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版三年级下册科学 4.1 生机勃勃的土壤 教案
《大象版三年级下册科学 4.1 生机勃勃的土壤 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象版三年级下册科学 4.1 生机勃勃的土壤 教案(8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第四单元 土壤,生命的家园 1 生机勃勃的土壤 【教学分析】 “土壤”作为地球上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是一切植物 生长的物质基础。 它与大气、 水、 生物和岩石共同组成了 “地 球家园” 。本课从“寻找土壤”开始,引领学生运用简单的 工具挖一挖、翻一翻,和土壤亲密接触,在接触中自然发现 土壤中的物体,有的“会动” ,有的“不会动” ,进而在比较 中理解生物与非生物的特点;之后的调查“哪里还有土壤” 经历,则拓宽学生对土壤的认知,皑皑的白雪下,高耸的山 脊, 和缓的丘陵, 无垠的平原, 地球陆地表面几乎都有土壤, 土壤中则生活着种类繁多的生物,意在学生脑海中初步建立 “地球家园”的概念。 在低年级
2、的学习中,大部分学生都已经知道土壤中生长 着小草、大树、蚂蚁、蜗牛等植物和动物,能较为容易地区 分生物与非生物,拥有朴素的“生命”认知,部分学生还会 用列举的方式简单描述生物的特点,例如蚂蚁和蜗牛都会动, 是动物,但尚不能从动物和植物两个类别上去概括生物的特 点,且缺乏使用规范、科学的语言进行描述的能力。在对于 土壤本身的认知上,学生往往会以为土壤仅存在农田里、公 园里或者山坡上,而道路下、房子下等等被覆盖的陆地表面 则没有土壤,还有学生会认为建筑用的沙子也是土壤,这些 都需要教师在教学时予以恰当的引导。 【教学目标】 1. 会使用文字、图画等方法描述土壤中物体的特点。 2. 能利用比较的方法
3、区分生物与非生物,知道生物的特 征。 3. 通过观察、调查等活动,知道陆地表面大部分都覆盖 着土壤。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使用文字、图画等方法描述土壤中物体的特 点。 难点:能利用比较的方法区分生物与非生物,知道生 物的特征。 【教学准备】 1. 材料准备:学校附近的土壤、手套、小棍子、小铲子、 放大镜、塑料袋等;自己或家人出去旅游的照片 3-4 张。 2. 活动场地:学校的花园或学校附近的田地。 【教学过程】 一、揭示主题一、揭示主题 师: (出示蚯蚓或蚯蚓图片)有同学认识它吗?它的家在 哪儿? 生:蚯蚓,它的家在土里。 师:哦,我们的家里有爸爸妈妈,它的家里还会有别的 成员吗?谁来说一
4、说,土里可能还会有什么? 生:有石头、有落叶。 生:蚂蚁、小草 师:哇,土里有这么多成员啊,看来真是一个生机勃勃 的世界。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到蚯蚓的家进行考察和研究。 (板 书课题:生机勃勃的土壤) 二、寻找土壤二、寻找土壤 师:要研究土壤,首先应该找到土壤。在我们身边,哪 里可以找到土壤? 生:花坛里、农田里、草丛里 师:在校园里我们能不能找到呢?接下来,我们就要一 起到校园里找找看,实地观察土壤,然后采集土壤带回教室 里进一步观察。 出示活动要求,课本第 39 页: 1.不要直接触摸不认识的物体, 也不要伤害土壤中的动植 物! 2.使用工具要小心,活动时戴上手套,活动结束之后要洗 手。 3
5、.把在土壤中看到的物体用文字或图画的形式记录在活 动手册第 10 页。 师:在观察过程中,还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吗? 生:要仔细观察,认真辨认土壤中的物体。 生:观察要有顺序,不能到处跑,一个地方观察完了再到 下一个地点。 师小结:嗯,要有顺序地认真观察。我们可能还需要采 集一部分土壤带回教室里进一步观察,怎么采集土壤呢?这 个问题怎么解决? 师: (示范)先戴上手套,用小棍子、小铲子挖掘泥土, 之后用塑料袋将泥土封装。 师: 观察、 记录是科学研究的关键步骤。 在观察过程中, 哪些发现是我们要记录的内容? 生:发现地点、发现的物体名称 师:可如果观察过程中有不认识的物体,我们该怎么办 呢? 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象版三年级下册科学 大象 三年级 下册 科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415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