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8章《压强与浮力》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8章《压强与浮力》单元测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8章《压强与浮力》单元测试卷(含答案)(45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下列有关压强与浮力知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液体内部具有压强 B利用托里拆利实验可以测出大气压的值 C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受到浮力作用,沉入水里的物体不受浮力作用 D升空时,飞机机翼的升力和热气球的升力产生的原理相同 2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用细线容易分割熟鸡蛋属于增大压强 堵住茶壶盖的小孔,水不容易被倒出是由于大气压强的作用 软包装饮料的吸管下端被削得很尖是为了减小压强 教室的门窗打开时, “过堂风”会把门关闭是由于空气流速变大,压强变小 A B C D 3在“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实验时,某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2、) A通过观察海绵被压下的深浅来显示压力的作用效果,这种实验方法叫类比法 B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关系时,控制受力面积不变,这是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C蚊子尖尖的口器可以插入皮肤吸吮血液,利用了甲、乙的实验结论 D交通管理部门通过限载来控制货车对路面压强的大小,利用了乙、丙的实验结论 4双脚站立在水平地面上的一位初中学生,对地面的压强大约为( ) A1250 帕 B2500 帕 C5000 帕 D12500 帕 5如图所示,平静的湖中,下列哪处水的压强最小(水1g/cm3) ( ) Aa Bb Cc Dd 6如图 A、B、C 三个容器中装同种液体,液面相平,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分别为 pA、
3、 pB、pC,则( ) ApApBpC BpApBpC CpApBpC DpBpApC 7现代建筑多采用中空双层玻璃窗隔热,实验表明,中空双层玻璃窗的隔热性能与两层玻 璃间空气压强有关,实验测得中空双层玻璃内外温差与中间空气压强关系如图所示,则 中空双层玻璃中间空气压强( ) A等于大气压强时,没有隔热效果 B小于 10 1Pa 时,隔热效果变差 C在 10 1102Pa 时,隔热效果最好 D等于 10 3Pa 时的隔热效果比 104Pa 时好 8如图所示,长方体物块甲、乙置于水平地面上,物块和地面的接触面积分别为 S、S(S S) ,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将甲、乙均顺时针旋转 90,此时甲、乙和
4、地面的接触面积 分别为 S、S,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 p甲、p乙此过程中,甲、乙对地面的压强变化量大 小分别为p甲、p乙,则( ) Ap甲p乙,p甲p乙 Bp甲p乙,p甲p乙 Cp甲p乙,p甲p乙 Dp甲p乙,p甲p乙 9如图 A、B 体积相同,B、C 质量相等,将他们放入水中静止后,A 漂浮,B 悬浮,C 沉 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 所受浮力可能大于 B 所受浮力 BC 所受浮力一定小于 A 所受浮力 CB 物体所受浮力一定是最大的 DA 下表面所受压力可能大于 B 下表面所受的压力 10水平台面上有两个同规格烧杯,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将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 A、 B 分别放入两
5、杯中,静止时如图所示,甲、乙液面刚好相平,此时,设 A 物体受到的浮 力为 F浮A,甲液体对烧杯底部的压强为 p甲;B 物体受到的浮力为 F浮B,乙液体对烧杯 底部的压强为 p乙,则( ) AF浮AF浮B,p甲p乙 BF浮AF浮B,p甲p乙 CF浮AF浮B,p甲p乙 DF浮AF浮B,p甲p乙 11水平桌面上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甲、乙两种不同液体,将两个不同材料制成的正 方体 A、B(VAVB) ,按如图两种方式放入两种液体中,待静止后 B 刚好浸没在甲液 体中,A 刚好浸没在乙液体中,两杯中液面恰好相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液体密度大于乙液体的密度 B甲液体对杯底的压强等于乙液体对
