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朝阳区2020届高三二摸语文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朝阳区2020届高三二摸语文试卷(含答案)(14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语文试卷第1页(共 9 页) 北京市朝阳区高三年级高考练习二 语 文 2020.6 (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满分 150 分) 本试卷共 9 页。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 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18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1-5 题。 材料一 人类住在一个布满病毒的星球上,如果我们戴上一副能看见病毒的眼镜,会发现它们几乎 布满了所有物体的表面。但是不必恐慌,大多病毒都能与我们和平共处,有些甚至对人体有益。 当然,部分病毒也有着惊人的致病力。哈佛大学免疫学和传染病学博士内森沃尔夫说:“一 个能制造灾难的病毒,必须既拥有杀
2、伤力,又具备传播力。”随着人类的进化,人们学会了狩猎, 开始驯养动物,同时拥有了大规模的固定社区。大量的病毒通过动物在人群中传播和变异,这 让病毒与人类的关系更加密切,为病毒风暴的酝酿创造了条件。 事实上,许多病毒最初都是从野生动物身上“跳”到人类世界,成为人类致病源的。让人 闻之色变的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病毒,便是如此。艾滋病病毒是非洲猴免疫缺陷病毒在黑猩猩体 内发生基因重组形成的一种新病毒,最初在黑猩猩种群中蔓延。后来人类在捕杀黑猩猩时接触到 了它们的血液,这种病毒传播到人身上,并在人类世界暴发。1976年发现的埃博拉病毒,已有 多方证据表明也来源于野生动物,果蝠是病毒可能的原宿主。这些野生
3、动物真的是传染病的罪魁 祸首吗?科学家们表示:找出病毒源头固然重要,但是人们更应当认识到, 许多时候野生动物或 许是无辜的,人类自身可能才是灾难的始作俑者。如果人们不去捕杀这些野生动物,动物携带的 病毒对人类的危害就会小得多。此外,由于人类过度开发自然资源, 野生动物的自然栖息环境被 破坏,迫使野生动物不断变更栖息地,自然疫源地也随之发生变化。由野生动物携带的病毒四处 扩散,而人类往往对这些病毒缺乏免疫力。 可以说,病毒导致的流行病传播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交通运输的日益发达、人际 交往的频繁、旅游的国际化、移民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全球性“大连接”,让以前分散 在各处并处于静止状态的病
4、毒有机会快速流动、高度混合,将人类真正带入流行病时代。输血、 移植和注射等医学技术的革新,帮助人类摆脱了许多致命疾病的威胁,但也为病毒传播提供了新 路径。大量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和滥用,使得病毒的耐药性增强,基因突变加快, 各种新型耐 药病毒不断出现。此外,人类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都是导致新的病毒 性传染病产生和流行的重要原因。 病毒引起的疾病给人类带来了严重的后果。传染病大流行期间,大量人群感染疾病并死亡, 医疗卫生系统高负荷运转,正常的社会秩序被打乱,世界经济受到严重影响。面对病毒的危害, 人类控制传染病的关键环节是尽快有效切断“传染链”。注重预防、早期控制也能起到事半功倍
5、 的效果。在全球化背景下,我们甚至可以建立一个世界性的“早期警报系统”, 以便尽快发现新 疾病的暴发或旧疾病异乎寻常的传播。 语文试卷第2页(共 9 页) 随着人类的不断进步,现在我们虽然可以通过一些手段控制传染病的蔓延,但更应意识到, 病毒传播主要是由于人类自身引起的,与病毒作战,人类首先要学会“自善其身”。 (取材于黄婷、文风等的文章) 1. 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不 符 合 文意的一项是(3 分) A. 只拥有杀伤力而不具备传播力的病毒,很难制造灾难。 B人类与动物关系密切,为病毒风暴的酝酿创造了条件。 C每一次病毒暴发时,尽快寻找到病毒的原宿主很重要。 D病毒加速传播与不断进化,源于医学
