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复习宝典(通用版)
《中考物理复习宝典(通用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物理复习宝典(通用版)(84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通用版 中考物理复习宝典 辅导学科教研组编 专题一 声学与机械运动 题型 1 声音的特性 概念 影响因素 频率 听感表现 清脆、尖细、粗 改变发声体的松 犷、低沉 紧、长短、粗细 震耳欲聋、轻声 改变敲击力的大 改变方法 音调 响度 声音的高低 声音的大小 振幅 耳语 小 发 声 体 的 材 料、结构和发 声方式 “闻其声而知其 人” 音色 声音的品质 改变发声的方式 【例题 1】 (2019烟台) 下列关于声现象的描述及其解释正确的是 ( ) A“闻其声知其人”的依据是不同人的声音,其音色不同 B“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在公共场所说话,音调要放低些 C“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
2、“高”指声音的频率高 D“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是描述声音的响度大 【解答】解: A、不同的人说话,在音调和响度都差不多的情况下,音色是不同的,所以“闻其声知其人” 的依据是音色不同,故 A 正确; B、“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指让人们的说话声要小些,在物理学中,我们是用响度来 表示声音的大小,所以“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在公共场所说话响度小些,故 B 错误; C、“高声语”是指大声说话,即响度大,不是音调高,故 C 错误; D、“余音绕梁”是指声音遇到“梁”、“墙”等障碍物,从而反射回来,不是描述声音的响 度大,故 D 错误。 故选:A。 【例题 2】 (2019呼伦贝尔) 下列
3、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1 A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快 B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C调节小提琴的琴弦松紧可以改变声音的音调 D在城市主要道路两边安装噪声监测仪,可以减弱噪声 【解答】解: A、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 A 错误。 B、声波可以传递能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实用,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就说明了 声波可以传递能量,故 B 错误; C、调节小提琴的琴弦松紧可改变琴弦振动的频率,即改变声音的音调,故 C 正确; D、在街头设置噪声监测仪,只能监测噪声的大小,并不能减弱噪声,故 D 错误。 故选:C。 题型 2 参照物 1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方法 步骤:确定研
4、究对象 步骤:选定一个参照物 步骤:观察研究对象与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有无变化 若位置发生了变化,说明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物在运动;若位置没有发生变化,说明研究对 象相对于参照物是静止的。 2判断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的技巧 (1)若物体 A 相对于物体 B 向左运动,则物体 B 相对于物体 A 向右运动。 (2)人感觉的风向是空气相对于人的运动方向,人感觉其他车辆的运动方向是车辆相对于 人的运动方向。 (3)旗子飘的方向,是空气相对于旗子的运动方向。 【例题 1】 (2019北京) 2019 年 1 月 3 日,“玉兔二号”从停稳在月球表面的“嫦娥四号”上沿轨道缓缓下行,到达 月球表面,如图所示。关于“
5、玉兔二号”下行的过程,下列说中正确的是 ( ) 2 A若以月球表面为参照物,“嫦娥四号”是运动的 B若以月球表面为参照物,“玉兔二号”是静止的 C若以轨道为参照物,“玉兔二号”是运动的 D若以“嫦娥四号”为参照物,“玉兔二号”是静止的 【解答】解: A、“嫦娥四号”停稳在月球表面上,若以月球表面为参照物,“嫦娥四号”相对于月球表面 之间没有位置变化,是静止的。故 A 错误。 B、“玉兔二号”下行的过程中,若以月球表面为参照物,“玉兔二号”相对于月球表面之间 发生了位置变化,是运动的。故 B 错误; C、若以轨道为参照物,“玉兔二号”相对于轨道上的某个点之间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是 运动的。故 C
6、 正确; D、若以“嫦娥四号”为参照物,“玉兔二号”相对于“嫦娥四号”之间的位置不断发生变 化,是运动的。故 D 错误。 故选:C。 题型 3 速度图像 1速度-时间图像(v-t 图 ) ; 2路程-时间图像(s-t 图) 。 【例题 1】 (2019大庆) 在一年一度的大庆市“黎明湖端午龙舟赛”中,有人对某组在平行赛道上比赛的甲乙两队龙 舟的速度与时间关系进行了仔细研究,得出了甲乙的速度与时间关系图象如图。根据图象可 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3 A0t 1 时间内两队所走距离相等 Bt 1 时刻甲队比乙队运动得快 Ct 1 时刻甲队超过乙队 Dt 1 时刻甲乙两队速度相等 【解答】解:
