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并序 锦瑟 学案(含答案)
《琵琶行并序 锦瑟 学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琵琶行并序 锦瑟 学案(含答案)(16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文本文本 1213 琵琶行琵琶行并序并序 锦瑟锦瑟 白居易 李商隐 核心素养目标 审美:(1)阅读这两诗,理清诗歌脉络;(2)赏析琵琶行对环境、音乐及 人物的描写手法,赏析锦瑟中所运用的象征、用典等艺术手法;(3)品味诗歌意境,分析 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任务情境:白居易才华横溢,却生不逢时;他满怀忠诚,却连遭贬谪;他忧国忧民,却屡见 民间疾苦。心中充满惆怅,化为一声叹息,诉不尽心中悲凉。那一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 逢何必曾相识”化为千古绝唱,载入史册。 李商隐出身贫寒,陷于勾心的朋党战乱。他胸怀绝技,却无人赏识;他有惊世之才,却 为官场所排挤和打击。他一生颠沛流离,怀才不遇。他在大唐没
2、有留下名垂青史的功名,却 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两位诗人,去感受这两位唐朝才子的情怀。 琵琶行并序 在诵读全诗的基础上,根据结构导图的提示,在空缺处填出相应的内容。 答案 琵琶女身世 诗人感受 微任务活动一 语言梳理与探究 1“瑟瑟”这个形容词,唐朝诗人很少使用,而白居易一人就使用了 15 次,形成了独特的 “瑟瑟体”。 国语词典为此词列出了三种义项: A碧绿的宝石 B形容风声 C形容寒冷瑟缩的样子 (1)你认为“枫叶荻花秋瑟瑟”中的“瑟瑟”应属于哪种义项?( ) (2)下列白居易诗句中的“瑟瑟”又分别属于哪种义项?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暮江吟)( )
3、 未秋已瑟瑟,欲雨先沈沈。(太湖石)( ) 烟月苍苍风瑟瑟,更无杂树对山松。(题清头陀)( ) (3)“瑟”是入声词,短而促,一发即收。这个字叠用在诗中产生了怎样的效果? 答:_ 答案 (1)B (2)A C B (3)“瑟瑟”状秋风吹动枫叶荻花之声细碎,同时也传达出作者内心的烦乱之感。 2 古诗文常用一种修辞, 使上下文意互相交错、 渗透、 补充, 从而表达一个完整句子的含意, 这种修辞被称为“互文”。 “主人下马客在船”就运用了这种修辞方式, 它并不分列“主人” 和“客”的不同行为,而是说主人和客一起下马一起上船。下面这些耳熟能详的诗句同样也 运用了互文修辞,请解说这些诗句的含意。 (1)
4、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二首 其一) (2)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 答:_ 答案 (1)秦汉时的明月笼罩着秦汉时的关隘。 (2)烟雾和月光笼罩着寒水,也笼罩着沙。 (3)无论处在朝廷还是民间,都忧心君王和百姓。 微任务活动二 赏析环境描写 3诗的开篇关于秋天月夜送别情景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_ 答案 (1)交代了时间,这是一个枫叶红、荻花黄、瑟瑟秋风下的夜晚;(2)交代了地点,即浔 阳江头;(3)交代了背景,是诗人给他的朋友送别。总体上渲染了一种萧瑟凄伤的氛围。 4 诗的第一段写离别
5、, 诗人直抒胸臆, 突出一个“惨”字。 诗歌是如何烘托这一“惨”字的?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_ 答案 暮色暗淡,使人惆怅惜别;霜叶衰草,秋风萧瑟,更显出荒凉寥落;没有音乐助兴, 对饮闷酒,更反映出失意谪居的冷落寂寞。最后借用秋江月影,烘托出主客之间相对无言, 黯然神伤的心情。 作用:这些描写,为悲剧人物琵琶女的出场创造了悲凉的气氛。 微任务活动三 赏析音乐描写 5在琵琶女演奏之前,作者先写她调弦的动作和神情的作用是什么? 答:_ 答案 这样写对下文描写琵琶女的演奏起到铺垫和烘托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烘 托演奏技艺的高超,调弦已十分动听,正式的弹奏更不用说了;二是烘托弹奏音乐的感人,
