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宋明理学 对点训练(含答案)
《第4课 宋明理学 对点训练(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4课 宋明理学 对点训练(含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第第 4 课课 宋明理学宋明理学 题组 1 儒学的危机 1 (2018 河南天一大联考高二阶段性测试)至隋唐两宋, 儒释道三教鼎立的局面达到了一个高 潮,三教理念的交流也空前频繁。这一状况( ) A表明统治者提倡三教并行 B推动了“三教合一”的形成 C说明儒学正统地位已丧失 D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答案 B 解析 虽然当时三教处于鼎立局面,但三教理念交流的频繁为其融合提供了机会并推动了 “三教合一”的形成,B 项正确。三教鼎立局面的出现并不代表统治者提倡三教并行政策, A 项错误;三教鼎立局面达到高潮,虽冲击了儒学正统地位,但儒学正统地位并未丧失,C 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儒释道三教,并非百家争
2、鸣,D 项错误。 2(2019 孝感高二检测)下图是嵩山少林寺“三教合一碑”(即“混元三教九流图赞碑”)上的 一幅图画,从正面看是一位和尚的图像,即释迦牟尼,左侧头戴方巾者为孔子,右侧头后挽 个发髻的是老子。三教共存一碑,体现了我国古代的一种社会思潮。这一思潮( ) A开始出现在隋唐时期 B推动了宋代理学的产生 C体现佛教的主流地位 D体现三教合归佛的趋势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主要反映的是三教合一的社会思潮。魏晋南北朝时 期,三教合一的趋势开始出现,A 项错误。宋代理学吸取了佛教和道教思想,三教合一的社 会思潮推动了理学的产生,B 项正确。三教共存一碑,无法体现佛教的
3、主流地位,且佛教处 于主流地位与史实不符,C 项错误。三教合一的发展趋势是三教合归于儒,D 项错误。 3西游记 一书记载了孙悟空等人学习道家的法术甚至医术, 后来却皈依佛教“明心见性” 的故事。而他们取经的目的又是让唐太宗这个儒家明君更好地治世。这表明( ) A唐朝实现了三教合归儒 B文学创作应该尊重史实 C唐朝道家地位开始衰落 D三教合流符合政治需要 答案 D 解析 三教合归儒实现是在宋代, 故 A 错误; 文学是当时政治、 经济与思想的反映, 所以 西 游记这部文学创作是立足史实的,故 B 错误;材料中所涉及的是三教的并立,并没有凸显 道家的衰微,故 C 错误;材料中记载有道家、佛教与儒学
4、,但是其目的是让唐太宗这个儒家 明君更好地治世,即为政治服务,故 D 正确。 题组 2 程朱理学 4 “程门立雪”说的是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颐拜师求教的故事。 其求教内容最有可能是 ( ) A救国治国之术 B“天理” C“天人感应” D“民贵君轻” 答案 B 解析 “天人感应”是董仲舒提出的,“民贵君轻”是孟子提出的,程颐的主要思想是“天 理”。 5朱熹指出:“小道不是异端,小道亦是道理,只是小。如农囿、医卜、百工之类,却有道 理在。”朱熹在此( ) A号召重视科学理论探究 B主张格物以明其中之理 C倡导科学实验探索真理 D重视传统经验总结积累 答案 B 解析 材料中没有涉及科学理论的探究,
5、故 A 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朱熹认为小道也有理, 是理学中格物致知的体现,故 B 项正确;科学实验起源于近代西方,材料中没有倡导科学实 验,故 C 项错误;重视经验总结是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但材料没有涉及传统经验的总结, 故 D 项错误。 6 (2018 安徽师大附中高二期中)儒家思想到两宋时期发展到了新的阶段即理学阶段。 理学的 代表人物北宋“二程”、南宋朱熹的共同主张是( ) A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原 B学术研究要为现实服务 C“天理”就是“三纲五常”等伦理道德 D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答案 C 解析 A 项是陆王心学的核心主张,排除;B 项是陆王心学的观点,排除;D 项是黄宗羲的 观点,排
6、除。结合所学可知,程朱理学认为“天理”就是“三纲五常”等伦理道德,故选 C 项。 题组 3 陆王心学 7(2018 杭州高二检测)南宋乾道初年以后,儒学形成了三大派:一派是朱熹学派,一派是陆 学,一派是吕学,吕学主张兼取“朱学”“陆学”之长。其中陆学宣扬的是( ) A格物致知 B齐物 C“明心” D“致良知” 答案 C 解析 从题干信息“南宋”“儒学”可知“陆学”是指陆九渊的心学, 陆九渊认为心即理也, 主张“明心”,故选 C。格物致知是朱熹的观点,排除 A。齐物是庄子的观点,排除 B。“致 良知”是王守仁的观点,排除 D。 8 某高中学生在编演 宋明理学 历史短剧时, 要为陆九渊设计台词。
7、下列设计合适的是( )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D“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答案 C 解析 A 是孟子的思想,B 是荀子的思想,D 是董仲舒的思想,均可排除。C 是陆九渊的思 想,故正确。 9 (2018 淮北一中高二期中)“见父自然知孝, 见兄自然知弟(悌), 见孺子入井, 自然知恻隐。 ” 上述材料体现的主要观点是( ) A修养的最高境界是仁 B发明本心 C致良知 D知行合一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可知,这 是王守仁的“致良知”,认为人天生具有良知,故 C
8、 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修养的最高境 界是仁”,而是强调良知是天生的,排除 A 项。“发明本心”属于陆九渊的思想,与材料不 符,排除 B 项。材料没有涉及“行”,而是强调人天生具有良知,排除 D 项。 10淳熙二年,朱熹与陆九渊兄弟有“鹅湖之会”。“鹅湖之会,论及教人。朱子之意,欲 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二陆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据此可知, 二者的分歧在于( ) A世界本原之争 B治学方法之争 C理气关系之争 D道统思想之争 答案 B 解析 材料未涉及世界本原之争,故 A 项错误;据材料“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与 “欲先发明人之本心, 而后使之博览”可知二者的分歧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4课 宋明理学 对点训练含答案 训练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411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