7、AC由图象可知,0t 1 时间内,甲队龙舟的平均速度小于乙队龙舟的平均速度, 由 v 的变形式 svt 可知,甲队龙舟所走的距离小于乙队龙舟走过的距离, 所以,t 1 时刻甲队不可能超过乙队,故 AC 错误; BD由图象可知,t 1 时刻甲乙两队速度相等,两队运动的快慢相同,故 B 错误、D 正确。 故选:D。 【例题 2】 (2019上海) 甲、乙两车从相距 20 米的 A、B 两点同时相向做匀速直线运动,两车的 st 图象分别如图 (a) 、 ( b)所示,速度分别为 v 、v 。经过时间 t 后,两车相距 10 米。则( ) 甲 乙 Av v ,t 一定为 10 秒 Bv v ,t 可能
8、为 30 秒 甲 乙 甲 乙 Cv v ,t 可能为 10 秒 Dv v ,t 可能为 30 秒 甲 乙 甲 乙 【解答】解: (1)由图象可得: 4 甲的速度 v 甲 0.4m/s; 0.6m/s, 乙的速度 v 乙 故 v v ; 乙 甲 (2)因为是相向而行,所以有 v t+v t20m10m 或 v t+v t20m+10m, 甲 乙 乙 甲 代入数值可得:0.4m/st+0.6m/st20m10m 或 0.6m/st+0.4m/st20m+10m, 解得 t10s 或 t30s。 综上分析可知,选项 ACD 错误,B 正确。 故选:B。 题型 4 常见估测的物理量及对应方法 常考物理
9、量 估测方法 长度、时间、速度、质量、温度、 记住常见物体或过程的参数,通过对 电功率等 比得出。 面积、体积、重力、功、电流等 通过估测其他物理量,运算得出 【例题 1】 (2019沈阳) 关于一名普通中学生,下列描述符合事实的是 ( A该同学的身高约为 165mm B该同学的正常体温约为 37 C该同学的质量约为 500kg D该同学的密度约为 1.03g/cm3 【解答】解: ) A、成年人的身高在 170cm 左右,中学生的身高略小于成年人,在 165cm1650mm 左右。 故 A 不符合实际; B、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 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故 B 符合实际; C、成年人的质量
10、在 65kg 左右,中学生的质量比成年人小一些,在 50kg 左右。故 C 不符合 实际; 3 3 3 D、水的密度是 1.010 kg/m ,人体密度与水的密度一样,为 1.0g/cm 。故 D 不符合实际。 5 故选:B。 【例题 2】 (2019重庆) 下列物理量最接近实际的是( A中学生正常体温约为 37 B中学生的质量约为 500kg C教室内课桌的高度约为 20cm ) D教室内日光灯的额定功率约为 900W 【解答】解: A、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 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故 A 符合实际; B、成年人的质量在 65kg 左右,中学生的质量比成年人小一些,在 50kg 左右。故
11、B 不符合 实际; C、中学生的身高在 160cm 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 80cm 左右。故 C 不符合实际; D、家用电风扇的功率为 40W,教室中日光灯的功率与此差不多,在 40W 左右。故 D 不符 合实际。 故选:A。 6 专题二 光学 题型 1 光现象及其规律 规律 现象及应用 光的 影子、日食、月食、 小孔成像等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直线传播 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人能看到不发光的物 体、平面镜成像 光的反射 光的折射规律: 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12、; 水中筷子“弯折”、海市蜃 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 楼、彩虹(光的色散)、透 光的折射 折射角不等于入射角 镜成像等 【例题 1】 (2019德州) 下列诗句中有关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绿树阴浓夏日长”,树阴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B“楼台倒影入池塘”,楼台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C“瀑水喷成虹”,彩虹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D“潭清疑水浅”,水浅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解答】解: A、树阴是树木的影子,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光射到不透明物体上,在不透明物体后面形成 影子,故 A 错误; B、楼台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故 B 错误; C、彩虹是光的色散形成的,光的
13、色散的实质是光的折射,故 C 错误; D、“潭清疑水浅”中“水浅”是水底看起来比较浅,这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看水底是 逆着光的传播方向看的(即逆着折射光线看),由于错觉,我们始终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所以看到的位置比实际位置浅,故 D 正确。 故选:D。 7 题型 2 光学作图 常用作图规律: 光的 平面镜 反射 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 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经过像 垂直界面入射时,折射光线方向不变 空气中对应的角度较大 折射现 象 经过光心的光线,折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折射光线经过对侧的焦点 经过焦点的光线,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 经过光心的光线,折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光的