6、 未成曲调先有情,下文便可想而知了。 6诗中描写了三次琵琶女的演奏,请简要说明每一次描写的特点。 答:_ 答案 第一次是暗写,只写诗人江边送客听到琵琶声,没有进行具体描写,但从“主人忘归 客不发”可以看出音乐之高妙。 第二次是明写,琵琶女出场并演奏,这是诗的主体部分。诗人浓墨重彩地描写了她演奏的内 容、演奏的技艺,并由此转入琵琶女自叙身世,不仅完成了琵琶女这一形象的塑造,而且引 出了诗人自己的“沦落”,将自己“辞帝京”“谪居卧病”之事带出。 第三次是明暗结合,写得简略。先说调子悲凄,又从侧面写听众“掩泣”,更以“江州司马 青衫湿”作结,补足了“同是天涯沦落人”一句的内涵,鲜明地突出了诗的主题。
7、 7找出诗中描写音乐的诗句,并概括其描写的音乐的特点。 答:_ 答案 大弦嘈嘈如急雨粗重急骤;小弦切切如私语细腻柔美;嘈嘈切切错杂 弹乱中有序;大珠小珠落玉盘圆润清脆;间关莺语花底滑婉转流畅;幽 咽泉流冰下难低沉抑郁; 银瓶乍破水浆迸, 铁骑突出刀枪鸣激越雄壮, 高亢激昂; 四弦一声如裂帛戛然而止。 8 琵琶行并序精彩而细腻地写出了琵琶乐曲的感人效果。诗人是从哪些角度、用哪些方 法进行描写的? 答:_ 答案 (1)角度:弹奏的动作。转轴、拨弦、轻拢、慢捻抹复挑、曲终收拨当心画,这些动 作娴熟连贯而有节奏,体现了琵琶女技艺之高超。旋律的变化。嘈嘈、切切、幽咽、凝绝、 银瓶乍破、铁骑突出,或急或舒
8、,松弛有度。听众的反应。未成曲调先有情,此时无声胜 有声,东船西舫悄无言,如痴如醉,进入忘我境界。 (2)方法:比喻的贴切。把粗重之声喻为“急雨”,轻细之声喻为“私语”,流利之声喻为 “间关莺语”,凝滞之声喻为“冰泉冷涩”等。环境的点染。“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 心秋月白”写周边环境的寂静,来表现音乐的强大魅力。 微任务活动四 赏析人物描写 9琵琶女为何“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答:_ 答案 矛盾、含羞。也表现了琵琶女举止端庄,神态含羞,似有满腹辛酸心事。 10诗歌第三段琵琶女主要是从哪几个方面讲述自己的身世的?诗人是运用什么手法来写的? 答:_ 答案 (1)琵琶女首先叙述了她年轻
9、时色艺超群、红极一时的歌伎生涯,接着讲了自己年长色 衰后的寂寞处境。 (2)诗人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用昔日的年轻美貌反衬年长色衰;用门庭若市反衬门庭冷 落,独守空船;用昔日的恣情欢笑反衬满腹辛酸;用夜梦往事来反衬孤寂、伤感的情怀。 11“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是领会全诗思想感情的关键诗句,请比较诗人与 琵琶女的身世遭遇,理解诗句中“同”的意义,体会诗人的写作动机。 答:_ 答案 诗人与琵琶女的身世遭遇,在以下几个方面是相同的:两人同由京城流落江州,都 有天涯沦落之感;两人都曾有过欢乐富足的生活,如今生活境遇一落千丈;两人同居穷 乡僻壤, 举目无亲, 知音难觅, 备感凄凉寂寞; 两
10、人前程未卜, 对未来都怀着深深的忧虑。 由于这几方面的相同,尽管诗人与琵琶女之间的地位相距甚远,诗人仍然把对方引为同道, 由此可体会得到诗人贬谪江州、牢骚困顿、郁郁寡欢的心情,也反映出诗人对被损害、被侮 辱女性的同情。 南宋洪迈的容斋随笔中认为琵琶行并序的人物和故事全都是虚构的,白居易不过是 借此来抒发自己的天涯沦落之恨罢了。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答:_ 答案 (观点一)同意。诗中的人物是虚构的,诗人虚构人物的目的是借琵琶女飘零天涯的悲 惨命运来抒发自己的压抑和苦闷。从白居易所处的历史环境分析,宰相武元衡被刺杀,他上 书请捕贼,触怒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此次被贬是他一生中最大的政治打击,他写这样
11、一 个故事,不过是借此来抒发自己的天涯沦落之恨罢了。 (观点二)不同意。诗歌以写实为基础,更多地表现出生活的真实,读起来具有真实感。在这 首诗中,诗人生动地刻画了两个“天涯沦落人”的形象,一个是历经繁华、美人迟暮的琵琶 女,一个是被贬江州、孤独苦闷的闲司马。两人同是从长安沦落天涯,一曲一辞,合演了一 首千古绝唱。琵琶女和诗人在封建社会中可以说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典型。因此,把诗中的人 物、情节看成是虚构的,未免过于牵强。 锦 瑟 一、诵读全诗,体会诗韵。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
