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氏将伐颛臾 学案(含答案)
《季氏将伐颛臾 学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季氏将伐颛臾 学案(含答案)(13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文本文本 3 季氏将伐颛臾季氏将伐颛臾 孔 子 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积累文言知识。2.思维与审美:(1)深入理解文意,把握文章观点; (2)品味语言,分析文章的辩驳艺术。 任务情境:诺贝尔奖获得者曾经在巴黎集会上说道,人类要想在 21 世纪生存下去,必须从 2 500 年前的孔子那里寻找智慧。为什么会有人如此崇拜孔子?我想,这是因为我国伟大的教 育家、思想家孔子提出了以“仁”为核心的哲学思想体系。那么,孔子的以“仁”为核心的 思想都包括哪些内容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季氏将伐颛臾这篇文章,进一步理 解孔子的“仁”。 一、诵读全文,解释加点词的意思,并回答段后问题。 (第 1 段)季氏将
2、伐颛臾。冉有、季路见 (拜见,谒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 (用兵)于颛 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 (复指“尔”,用作代词)过 (责备,用作动词)与?夫颛臾,昔 者先王 (先代的国君)以为 (“以之为”的省略,用它做)东蒙主 (主管祭祀蒙山的人),且在邦域 之中 (意为颛臾在鲁国境内)矣,是 (这)社稷 (社,指土神。稷,指谷神。社稷是国家的象征。 这里指鲁国)之臣也。何 以伐为 (“为什么呢”,表示反问语气)?” 请概括段意:孔子听到冉有、季路通报“季氏将有事于颛臾”的消息后,对冉有进行了 批评。 (第 2 段)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 (陈
3、列,这里是施展的意思)力就 (走向,这里是担任的意思)列 (位,职务),不能者止。危而 不持 (护持),颠 (跌倒)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 (搀扶盲人走路的人)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 柙 (关猛兽的木笼子),龟 (龟甲,用来占卜吉凶)玉毁于椟 (木匣)中,是谁之过与?” 请概括段意:孔子引用周任的名言,批评冉有、季路推卸责任的态度。 (第3段)冉有曰: “今夫颛臾, 固 (城郭坚固)而近 (靠近)于费 (季氏的封地, 在今山东费县), 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 (痛恨、讨厌)夫舍 (舍弃,回避)曰欲之 (想 要那样)而必为之辞 (找托辞,找借口)。丘也闻有国 (诸侯的封地
4、)有家 (卿大夫的封地)者,不患 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倾覆)。夫 (句首语气词)如是 (如 此),故远人不服,则修 (发扬)文德 文教(指礼乐)和德政(指仁义之政)以来之。既来之,则安 (使安定)之。今由与求也,相 (辅佐)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 守也;而谋动干戈 (盾牌和戈, 泛指武器)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 不在颛臾, 而在萧墙之内 (宫 廷之内,这里指季氏与鲁哀公之间的危机)也。” 请概括段意:孔子正面阐述他的政治主张。 二、下面是本文的内容结构思维导图,请阅读课文并回答图后问题。 孔子是如何反驳冉有“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这
5、一问题的,请在图中处填出相应的 内容。 答案 均无贫 和无寡 微任务活动一 准确翻译重点句子 1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答:_ 答案 冉有、 季路拜见孔子说: “季康子将要对颛臾用兵。 ”(得分点: “见”“有事”“于”, 句意对) 2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 答:_ 答案 孔子说:“冉有!恐怕应该责备你们吧?”(得分点:“尔”“是”“过”“无乃 与”,“尔是过”句式,句意对) 3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答:_ 答案 (盲人)遇到危险却不去护持,将要跌倒却不去搀扶,那何必要用那个做相的人呢?(得 分点:“持”“颠”“扶”“焉”“相”,句意对) 4孔子曰
