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巩乃斯的马 课时对对练(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0课 巩乃斯的马 课时对对练(含答案)(5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第第 10 课课 巩乃斯的马巩乃斯的马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这次辩论会开得很成功, 我们班的四位辩手一开始便压倒了其他辩手, 他们说得天花乱坠 , 博得了听众一次又一次的掌声。 迪拜,一座在沙漠里规划出来的城市,是够梦幻、够浮华、够美丽的了,但这座海市蜃楼 却潜伏着重重危机。 政府严格限制房地产开发商内部认购以及预售房私下转让,但是,个别开发商仍然我行我 素 ,违规操作。 榕树就在生命难以生存的山岩石壁上,把自己生长成其他生命望尘莫及 的参天巨树,让自 己发展成伟大的生命。 过去政坛的风光,对他来说恰如南柯一梦 ;如今他只盼能一心一意当好志工
2、。 它是马群的灵魂。作为首领它当之无愧,因为它的确是无可厚非 的强壮和美丽。 A B C D 答案 A 解析 天花乱坠:形容说话有声有色,非常动听(多指夸大的或不切实际的)。褒贬失当。 海市蜃楼:蜃景的通称;比喻虚幻的事物。不合语境。我行我素:不管别人怎么说,我 还是照我本来的一套去做。使用正确。望尘莫及:只望见走在前面的人带起的尘土而追赶 不上,形容远远落后。使用正确。南柯一梦:泛指一场梦,或比喻一场空欢喜。使用正确。 无可厚非:不可过分指摘,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理解或原谅。不合语境。 2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我一直对不爱马的人怀有一点偏见, 认为那是由于生气不足和对美的感
3、觉迟钝所造成的, 而且这种缺陷很难弥补。 B在伊犁,在巩乃斯大草原,马作为茫茫天地之间的一种尤物,便呈现了它的全部魅力。 C屠格涅夫有一次在他的庄园里说托尔斯泰“大概您在什么时候当过马”,因此托尔斯泰 不仅爱马、写马,并且坚信“这匹马能思考并且是有感情的”。 D纵使有一天马终于脱离了征战这一辉煌事业,人们也随时会从军人的身上发现马的神韵 和遗风的。 答案 C 解析 因果关系使用不当,“因此”应改为“因为”。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马是中国人喜爱的动物,是人类最早驯养的家畜之一,是极其温顺又充满野性魅力的动 物。_,_,_,_,_,_,马已经成为力 量与神
4、行的代表。 还让人们有了敬马王、打马球、赛马等习俗 对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它帮人们种地运货,和人们一起南征北战 作为六畜之首 马是人类的朋友和伴侣 千里马、老马识途等故事也十分深入人心 A B C D 答案 D 解析 本题从排序的角度考查语言的连贯。句是总说句,排除 A、B 两项。在 C、D 两项 之间选,句放在最后明显没有着落,应放在句前,构成又一个总说句领起其他,故 确定 D 项合理。 4请为下面一则新闻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不超过 25 个字。 由中国西部散文学会和西部散文家杂志社联合推出的“中国西部散文 2009 年十大 排行榜”评选,周涛的散文红嘴鸦及其结局 、赵钧海的
5、散文准噶尔的石油记忆进入前 十名,荣登十大排行榜。 据组委会透露,此次全国共有 18 篇散文作品获得今年的排行榜的提名,最终,更优秀 的 10 篇作品荣登十大排行榜。 此次荣登十大排行榜的还有全国著名画家范曾的散文 回归自 然回归古典 ,著名作家许淇、史小溪的散文,和近年来声名鹊起的“70 后”作家刘志成首 发于新疆西部杂志的 3 万字散文陕北歌悠悠 。(新疆经济报) 答:_ 答案 周涛、赵钧海作品入“中国西部散文 2009 年十大排行榜” 二、课内阅读强化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哦,巩乃斯的马,给了我一个多么完整的世界!凡是那时被取消的,你都重新又给予了 我! 弄得我直到今天听到马