6、技术的不断革新。 2. 根据材料一,下列行为对预防病毒性传染病产生和流行不 利 的一项是(3分) A定期给宠物注射疫苗。 B使用抗生素预防疾病。 C维护公共环境卫生。 D杜绝食用野生动物。 材料二 在许多人的心目中,病毒是个十恶不赦的大恶魔。但实际上,从人类起源开始,病毒与人 类就一直协同进化,紧密相连。病毒与人类宿主之间的持久斗争是人类演化的关键推动力, 甚至从 某种角度来说,没有病毒,就不会有人类。 我们所熟悉的大多数现代哺乳动物,都属于有胎盘的哺乳动物。有了胎盘,哺乳动物的胚 胎才能在出生之前得以在母体的子宫里面发育成熟。20世纪70年代初,科学家意外地观察到 一种内源性逆转录病毒ERV
7、。这种病毒早在远古时代就已经入侵动物细胞并在动物体内定居, 且在变异后失去了毒性和传染性,成为了“有用之材”。胚胎发生学的研究发现,ERV 通过前 病毒DNA与哺乳动物的精子和卵子的基因组结合,在卵子受精时开始不断地复制。当受精 卵在母体子宫内膜着床时,ERV产生的融合蛋白使一些早期胚胎细胞融合,从而逐渐形成胎 盘。换句话说,若不是借助病毒蛋白,就不能演化出最初的有胎盘哺乳动物,也就不会有后来 的人类。 另外,近年来科学家们利用大数据分析发现,自人类与黑猩猩进化分离以来,近三分之一 的蛋白质适应演化,都是病毒驱动的。在人类演化过程中,当瘟疫出现时,被病毒袭击的宿主, 要么自身产生抗体生存下来,
8、要么死亡。面对这种生与死的压力,宿主的免疫系统会全面反击病 毒的侵害。有意思的是,最近研究表明,不仅免疫系统的细胞蛋白有免疫功能, 而且几乎所 有细胞的蛋白质在接触病毒时,都能参与反击。生物学家们认为,这种与病毒之间的持续战争、 相互作用影响着细胞的每个部分。病毒几乎劫持宿主细胞的所有功能以便进行复制和传播,因此 与其他的进化压力(如捕食或环境条件)相比,它们在更大程度上促进了细胞结构的进化。 近些年来的人类基因组研究揭示,在生物进化过程中,脊椎动物直接从病毒那里获得了 语文试卷第3页(共 9 页) 100多种基因,这是病毒侵入动物细胞内的结果。这些病毒基因的频繁变异以及新病毒基因的侵 入,无
9、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地球上生命的基因多样性很大一部分蕴藏在病毒之中。我们基因组 的一部分就来自感染了人类远古祖先的上千种病毒,人类体内复制DNA的酶系统的形成就有 病毒的功劳。其实,地球上的生命,很可能就是在40亿年前从病毒起源的。 我们跟病毒之间的关系,真是“剪不断,理还乱”。病毒是我们既不想要,但又离不开的 “老朋友”。 3. 根据材料二,下列对ERV 的认识不 正 确 一项是(3 分) (取材于苗德岁的相关文章) 语文试卷第4页(共 9 页) A20 世纪 70 年代初,ERV 被科学家发现并命名为内源性逆转录病毒。 B早在远古时代ERV 就已经入侵动物细胞,并且逐渐与动物协同进化。 CE
10、RV 与哺乳动物的精子和卵子的基因组结合,在卵子受精时开始复制。 DERV 产生的融合蛋白对早期哺乳动物的胎盘形成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4. 根据材料二,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 分) A. 人体能够与病毒斗争的蛋白质均来自于免疫细胞。 B病毒对促进细胞进化的作用比环境条件的作用大。 C病毒侵入导致人体基因的频繁变异时刻都在发生。 D如果没有病毒,就没有地球上生命的基因多样性。 5. 就病毒与人类的关系,上面两则材料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你认为人类应该怎样正确处 理与病毒的关系?请根据两则材料简要概括。(6 分) 二、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25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
11、-10 题 。 (共 19 分) 修顿首白秀才足下: 前日去后,复取前所赠古今杂文十数篇,反复读之,言尤高而志极大。寻足下之意,岂非 闵世病俗,究古明道,欲拔今以复之古,剪剥齐整凡今之纷淆驳冗者欤?然后益知足下之好学, 甚有志者也。然而述三皇太古之道,舍近取远,务高言而鲜事实,此少过也。 君子之于学也务为 道,而后履之以身,施之于事,又见于文章而发之,以信后世。其道, 周 公、孔子、孟轲之徒常履而行之者是也;其文章,则六经所载至今而取信者是也。其道易 知而可法,其言易明而可行。及诞者言之,乃 以混蒙虚无为道,洪荒广略为古,其道难法, 其言难行。孔子曰:“道不远人。”所谓道者,乃 圣人之道也,此