6、杯底的压强 C甲液体对 B 下表面的压强等于乙液体对 A 下表面的压强 D装甲液体的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小于装乙液体的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 12水平桌面上有一个薄壁硬塑料瓶瓶中装有水和空气,瓶口敞开,盖上并拧紧瓶盖后,在 瓶壁开一个很小的孔,水从孔中流出,水面高度下降了 h1时水停止流出,此时水面到出 水孔的距离为 h2, 如图所示, 已知水的密度为 , 与流水前比较,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瓶底上表面受到的压强不变 B瓶底上表面受到的压强减小了 gh1 C瓶内气压减小了 gh2 D瓶对桌面的压强减小了 g(h1+h2) 13如图,将装有适量水的小玻璃瓶瓶口向下,使其漂浮在大塑料瓶内的水
7、面上,拧紧大瓶 瓶盖,通过改变作用在大瓶侧面的压力大小,实现小瓶的浮与沉。则( ) A用力捏大瓶,小瓶不能实现悬浮 B用力捏大瓶,小瓶内的气体密度变大 C盖上小瓶瓶盖,捏大瓶也能使小瓶下沉 D打开大瓶瓶盖,捏大瓶也能使小瓶下沉 14如图甲所示,某科技小组的同学用弹簧测力计悬挂一实心圆柱形金属块,使其缓慢匀速 下降,并将其浸入平静的游泳池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F 与金属块下底面下降高度 h 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忽略金属块浸入水中时池水液面高度的变化,g 取 10N/kg,则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金属块所受重力大小为 26N B金属块的密度为 2.3103kg/m3 C金属块完全浸没在
8、水中时所受浮力的大小为 26N D金属块恰好完全浸没时,金属块下底面所受水的压强为 5103Pa 15水平桌面上分别放置一个装满液体的溢水杯和一个装有另一种液体的烧杯。将 A 球放 入烧杯中,A 球在液体中悬浮。再将质量与 A 球相等的 B 球放入溢水杯中,B 球下沉, 溢出的液体全部流入烧杯中, A、 B 两球静止时的状态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烧杯中液体的密度大于溢水杯中液体的密度 B两球都静止后,A 球所受浮力大于 B 球所受浮力 CB 球放入溢水杯后,溢水杯对桌面的压强变大 D溢水杯中液体溢出后,溢水杯底所受液体压强变小 16如图甲所示,盛有水的薄壁圆柱形容器放在水平桌
9、面上,容器的底面积为 S弹簧测力 计下悬挂一个长方体金属块,从水面开始缓慢浸入水中,在金属块未触底且水未溢出的 过程中,测力计示数 F 随金属块浸入水中深度 h 的关系图象如图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金属块逐渐浸入水的过程,受到的浮力一直在减小 B金属块的高度为 h1 C金属块的密度为水 D金属块浸没后与入水前相比,水平桌面受到的压强增加 二二填空题(共填空题(共 6 小题小题,每空,每空 1 分,共分,共 15 分分) 17如图所示,水壶壶嘴的高度不低于壶身的高度,其设计遵循了 的原理;某地水 沸腾时的温度是 99,则该地的气压 (选填“高于” 、 “低于”或“等于” )1 个 标准
10、大气压 18如图所示,质地均匀的圆柱甲和乙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其密度分别为 甲和 乙,已知 甲、 乙的底面积相同且对地面的压强相等, 则 甲 乙, 如果沿水平方向分别将乙、 甲两圆柱切去相同的高度 h, 则甲、 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 p甲 p乙 (均填 “” “”或“” ) 19如图所示为某新型淡水科考潜水艇,体积为 10m3,该潜艇悬浮在水下 8m 深处时,所 受到水的压强为 Pa,受到的浮力为 在水面下上浮过程中,其所受浮力 (填“变大” 、 “不变”或“变小” ) 。 (水1.0103kg/m3,g 取 10N/kg) 20如图所示是我国调查水下海山的“发现”号潜水器。海山的山顶位于海面
11、以下 800m 处, 山高为 1400m。当潜水器漂浮在水面时,受到的浮力 (填“大于” 、 “等于”或“小 于” )自身的重力;潜水器从山顶下降的过程中,受到的浮力 (填“变大” 、 “变 小”或“不变” ) ;到达山底部时它受到海水的压强是 Pa (不考虑海水密度的变 化 海水取 1.0103kg/m3,g 取 10N/kg) 21如图甲,一个质量为 270g 的铝块悬挂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铝块的下表面刚好接触 某未知液体的液面。将铝块缓慢浸入液体,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随浸入深度的变化如图乙。 则铝块浸没时所受的浮力为 N,液体的密度为 kg/m3(g10N/kg,铝 2.7103kg/m3
12、) 。 22将一小物块 A 轻轻地放入盛满水的大烧杯中,A 静止后,有 72g 的水溢出;再将其轻 轻放入盛满酒精的大烧杯中,A 静止后,有 64g 的酒精溢出。则 A 在水中静止时受到的 浮力为 N,A 的体积是 cm3,A 的密度是 g/cm3 (酒精的密度是 0.8103kg/m3) 三三实验探究题(共实验探究题(共 3 小题小题,每空,每空 2 分,共分,共 36 分分) 23如图所示,用压强计“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 (1)图甲所示压强计是通过 U 形管中水面 来反映被测压强大小的。 (2)若在使用压强计前,发现 U 形管内水面已有高度差,通过 (填写正确选项 前字母)
