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 蝶恋花 雨霖铃 声声慢 学案(含答案)
《虞美人 蝶恋花 雨霖铃 声声慢 学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虞美人 蝶恋花 雨霖铃 声声慢 学案(含答案)(22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文本文本 1417 虞美人虞美人 蝶恋花蝶恋花 雨霖铃雨霖铃 声声慢声声慢 李煜 晏珠 柳永 李清照 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诵读这四首词,把握朗读节奏,体会词韵之美。2.思维与审美: (1)了解词作风格与社会环境、个人遭遇的关系;(2)通过反复诵读,体味词中营造的意境以及 词中凝聚的感情;(3)赏析词作的艺术手法。 任务情境:宋词和唐诗一样,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好诗在唐代已被诗人们写尽了,宋代 文人就另辟路径,使词这种文学形式臻于完善,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使宋词成为我国文化宝 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宋词的天地,去细细品味它们的动人之处。 虞美人 一、诵读全词,体会词韵。 春花/
2、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 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二、下面是这首词的结构思维导图,读后思考图后问题。 (1)虞美人在简单的字句中将事物变化的对比表达得十分鲜明,请从“变”与“不变”、 “外物”与“人事”的角度对对比对象进行归类,在图中处填上相应的内容。 (2)虞美人在人事变化中传达出后主李煜深切的亡国之痛,又联系到自然风物,两相对比 之下,自然会产生强烈的情感。请结合词作内容,在图中处填写这种情感的具体内容。 答案 不变的外物 巨变的人事 物是人非之痛 微任务活动 赏析语言
3、,体味情感 1 在古典诗词中, 一些虚词往往也蕴含着丰富的含义, 请认真体会这首词中“又”“应”“只 是”三个虚词所蕴含的内容。 答:_ 答案 “又东风”点明词人降宋后,时光在不断流逝,与开头句照应。季节的变化引起词人 的无限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 “应犹在”,一个“应”字表明了词人对故国生活的强烈思念,而紧随其后的“只是”便以 叹惋的语气,传达出无限怅恨之情。 2“雕阑玉砌应犹在”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理活动? 答:_ 答案 “雕阑玉砌”是作者过去生活的象征, 词人身在汴京未见故都情景, 故用猜度语气写, 含国破家亡、江山变色,不知新主人对
4、它们态度如何之意,反映了作者追思、悔恨、满腔悲 慨的心理活动。 3“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被誉为写愁的千古名句,为什么? 答:_ 答案 作者运用比喻和设问,用春水来比喻愁,将抽象感情具体化,愁思像春水一样汪洋恣 肆,一泻千里,写出了愁思之多;又像春水长流不断,无穷无尽,写出了愁思的绵长。 “雕阑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应犹在”, 有的版本说“依然在”, 你觉得哪一个好? 答:_ 答案 (观点一)“应犹在”好。“应”是假想之词,模拟语气:“雕阑玉砌”也许还在吧。 有种深切的怀念在里面。只是当年曾在“雕阑玉砌”流连欢乐的有情之人,已不复当年的神 韵风采了。“只是”二字的叹惋语
5、气,传达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之感。 (观点二)“依然在”好。“依然”表明改变的仅仅是自身的遭遇,这样更能产生物是人非的 感慨,也更能有宇宙无穷、人生短暂的感叹。 蝶恋花 一、诵读全词,体会词韵。 槛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 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别苦, 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 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二、下面是这首词的结构思维导图,读后回答图后问题。 (1)蝶恋花从不同角度抒写离别之苦,并采用不同的抒情方式,请结合词作内容,在图中 处填上相应的内容。 (2)蝶恋花通过对自然景物的刻画和对人物动作的描写来抒发词人的离
