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5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单元检测单元检测(二二) 一、选择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24 分) 1春秋战国时期,管仲和商鞅变法的相同点是( ) A都代表地主阶级 B都废除井田制 C都以法家思想为理论基础 D都实现富国强兵 答案 D 2 吴起在楚国变法时重用有才能的人, 赏罚严明; 商鞅变法奖励军功, 按军功大小给予赏赐。 这些措施( ) A彻底摧毁了贵族势力 B使贵族子弟失去了参政资格 C沉重打击了贵族特权 D导致新兴地主与贵族对立 答案 C 解析 由“重用有才能的人,赏罚严明”“奖励军功,按军功大小给予赏赐”可知用人依据 才能和军功,沉重打击了贵族特权,故本题选 C;其他三项说法错误。 3公元前 594
2、 年,鲁国推行“初税亩”,同一年梭伦当选为雅典执政官,也推行了一系列的 改革措施。对这两次改革认识正确的是( ) A都推动了两国社会形态的更替 B都打破了贵族垄断仕途的局面 C都有利于新的社会阶层力量的发展 D都促进了中西文明的交流融合 答案 C 解析 “初税亩”客观上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的成长,梭伦改革倾向于发展新兴工商业奴隶 主阶层的力量,故 C 正确。 4商鞅主持变法使秦国由弱变强,但他自己却因变法而惨遭杀害。变法内容中,为他招来杀 身之祸的是( ) A“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 B“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C“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 D“民有二男以上
3、不分异者,倍其赋” 答案 B 5据统计,在商鞅变法时期,秦国百姓一年收入的 80%以上都要用于缴纳国家的各类赋税, 这一比例远远高于当时东方六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秦国统治者的苛政导致了自身的落后 B秦国建立起了强大的中央集权机构 C东方六国君主普遍奉行儒家仁政思想 D东方六国的经济发展程度不及秦国 答案 B 6公元前 361 年,秦孝公继位。那时各诸侯国会盟,拒绝邀请秦国参加。公元前 343 年,周 天子派人送礼给秦孝公,各诸侯国也都派人来称贺。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秦国最先进行了变法改革 B秦国的社会风尚为之一新 C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强国 D各国害怕秦发动兼并战争 答案
4、 C 解析 公元前 361 年,诸侯会盟拒绝秦孝公参加,是因为秦国弱小;公元前 343 年的变化, 说明秦国通过商鞅变法走向富强。 二、非选择题(共 4 小题,第7 题24 分,第8 题16 分,第9 题16 分,第10 题 20 分,共 76 分)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公元前 422 年,刚过“而立”之年的李悝被魏文侯任命为相国,主持变法。李悝在魏 文侯的支持下,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改革主张,对魏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 面进行了一场深刻而全面的社会改革,揭开了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序幕。 李悝变法方案,首先以法律形式公开宣布废除自商周以来一千多年的奴隶制世卿世禄制度, 一
5、大批新兴地主阶级的“士”进入国家统治机构,上升为统治阶级。该措施为建立封建官僚 制奠定了基础。李悝变法还制定维护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统一法律法经 。这是我国封 建社会的第一部法典,是集先秦法制的大成者,它不仅为李悝变法提供了法律保障,而且成 为后世法典之蓝本。李悝变法还以法律形式宣布在魏国废除井田制,在魏国首先确立了封建 土地所有制, 开战国时期确认土地私有制之先河, 确立了小农经济, 巩固地主阶级的经济基础。 摘编自尚志迈李悝变法的意义及启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李悝变法的背景及特点。(14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李悝变法的影响。(10 分) 答案 (1)背
6、景:经济上,新兴地主阶级经济力量壮大,要求进行政治变革;政治上,激烈的 兼并战争,使各诸侯国掀起改革浪潮;井田制瓦解、分封制崩溃;“士”阶层的兴起;思想 上,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特点:以维护新兴地主阶级利益为基础;以立法的方式推行;内容较为全面。 (2)影响: 成为后世立法的典范; 确立了小农经济, 维护了地主阶级的利益; 增强了竞争意识, 为其他诸侯国的改革树立了典范。(答出三点即可) 解析 第(1)问“背景”结合所学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特征,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角度分 析即可;“特点”依据材料中“对魏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了一场深刻而全面的 社会改革”(全面深刻)“李悝变法方案,
7、首先以法律形式公开宣布法经”(重视立 法)“在魏国首先确立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巩固地主阶级的经济基础”(维护新兴地主阶级 的利益)等信息综合分析作答。第(2)问“影响”依据材料中法经的地位和影响、李悝变法 的影响综合分析作答。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春秋到战国,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变动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都在发生深刻的 变化。商鞅带着李悝的法经到秦国见秦孝公,建议孝公顺应当时形势,变法图强。以甘 龙、 杜挚为代表的一些守旧派竭力反对改革。 他们说“圣人不易民而教, 知者不变法而治”, 顽固地主张“法古”和 “循礼”。商鞅根据历史事实加以驳斥,指出三代以来礼、法已经发 生了很大的变化
