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我的回忆(节选) 学案(含答案)
《第1课 我的回忆(节选) 学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课 我的回忆(节选) 学案(含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 第第 1 课课 我的回忆我的回忆(节选节选) 学习目标 1.把握回忆录的特点。2.了解孙中山的人生轨迹和内心情感世界,学习孙中山一 心为民而不顾个人安危的崇高精神。 一、音正形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单音字 皈 依( ) 薪饷 ( ) 踝 骨( ) 缔 造( ) 鞑虏 ( ) 遣 散( ) 募 集( ) 晴天霹雳 ( ) 臭名昭 著( ) 扰攘 ( ) 答案 u xn xin hu i d d l qin m p l zho rn (2)多音字 蒙 蒙 骗 蒙 蔽 逮 逮 捕 逮 老鼠 旋 凯旋 旋 风 纤 纤 弱 纤 夫 答案 mn/mn di/di xu n/xu n xin/q
2、in 2给下列形似字组词 (1) 缔 谛 (2) 遣 谴 (3) 攘 嚷 (4) 髭 鬓 答案 (1)缔造/谛听 (2)遣散/谴责 (3)扰攘/叫嚷 (4)胡髭/鬓角 二、词语积累 1理解运用 (1)臭名昭著:_ (2)一文不值:_ (3)不厌其烦:_ 答案 (1)坏名声谁都知道。(2)形容地位轻贱,受人鄙视,或形容无价值。(3)不嫌麻烦,形容 很有耐心。 对点小测 判断下列加点成语的运用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他曾经被囚禁在臭名昭著 的流放地罗宾岛,这两本日记就是那个时候记下的。( ) (2)那部电影被影评人批评得一文不值 ,却颇受大众喜欢。( ) (3)老师不厌其烦
3、 地讲解例题,就是要我们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 答案 (1)。(2)。(3)。 2辨词填空 (1)煽动 鼓动 煽动:鼓动(别人去做坏事)。鼓动:扇动;用语言、文字等激发人们的情绪,使他们行动起 来。“煽动”为贬义词,“鼓动”为中性词。 中国的旧刑律,对政治_者是从不心慈手软的。 经他一_,不少人都去学习电脑了。 答案 煽动 鼓动 (2)授权 受权 授权:把权力委托给他人或机构代为执行。受权:接受委托行使做某事的权力。“授权”是 指把权力委托给别人,“受权”是指接受权力。 国务院_外交部发表关于西藏达赖问题的声明。 外交部_发表关于西藏达赖问题的声明。 答案 授权 受权 三、名言警句 课外
4、名句课外名句 (1)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2)立志是读书人最要紧的一件事。 (3)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外,只有好读书,我一天不读书,便不能生活。 (4)国家之本,在于人民。 (5)安危他日终须仗,甘苦来时要共尝。 (6)本互助博爱之精神,谋团体永久之巩固。 一、作者简介 孙中山(18661925),名文,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他是中国近代民族民主主义革命 的开拓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三民主义的倡导 者,创立五权宪法 。他首举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两千年封建帝制”。孙 中山为了改造中国耗尽毕生的精力,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5、也为政治和后继者建 立了坚固而珍贵的遗产。 孙中山著有建国方略 建国大纲 三民主义等。 二、背景展示 从 1840 年的鸦片战争开始,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下,中国一步步丧失独立的地位,变成了一个 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华民族蒙受了巨大的屈辱,人民在痛苦地哭泣着、反抗着。19 世纪 和 20 世纪之交, 这种沉沦的步伐大大加快了。 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带给中国人心灵上的创痛, 是以往历次对外战争的失败难以比拟的,空前未有的亡国条约使全中国都为之震动。战后, 西方列强以为中国这条“破船”快要沉了,纷纷扑过来,在中国争夺势力范围。当历史进入 20 世纪时,八国联军武装占领了北京。这一连串令人惊心动魄的事件