14、 凸透镜 折射 凹透镜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虚焦点 延长线经过对侧虚焦点的光线,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 【例题 1】 (2018安徽) 下列光路图错误的是( ) A 放大镜成像 小孔成像 B C 光由空气斜射到水面 近视眼的矫正 D 【解答】解: A、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像是由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得到的,故 A 正确; B、小孔成像是实际光线通过小孔时沿直线传播会聚成的实像,故 B 正确; C、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应靠近法线,折射角应小于入射角,故 C 错误; D、近视眼看远处物体时,物体“发出”的光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像会落在视网膜的前 8 方,导致
15、看不清远处的物体;为使像成在视网膜上,应让光线发散一些,所以近视眼应佩戴 凹透镜加以矫正,故 D 正确。 故选:C。 【例题 2】 (2019广州) 如图所示,一束由 A 发出的光射到平面镜表面 O 点,画出物体 AB 在平面镜中的像,并画 出入射光线 AO 的反射光线。 【解答】解:先作出端点 A、B 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 A、B,用虚线连接 A、B即 为物体 AB 的像;过入射点 O 作与镜面垂直的直线即为法线,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 于入射角作出反射光线,如图所示: 题型 3 光学常考实验 1.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常考问题列表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或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确定像的位置 用
16、玻璃板代替平面镜 观察到的像更 茶色玻璃板、在较暗 清晰 的环境中进行实验 厚玻璃板 会出现两个像 玻璃板没有与水平面 玻璃板后的蜡烛不 垂直 能与像完全重合 玻璃板后的蜡烛与 像 和 物 体 比较像和物体 两支完全相同蜡烛 的大小关系 像完全重合 等大 9 像 距 等 于 比较像距与物 用刻度尺测出前后蜡 前后蜡烛到玻璃板 物距,像与 距的大小关系 烛到玻璃板的距离 的距离相等 物 的 连 线 垂 直 于 镜 面 判断实像与虚 在玻璃板后蜡烛的位 光屏上没有像 像 置放一个光屏 虚像 2.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体到凸透 像的性质 大小 像到凸透 应用 镜的距离 u u2f 正倒 虚实 实像 实像
17、 实像 镜的距离 v 2fvf v2f 倒立 倒立 倒立 缩小 照相机 u2f 等大 2fuf uf 放大 v2f 投影仪 放大镜 不成像 虚像 uf 正立 放大 vu 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 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巧记规律 【例题 1】 (2019绥化) 某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的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蜡烛放在水平面上,玻璃 板竖直放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应选择 (选填“薄” 或“厚”)玻璃板进行实验。 (2)将点燃的蜡烛 A 放在玻璃板前 5cm 处,小丽沿垂直板面方向将 A 以 5cm/s 的速度远离 玻璃板
18、,2s 后放稳。则未点燃的蜡烛 B 与 A 相距 cm 才能与 A 的像完全重合。 (3)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像。 (4)若玻璃板上端向左倾斜(如图),蜡烛 A 在玻璃板中成像的位置会 (选填“偏 高”或“偏低”)。 【解答】解:(1)玻璃板透明,用其来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 察到 A 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 B 蜡烛,巧妙地解决了像的位置不易确定的问题。这种 方法是等效替代法;为了减小误差,实验中应选用薄玻璃板进行实验; 10 (2)小丽沿垂直板面方向将 A 以 5cm/s 的速度远离玻璃板,像的大小不变,由 v ,可 得 A
19、蜡烛移动的距离 svt5cm/s2s10cm,此时 A 蜡烛距平面镜的距离 s5cm+10cm 15cm,根据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可得:B 蜡烛应与 A 相距 15cm+15cm30cm, 这样才能与 A 的像完全重合。 (3)因为光屏只能接收实像,不能接收虚像,所以移去蜡烛 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 屏,光屏不能接收到的烛焰的像,从而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由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像 物关于镜面对称可知:玻璃板如果不竖直,蜡烛 A 的像偏高。 故答案为:(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薄;(2)30; ( 3)不能;(4)偏高。 【例题 2】 (2018营口) 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