13、方法可以进行调节。 A从 U 形管内向外倒出适量水;B拆除软管重新安装;C向 U 形管内添加适量水; (3) 比较乙图、 丙图和丁图, 可以得到: 在同一深度, 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 。 (4)在乙图中,若只将烧杯中的水换成同深度的盐水,其他条件不变,则可以观察到 U 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将 。 (选填“变大” 。 “变小”或“不变” ) 。 (5)若在步骤(4)时,图乙中 U 形管左右两侧水面的高度差 h5cm,则橡皮管内气体 的压强与大气压之差约为 Pa (盐水1.2103kg/m3,水1.0103kg/m3,g 10N/Kg) 24某实验小组利用弹簧测力计、小石块、溢水杯等器材,按照
14、图所示的步骤,探究浮力的 大小与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 (1)先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出空桶和石块的重力,其中石块的重力大小为 N。 (2)把石块浸没在盛满水的溢水杯中,石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为 N石块排开的水 所受的重力可由 (填字母代号)两个步骤测出。 (3)由以上步骤可初步得出结论:浸在水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 。 (4)为了得到更普遍的结论,下列继续进行的操作中不合理的是 。 A用原来的方案和器材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B用原来的方案将水换成酒精进行实验 C用原来的方案将石块换成体积与其不同的铁块进行实验 (5) 另一实验小组在步骤 C 的操作中, 只将石块的一部分浸在水中, 其他步骤操作正确
15、, 则 (选填“能”或“不能” )得到与(3)相同的结论。 25小冉在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用到如下器材:分度值为 0.1N 的 弹簧测力计,底面积为 5cm2、高度为 6cm 的实心圆柱体铜块,相同的大烧杯若干,水, 密度未知的某种液体,细线等。 (1)小冉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A 步骤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用弹簧测 力计挂着铜块缓慢地浸入液体中不同深度,步骤如图 B、C、D、E、F 所示(液体均未溢 出) ,并将其示数记录在表中: 实验步骤 B C D E F 弹簧测力计示 数/N 2.6 2.5 2.4 2.4 2.3 (2)在实验步骤 B 中铜块所受浮力 F浮 N
16、; (3)分析实验步骤 A、B、C、D,可以说明浮力大小跟 有关;分析实验步骤 A、 E、F,可以说明浮力大小跟 有关。 (4)小冉用表格中的数据算出了某种液体的密度是 kg/m3(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 还算出了步骤 B 中铜块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是 Pa,并发现步骤 B、C、D 中铜块 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逐渐 (选填“增大”或“减小” ) 。 四四计算题(共计算题(共 2 小题小题,共,共 13 分分) 26 (6 分)如图甲所示,水平面上有一底面积为 5.010 3m2 的圆柱形薄壁容器,容器中装 有质量为 0.5kg 的水。现将一个质量分布均匀、体积为 5.010 5m3
17、的物块(不吸水)放 入容器中,物块漂浮在水面上,物块浸入水中的体积为 4.010 5m3 (g 取 10N/kg,水 的密度 水1.0103kg/m3) (1)求物块受到的浮力大小; (2)求物块的密度; (3)用力缓慢向下压物块使其恰好完全浸没在水中(水未溢出)如图乙,求此时水对容 器底的压强。 27 (7 分)边长为 0.1m 的正方体木块,漂浮在水面上时,有的体积露出水面,如图甲所 示。 将木块从水中取出, 放入另一种液体中, 并在木块表面上放一重 2N 的石块。 静止时, 木块上表面恰好与液面相平,如图乙所示。取 g10N/kg,已知水的密度 水1.0 103kg/m3求: (1)图甲
18、中木块受的浮力大小; (2)图乙中液体的密度; (3)图乙中木块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强。 试题解析试题解析 1下列有关压强与浮力知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液体内部具有压强 B利用托里拆利实验可以测出大气压的值 C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受到浮力作用,沉入水里的物体不受浮力作用 D升空时,飞机机翼的升力和热气球的升力产生的原理相同 (1)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2)托里拆利实验最早测出了大气压的值; (3)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该物 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4)根据升空时,飞机机翼的升力和热气球的升力产生的原理分析解答。
