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学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课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学案(含答案)(5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第第 2 课课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目标导航 1.了解王安石受到重用的原因。(重点) 2.理解王安石变法在经济、政治、军事、教育等方面的具体措施。(重点) 3.认识王安石变法调整封建国家、地主和农民的关系。(难点) 一、起用王安石 1原因 (1)庆历新政夭折后,社会矛盾更加尖锐,王安石给宋仁宗上言事书 ,提出了变法的设想, 但没有引起宋仁宗的重视。 (2)宋神宗希望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 2标志:1069 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主持变法。 历史认识 宋神宗任用王安石变法一方面是为了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另外也有与大官僚大地主争夺政 治、经济权益,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2、政治的深刻目的。 二、措施及内容 类别 措施 内容 富国之法 农 青苗法 青黄不接时,政府贷款或谷物给农民,收获后还本付息 农田水利法 鼓励开垦荒地和兴修水利,公用水渠须“疏通均济” 免役法 又称募役法。 政府向应服役而不愿服役的人户按照贫富等 第收免役钱,雇人服役 方田均税法 重新丈量全国土地, 按照土地多少和肥瘠收取赋税, 官僚、 地主也不例外 商 市易法 在东京设市易务,出钱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 均输法 政府要求东南六路的发运使,按照“徙贵就贱,用近易 远”的原则采购物资 强兵之法 兵 保甲法 政府把农户编为保甲,农闲练兵,维护治安,战时编入军 队作战 保马法 官马由农户保养,
3、养马户可减免部分赋税 将兵法 设“将”为军队编制的基本单位,每将置正将一人 工 设军器监 监督制造兵器 取士之法 士 改革科举 废明经诸科,进士考经义和时务策,设明法科 整顿太学 编纂教科书(儒家经典),设专门学校培养专门人才 唯才用人 重用有志于改革的官员,打破按资升迁的成规 思维点拨 1 王安石变法是为了解决政府财政危机, 缓和社会矛盾, 是以维护统治阶级利益为出发点的。 “富国”与“富民”是不相同的: (1)“富国”政策主要是解决政府的财政收入问题; (2)“富民”政策主要是要使天下百姓丰衣 足食。 2王安石十分重视对中下级官员的提拔和任用,给他们发挥才干的机会,这对今天干部的任 用有一
4、定的借鉴作用:(1)培养和选拔人才一定注重实用性;(2)注意教育的内容要适应改革形 势的需要。 史论要旨 1王安石变法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等方面,内容广泛,但富国之法对大地主大 官僚利益触动最大。 2王安石的取士之法同庆历新政在选官用官方面的改革相比,已有较大变通和缓和,已有明 显吸取教训的特点。 3王安石变法中的唯才用人,打破了按资升迁的成规,许多低级官员和下层士大夫得到了发 挥才干的机会。 知识图示 主题一 王安石变法中的富国之法 史料一 王安石变法的经济措施,主要是通过限制大地主阶级的利益和通过政府利用商人 专营某些商业行业,来获取财政收入,这对商品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变
5、法较多 地反映中小地主和中小商人的要求,尤其是南方地主和商人的要求总的来说,变法是代 表地主阶级革新派的一种主张,其主流应该肯定。王安石变法与商品经济 史料二 安石曰:“所以不足者,由未得善理财之人耳。” 光曰:“善理财之人,不过头会箕敛,以尽民财。民穷为盗,非国之福。” 安石曰:“不然,善理财者,民不加赋而国用饶。”司马光传家集 史料解读 表明王安石企图通过调整封建政府和占有大量财富的大地主、大商人的关系,来缓和社会 矛盾,解决财政困难。 体现了王安石的理财观,他主张通过积极开源,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问题思考 (1)据史料一分析王安石富国之法有何特点。 提示 通过限制大地主阶级和商人利益来增
6、加政府财政收入, 体现了中小地主和商人的利益。 (2)结合史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王安石的理财观在其变法中是如何体现的? 提示 青苗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既保障了政府财政收入,又减轻了农民负担;市易法增 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正确认识王安石变法中的“富国之法” (1)青苗法的实施,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2)免役法实施,政府向不服役的官僚、地主收取免役钱,增加了政府的收入。 (3)市易法限制了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也增加了政府的收入。 (4)方田均税法实施后,官僚、地主也要按土地实有亩数纳税,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5)均输法的实施,使物资需求和供应得到了很好的调节,减轻了纳税户的负担,政府的财政
