦、台静农、沈从 文等。 必备知识积累卡片 一、字词知识 (1)茶峒 (d n) (2)蘸 酒(zhn) (3)棕榈 (l) (4)蚱蜢 (zh mn) (5)糍粑 (c b) (6)泅 水(qi ):游泳。 (7)
18、喧阗 (tin):声音大而杂,喧闹。 (8)俨 然(yn):形容庄严;形容齐整;形容很像。 (9)悖 时(b i):走霉运,运气不好。 (10)歇憩 (q ):停息,休息。 (11)拮 据(ji ):缺少钱,境况窘迫。 (12)踹 水(chui):踩水。 二、名言警句 沈从文名句 (1)凡事都有偶然的凑巧,结果却又如宿命的必然。 (2)不许哭,做一个大人,不管有什么事都不许哭,要硬扎一点,结实一点,方配活到这块土 地上。 (3)我宁愿是一个最渺小的人,心怀梦想以及实现梦想的愿望,也不愿意去做一个失去梦想和 愿望的最伟大之人。 (4)要想成功,就要学会与人合作,先学会放弃眼前的那些利益,这样才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边城节选 学案含答案 边城 节选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408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