6、,竟发生在短短的五六 年内。亡国灭种的阴影,笼罩在每一个热爱祖国的中国人的心头。人们再也无法沉默,无法 继续忍受下去了。 爱国救亡和思想解放, 正是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开始被提到突出的位置上来。 严复 1895 年的一篇文章中最早出现“救亡”一词,孙中山比他看得更远,1894 年在檀香山 兴中会宣言里就提出了“振兴中华”这个激动人心的目标。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 20 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三、文学常识 回忆录 回忆录是属于传记的一种文体,是作者对自己的生平或生平中的某一阶段的回忆,它是 作者的亲身经历。同一般的传记或自传相比,回忆录有以下特点:涉及的生活面一般比较广 阔,同当代
7、社会生活总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时间上没有太大的差距;形式极为自由,既可 完整和连贯地叙述比较长的一段时间的经历,也可回忆生活中的某些片段。由于回忆录是作 者的亲历、亲见、亲闻,所以一般比较真切,常包含许多轶事、对话和细节。 课堂导语 本单元我们学习人物传记,三篇课文所撰写的人物有伟大的政治家,有卓越的思想家, 有文坛领袖,有科学巨匠。他们从事的事业虽然不同,但都为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做出 了巨大贡献。他们的精魂深刻的思想、顽强的精神、伟大的人格、高尚的灵魂,惊天动 地, 引领着世人。 因此本单元的单元标题为“精魂动天”。 (出示课件“精魂动天”的出处 李白拟恨赋) 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
8、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 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本单元第一课我们就学习革命先行者 孙中山先生的我的回忆(节选) 。 通读课文,概括孙中山弃医从政后的主要经历。填入下图空缺处。 答案 广州之役 国外逃亡 国内革命 1文中的“他是一个好人,致力于行医”一句有何含意? 答:_ 答案 这句话明指孙中山的职业,实际上是指他救民于水火中的推翻帝制、寻求民主道路的 思想及行动。清政府的两名官吏称孙中山为“好人”,即表现出他们对孙中山思想的认同。 2这篇回忆录中涉及的作者几次险些被抓的经历与最后幸免于难的经历有何不同? 答:_ 答案 在刚开始的逃亡中,作者大多幸
9、免被抓全仰仗朋友的帮助,即与作者志同道合的朋友 的保护;后来的经历有所不同,如用大国小家的道理说服出卖者,用救国的道理说服来逮捕 他的年青官吏。这恰恰证明了作者民主救亡的主张是逐渐为国人所接受的,而且人群范围扩 大,不光是战友、朋友,还包括一切有良知的爱国之人,甚至是清政府的官吏们。 3 全文几乎都在描述孙中山艰难的逃亡经历, 为什么作者在文章结尾却说“我的生命现已无 足轻重”? 答:_ 答案 因为作者在逃亡的过程中一面学习西方的民主思想,一面宣传适合拯救中国的民主思 想,使这种思想在国民中逐渐壮大,从而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作者从来没有顾惜过个人生 命,当他看到革命者的队伍逐渐壮大起来的时候,
10、他才欣慰地感到自己身上的重任减轻了, 个人的生命也就无所谓了。 4 “天命无常”看起来有些消极, 但文中多次提到“天命无常”, 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信念? 答:_ 答案 要救国民于水火之中就必须逆封建时代所谓的“天道”而行,先推翻旧制度的束缚才 能改革中国社会的现状。“天命无常”是作者对封建旧制度的反抗宣言。 为何 20 世纪初会有很多人放弃了自己所学的专业而从政或者从文?请结合孙中山和鲁迅的 经历,谈谈你的看法。 答:_ 答案 (示例)“大医医国,其次医人。”(国语)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有自尊的和警醒的 中国人不满足于掌握某一谋生的专业,他们的目标是解救中国和全体国人。因此孙中山弃医 从政,以
11、推翻帝制为己任;鲁迅弃医从文,以笔代刀,直指中国落后麻木的社会弊端。 详略得当详略得当 传记的写作一定要做到选材真实典型,材料详略得当,这样才能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心路 历程,突出人物的个性特点。本文所选材料无不真实典型,材料无不详略得当。如广州起义 后逃往港澳是略写,回国之后几次不同寻常的经历是详写,这种详略全为表现主旨服务。所 选材料既真实又典型,从而再现了孙中山的伟大形象和坎坷历程。 技巧点拨 所谓详写,是指对能直接表现中心意思的主要材料加以具体的叙述和描写,放开笔墨, 写得比较充分;所谓略写,是指对虽与表现中心意思有关但不是直接表现中心意思的材料, 少用笔墨,进行概括式的叙述。 在一篇文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1课 我的回忆节选 学案含答案 回忆 节选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40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