12、履之以身、施之于事而可得者 也,岂如诞者之言耶!仲尼曰:“吾好古,敏以求之者。”所谓古者,其事乃君臣、上下、 礼乐、刑法之事,又岂如诞者之言邪!此君子之所学也。 夫所谓舍近而取远云者,孔子昔生周之世,孰与今去尧舜远也? 孔子删书,断自尧典, 而弗道其前,其所谓学,则曰“祖述尧舜”。如孔子之圣且勤,而弗道其前者,岂不能邪? 盖 以 其渐远而难彰,不可以信后世也。 今生于孔子之绝后,而反欲求尧舜之已前,世所谓务高言而鲜事实者也。尧舜之道为百王首, 仲尼之叹曰“荡荡乎”,谓高深闳大而不可名也。及夫二典 【1】 ,述之炳然,使后世尊崇仰望 不可及。其言岂不高邪?然其事不过于亲九族,平百姓,忧水患,见诸
13、侯,谨权衡而已。孔子之 后,惟孟轲最知道,然其言不过于教人树桑麻,畜鸡豚,以谓养生送死为王道 之 本 。夫二典之文,岂不为文?孟轲之言道,岂不为道?而其事乃世人之甚易知而近者, 盖 切 于事实而已。 今学者不深本 之,乃乐诞者之言,思混沌于古初,以无形为至道者,无有高下远近。使贤 者能之,愚者可勉而至,无过不及,一本乎大中,故能亘万世,可行而不变也。今以谓不 足为,而务高远之为胜,以广诞者无用之说,是非学者之所尽心也。宜少下其高而近其远, 以及乎中,则庶乎至矣。 语文试卷第5页(共 9 页) 凡仆之所论者,皆陈言浅语,如足下之多闻博学,不宜为 足下道之也。然某之所以云者, 本 欲损足下高远而俯
14、就之,则安敢务为奇言以自高邪。幸足下少思焉。 (取材于欧阳修与张秀才第二书) 注释:【1】二典:尚书中尧典和舜典的合称。 6.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君子之于学也务为 道 B乃 以混蒙虚无为道 不宜为 足下道之也 乃 圣人之道也 C盖 以其渐远而难彰 D 以谓养生送死为王道之 本 盖 切于事实而已 今学者不深本 之 7.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 正 确 的一项是(3 分) A欲拔今以复之古 想要改变现今的状况,把它恢复到古代的样子 B孔子删书,断自尧典 孔子删篡尚书,依据来自尧典 C谓高深闳大而不可名也 是说尧舜之道深远广博难以用语言表达出来 D一本乎大
15、中 完全遵循真正的中正之道 8. 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分析,不 正 确 的一项是(3 分) A作者肯定了张秀才的治学初衷,赞赏他好学有志。 B文中多次引用了孔子的话,内涵丰富,说服力强。 C作者强烈谴责了同时代那些治学之人的不学无术。 D“陈言浅语”既是作者自谦,又意在引发对方思考。 9.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4 分) 孔子昔生周之世,孰与今去尧舜远也 如孔子之圣且勤,而弗道其前者,岂不能邪 10. 作者针对张秀才在治学方面的问题,阐述了自己的治学之道。张秀才在治学方面的问题是 什么?作者在文章第二至四段是如何逐层阐述自己的治学之道的?请根据文意简要说明。 (6 分) 语文试卷答案第1页(
16、共 4 页) (二)根据要求,完成第 11 题 。 (共 6 分) 11. 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 尧 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 论语雍也) 有人将画线句的含义解读为“仁者要自立自达,也要立人达人”,也有人解读为“仁者要 自立自达,必先立人达人”。你赞同哪一种解读?请从以下几则论语中选择参考依据, 简要 阐述理由。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 论语颜渊)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 不以兵车
17、,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论语宪问)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 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 论语宪问)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卫灵公) 三、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20 分。 阅读下面这组唱和诗,完成12-14题。(共12分) 种 菜 次韵子由种菜久旱不生 苏辙 苏轼 久种春蔬早不生,园中汲水乱瓶罂。 新春阶下笋芽生,厨里霜虀倒旧罂。 菘葵经火未出土,僮仆何朝饱食羹。 时绕麦田求野荠,强为僧舍煮山羹。 强有人功趋节令,怅无甘雨困耘耕。 园无雨润何须叹,身与时违合退耕。
