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 学案(含答案)
《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 学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 学案(含答案)(5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第第 1 课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 目标导航 1.概括北宋中期面临的主要问题。(重点) 2.理解庆历新政的主要内容。(重点) 3.分析庆历新政昙花一现的原因。(难点) 一、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 1原因 (1)北宋初年,宋太祖对兼并土地采取放任态度,导致部分自耕农沦为佃农。 (2)为解决财政困难,政府不断增加赋税,导致中小农户赋税沉重。 (3)连年战事和频繁的自然灾害,加重了人民的苦难。 2表现:北宋中期,各地农民反抗不断发生,威胁北宋王朝统治。 重点精讲 自耕农与佃农的区别 (1)佃农:自己没有土地,耕种地主的土地,但自己备有一定的劳动工具、生产资料和生活资 料,与地主
2、具有人身依附关系。 (2)自耕农:自己占有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依靠自己和家庭成员进行农业经营的个体农民。 二、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 措施 结果 影响 集中军权 (1)设立不同的机构管辖 军队 (2)经常换防各地驻屯的 军队 (1)在与辽和西夏的战 争中败多胜少 (2)军队数量急剧增 加,军费开支高涨 削弱了军队战斗力, 形成“积贫”“积 弱”局面 集中行政权 设立几位宰相和参知政 事以相互牵制 降低了政府工作效 率,增加了政府财政 负担 集中财政权 三司管财政, 直接对皇帝 负责,削弱宰相权力 历史认识 宋代的民族政策虽然对宋政权来说是耻辱的,但客观上为当时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相对和平的 环境,并促
3、进了民族融合。 三、昙花一现的庆历新政 1背景 (1)社会矛盾激化,封建统治出现危机。 (2)北宋统治集团中的一部分人,认识到改革的必要性。 2推行:1043 年,宋仁宗任用主张改革的范仲淹、富弼等人进行改革。 3措施 (1)吏治上 改革文官升迁办法,定期考核政绩,依照政绩提拔官员,淘汰冗员。 严格“恩荫”制,防止权贵子弟亲属垄断官位。 改革贡举制,令州县立学;改变专以词赋、墨义取士的旧制,着重策论和操行。 慎选地方官吏。 (2)经济上:减轻徭役,重视农桑。 概念阐释 恩荫制度:指官宦子弟、亲属及门客不必通过科举即可做官。其影响是使官员人数增加,出 现冗官现象;造成政府效率低下,加重财政负担,
4、进一步激化阶级矛盾。 4结局 (1)失败:庆历新政仅推行了一年多就夭折了。 (2)原因: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们强烈反对。 归纳总结 庆历新政的特点 (1)改革重点是整顿吏治,涉及官员选拔与任用。 (2)涉及农业生产领域变革。 史论要旨 1 宋代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实质上体现和维护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 必然会导致兼并严重, 阶级矛盾激化。 2宋代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强化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但却埋下了积贫积弱的隐患。 3庆历新政虽然失败了,但它却为王安石变法提供了更广泛的社会空间和借鉴。 知识图示 主题 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史料一 今盗贼一年多如一年,一火(伙)强于一火,天下祸患,岂不
5、可忧? 一遇凶岁,则州郡吏以尺度量民之长大,而试其壮健者,招之去为禁兵;其次不及尺度而稍 怯弱者,籍之以为厢兵故一经凶荒,则所留在南亩者,惟老弱也。而吏方曰:“不收 为兵,则恐为盗。”欧阳文忠公文集 史料二 对于庆历新政的失败,从古到今,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南宋人叶适认为范仲淹 实施“明黜陟”“抑侥幸”这两项失之“太猛”,以致激起“庸人”的反对;现代史学家邓 广铭认为由于范仲淹等人招致朋党之讥。本就对范仲淹等人有戒心的宋仁宗,最终下 决心将范仲淹等人逐出朝廷。 史料解读 “盗贼”的说法是站在统治者的立场上看问题。 指通过养兵的办法防止民众起义。 “太猛”指改革措施过于激进。 “朋党”指守旧官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 学案含答案 社会 危机四伏 新政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418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