7、 收入也有所增加。 主题二 王安石变法的特点 史料一 民所以多僻,以散故也。故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保甲立,则亦所以使民 不散;不散,则奸宄固宜少。今所以为保甲,足以除盗;然非特除盗也,固可渐习其为兵。 既人人能射然后使与募兵相参,则可以消募兵骄志,省养兵财费。 史料二 以诗赋记诵求天下之士,而无学校养成之法;以科名资历叙朝廷之位,而无官司 课试之方。王安石本朝百年无事札子 史料解读 指违法作乱的事情。 指选拔人才的标准和方法。 问题思考 (1)据史料一,结合所学,指出推行保甲法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提示 维护地方治安, 逐步实现与募兵制的有机结合, 促进军队纪律的改进和战斗力的提高, 并
8、节省军费开支。 (2)据史料二,概括说明当时北宋在人才选用上存在哪些弊端? 提示 弊端:人才选拔重诗赋记诵。官吏任用重科名资历。 王安石变法的特点 (1)理财措施的特点 实现“民(老百姓)不加赋而国用饶”,政府财政收入的增加主要来自有产者阶层,如官僚 地主、高利贷者和大商人。取消官僚地主的部分特权。兴修水利促进农业的长远发展。 (2)整军措施的特点 用类似“民兵”的管理方法,整顿社会秩序,重在防范农民起义。改革军事而不增加政 府的财政支出。对经常换防各地驻屯军队的制度进行适当调整。 (3)取士之法的特点:关注人才培养,注重培养实用创新型人才。 1北宋神宗时期,王安石回击对新法的质疑:“举先王之
9、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 下理财,不为征利。”下列属于他针对时弊并采取的相应“理财”措施是( ) A私田出现均田制 B商贾囤积市易法 C边防危机将兵法 D土地兼并免役法 答案 B 解析 北宋时,王安石利用政府实行市易法,调节物价,防止商人囤积居奇,有利于增加政 府的财政收入,故 B 项正确。 2王安石变法的核心措施是( ) A军事 B理财 C改革科举 D整顿吏治 答案 B 3从王安石变法改革科举考试的内容,废除华而不实的诗赋词章取士的旧制,增加经义策论 的考试可以看出,王安石变法( ) A主要是解决财政问题 B选拔人才更注重实用性 C否定了科举制度 D根除了“恩荫”选官的弊端 答案 B
10、解析 王安石变法非常关注人才的选拔、培养和使用,采取措施改革科举制度。废除死记硬 背的明经诸科,规定进士科不考诗赋,专考经义和时务策等。分析各选项,采取这一措施的 目的是选拔更具实用性的人才,故选 B。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民本,法也。故善治者,塞民以法,而名地作矣。国之乱也,非其法乱也,非 法不用也。 国皆有法, 而无使法必行之法。 故善治者, 刑不善而不赏善, 故不刑而民善。 不刑而民善,刑重也。刑重者,民不敢犯,故无刑也。而民莫敢为非,是一国皆善也,故不 赏善而民善。商君书 画策 材料二 盖君子之为政,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如其不能立 法,而欲人
11、人悦之,则日亦不足矣。使周公知为政,则宜立学校之法于天下矣;不知立学校 而徒能劳身以待天下之士,则不唯力有所不足,而势亦有所不得也。王安石周公 (1)材料一中商鞅认为“善治者”的治国方略是什么?这对商鞅变法的结果产生了什么影 响? (2)据材料二,概括回答王安石认为实现“天下治”的方略。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安石变法 中“立学校之法于天下”的具体措施。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法治”效果的主要因素。 答案 (1)方略:厉行法治,严刑峻法。影响:维护了社会秩序,巩固了政权;但严刑酷法也 激化了社会矛盾。 (2)方略:立善法。措施:改革科举制度(以经义策论取士),整顿太学,重新编纂教科书,培 养变法人才。 (3)因素: 法律能否严格执行; 是否重视教育, 培养人才; 法律是否顺应时势, 兼顾多方利益。 解析 第(1)问“方略”根据材料“民本,法也”“不刑而民善故无刑也”可知商鞅主张 运用法治立国,推行严刑峻法约束百姓;“影响”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作答;第(2)问“方 略”根据“盖君子之为政,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分析作答;“措施”结合“使周公知 为政,则宜立学校之法于天下矣”和所学知识分析作答;第(3)问从法律能否严格依据立法者 立法初衷执行;是否重视教育,培养人才;法律是否顺应时势,兼顾多方利益,寻求各方利 益均衡点等方面综合分析作答。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41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