20、时,实验操作规范。 (1)实验前,要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 现光屏上的像偏上,那么他应该把凸透镜向 才能使像最终成在光屏的中央。 ,实验一段时间后,他发 (选填“上”或“下”)适当调节, (2)当他将蜡烛、凸透镜、光屏调节到图甲所示位置时,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此时成像原理与 (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相同;若将蜡烛向 右移动 5cm,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动,则应将光屏向 移动才能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像的大小比原来的像要 些。 (选填“左”或“右”)适当 (选填“大”或“小”) (3)小明近日发现自己看不清黑板,到医院检查,医生告诉他患上了近视,成像示意图
21、 (选填“乙”或“丙”)图,近视眼可以使用 (选填“凸透镜”或“凹 透镜”)加以矫正。 为 【解答】解 : ( 1)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央位置。实验中他发现光屏上的像偏上,根据光线过光心不改变方向, 凸透镜向下移动,或蜡烛向上移动,或光屏向上移动。 11 (2)根据图示可知,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因此与照相机原理相同。凸透 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小,像距越大,像越大;因此当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时,只向右移动蜡烛, 要使光屏上再次出现一个明亮清晰的像需要向右移动光屏,此时像的大小比原来的像要大些; (3)图乙的入射光线会聚在视
22、网膜的前方,所以图乙表示了近视眼的成像情况,图丙的入 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后方,所以图丙表示了远视眼的成像情况,也是老花眼成像情况;近 视眼是因为晶状体焦距太短,或眼球前后径过长,看远处物体时,使物像落到视网膜前方, 为了使光线会聚在原来的会聚点后面的视网膜上,就需要在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以前发散一下, 因此带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来矫正。 故答案为:(1)同一高度;下;(2)照相机;右;大;(3)乙;凹透镜。 12 专题三 热学 题型 1 物态变化 1. 判断物态变化 2. (1)“白气问题”:所有“白气”都不是气体,而是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故“白气”是液 体,水蒸气是看不到的; (2)常
23、见“白气”现象:壶口冒“白气”、冬天的“呵气”、撕雪糕袋时冒“白气”,冰箱中 拿出的饮料“冒汗”。 (3)口诀:雾露“白气”是液化,霜雪冰花是凝华。 【例题 1】 ( 2019滨州)以下对中华古诗词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A“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 B“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C“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D“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雪的形成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 【解答】解: ) A、雨是水蒸气上升时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液化放热,故 A 错误; B、露是水
24、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液化放热,故 B 正确; C、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固态小冰晶,凝华放热,故 C 错误; D、雪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固态小冰晶,凝华放热,故 D 错误。 故选:B。 【例题 2】 ( 2019黄冈)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清晨,缭绕在山间的雾是水汽化形成的 B清晨,附着在草上的霜是水凝固形成的 C夏天,往地面洒水降温,利用了水蒸发吸热 ) D夏天,在食品运输车里放些干冰降温,是利用干冰熔化吸热 13 【解答】解: A、雾是液态的小水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由气态变化形成的,属于液化现象,故 A 错误; B、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快速放热后凝华形成的固态小冰晶,故 B 错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 物理 复习 宝典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414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