8、,可见历史是进化的;“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只有顺应历史潮流, “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才能使国家富强,成就霸王大业。秦孝公对商鞅的意见很欣 赏,任命他为左庶长,开始推行变法。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民勇于公战, 怯于私斗,乡邑大治”。商鞅连续出兵魏国,夺取大片土地。 摘编自郭沫若主编中国史稿第二册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商鞅变法的社会背景和目的。(8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商鞅变法的社会效果。(8 分) 答案 (1)背景:社会大变动;变法顺应历史潮流;守旧派竭力反对改革。 目的:使国家富强,成就霸王大业。 (2)效果:人民乐业;军人勇于战斗;社会安定;
9、秦国逐渐强大。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背景”根据材料“从春秋到战国,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变动时期, 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顺应当时形势”“以甘龙、杜挚为代表的一 些守旧派竭力反对改革”等信息分析作答;第二小问“目的”依据“能使国家富强,成就霸 王大业”分析作答;第(2)问“效果”结合“秦民大说(悦)”“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 大治”“夺取大片土地”等信息和所学知识综合分析作答。 9秦自商鞅变法逐渐形成了小家庭制度,在中国古代家庭发展史上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阅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 及怠而贫
10、者,举以为收孥。史记 商君列传 材料二 秦自商鞅变法后,确立了最小型个体小家庭结构形态,而且,这种小家庭成为社会 上普遍支配形式,是秦家庭组织最基本形态。不仅劳动者,即在官僚、富庶人家亦普遍建立 起个体小家庭。这种家庭,就血统世系而言,一般为两代结构,很少有涉及祖孙三代者;就 其成员间亲属关系而论,多是以一对夫妻为核心,及其未成年或虽已成年而未婚子女构成; 就人数而言,通常为五口之家。张金光商鞅变法后秦的家庭制度 (1)据材料一,归纳商鞅变法的措施,并分析其对家庭制度的影响。(8 分) (2)据材料二,概括商鞅变法后秦国小家庭特征。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小家庭制度形成的时代 背景。(8 分) 答案
11、 (1)措施:强制推行小家庭制度(或分异令);奖励耕织。 影响:有利于小家庭的形成。 (2)特征:人口少;关系简单;亲缘密切。 背景:诸侯争霸;铁犁牛耕;土地私有。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新兴的知识分子阶层作为一支独立的社会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在这 场伟大而深刻的变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充当了变革的舆论制造者和鼓吹者,二是充当 了变革的设计者,三是充当了变革的实践者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二 图一 商鞅舌战图 图二 梭伦改革前的激烈辩论 材料三 设立 20 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 立有军 功的平民,按其功劳的大小授予官爵。全
12、国划为 31 县,县级官吏通由国君任免,领取国 家的俸禄, 可以随时任免调职。 凡从事“本业”者免除本身的徭役; 而追逐“末业” 者入官府为奴。 材料四 不再以出身而是以财产的数量来划分公民的等级。不同等级的人则待遇有所不 同。公民大会选举或罢免一切公职人员,决定宣战等一切国家大事。奖励外国技工迁居 雅典,对携眷移民给予公民权鼓励橄榄油出口。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知识分子阶层登上历史舞台的原因。请列举材料一中三个观点 的代表人物(如充当了变革的设计者)。(10 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图一商鞅“舌战”的是哪部分人。假设当时雅典的主要政治派别都参加 了图二的激烈辩论,他们各自有何主
13、张?(6 分) (3)概括材料三、四两次改革内容所涉及的共同问题。(4 分) 答案 (1)原因: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生产力显著提高,社会经济发展; 士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私学出现,学术环境宽松。 代表人物:充当了变革的舆论制造者和鼓吹者孔子、孟子提出“德治”“仁政”等学说 成为中国早期民本思想的基础。充当了变革的设计者韩非子主张以法治国,加强君主集 权,厉行赏罚,为社会变革提供了理论基础。充当了变革的实践者商鞅变法废除世卿世 禄制、井田制;奖励耕战;加强中央集权;秦国实力逐渐强大。 (2)图一:守旧的奴隶主贵族。图二:平原派:主张维护贵族寡头政治;山地派:主张实行激 进的民主政治;海岸派:主张实行温和的改革。 (3)共同问题:等级的划分;官吏的任免;对工商业的态度等。 解析 第(1)问原因从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工具的改进、百家争鸣思想、社会处于大变革角度认 识;由变革鼓吹者联系课本中儒家学说,由变革实践者联系法家思想,由变革实践者联系商 鞅变法;第(2)问“舌战图”从商鞅变法的对象角度分析;图二从梭伦改革的对象角度分析; 第(3)问从商鞅变法和梭伦改革内容相同点角度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419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