6、别之苦,请结合词 作内容,在图中处分别填写具体的自然景物或人物动作。 答案 景 直接抒情 西风凋碧树 望天涯 微任务活动一 把握意象,分析景物特点 1上片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这些景物带有什么特点? 答:_ 答案 (1)菊、兰、罗幕、燕子、明月。起句描写了晓庭圃中的景物: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薄 雾,看上去似乎在脉脉含愁;兰草上沾有露珠,看起来又像在默默饮泣。 (2)兰和菊本就含有某种象征色彩(象征品格的幽洁), 这里用“愁烟”“泣露”将它们人格化, 将主观色彩移于客观景物,透露了主人公自己的哀愁。因此说,这些景物都染上了主观的色彩。 2词的下片的第一句写了怎样的景色?这与上片的景色有没有什么不同的特
7、点? 答:_ 答案 下片写了西风使碧树凋零的景象。上下片不同的特点:下片写的是昨夜之事,而上 片写的是今晨之景,采用倒叙的手法,一方面使全词在章法上别出心裁,另一方面可见主人 公整夜未眠,看着由夜晚到早晨的景色变化,从而凸显思念之深、内心之苦;上片用字旖 旎,境界较小,而下片却忽而苍凉阔大起来,风格很不一样。 微任务活动二 赏析技巧,体悟词人情感 3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词的上片是怎样来表现这种情感的? 答:_ 答案 表达的是“离别之苦”,即主人公与恋人(友人)分别的离愁别恨。词的上片全部在写 景,出现了菊、兰、罗幕、燕子、明月等一系列意象,但这些意象都是浸透了主人公感情的。 菊花笼轻烟,
8、似脉脉含情;兰草沾露珠,似默默饮泣。首句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移情于物, 表面写烟愁兰泣,实则是人内心悲伤,然后用燕子双飞来反衬人的孑然一身,凸显出主人公 的孤独和对所思之人的期盼。后两句再次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埋怨月光照朱户的无情,明 月之“圆”暗衬离别之“缺”,以明月“不谙”衬“人谙”。反复使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巧 妙地表现离别之苦。 4在词的下片中,主人公是怎样来排遣情感的?有效果吗? 答:_ 答案 下片中主人公用“独上高楼”和“寄彩笺”的方法来排遣离恨, 但显然毫无效果。 “望 尽天涯路”,表明登楼遥望,但不见所思之人,因而想到音书寄远,但“山长水阔”,怎能 知道“彩笺”“尺素”寄往何处?这
9、种强烈的音书寄远的愿望与音书难抵的残忍现实反而更 突出了主人公的悲苦。 5“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为什么能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说说你的理解。 答:_ 答案 (示例)“昨夜西风凋碧树”,不仅是登楼遥望所见,而且包含有昨夜通宵不寐卧听西 风飘落树叶情景的回忆。“碧树”因一夜西风而尽凋,足见西风之强劲肃杀,“凋”字既写 出了景,又道出了主人公的凄楚之情。 “独上高楼”,为的是排遣苦闷,与上片的“燕子双飞”形成鲜明的对比。一个“独”字写 出了主人公的孤独、迷茫、空虚、惆怅。 主人公虽然孤寂哀伤,但仍一往情深。“望尽天涯路”出人意料地展现出一片无限寥廓的境 界,这高远空阔的境界却又给主人
10、公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使其从狭小的帘幕庭院的忧伤愁闷 转向对广远境界的骋望。这三句尽管包含望而不见的伤离意绪,但感情是悲壮的,没有纤柔 颓靡的气息; 语言也洗净铅华, 纯用白描。 气象阔大, 境界高远, 可以说是全词的点睛之笔。 蝶恋花全词意象纷呈,借助多重概念隐喻了主旨,有人认为是哀愁之情,有人认为是思 念之情,对此,你怎么看? 答:_ 答案 (观点一)哀愁之情。词人巧妙地运用概念隐喻,通过将菊花、兰花隐喻为女子,烟隐 喻为愁,露珠隐喻为泪珠,生动地描绘出女子相思成愁、默默哭泣的画面,读来更加忧伤哀婉。 (观点二)思念之情。词人运用燕子是时间和思念之情的概念隐喻,巧妙地将罗幕间的轻寒与 燕子双