18、家居闲暇厌长日,欲看年华上菜茎。 欲看年华自有处,鬓间秋色两三茎。 12. 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 正 确 的一项是(3分) A. 苏辙诗中没有一个“旱”字,但句句牵动着旱情,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B苏轼诗题目中“次韵”既点明这首诗是和苏辙诗所作,又指出了押韵特点。 C苏辙诗中“乱”写出了汲水的忙乱,苏轼诗中“倒”写出了腌菜食尽的困窘。 D苏辙诗沉郁顿挫,格调比肩“诗圣”,苏轼诗闲散冲淡,气韵神似“诗仙”。 13. “欲看年华自有处,鬓间秋色两三茎”中用“秋色”喻指年华。下列诗句中的“秋 色”有这种含义的一项是(3分) A.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杜牧长安秋望) B. 碧云天,黄叶地,秋
19、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范仲淹苏幕遮) C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张孝祥西江月) D秋色频于客鬓加,归期犹自叹无涯。(罗公升发湖州) 14. 唱和诗中,“和诗”的内容和情感既要与原诗有联系,又要有新的阐发。这一特点在苏轼 诗中是如何体现的?请结合两首诗进行分析。(6 分) 语文试卷答案第2页(共 4 页) 15. 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共 8 分) 孔子特别注意日常言行的细节。弟子“言志”时,子路言谈不够谦逊,孔子 因“ , ” 而 哂 笑 他 。 古人特别重视广开言路。齐王听取邹忌的谏言后,朝中呈现出“群臣进 谏, ”的局面;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也向刘禅提出“ ,以光 先帝遗德, ”的建议
20、。 杜甫在登高中发出“ ,百年多病独登台”的感慨,悲苦中蕴含 着不屈的抗争精神。 学校组织“一片丹心照汗青”主题书法比赛。请你从古诗文中选取切合此主题 的文句进行书写,如“ , ”。 四、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22 分。 (一)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6-19 题。(共 17 分) 父亲的画像父亲的画像 父亲今年 93 岁,身体很好,除了耳背一点,视力、记忆力、反应的敏锐程度,都不弱 于中年人。在我参军离家前近二十年的记忆中,父亲可敬不可亲,甚至有几分可怕。其实他轻 易不打人,不骂人,也很少训斥我,但我说不清楚,为什么要怕他。记得我与伙伴们一起玩闹 时,喜欢恶作剧的人,在我背后悄悄说:“你爹
21、来了!”我顿时被吓得四肢僵硬,脑子里一 片空白,好大一会儿才能缓过劲儿来。不仅是我怕,我的哥哥姐姐也怕,我的堂姑、堂叔们也 都怕。姑姑说他们年轻时在一起说笑,听到我父亲远远地咳嗽一声,一个个立即屏气息声,等 我父亲走了才能慢慢活泼起来。 搜索我的童年记忆,父亲也曾显露过舐犊之情。记得我 13 岁那年,家里翻盖房子,一 时找不到大人,父亲便让我与他抬一块大石头。父亲把杠子的大部分都让给了我,石头的重量 几乎都压在他肩上,当我们摇摇晃晃的把石头抬到目的地时,我看到父亲用关切的目光打量着 我,并赞赏地点了点头。 其实,父亲的威严是建立在儒家文化的基础上的,父亲读过几年私塾,在私塾里受到的教 育,确定
22、了他的人生观、价值观。他轻钱财,重名誉。即便在读书看似无用的年代里,他也一 直鼓励子侄们读书。我小学辍学后,父亲虽然没说什么,但我知道他很着急。他曾给我在湖南 一家工厂的子弟学校任教的大哥写信,商讨有无让我到他们学校读书的可能。在那个年代,父 亲的想法是不现实的,但由此也可见出他对我失学的焦虑。 1973 年 8 月 20 日,我到县棉花加工厂去当合同工,每天挣一元三角五分,一半交给生 产队,一半归自己所有。父亲从没问过我每天挣多少钱,更没跟我要过钱。后来,我从棉花加 工厂当了兵,当兵后又提了干,成了作家,几十年一转眼过去,父亲也从来没问过我挣多少钱, 更没跟我要过钱。每次我给他钱,他都不要,