12、,只是/当时/已惘然。 二、在诵读全诗的基础上,根据结构导图的提示,在空缺处填出相应的内容。 答案 借典抒情 望帝化鹃 蓝田玉烟 微任务活动一 梳理内容,体会情感 1诗人以锦瑟起笔有什么作用? 答:_ 答案 这里用的是起兴手法。用锦瑟之华美喻“华年”,写弦之细密繁复,暗示伤痛之情、 悲愤之意的繁多,从而为下文叙述、抒情做铺垫。 2中间两联用典较多,请你找出来并分析一下它们对表现诗人情感的作用。 答:_ 答案 “庄生晓梦迷蝴蝶”用了庄子的一则寓言典故,说是庄周曾在梦中化为蝴蝶, 醒来之后,不知是自己在梦中化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在梦中化成了自己。梦境既是美好的, 又是虚幻的,诗歌正是借此典故中虚缈的
13、梦境隐喻诗人年轻时沉迷的美好的情境。 “望帝春心托杜鹃”,传说古代蜀国望帝杜宇失国身死之后,化为杜鹃鸟,于早春二月, 啼号凄切,至于口中流血。诗人借此托写恨怀,无限伤感,亦表达殷切的思念。 “沧海月明珠有泪”,古人传说蚌珠的圆缺随月亮的盈亏而变化;又说南海之外有鲛人, 能泣泪成珠。诗人借此把月、珠、泪合而为一,构成了一个朦胧的妙境,表达一种复杂的怅 惘情怀,既有对高旷浩净的爱赏,又有凄寒孤寂的感伤。 “蓝田日暖玉生烟”,蓝田的玉山为日光煦照,蕴藏其中的美玉的精气冉冉升腾,远察如 在,近观却无。诗人借此具有极高美学意味的理想景象,抒发一种对于高洁情感无法亲近的 怅恨。 3尾联向来为人所称道,试分
14、析其妙处何在。 答:_ 答案 尾联以感叹作结。“此情可待成追忆”,表明诗人到老还是很珍视这份“感情”的, 无须“追忆”, 可分明已然在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言当时身处其境, 已是凄迷难辨, 而今思之,更是如水中之月、镜中之花,让人摸不到了。全诗就在这种无限怅惘的情绪中结 束,余音袅袅,言尽而意不止。 微任务活动二 赏析诗歌的朦胧美 4近人梁启超曾说:“义山的锦瑟 碧城 圣女福等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 拆开来一句一句的叫我解释,我连文意也解不出来。但我觉得它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获得 一种新鲜的愉快。须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李商隐诗歌的朦胧美是怎样表 现出来的?请结合锦
15、瑟谈谈你的理解。 答:_ 答案 (1)运用了象征的手法来表达情感。无论是起兴的“锦瑟”,还是其他的“蝴蝶”“杜 鹃”“珠”“玉”等,它们表现的情调可以意会出来,但一探究其具体所指,就如堕五里雾 中。 也许, 正是李商隐诗歌中表现出的这种意蕴深厚的朦胧美, 才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2)善用典故。用典可以增加诗句的内涵,营造出诗歌典雅、厚重的意蕴;还可以借题发挥, 为我所用,创出新意来。以锦瑟而论,如果不引用庄周梦蝶的典故,又如何能用七个字 传达出诗人自我认定时的迷惘呢?如果不引用望帝啼血的典故, 又怎能表现出那种生可以死, 死可以生的至死不渝的情感呢?用典是李商隐刻意追求的一种表达手段,但
16、他锤炼得好,融 贯得好,达到了浑然天成的效果,所以不妨碍他诗句的流利,情感的婉转。 锦瑟的主题,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你认为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_ 答案 (观点一)怀才不遇。这首诗颔联叙述了李商隐感慨人生如梦,自己怀着一腔报国之心 奔走呼号,但却终生不被重用,也只能像啼血的杜鹃那样作哀怨之鸣。颈联中的珠和玉是作 者的自喻,夜晚被遗忘在海底的珍珠对着月光也只能是空自流泪,不遇识宝者的美玉在阳光 的照耀下也只能是徒然生烟。这不就是诗人怀才不遇的人生写照吗? (观点二)晚年回顾过去, 自述感伤的作品。 首联以瑟起兴, 乐声勾起诗人对往昔时光的回忆。 颔联运用典故,告诉我们:昔日的理想
17、和情思是那样美好,在回忆中又是如此真切,的确使 人迷恋,致使诗人觉得它才是真实的存在,而眼下的困顿状况只不过是一场梦。颈联给我们 展示了两幅美好的画面, 在凄迷的意境中, 表达出作者的怅惘、 悲伤之情。 尾联写现在回想, 旧情难忘,只是一切都恍如隔世了,的确是不堪回首。诗人身世的悲怆、理想的幻灭、爱情 的悲剧、人生路途的迷茫和无穷的遗恨,一并概括在诗的形象之中,拨动了我们的心弦。 (观点三)对社会人生、 青春年华的无限怅惘之情。 首联告诉我们, 这首诗的诗心是“思华年”。 中间两联是对自己人生的总结,其中既有对甜蜜爱情的回忆,又有因爱情失落而引发的悲伤 痛苦;既有对自己仕途生涯的无限感慨,又有