11、飞去联系起来。借描写客观景物的语言写出了女子深深的相思之愁。时间悄悄流逝, 春去秋来,罗幕间有了一缕轻寒,燕子似乎耐不住这秋天的寒意,成双成对地飞走了。罗幕 中的女子看到燕子双宿双飞,而自己是孤独一人,感到罗幕间更添寒冷,更是心中寒冷,倍 增思念。 雨霖铃 一、诵读全词,体会词韵。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 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 那堪、 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 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 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
12、/何人说! 点拨 词的上、下片都用五个入声字作韵脚。 二、在诵读全诗的基础上,根据结构导图的提示,在空缺处填出相应的内容。 答案 骤雨初歇 无语凝噎 千种风情难说 微任务活动一 理解词中所蕴含的词人情感 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这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答:_ 答案 词的起头三句点明时间、地点、景物:晚上,阵雨才停,知了发出凄切的鸣叫,长亭 送别,叫人如何能够忍受这离别的痛苦!时当秋季,景已萧瑟,且值天晚,暮色阴沉,而骤 雨滂沱之后,继之以寒蝉凄切,词人所见所闻,无处不凄凉。 2有人评论说,“都门帐饮无绪竟无语凝噎”当属离别之情的“高潮”,如何理解? 答:_ 答案
13、这几句极写饯别时的心情,委婉曲折,欲饮无绪,欲留不能,依依不舍,难舍难分。 恋人在都门外长亭摆下酒筵给他送别,然而面对美酒佳肴,词人毫无心思。“留恋处、兰舟 催发”这七个字以精练之笔刻画了典型环境与典型心理: 一边是留恋情浓, 一边是兰舟催发, 这样的矛盾冲突何其尖锐。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两句,写登舟分别之际,两个人手拉着手儿,含泪相视着。 他们心里有很多话要向对方倾诉,然而却只是默默相对。他们真挚深沉的爱和内心极度的痛 苦,通过这极力抑制着的哽噎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体现。一个“竟”字,突出地强调了这种极 为矛盾复杂的感情表达方式。 3“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三种景物与词人的愁
14、绪有何联系? 答:_ 答案 浩渺无际的江面上的粼粼水波与词人心头长时间难以排解的惆怅相似,傍晚云雾浓重 的特点与词人心情的沉重压抑相似,楚地天空的空阔辽远与愁绪的无边无际相似。词人用比 喻的修辞手法选取三种有代表性的景物充分表现了离别的愁绪:如千里烟波般的绵长,如沉 沉暮霭般的浓重,如楚地天空一样无边无际。诗人想到前路茫茫,自己将越走越远,离心爱 的人越来越远,心越来越苦,愁思也越来越深。全句写景,又全句写情,衬托出旅人前途茫 茫,情人相见无期,景无边而情无限。 4下片开头的“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过渡转换巧妙,请简要分析。 答:_ 答案 下片起笔紧承上片的“念”字推展开去,泛论
15、离愁别恨,“伤离别”点明这首词的主 旨。再用“更那堪”翻进一层,突出当秋而悲,甚于常情。这是把分别与悲秋两种情思结合 了起来。这样,作者把自己的感受作为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生体验提了出来,丰富了主题,同 时也呼应上文,点明“冷落清秋”,再次以情景交融来渲染,情意更浓。 微任务活动二 鉴赏艺术技巧 5“一切景语皆情语”,大凡诗词,一般都具有情景交融的特点,请分析这种艺术手法在柳 永的雨霖铃中是如何体现的。 答:_ 答案 (1)用哀景和乐景同写悲情。 “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是以哀景写悲情; “良 辰好景”原为欢乐愉快的场景,但是随后而来的“虚设”二字顷刻间就使这种欢乐消失得无 影无踪,使
16、人陷入了无边无际的离愁之中,所以,此处是以乐景写悲情。 (2)景与情水乳交融,妙合无痕。明写眼前景,暗写别时情,含蓄蕴藉。如“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3)浓情郁结于心,难以化解。“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情感达到高潮;离别之后, 这种愁绪始终萦绕在词人的心头,此时此刻,“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6试分析该词虚实结合的艺术。 答:_ 答案 上片除“念去去”两句外,写的都是眼前的实景、实事、实情,淋漓尽致地写出了词 人与心爱的人不忍分别却又不得不分别的心情。下片是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反映的 是词人孤苦、寂寞的情绪。 7 清代文学批评家刘熙载在 艺概 中指出, 柳永