6、:“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答:_ 答案 孔子说: “冉有! 君子厌恶那些不肯说(自己)想要那样而偏要找借口的人。 ”(得分点: “疾”“欲”“辞”,句意对) 5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答:_ 答案 做到这样,远方的人仍然不归服,就修治推行礼乐之类的德政教化来使他归服。使他 来 了 以 后 , 就 要 使 他 们 安 定 下 来 。 ( 得 分 点 : “ 如 是 ”“ 服 ”“ 修 ”“ 文 德”“来”“既”“安”,句意对) 微任务活动二 深入理解文意,把握文章观点 6冉有、季路怎么看待“季氏将伐颛臾”这件事?他们是如何陈述自己看法的? 答:_ 答案
7、 (1)冉有支持,季路赞同。 (2)含糊其辞:季氏将有事于颛臾。推卸责任: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强词夺理:今不取,后世 必为子孙忧。 7孔子反对“季氏将伐颛臾”的理由是什么? 答:_ 答案 (1)颛臾受先王之封,不可伐;(2)颛臾在邦域之内,不必伐;(3)颛臾是社稷之臣,不当伐。 8文章第 3 段表明了孔子怎样的治国思想? 答:_ 答案 表明了孔子的“仁政”思想,对内创造平等、安定的政治局面,使人民安居乐业;对 外加强文教德化,使外邦异族归附。 9“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孔子最后这一句话有何用意? 答:_ 答案 这句话是孔子以他敏锐的观察力做出的精辟论断。季氏将伐颛臾,目的是削
8、弱鲁君的 实力,最终是要篡夺政权。孔子以其丰富的政治经验和敏锐的政治眼光识破了季氏的阴谋, 同时也有力地批驳了冉有的观点。 微任务活动三 鉴赏语言特点,分析辩驳艺术 10面对孔子的批评,冉有无法正面回答,便把季氏拉出来做挡箭牌,企图推卸责任,孔子 又是怎样批驳的呢? 答:_ 答案 (1)引名言。孔子先引史官名言,指出冉有、季路应“在其位,谋其政”,据理力争, 劝其改邪归正,否则就应离去。 (2)作类比。孔子用“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指出他们的责任,他们不能一 味苟同,纵容主人。 (3)用比喻。孔子打了一个比方:“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当然是管理 者的过失,看护者
9、的责任。孔子运用比喻来阐释深刻的道理,鲜明地指出了两个学生的责任 无可推脱。 11对于冉有编造借口,孔子为何只批评了一句“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就 转换话题,谈论“文德”?这表明孔子的谈话艺术具有什么特点? 答:_ 答案 编造借口属于冉有的个人品质问题,文德属于治国之本,前轻后重,孔子当然要避轻 就重。这表明孔子谈话善于撇开枝叶,紧抓主干,善于抓住主要矛盾。 12论语 是一本语录体文集, 它朴素简洁, 只言片语就给我们刻画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请结合文章,具体谈一谈本文是如何刻画人物形象的。 答:_ 答案 本文在言行的记录中能绘声绘色地刻画人物的神态气质。例如,孔子平时称呼学生一
10、 般是直呼其名,如“回也”“求也”“赐也”。在名字后面加语气词“也”,语调显得舒缓 而亲切。文中对冉有的称呼却省去了“也”字,三次直呼“求”,语气急促、紧张、严肃, 把孔子当时那种深恶痛绝的神态全都传达了出来。本文还善于使用反诘句加强语气,再现了 当时声色俱厉的严肃态度。从“无乃尔是过与”到“是谁之过与”共用了四个反诘句,犹如 急风暴雨,劈头盖脸而来,使冉有理屈词穷,毫无招架之力。 在三段对话中,季路一言不发,这是为什么?请从季路的性格或心态方面探讨一下原因。 答:_ 答案 (观点一)季路不善言辞,干脆让伶牙俐齿的冉有抢先发言,自个儿乐得清闲。 (观点二)对于攻打颛臾, 季路并非是冉有那样的铁
11、杆儿支持者, 但驳不掉季氏和冉有的面子, 只好一起面见孔子,却以沉默来表示自己的尴尬处境或矛盾心境。 助读材料 1走近作者 (1)作者简介 孔子(前 551前 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 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开创者,被公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主张仁义、以德服人;反对残暴 统治、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具有一定的开明思想。其学说成为中国两千余年封建文化 的正统思想,影响极大,被尊称为“圣人”。晚年整理“六经”(诗 书 礼 乐 易 春秋)。在我国历史上,他是致力于教育事业的第一人,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首 开私人办学、讲学之风。其学生将其思想言行记载在
