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学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学案(含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第第 3 课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导航 课程标准 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重点难点 1.汉代统治思想的发展及董仲舒新儒学体系的确立。 2.儒家思想取得正统地位的原因。 一、西汉初的黄老之学 1原因:西汉初年,经济残破,百废待兴,适应休养生息政策的需要。 2内容 (1)主要包括治身和治国两个方面。 (2)强调“无为而无不为”, 既尊重自然规律, 反对盲目行动, 又主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3作用:使汉初社会迅速恢复了元气。 4衰落 (1)随着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黄老之学不能适应强化中央集权形势发展的需要。 (2)儒家学说整合出了一整套为中央集权服务的
2、新的理论体系。 判断正误 黄老之学就是早期的道家思想。( ) 提示 黄老之学与早期道家思想不同,它吸收了儒、法、墨、阴阳家等的思想,强调人的主 观能动作用,是一种“积极无为”的哲学观。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背景 (1)政治:汉武帝即位后,进一步开拓发展大一统事业。 (2)思想:黄老之学不能适应强化中央集权形势发展的需要。 深化理解 汉代思想大一统的背景 2 特点: 依据 公羊春秋 学说, 融合阴阳家、 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的新思想体系。 问题思考 思考 有人认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的“儒术”就是孔子的“儒学”,对此你是如何 理解的? 提示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的“儒术”并不
3、都是孔子的“儒学”。“罢黜百家,独尊 儒术”中的“儒术”是指经过董仲舒改造后的,糅合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等的思想而 形成的新儒学,已经不完全是孔子时代的儒学。 3内容 (1)强调大一统是天地之常经,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加强思想统一。 (2)提出“天人感应”说,神化皇权,宣扬“君权神授”。 (3)政治方面:施政应以德为主,以刑辅德。 (4)伦理方面:提出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为人伦道德标准。 概念阐释 天人感应 天人感应是指天意与人事的交感相应。认为天能影响人事、预示灾祥,人的行为也能感应上 天。天人感应学说作为天人关系的一种唯心主义学说,构建了董仲舒儒学体系的理论基础, 但
4、也在中国古代君主施政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问题思考 思考 二十四孝图为我们展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孝道”, 埋儿奉母是其中之 一,讲述了古人郭巨为供养母亲而准备活埋亲儿,巧得黄金的故事。对其如何正确理解? 提示 说明了三纲五常压抑、扼杀人性;是对人性善良的一种误导;反映了传统文化中的糟 粕。 4影响 (1)政治: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和稳定统治秩序。 (2)思想 儒学成为各级学校必修的重要内容和朝廷选官的考查标准。 确立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判断正误 儒学独尊后,儒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中唯一的统治学说。( ) 提示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儒学是居主流地位的统治学说但不是唯一的,在不同
5、的统治阶段 统治者会采取不同的思想,如法家、道家。 归纳总结 1董仲舒新儒学的特点 (1)法家化、道家化。董仲舒兼采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改 造,使其具有综合性、时代性和实用性。 (2)神学化、宗教化。董仲舒宣扬“天人感应”学说,神化皇权,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家宗 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 (3)经学化、官学化。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开始被逐渐定于一尊,成为占统 治地位的思想学说。 2董仲舒对先秦儒学继承与发展的表现 (1)继承表现:继承了先秦儒学宣扬的“仁”“礼”“仁政”“民本”等思想。 (2)发展表现:“大一统”思想、“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
6、”。 儒学独尊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汉武帝即位时面临着严峻的形势:(1)边境不宁。匈奴威胁着西汉北方边疆,南方边疆因少数 民族尚未完全归顺,也很不安定。(2)王国势大,威胁中央。(3)阶级矛盾激化。随着汉初经济 恢复,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农民和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逐渐加剧。(4)社会生活上,官商在生 活上竞相奢侈,严重败坏社会风气,社会治安状况日益恶化。这些情况要求统治者必须采取 强有力的措施,以加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而作为汉初统治思想的道家思想,因主张清 静无为,已不能满足这一政治需要。尖锐的社会问题呼唤新的政治思想,董仲舒的新儒学适 应了时代的需要,必然成为正统思想,处于独尊地位。 针对练 汉
7、武帝时期,董仲舒的新儒学取代了黄老之学,其原因在于( ) 黄老之学存在缺陷与不足 藩镇割据威胁了中央集权 新儒学迎合了时代的需要 丞相与诸侯权力膨胀威胁皇权 A B C D 答案 B 解析 藩镇割据的局面出现于唐朝安史之乱后,错误。 1印证教材观点 材料 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学说。他认为人君受命于天,进行统治,所以应 当“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如果人君无道,天就会降下灾异来谴责和威慑。如果人君 面对灾异而不思悔改,就会出现“伤败”,因此人君必须仿效天道,实行仁政。 应用 材料中董仲舒提出了“君权神授”和“天人感应”思想,反映了他既主张维护君主权 威,加强君主专制,又企图限制君主