23、即便勉强收下,他也一分不花,等到过年时,又 分发给孙子孙女和我朋友的孩子们。 父亲解放前就跟共产党的征粮队去征集粮食,解放初期也曾在区里帮忙干过财会工作。 语文试卷答案第3页(共 4 页) 因他有文化,工作极其认真负责,从人民公社成立之初就担任大队会计,一直到 80 年代中 期。按说大队会计是不需下地干活儿的,但父亲一直坚持白天下地干活,晚上记账算账。1982 年 暑假我回家探亲,听到广播喇叭播放父亲的模范事迹,说父亲当了近三十年会计,没记错一笔 账,没贪污一分钱,被同行们誉为“万笔清”。 也就是在那个暑假里,我接到了战友的信,告诉我提干命令已下来的消息。当时我大哥 也回来探亲,我把信给他看了
24、,他高兴地把信递给扛着锄头刚从地里回来的父亲。父亲看完了 信,什么也没说,从水缸里舀了半瓢水,咕嘟咕嘟喝下去,扛着锄头又下地干活去了。农村青 年在部队提成军官,这在当时是轰动全村的大事,父亲表现得那样冷静,那样克制,为我们树 立了榜样。 我写小说三十多年,父亲从未就此事发表过他的看法,但我知道他是一直担着心的。他不 放过一切机会的提醒我:一定要谦虚、谨慎,看问题一定要全面,对人要宽厚,要记别人的恩, 不记别人的仇。现在想来这些几近唠叨的提醒,对我的做人、写作都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我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父亲早就主张拆掉的“莫言故居”成了热点,市里要出资维修, 一 商人也想借此做文章。父亲说,如果
25、硬去拆掉,也不通情达理,但维修不应由政府出钱。父亲 拿出钱来,对房子进行了维修。今年夏天,父亲又做出决定,让我们将“旧居”捐献给市政府。 当然,我知道父亲内心深处更希望来一场暴风骤雨,将这几间旧房子夷为平地,然后种上庄稼或 是植上树木。但既然这所谓的“旧居”,真的能给乡亲们带来一些好处,那就姑且让它立在那 儿吧。 当有人问起获奖后我的身份是否会变化时,父亲代我回答:“他获不获奖,都是农民的 儿子。”当有人慷慨向我捐赠别墅时,父亲代我回答:“无功不受禄,不劳动者不得食。”获奖后, 父亲对我说的最深刻的一句话是:“获奖前,你可以跟别人平起平坐,获奖后,你应该比别人 矮半头。”我把这句话当成后半生的
26、座右铭。 拉拉杂杂的写了这么多,还未写到父亲的画像。为我父亲造像者何人?当代画坛巨擘江东 范曾也。范先生说很敬佩我父亲的为人,要为他画张像。范先生如椽巨笔,会为一个农民造像? 当然我绝没怀疑范先生的真诚,但也没太往心里去。没想到今年 4 月 30 日,范先生竟亲手 把画像交给了我父亲。 真是满堂生辉啊!这是我父亲吗?这是我父亲的画像。只见画像上的父亲,头戴一顶有几 分调皮的棒球小帽,右手抚案,左手持一本线装书,正在聚精会神的观看。父亲读书入神时, 嘴是嘟着的,那神情十分逼真。真是寥寥数笔,形神兼备啊!父亲看着自己的画像,脸上漾开 幸福的笑意。 当天晚上我开了一瓶珍藏多年的名酒,并向父亲炫耀着这
27、酒的珍贵。父亲抿了一口杯中 酒,摇摇头说,也尝不出特别的好来。父亲讲起支援淮海战役时,他推着 300 斤小米,跟着 小车队,在冰雪泥泞中跋涉了八天,到达临沂粮站卸下粮食后,去路边的小饭馆里买了二两散 酒,在柜台边上站着喝下去,然后走到街上,感到脚下像踩着云彩一样。父亲说:“这辈子我 再也没喝过那样的好酒。” (取材于莫言父亲的画像) 16.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我”在儿时曾经对父亲感到莫名的畏惧,但有时也能够感受到父亲的关爱。 语文试卷答案第4页(共 4 页) B父亲得知“我”提干后什么也没说,照常下地干活,表明他还有更高的期望。 C.在“我”获奖之后,故居成为了
28、热点,能为乡亲们带来好处,对此父亲很骄傲。 D.“我”对范曾先生给父亲画像不以为意,因为父亲的形象与名家手笔不匹配。 17. 下列各组词语中,与父亲的形象不 相 符 的一项是(2 分) A勤劳本分 认真踏实 B儒雅博学 风趣幽默 C淡泊名利 顾全大局 D严谨正直 清廉质朴 18. 请从谋篇布局的角度赏析文章最后一段。(6 分) 19. 文中提到,作者获奖后父亲对他说:“获奖前,你可以跟别人平起平坐,获奖后,你应该 比别人矮半头。”这句话包含了怎样的人生态度?对此你是否赞同?结合现实生活, 谈谈 你的认识与思考。(6 分) (二)根据要求,完成第 20 题 。 (共 5 分) 20. 下面是红楼
29、梦中不同人物对王熙凤的评价。请根据这些评价,结合原著谈谈你对王 熙凤这个人物的理解。 贾 母:她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 周瑞家的:她年纪虽小,行事却比世人都大呢。如今出挑的美人一样的模样儿,少说些有 一万个心眼子。再要赌口齿,十个会说话的男人也说她不过。回来你见了就信了。就只一件, 待下人未免太严些个。 秦 可 卿:你是个脂粉队里的英雄,连那些束带顶冠的男子也不能过你。 小厮兴儿:“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 刀”都占全了。 五、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65 分。 21. 语言基础运用(5 分) 中国园林是中国建筑艺术的