6、蹄踏过大地的有力声响过, 就在屋子里坐卧不宁, 总想出去看看, 是一匹什么样儿的马走过去了。而且我还听不得马嘶,一听到那铜号般高亢,鹰啼般苍凉的 声音,我就热血陡涌,热泪盈眶,大有战士出征走上古战场时“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悲壮之 慨。 有一次我碰上巩乃斯草原夏日迅疾猛烈的暴雨。那雨来势之快,可以使悠然在晴空盘旋 的孤鹰来不及躲避而被击落;雨脚之猛,竟能把牧草覆盖的原野一瞬间打得烟尘滚滚。就在 那场短暂暴雨的击打下,我见到了最壮阔的马群奔跑的场面。仿佛分散在所有山谷里的马都 被赶到这儿来了,好家伙,被暴雨的长鞭抽打着,被低沉的怒雷恐吓着,被刺进大地倏忽消 逝的闪电激奋着,马,这不肯安分的生灵从无数
7、谷口、山坡涌出来,山洪奔泻似的在这原野 上汇聚了,小群汇成大群,大群在运动中扩展,成为一片喧叫、纷乱、快速移动的集团冲锋 场面!争先恐后,前呼后应,披头散发,淋漓尽致!有的疯狂地向前奔驰,像一队尖兵,要 去踏住那闪电;有的来回奔跑,忙乱得像临危不惧、收拾残局的大将;马驹紧紧尾随着母马 认真而紧张地跑,不再顽皮、撒欢,一下子变得老练了许多;牧人在不可收拾的潮水中被挟 裹,他大喊大叫,却毫无反响,他的喊声像一块小石片扔进奔腾咆哮的大河。 雄浑的马蹄声在大地奏出的鼓点,悲怆苍劲的嘶鸣、叫喊在拥挤的空间碰撞、飞溅,划 出一条条不规则的曲线,扭住、缠住漫天雨网,和雷声雨声交织成惊心动魄的大舞台。而这 一
8、切,得在飞速移动中展现,几分钟后,马群消失,暴雨停歇,刚才的一切几乎让人疑为海 市蜃楼,南柯一梦。 5作者为什么听到马蹄声和马嘶声就“坐卧不宁”“热血陡涌”? 答:_ 答案 巩乃斯的马给了作者一个完整的世界。 凡是那时被取消的, 马都重新给予了作者。 6作者为什么写夏日之雨“来势之快”“雨脚之猛”? 答:_ 答案 环境描写,写雨的来势快、雨脚猛,更能突出马群的热烈奔放,为下文马群的自由奔 放天性的展现做铺垫。 7草原夏日暴雨中的马有什么特点? 答:_ 答案 争先恐后,前呼后应,披头散发,淋漓尽致。 三、课外阅读拓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明月文 周 涛 那一轮月亮果然是越来越圆了,它
9、的圆满就像一个句号,结束了四季中最好的时光。 春之蓬勃,夏之绚丽,秋之烂漫,至此宣告结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随之,将面对暮秋的肃杀和寒冬的凛冽。 月亮的提醒当然非常重要,人们不能无视这一天的存在。从古到今,中国人对月亮的 变化都十分敏感,而这敏感又渐渐培养了独特的心理,这心理是细的、柔的、感伤的、内敛 的,中国人选择了这一天像蚕吐丝一样,把轻易不肯吐露的心思,拉得很长很长“江畔 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这轻轻一问,看似漫不经心,却一下把思想的触角伸向了 远古洪荒,一下就追问到了人类的源头。陈子昂在白天想到过这些,他意识到自己的短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
10、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李白也明白“夫天地者,万 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他甚至想纵身而起“欲上青天 揽明月”。 这些唐代的中国人在千余年前就想到了这么远、这么深,既是瑰丽的想象,又是科学 的命题,这说明中国人对现实生存的超越性自古而然。 因此,中国人过中秋节便顺情合理。可以说,中秋节是一个全民族的诗的节日,“天 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世界上哪里还有如此凝聚人的心思的节日呢?别的节日 都热闹, 惟有中秋节, 静远。 约定俗成, 中秋节是不能放鞭炮的, 别的节日放鞭炮是造气氛, 中秋节放鞭炮是煞风景。 那一轮月亮确实是越来越圆了。因其圆满,反而倒惹出些人的伤
11、感。这时候,伤感是 一种难得的、美好的情绪,是思念,是怀旧,是静下心来对自己一生的反思和总结。这些美 好的情绪都天然地带有感伤的情调。 “长安一片月, 万户捣衣声”, 是感怀; “访旧半为鬼, 惊呼热中肠”,是伤感;“月出惊山鸟”,是宁静;“露似真珠月似弓”,是巧喻;只有李 白那“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毫无伤感之意,一出手,写月 亮也是万里横空出世的气魄! 最令人费解的是,以大唐国力之盛、疆域之广,唐诗里竟无一首写太阳的、歌颂太阳 的,似乎太阳就根本不存在,“月上柳梢头”才是人间最美好的时刻。 最好有三五良朋, 一石桌, 几藤椅。 一壶老酒须温热, 撒一撮姜丝。 要有
