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杭州市滨江区中考科学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0年杭州市滨江区中考科学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杭州市滨江区中考科学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27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 2020 年中考科学一模试卷年中考科学一模试卷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每小题每小题 3 分,共分,共 6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84”消毒液具有杀菌、消毒的功效,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被广泛使用。下列对“84”消毒液的组成或性 质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组成或性质 分析 A 有效成分为 NaClO NaClO 为有机物 B NaClO 易与空气中二氧化碳、水反应 此性质属于物理性质 C 溶液呈碱性 溶液的 pH7,故 C 错误; D.具有一定的腐蚀性,通常不用于蔬菜和水果的消毒,故 D 正确。 故选 D
2、。 2.【答案】 C 【考点】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常见物质的分类,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催化剂的性质分析; (2)由两种或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化合反应; (3)将反应前后两种元素的化合价进行比较即可; (4)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提供氧元素的是氧化剂具有氧化性;获得氧元素的为还原剂,具有还原性。 【解答】A.该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性质都保持不变,故 A 错误; B.该反应为一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氢气,由于生成物不是一种,所以肯定不是化合反应,故 B 错误; C.一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 水中氢元素的化合
3、价为+1价, 氢气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 0 价,故 C 正确; D.该反应中,一氧化碳获得氧元素变成二氧化碳,具有还原性,故 D 错误。 故选 C。 3.【答案】 B 【考点】茎的形态结构,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 【分析】1、木质部中的导管,能将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自下而上运输给叶等结构; 2、木本植物的茎中有形成层,使茎能逐年增粗; 3、木质部中有导管, 导管是由死细胞构成的中空长管; 4、木质部的中央结构称髓。 【解答】A、结构 是树皮没有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结构,导管是木质部中的结构,A 错误; B、结构 是形成层,能使木质茎逐年加粗,叙述正确,B 正确; C、 位于木质部,大型的
4、细胞是导管,是一些死细胞构成的中空长管,C 错误; D、 位于木质部的中央,是髓,D 错误。 故选 B 4.【答案】 A 【考点】动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 【解析】【分析】1、无性生殖是指不需要通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就能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2、有性生殖是指需要通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解答】A、酵母菌出芽生殖,是通过出现芽体,长大脱落形成新个体的繁殖方式,没有通过两性生殖细 胞结合,属无性生殖,A 正确; B、蝗虫繁殖,受精卵是由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的,属有性生殖,B 错误; C、试管婴儿是精子和卵细胞在体外(试管中)结合,涉及两性生殖细胞,属有性生殖,C 错误; D、杂交育
5、种,是由两种动物的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繁殖新个体的方式,属有性生殖,D 错误。 故选 A 5.【答案】 C 【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解析】【分析】物质由气态变成液体叫液化。 【解答】A.冰凌的形成,是水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故 A 不合题意; B.冰雪消融 ,是冰由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故 B 不合题意; C.露珠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由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故 C 符合题意; D.雾松的形成 ,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故 D 不合题意。 故选 C。 6.【答案】 C 【考点】消化系统的组成,食物的消化与吸收,心脏和血管,血液循环,泌尿系统 【解析】【分析】1、消化道中的