17、的词善于运用“点染”的手法。 所谓“点”, 指的是点明情感的内涵;所谓“染”,指的是用景物来渲染烘托所点明的情感。比如“念去 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两句中,先点明离别之情“念去去”,再用“千里烟波, 暮霭沉沉楚天阔”的景色渲染烘托。请你在雨霖铃一词中再找一找这样的句子,并说说 这种写法的作用与效果。 答_ 答案 例一:“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多情自古伤离别”是“点”, 先说出离别之苦自古如此,紧接着就用“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来渲染自己的离别之苦是超 越了古今所有人的。 例二:“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酒醒何处”是“点”,写出了离别之苦, “杨柳岸、 晓风残
18、月”渲染了一种凄清的环境, 从而让人更加深切地体会到词人的离愁别绪。 如此写法,使得情与景交融,即事言情,情由景生,抒情与叙事相结合。 8怎样理解“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所表现出的凄美意境? 答:_ 答案 (1)从情境上看,画面出现在“酒醒”之后,离人借酒浇愁,但举杯消愁愁更愁,帐饮 时已然无绪,便何况酒醒之后?词人此时,前晚“执手相看泪眼”的图景依然鲜明地留在心 上,面前路是“千里烟波”,继续前行离爱人越来越远,可以想见他的心情。 (2)从画面色调上看, 这一句妙在景中有情, 古人有折柳送行的习惯, “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 折柳送行, 取其依依之态, 寄托拳拳之情。 另外, “
19、柳”“留”谐音, 折柳赠人有挽留之意。 所以古代文人写离别之情,往往要写到杨柳。清秋的晓风是凉的,恰合别后心境的凄凉。残 月凄冷的形象暗合凄清冷落之感。词人寓情于景,借景传情,以风之凉、月之残透露离情别 绪。从全词旨趣上看,这首词的主题句是“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作者 以“更那堪”衬托自己的离情比古人更深。“今宵酒醒何处”两句点染本意,将词人的立意 渲染为一幅清秋羁旅图。“杨柳岸”“晓风”“残月”三个典型意象组合在一起,引起读者 无尽的想象和遐思。 这两句暗含旨趣,画面生动,诱发想象,引起共鸣,因此成为千古佳句。 雨霖铃中“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两句具有豪放派的风格
20、,却出现在婉 约词人的代表作之中,这是否有些矛盾呢? 答:_ 答案 (观点一)这句话在整首词中并不矛盾。第一,它表现了作者在离开京城、离开心爱的 人之前,对今后的前途感到茫然,楚天辽阔却不知路在何方的内心感受,抒发了一种凄婉哀 怨的情感这是理由之一。第二,豪放派和婉约派的划分不是绝对的,同一个词人既可以 有婉约的作品, 也可以有豪放的作品, 所以即使这句话被视为“豪放”, 也并没有产生矛盾。 (观点二)整首词情景交融,塑造了一种哀婉、凄迷的意境,而“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 沉楚天阔”一句,意境开阔,同整首词的意境不符。 声声慢 一、诵读全词,体会词韵。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
21、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 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 点拨 该词押的全是入声韵,入声的急而短的特点与全词表达的愁怨之情相切相合。 二、下面是这首词的结构思维导图,读后回答图后问题。 (1)声声慢围绕一个“愁”字,采用了不同的抒情方式,请在图中处填上相应的抒情 方式。 (2)声声慢的结尾“怎一个愁字了得”,虽然用“愁”字一言以蔽之,但“愁”的具体内 涵丰富,请结合词作内容,在图中处分别填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虞美人 蝶恋花 雨霖铃 声声慢 学案含答案 声声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408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