18、着自己忧国忧民的无限怅惘之情,尾联实际上 呼应首联,意思是说:美好的青春年华已经流逝,只能成为一种追忆,但实际上青春年华的 酸甜苦辣在当时就使人惘然不知所措了。 (如答成“悼亡说”“爱情说”也可) 助读材料 1作者简介 (1)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今陕西渭南人。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 治功能,并力求通俗,与元稹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 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白居易一生留下近 3 000 篇诗作,其中新乐府 秦中吟等与杜甫的“三吏”“三别”同 为著名的“诗史”。长篇叙事诗长恨歌 琵琶行则代表了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 (2)李商隐(约 813约 858),字
19、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 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李商隐因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漩涡而备受排 挤,一生困顿不得志。 李商隐是晚唐诗坛的一颗明星,对后代有较大的影响。李商隐的近体诗,尤其是七律有独特 的风格。李商隐的诗词藻华丽,善于描写和表现细微的感情。清诗人叶燮在原诗中评李 商隐的七绝“寄托深而措辞婉,实可空百代无其匹也”。 2背景展示 (1)元和十年,平卢节度使李师道派人刺杀宰相武元衡,白居易认为这是“国辱”,首先上书 请求捕贼。当时他的官职是赞善大夫,权贵们便指责他不应越职奏事,又诬蔑说白居易的母 亲因看花坠井而死,而白居易作赏花诗、新井诗,有
20、伤名声与教化。白居易于是被贬为江州 司马。这次打击给白居易的心灵留下很深的创伤。到江州后一年的生活,使他很快体验到了 社会的残酷和世态的炎凉。在一个萧瑟的秋夜,送客浔阳江头,偶逢琵琶女,从其苦难的身 世联想到自己政治上的坎坷失意, 顿时触发了“天涯沦落”的痛苦心境, 悲怆之意油然而生。 他饱蘸满腹辛酸之泪,尽情倾诉悲愤之情,写下了千古绝唱琵琶行并序 。 (2)锦瑟大约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诗人罢官回郑州闲居之后。因为诗人一生都在 “牛李党争”的夹缝中讨生活,落魄潦倒,故晚年回顾一生的坎坷遭遇,辛酸悲痛,不可胜 言,所以这首诗的感情特别哀伤悲愤。 学界对锦瑟主题的理解历来不一。大多数人
21、认为,此诗可能是为自伤身世而作,是诗人 晚年回首往事,对一生的遭际坎坷而发的感慨。看全诗的感情基调,既有生离死别之恨,亦 有理想破灭之痛,虽然诗题为“锦瑟”,但这首诗与瑟事无关,实是一篇借瑟以隐题的“无 题”之作。借琴瑟倾诉隐衷,表达复杂的心曲。 3名家点评 (1)琵琶行 白乐天琵琶行云,“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云云,这是和而淫。至“凄 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这是淡而伤。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 余尝谓白香山琵琶行一篇,从杜子美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诗得来。“临颍美 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扬扬。与余问答既有以,感时抚事增惋伤。”杜以四语,白成数行, 所谓演法也。凫胫何短,鹤胫何长,
22、续之不能,截之不可,各有天然之致;不惟诗也,文亦 然。清代著名藏书家、诗人田雯 予向读吴梅村琵琶行 ,喜其浏离顿挫,谓胜白文公琵琶行 ,久而知其谬也。白诗开 手便从江头送客说到闻琵琶,此直叙法也。吴诗先将琵琶铺陈一段,便成空套。 清代著名藏书家、文学家严元照 写同病相怜之意,侧侧动人。清代著名诗人、学者沈德潜 (2)锦瑟 义山晚唐佳手,佳莫佳于此矣。意致迷离,在可解不可解之间,于初盛诸家中得未曾有。 三楚精神,笔端独得。(清)陆次云五朝诗善鸣集 此诗全在起句“无端”二字,通体妙处,俱从此出。意云:锦瑟一弦一柱,已足令人怅望 年华,不知何故有此许多弦柱,令人怅望不尽;全似埋怨锦瑟无端有此弦柱,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琵琶行并序 锦瑟 学案含答案 琵琶行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408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