6、胃可吸收酒精和少量的水,小肠是吸收物质的主要部位; 2、糖元主要储存在骨骼肌和肝脏中; 3、血液循环有肺循环和全循环两部分。体循环的途径是: 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小动脉全身毛细血管 全身小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4、肾小球有滤过作用,肾小管有重吸收作用。 【解答】A、 进餐一段时间后,葡萄糖主要是通过吸收进入血液。吸收葡萄糖的主要结构是小肠,图 中是胃不是吸收葡萄糖的主要场所,A 错误; B、 是胰脏,贮存糖元的结构是肝脏和肌肉,B 错误; C、由体循环的途径可知,吸收的葡萄糖首先进入的是小肠处的毛细血管,再由小肠处的小静脉到上下腔 静脉,再到右心房 ,叙述正确,C 正确; D、 表示的是肾小球,
7、具有滤过作用,有重吸收的是肾小管,D 错误。 故选 C 7.【答案】 B 【考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解析】【分析】1、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非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 2、大脑比较重要的中枢有: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语言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等。小脑参 与躯体平衡和肌肉张力的调节,心脏随意运动的协调; 3、人体调节分为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 4、运动中物质代谢加快,热量增加,为维持体温恒定,人体散热会增加。 【解答】A、 运动员听到裁判员指令后,立即起跑, 这是由大脑参与完成的反射活动,是条件反射,A 错误; B、 运动员的运动主要受大脑控制,协调运动
8、、维持身体平衡的结构是小脑 。大脑有躯体运动中心,小 脑参与躯体平衡协调,叙述正确,B 正确; C、 运动中,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等激素也参与调节 ,这是激素调节,C 错误; D、 运动中,通过皮肤血管舒张和增加汗液分泌来增加产热,维持体温恒定 。增加汗液分泌是来增加散 热的,叙述错误,D 错误。 故选 B 8.【答案】 D 【考点】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1、物镜越长的放大镜放大倍数越大,目镜越长的放大倍数越小; 2、洋葱表皮细胞有细胞壁,制作时可滴清水,不用考虑细胞吸水胀破; 3、碘能使淀粉显蓝色,单子叶植物种子的胚乳中储存着营养; 4、显微镜所成的像是倒像,根据像的位置可
9、确定物体实际的位置,再将实物移动到正中央,像就到了正 中央。 【解答】A、 是物镜中较短的,放大倍数较小。是目镜中较长的放大倍数较小。所以和 组 合的放大倍数是最小的,A 错误; B、 制作动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药品, 应该用清水,可选用 ,B 错误; C、玉米种子结构中 是胚乳,是子叶,玉米种子的胚乳是储存营养物质的结构,所以滴碘液后变 蓝不变蓝 ,C 错误; D、视野中的像在左下方,说明实际物体的右上方,将物体往左下方移可使物体移动中央,D 正确。 故选 D 9.【答案】 D 【考点】地球公转 【解析】【分析】1、图示是地球绕太阳公转的模型,图中是地球“二分、二至”的轨道中的位置,春分是正
10、上方图,时间为 3 月 21 日,逆时针方向,依次是夏至 6 月 22 日,秋分 9 月 23 日,冬至 12 月 22 日。根 据题中已知的时间可确定大致的位置。 【解答】根据地球“二分、二至”在公转轨道中位置可知,1 月 3 日已过了冬至 12 月 22 日,而距春分 3 月 22 日较远,所以此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大致位置是 ,D 选项正确,A、B、C 错误。 故选 D 10.【答案】 D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蒸发的操作 【解析】【分析】(1)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条件选择气体的发生装置; (2)根据气体的性质选择收集方法; (3)
11、根据过滤操作的规范分析; (4)根据蒸发结晶的过程分析。 【解答】A.反应物氯酸钾和二氧化锰为固体,且反应需要加热,因此应该使用试管和酒精灯的组合装置制 取氧气,故 A 错误; B.氧气不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大,应该使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 B 错误; C.在进行过滤操作时,应该使用玻璃棒引流,故 C 错误; D.在进行滤液蒸发操作时,应该用酒精灯给蒸发皿加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故 D 正确。 故选 D。 11.【答案】 A 【考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解析】【分析】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根据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分析。 【解答】 小女孩接触带电体后头发呈“爆炸”状,
12、说明她的头发上一定带上了同种电荷, 故 A 正确, 而 B、 C、 D 错误。 故选 A。 12.【答案】 B 【考点】地壳变动的证明,世界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 【解析】【分析】1、火山喷发的岩浆主要位于软流层,地壳一上地幔顶部; 2、火山和地震是地壳变动的主要表现形式; 3、龙鸟化石的前肢是爪和翅膀的形状,是爬行类和鸟类的过渡类型; 4、生物进化的证据很多:有化石证据,解剖学证据,分子生物学证据等。 【解答】A、 火山灰来源于地球内部圈层的地核 ,是源于软流层,A 错误; B、 火山是地壳变动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 ,分析正确,B 正确; C、中华龙鸟化石是爬行类向鸟类进化的有力证据,不是鸟类向哺