19、 解:A、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故 A 错误; B、托里拆利最早精确地测出了大气压的值,故 B 正确; C、不论物体漂浮在水面上,还是沉入水里,均受到浮力的作用,故 C 错误; D、飞机的机翼能获得向上的升力,是应用了流速越大流体的压强越小的原理;热气球升 空利用的是物体的浮沉条件,所以飞机机翼的升力和热气球的升力产生的原理不相同, 故 D 错误。 故选:B。 本题考查大气压的存在和测量,以及浮力产生的原因、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等,涉及 到的知识点多,综合性强,但相对比较简单,属于基础题。 2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用细线容易分割熟鸡蛋属于增大压强 堵住
20、茶壶盖的小孔,水不容易被倒出是由于大气压强的作用 软包装饮料的吸管下端被削得很尖是为了减小压强 教室的门窗打开时, “过堂风”会把门关闭是由于空气流速变大,压强变小 A B C D (1)增大压强的方法: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是在受力面积 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压强。 (2)茶壶的盖上留一小孔,使内外气压相等,水才容易倒出来; (3)减小压强的方法: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是在受力面积 一定时,通过减小压力来减小压强。 (4)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大的位置压强小。 解:用细线容易分割熟鸡蛋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故正确; 堵住茶壶
21、盖的小孔,当壶内的水流出部分后,壶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大气 压压着里面的水不易流出来。茶壶的盖上留一小孔,使内外气压相等,水才容易倒出来; 故正确; 软包装饮料的吸管下端被削得很尖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 故错误 教室的门窗打开“过堂风”经过时,门外空气流速大压强小,门内空气流速小压强大, 在压强差的作用下门被关闭。故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了蕴含在生活中物理知识: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大气压、流体压强和流速 的关系等,贴近生活实际,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一道好题。 3在“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实验时,某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22、 ) A通过观察海绵被压下的深浅来显示压力的作用效果,这种实验方法叫类比法 B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关系时,控制受力面积不变,这是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C蚊子尖尖的口器可以插入皮肤吸吮血液,利用了甲、乙的实验结论 D交通管理部门通过限载来控制货车对路面压强的大小,利用了乙、丙的实验结论 A、本实验通过海绵的凹陷程度来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采用了转换法; B、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实验时应采用控制变量法, CD、分别比较甲、乙的实验和比较乙、丙的实验得出相应的结论,结合 CD 选项分析。 解: A、 通过观察海绵被压下的深浅来显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这种实验方法叫转换法,
23、A 错误; B、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关系时,控制受力面积不变,这是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B 正确; CD、比较甲、乙的实验知,受力面积相同时,甲中压力较小,压力的作用效果不明显; 比较乙、丙的实验知,压力相同时,乙中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较明显; 蚊子尖尖的口器可以插入皮肤吸吮血液,是通过减少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故是利用乙 丙实验实验结论,故 C 错误; 交通管理部门通过限载来控制货车对路面压强的大小,是通过减小压力来减小压强,利 用了甲乙的实验结论,D 错误。 故选:B。 本题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主要考查控制变量法及转换法的 应用,体现了对过程和方法的考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压强与浮力 北师大 物理 年级 下册 压强 浮力 单元测试
![提示](https://www.77wenku.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420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