30、突出成就, 也是世界各系园林中的重要典型。 它 , , , ,使自然美典型化,变成园林美。中国园林讲究“巧 于因借,精在体宜”,重视成景和得景的精微推求,以组织丰富的观赏画面。同时,还模 拟自然山水,使诗情画意更加深浓,趣味隽永。中国园林具有中华文化,也是民族内在的 精神品格。 将下面句子分别填入文中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又注入了文化内涵与审美情趣 以自然为蓝本 摄取自然美的精华 采取建筑空间构图的手法 A B C D 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请指出错误原因并修改。要求:保留原有信息。(2 分) 22.微写作(10 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超过 150 字。
31、 语文试卷答案第5页(共 4 页) 朱熹曾说,读书要经过“由无疑到有疑,再由有疑回到无疑”的过程。请你从呐喊 边城红岩平凡的世界老人与海中选择一部,谈谈你在阅读中产生了怎样的疑 问,又是如何释疑的。要求:符合原著,阐释得当。 “劳动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正在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而有的家 长对劳动教育还存在误解,如认为劳动会影响学习、把劳动当作惩戒手段等。请你写一段话, 说服这些家长配合学校更好地推进劳动教育。要求:理由充分合理,表达得体。 以“面孔”为题,写一首现代诗或一段抒情文字。要求:思想积极健康,感情真挚, 富有文采。 23作文(50 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
32、求作答。不少于 700 字。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朱光潜先生在武汉大学任教期间,看到有些青年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一味烦闷、消沉, 提倡奉行“此身,此时,此地”的“三此主义”,即: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由此 身担当起,不推诿给旁人;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时做,不拖延到未来; 此 地(我的地位,我的环境)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地做,不推诿到想象中的另一 地位去做。 请以“此身,此时,此地”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恰当充实,论证具有逻辑性;语言得体。 汪曾祺在人间滋味里写道:“到了一个新地方,有人爱逛百货公司,有人爱逛书店,我宁 可去逛逛菜市。看看生鸡活鸭、
33、新鲜水灵的瓜菜、彤红的辣椒,热热闹闹,挨挨挤挤, 让人 感到一种生之乐趣。”所谓“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市井百态、寻常生活最能慰藉人心。 请以“人间烟火味”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感情真挚;有细节描写;语言得体。 北京市朝阳区高三年级高考练习二 语文参考答案 20206 一 、 (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18 分) 1 (3 分)D 2 (3 分)B 3 (3 分)A 4 (3 分)B 5 (6 分)参考答案: 材料一认为,虽然大多数病毒对人类无害甚至有益,但部分病毒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 灾难。这主要是人类自身造成的,与人类的发展以及对自然的破坏密切相关。材料二认为,