13、乳类,C 错误; D、进化的证据是多方面的,化石是一种重要的证据,D 错误。 故选 B 13.【答案】 B 【考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 2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和过滤后得到的固体质量计算出溶质的质量,然后与 氯化铵的溶解度进行比较即可。 (2)根据(1)中的方法判断; (3)根据中始终没有溶质析出分析判断; (4)根据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 溶液质量 判断即可。 【解答】原来溶液含有 120g 水,蒸发掉 20g 水后还有 100g 水。在 20时溶液中,出现了析出的氯化 铵晶体,说明是饱和溶液;此时溶液的溶解度为 37.2g,说明溶液中含有
14、37.2g 氯化铵。将滤液烘干后 得到 18g 氯化铵固体,那么原来溶液中的氯化铵质量为:37.2g+18g=55.2g,这和 6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相 等,所以溶液肯定也是饱和的。由于溶液比溶液多 20g 水,所以溶液肯定是 60时的不饱和 溶液,故 A 错误,B 正确; 溶液和溶液中都没有溶质析出,所以它们的溶质质量相同,故 C 错误; 溶液和中溶剂水的质量相同, 而中溶质析出质量减小, 根据公式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 溶液质量 可 知,中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故 D 错误。 故选 B。 14.【答案】 B 【考点】能量的相互转化和转移 【解析】【分析】根据“天宫二号”穿越大气层时,大部分被焚
15、毁”可知,这个过程通过摩擦的方式,将机 械能转化为内能,据此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甲:活塞迅速下压,棉花燃烧,通过压缩空气的方式,将活塞的机械能转化为空气的内能,故甲 符合题意; 乙:汽油机做功冲程,将燃气的内能转化为活塞的机械能,故乙不合题意; 丙:水蒸气推开软木塞,将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木塞的机械能,故丙不合题意; 丁:钻木取火,通过摩擦的方式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丁符合题意。 那么与题干部分能量转化相同的是甲和丁。 故选 B。 15.【答案】 A 【考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液体内部存在压强 【解析】【分析】(1)上下粗细一致的容器,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等于液体的重力; (2)根据公式
16、比较容器底部受到压强的大小; (3)根据液体压强公式 p=液gh 比较液体密度的大小关系; (4)根据浮沉状态进行判断。 【解答】A.甲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力 F甲=G甲+G木 , 乙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力 F乙=G乙;根据 F甲=F乙可知,甲 液体的重力小于乙液体的重力。根据 G=mg 可知,甲液体的质量小于乙液体的质量,故 A 正确; B.容器的底面积 S甲p乙 , 根据公式 p=液gh 可知,甲液体的密度大于 乙液体的密度,故 C 错误; D.木块在甲中漂浮,那么密度 甲木;因为 甲乙 , 所以木块和乙液体的密度大小关系未定。如果木块在乙中下沉, 那么木块露出的体积为零,肯定比在甲中露出的体积少
17、,故 D 错误。 故选 A。 16.【答案】 D 【考点】空气组成的测定 【解析】【分析】(1)如果装置的气密性不好,那么外面的空气会进入试管,从而使测量结果偏小;如 果白磷数量不够,那么试管内的氧气不能被全部消耗,测出的结果也会偏小; (2)我们要测量的是常温常压下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所以一定要等到试管内的气体冷却之后才能放入水 中; (3)试管内的氧气被消耗,气压减小,外面的水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进入试管,使里面液面上升; (4)试管内物质的燃烧产物不能有气体产生,否则试管内气压变化不大,将测不出氧气的含量。 【解答】A.装置气密性良好、白磷足量是实验成功的重要因素,故 A 正确不合题意; B
18、.由到,需等到试管内气体冷却至室温,故 B 正确不合题意; C.试管内压强的减小导致试管内液面上升,故 C 正确不合题意; D.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使试管内气压变化不大,将不能测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 D 错误符合 题意。 故选 D。 17.【答案】 C 【考点】力与运动的关系,能量的相互转化和转移,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 【解析】【分析】(1)分析前 2s 内运动员的速度变化,从而判断运动状态是否改变; (2)注意下降过程中,人克服空气阻力,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3)如果合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那么做加速运动;如果合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那么做减速 运动; (4)注意分析下降过程中