12、论语中。 (2)对孔子的评价 太史公曰: 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 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 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 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司马迁史记 孔子世家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唐庚、强行父唐子西文录 东方找到一位智者。伏尔泰 孔子是“无冕皇帝”。李约瑟 孔子是哲学上的华盛顿。爱默生 2背景展示 春秋时期,鲁国的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家把持鲁国朝政多年,鲁国王室日益衰微。其 中季孙氏势力最大。颛臾是鲁国境内的一个附属
13、小国,其国民与其国君都是公臣,并且它的 贡品为鲁国国君所专有。季康子之所以要讨伐颛臾,一方面“贪其土地,欲灭而取之”;另 一方面也担心鲁国国君在政治、军事上同颛臾成为掎角之势,不利于季氏。这是当时的社会 背景和季氏将伐颛臾的真实意图。当时冉有、季路都在季孙氏门下,且都参与了讨伐颛臾的 谋划工作。二人将此消息告诉了孔子,于是就有了孔子与这两位弟子的对话。 3文体知识 语录体 语录体,一种古文体。常用于门人弟子记录导师的言行,有时也用于佛门的传教记录。 因其偏重于只言片语的记录,不重文采,不讲篇章结构,不讲篇与篇之间甚至段与段之间时 间及内容上的必然联系,故被称为“语录体”。 必备知识积累卡片 一
14、、字词句知识 1通假字 例句 解析 无乃尔是过与 “与”同“欤”,句末语气词,表推测 2.古今异义词 词语 例句 解析(古今义) 有事 季氏将有事 于颛臾 古义:用兵 今义:有事情 国/家 丘也闻有国 有家 者 古义:诸侯的封地/卿大夫的封地 今义:国家/家庭和住所 不安 不患贫而患不安 古义:社会不安定 今义:不安定,不安宁;客套话,表歉意 和感激 3.多义实词 词语 例句 释义项(或用法) 止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动词,不去任职 臣舍人相如止 臣曰 动词,阻止 其为时止 十有一月耳 同“只”,副词,只、仅 见 冉有、季路见 于孔子曰 动词,拜见,谒见 昨夜见 军帖,可汗大点兵 动词,看见
15、秦王坐章台见 相如 动词,召见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 欺 表被动,相当于“被” 风吹草低见 牛羊 动词,显现 过 是谁之过 与 名词,过错、过失 无乃尔是过 与 动词,责备 且尔言过 矣 形容词,错,错误 故尝与过 宋将军 动词,拜访,访问 还,不过 三十日 动词,超过 以其境过 清,不可久居 副词,过分、过于 4虚词辨析 词语 例句 释义项(或用法) 于 冉有、季路见于 孔子 介词,引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不译 季氏将有事于 颛臾 介词,对 虎兕出于 柙,龟玉毁于椟中 介词,前“于”,从;后“于”,在 臣诚恐见欺于 王而负赵 介词,表被动,被 苛政猛于 虎也 介词,表示比较,相当于“比” 而
16、危而 不持,颠而 不扶 均为连词,表示转折,却 固而 近于费 连词,表并列,并且 简能而 任之 连词,表承接 吾尝终日而 思矣 连词,表修饰 如是而 已 复音虚词“而已”,相当于“罢了” 为 何以伐为 与“何”组成固定句式“何为”,表 示反问语气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 之辞 介词,替 不足为 外人道也 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向、对 不者,若属皆且为 所虏 介词,表被动 竭诚则吴越为 一体 动词,成为 5.词类活用 词语 例句 解析 忧 后世必为子孙忧 动词用作名词,忧患、祸患 来,安 既来 之,则安 之 使动用法,使来;使安 来 则修文德以来 之 使动用法,使来 辞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季氏将伐颛臾 学案含答案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40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