8、暴政的心态。 2获取材料信息 材料 首先, 汉武帝对诸子传说及六艺之文皆命充之秘府, 有功于古代思想之流传。 ( 汉书 艺 文志)武帝以后,学者犹兼治诸子百家之学。(汉志)其次,独尊儒术的名下,实融 汇法、道、阴阳诸家,非比于先秦儒学。 摘编自左靖从百家争鸣到儒术独尊的思想变奏 应用 根据材料,指出汉代儒术独尊下的学术状况。 提示 状况:儒学取得独尊地位;儒学之外的学说没有被禁止,仍在传播和运用;儒学融汇 法、道、阴阳诸家,发展自身学说。 董仲舒新儒学意识下的德教体系建构 董仲舒从其人性论的角度,阐释了道德教化的可能性与重要性,明确了道德教化的宗旨、对 象、内容和方法;由于西汉时期,封建社会正
9、处于蓬勃兴盛的上升阶段,董仲舒创建的儒学 思想体系,总体上说,基本符合时代的需要,其中包含的积极因素,对今天的道德教育仍有 借鉴意义。 针对练 中国古代, “天”被尊为最高神。 秦汉以后, 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 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 ) 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 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 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 答案 B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信息。题干材料并没有涉及宗教权威,排除 A 项;材 料没有强调皇权至上,并且皇权至上与祭天、祭祖先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排除 C 项;仅从 题干材料无法
10、得出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的结论,排除 D 项。 1(2019 天门高二检测)董仲舒认为:大一统是天地常理,治国要道。维护政治的大一统,必 须先实行思想的大一统。为此他主张( ) A君权神授 B天人感应,天人合一 C三纲五常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答案 D 解析 主张君权神授和天人感应主要是为了加强君主专制,与题意不符,故 A、B 错误;三 纲五常的提出主要是规定了人际关系的标准,强化君主专制,故 C 错误;根据题目中的关键 信息“思想的大一统”,可知 D 正确。 2(2018 佛山检测)汉武帝为巩固中央集权而接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这 里的“儒术”指( ) A糅合了道家、阴阳家
11、等学说的儒学 B糅合了西方民主、科学思想的儒学 C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 D吸收了基督教、伊斯兰教等思想的儒学 答案 A 解析 董仲舒新儒学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故 A 项正确;B 项明显不符合史实,故 B 项错误;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是理学,故 C 项错误;汉武帝时基督教、伊斯兰教还没 有传入,故 D 项错误。 3董仲舒说:君主在春天行木政,应该劝农耕桑,发展生产,不夺民时,不刑杀。如果君主 这样做了,上天就会降下祥瑞,草木嘉茂。如果君主没有按照木春之政的要求做,上天就会 降下灾异。董仲舒的祥瑞灾异说客观上( ) A迎合了君主专制统治确立的需要 B对君主的暴行有一定的限制和约束
12、作用 C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发展农业 D体现了君主的道德自觉性和民众意愿 答案 B 解析 解读材料可得出,董仲舒主张君主要顺应天意来行政,否则会遭灾异,客观上对君主 的暴行有一定的限制和约束作用,故 B 项符合题意。 4(2018 宜宾期中)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其后汉宣帝称:“汉家自有制度,本 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这种状况表明( ) A汉武帝的政策不再适应现实的需要 B汉宣帝继承了汉武帝的治国方略 C以德治国对汉代政治没有任何影响 D周代政治制度对汉武帝的影响大 答案 B 解析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质是外儒内法,汉宣帝称“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 王道杂之
13、”也是强调儒法并用,与汉武帝的政策本质是一样的,B 项正确。 5(2018 西安七十中高二月考)在争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大一统”二者的关系时, 下面四种结论,正确的是( ) A政治上的统一确保思想上的统一 B董仲舒的学说适应了专制统治的需要 C思想上的统一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 D汉武帝的政策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答案 C 解析 一种思想能否被统治者所采纳,既要看它是否符合时代需求,也要看它能否迎合统治 者的要求。董仲舒发展了儒家思想,强调“大一统”和“天人感应”,适应了强化中央集权 形势发展的需要,对于巩固国家的统一有积极的作用,这是汉武帝采取董仲舒主张的根本原 因。 6(2018 大庆实验中学高二期中)春秋繁露载:“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阳 为夫而生之,阴为妇而助之;春为父而生之,夏为子而养之。”该材料( ) A体现了道家“无为”的治国理念 B体现了儒学的民本思想 C强调了孔孟儒学的“仁爱”思想 D反映了中国古代人伦观念 答案 D 解析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地、君臣、阴阳、夫妇、春夏、父子的关系体现了中 国古代人伦观念,故 D 项正确; 春秋繁露是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没有反映道家“无为” 的治国理念,故 A 项错误;材料也未涉及儒学的民本思想,故 B 项错误;材料主旨是说明伦 理纲常思想,不是强调孔孟儒学的“仁爱”思想,故 C 项错误。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410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