12、一碟花生米, 茴香豆更好;一罐凤尾鱼,一盘大闸蟹,再加上一些果品。不求醉饱,但营情调,故万万不 可端上来一大盘手抓羊肉,煞了风景。“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 林醉?总是离人泪”真可谓秋之伤情处,不过还有更伤情的,那一番“今宵酒醒何处?杨柳 岸,晓风残月”,就更将人生的落寞凄凉、心无系处突兀地暴露在典型情态之下。唐以后, 宋朝明月愈转华美凄清,这一脉相传的明月情结,已经明白无误地揭示出中国文化中的柔性 倾向,即便豪放如苏东坡,高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时,也还是问的明月而不是红 日。 那一轮月亮此刻正高悬夜空,越来越圆了,如同宇宙间惟一的一盏华美的路灯。谁也 不觉得那光明
13、是反射太阳的,只觉得那清光是它自身独有的;它不炽烈,不耀目,使人可以 沐浴那光明,直视那月轮,月之光明,亲近可人。“月光如水”,那是无声的低语,是母亲 慈爱的目光,是打乱了星星的诗行后醒目的句号,是云朵的和声伴唱下突出的主题曲。 设想一下, 那些终生仰望明月, 看着它盈缩变化, 产生过无限遐想悠思然后死去的人, 肉身寂灭,灵魂是否可以奔月?或者虽不能奔月却化作一缕云影环绕在月之旁也好?因此, 不能不羡慕那留下优美诗句的人,他说了“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他虽然早就死了, 但谁敢说他真的就完全死了呢? 不朽的诗传诵了千年,已化为月光中的一缕,因而那诗人的心思,千年以后,还鲜活 着。真是“我寄愁
14、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到这里,突然明白了:那轮月亮,那轮“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的月亮,正是一 颗高悬碧空、心迹朗朗的中国心。中国人的风韵,中国人的审美,中国人的情态,全在那轮 月亮的涵盖里,一句话,中国的古老文化是月亮文化。 “月亮代表我的心”,我的心是中国心。(摘自人民日报 ,有删节) 8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段“它的圆满就像一个句号,结束了四季中最好的时光”,把明月比作一个句号, 这主要是因为圆月的形状与句号的形状相似。 B文章运用了比喻、排比、对偶等多种修辞手法,巧妙地引用与月亮有关的诗句,使得文 章的语言优美而富有诗意。 C文章表
15、面上主要是在描写月亮,其实是在借月亮写月亮文化,进而写中国的古老文化, 表现中国古老文化的生命力。 D第段“月亮代表我的心,我的心是中国心”这一结尾巧借歌词来表达作者对中国 古老文化的热爱之情。 答案 A 解析 主要是因为中秋的月亮代表了春之蓬勃,夏之绚丽,秋之烂漫的结束。 9第段中作者为什么说“这些既是瑰丽的想象,又是科学的命题”? 答:_ 答案 因为唐人在诗中对月亮的想象神奇、浪漫,所以“是瑰丽的想象”;又因为他们思考 月亮何时有的,明了天地恒久而人生短暂是自然之道,所以“是科学的命题”。 10第段中作者说“中国的古老文化是月亮文化”,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为什么? 答:_ 答案 (示例一)同意。中国自古以来的关于月亮的大量诗文表明了中华民族的月亮情结,月 亮寄托了中国人细柔、感伤的人生情调和超越性的人生思考,涵盖了“中国人的风韵,中国 人的审美,中国人的情态”,表明“中国的古老文化是月亮文化”。 (示例二)不同意。中国诗文题材广泛,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与人生的种种体验,而并非 只有咏月之作。月亮文化的柔性倾向不能代表中国古老文化的全部特质,中国古代文化也同 样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刚健品格。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408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