19、重力势能的改变。 【解答】A.前 2s 内,运动员不断的做加速运动,那么它的运动状态改变,故 A 错误; B.前 10s 内,运动员减少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内能和动能,故 B 错误; C.10s12s 末,运动员做减速运动,说明此时合力方向是向上的,即 G-f铜银可知,铁能够将其中的铜和银置 换出来, 而不能将锌置换出来。 在滤渣中加入稀硫酸后有气泡产生, 那么能够说明滤渣中有剩余的铁存在, 即溶液中的银和铜被全部置换出来。 A.滤渣中的物质为银、铜和铁,故 A 正确; B.滤液中有剩余的稀盐酸,因此其中的阳离子为 Fe3+、Zn +和 H+ , 故 B 错误; C.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 进
20、入溶液的铁的质量小于置换出的铜和银的质量, 因此滤液的质量小于混 合溶液的质量,故 C 错误; D.由于硝酸银全部反应,所以向滤液中滴加稀盐酸不会出现氯化银白色沉淀,故 D 错误。 故选 A。 20.【答案】 D 【考点】生命的起源 【解析】 【分析】1、模拟实验是在人为控制研究对象条件下进行观察,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的实验; 2、 常见物质中水的比热容最大, 比热容大的物质在吸收同样热量的情况下温度上升的小, 适合作冷凝剂; 3、化学变化在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 4、米勒实验证明:由无机物合成小分子有机物是完全有可能的。 【解答】A、该实验是模拟原始地球的环境进行的实验,属于模拟实验,分析正
21、确,A 错误; B、水的比热容大,是很好的冷却剂,分析正确,B 错误; C、在模拟实验中生成了氨基酸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反应,分析正确,C 错误; D、米勒实验不能证实生命起源。只能是存在可能,分析错误,D 正确。 故选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26 分) 21.【答案】 (1)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8;自动调节 (3)鲶鱼较水蚤为更高级的消费者,根据能量流动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鲶鱼获得的能量少 【考点】生态系统的成分,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解析】【分析】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 分和非生物成分; 2、
22、根据食物网图数清楚藻类到绿鹭的食物链条数。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 能力越强,结构越简单,自动调节能力越弱; 3、 能量在食物网中流动时, 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 流到下一级的能量只占上级能量的 10%20%。 【解答】(1)图中所示包括了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生态系统中还有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 能量; (2) 图示的食物网中,藻类固定的能量可通过 8 条食物链传递给绿鹭。 若孑孓被大量杀灭,短期内水 蚤的数量会减少,但对划蝽的影响并不大,这是由于该食物网较复杂,生态系统的 自动调节能力较强; (3)能量的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鲶鱼的营养级比水蚤的营养级
23、高,能量从流动时只有 10%20% 流向下一级,所以鲶鱼的数量比较少。原因是: 鲶鱼较水蚤为更高级的消费者,根据能量流动是单向流 动、逐级递减的特点,鲶鱼获得的能量少 。 故答案为:(1) 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发 (2)8;自动调节 (3) 鲶鱼较水蚤为更高级的消 费者,根据能量流动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鲶鱼获得的能量少 22.【答案】 (1)鼠疫杆菌有细胞结构但没有成形的细胞核,2019 新型冠状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抗原; 特异性 (2) 【考点】细菌与人的关系,病毒及其与人的关系,传染病及其传播,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解析】【分析】1、细菌是单细胞生物,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病毒没有
24、细胞结构。 特异性免疫又称获得 性免疫或适应性免疫,这种免疫只针对一种病原体。它是人体经后天感染(病愈或无症状的感染)或人工 预防接种(菌苗、疫苗、类毒素、免疫球蛋白等)而使机体获得的抵抗感染能力。 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先 天免疫或固有免疫,指机体先天具有的正常的生理防御功能,对各种不同的病原微生物和异物的入侵都能 作出相应的免疫应答; 2、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包括病人,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控制传染源的措施 是隔离传染源。 【解答】(1)鼠疫杆菌是细菌,新型冠状病毒是病毒,两者在结构上的差别是: 鼠疫杆菌有细胞结构但 没有成形的细胞核,2019 新型冠状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 杭州市 滨江 中考 科学 试卷 答案 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410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