34、 病毒与人类协同进化,紧密相连。病毒推动了人类进化,没有病毒就没有人类。 要加强对病毒的研究,客观全面地认识和对待病毒。一方面,面对病毒带来的危害, 语文试卷答案第6页(共 4 页) 人类要采取必要的措施,注重预防和早期控制,切断病毒传播的途径,也要自省,不滥杀 野生动物,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从源头上防止病毒危害。另一方面,要认识到并非所有病 毒都对人类有害,与对人类无害甚至有益的病毒和谐共处。 【评分参考】3 分,3 分。意思对即可。 二 、 (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25 分) 6(3 分)C 7(3 分)B 8(3 分)C 9 (4 分)参考答案: 孔子当初生于周朝,和今人相比谁距离尧舜更
35、远呢 像孔子这样圣明又勤奋,却不探讨尧舜之前的事,难道是做不到吗 【评分参考】每题 2 分。意思对即可。 10 (6 分)答案示例: 张秀才治学的问题是:遵循三皇太古时期的学说,舍近求远,追求高深玄奥的言论, 脱离现实。 作者首先指出君子治学的目的是践行“道”,这种“道”应是易知可法的,对“道” 的阐述应是易明可行的;接着用孔子删书的例子说明君子所追寻的“道”并非越久 远越好,太久远后世就难以理解和效法了;然后以二典和孟子的言论为例,说明“道” 体现在贴近现实的人与事中。 【评分参考】2 分,4 分。意思对即可。 11.(6 分)答案示例: 我赞同“仁者要自立自达,也要立人达人”这一解读。这一
36、解读强调了仁者自己要立达也 要让他人立达,爱己也要爱人,这是推己及人的思想,是孔子一贯主张的“仁”的具体体 现。正如孔子曾说,君子要不断提升自身修养,使他人和天下百姓都安乐,才能成为真正 的仁人君子。 【评分参考】解读 2 分,阐述理由 4 分。解释正确,言之成理即可。 三、(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20 分) 12.(3 分)D 13.(3 分)D 14.(6分)答案要点: 苏轼诗写春饥的艰辛,呼应苏辙诗中因春旱而饥困的内容,两诗都即事感怀,流露出辛 酸与无奈。 苏轼诗针对苏辙诗中因春旱而惆怅、因赋闲而抑郁不得志的情绪,劝慰他面对窘境无须 慨叹,既然不合时宜,不妨安心退耕。 苏轼诗针对苏辙诗
37、中年华虚掷的感慨,以坦然的心态、幽默的自嘲来宽解,境界更加旷 达。 【评分参考】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 语文试卷答案第7页(共 4 页) 15.(8 分)为国以礼 其言不让 门庭若市 诚宜开张圣听 恢弘志士之气 万里悲秋常作客 示例: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评分标准】每空 1 分。句中有错该句不得分。句如填其他,合理亦可。 四、(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22 分) 16.(3 分)A . 17.(2 分)B 18.(6 分)参考答案: 最后一段写父子对饮,父亲谈及对两种酒的不同感受和评价,生动地表现出父亲以勤劳本 分、艰苦奋斗、为革命做贡献为荣的人生追求。 这一细节是对父亲人生观
38、和价值观的总结,堪称父亲精神的画像,呼应了前文通过回忆往事 勾勒父亲的形象、写范曾为父亲所作画像的内容,共同构成了完整的“父亲的画像”。 这段描写使父亲的形象更加鲜明丰满,深化了主旨,作为文章结尾余韵悠长,耐人寻味, 体 现了巧妙的构思。 【评分参考】每层 2 分。意思对即可。 19.(6 分)略 20.(5 分)略 五 、 (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65 分) 21.(5 分)(3 分)B (2 分)错误原因:搭配不当。 修改示例:中国园林承载着中华文化,是民族内在精神品格的生动写照。 22.(10 分)略。根据完成题目要求的质量,以 5 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 23.(50 分)略。 第题
39、 类别 评分要求 评分说明 一类卷 (4250 分) 符合题意、论点明确 论据充实、论证合理 语言流畅、表达得体 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以 46 分为基准分浮动。 符合一类卷的基本要求,有创意、有 文采的作文可得 48 分以上。 二类卷 (3341 分) 符合题意、论点明确 论据较充实、论证合理 语言通顺、表达大致得体 结构完整、条理清楚 以 37 分为基准分浮动。 符合二类卷的基本要求,其中某一方 面比较突出的作文可得 37 分以上。 三类卷 (2532 分) 基本符合题意、论点基本明确 论据较充实、论证基本合理 语言基本通顺、有少量语病 结构基本完整、条理基本清楚 以 29 分为基准分浮动。
40、 符合三类文的基本要求,其中某一方 面较好的作文可得 31 分以上。 四类卷 (240 分) 偏离题意、立意不当 论点不明确、内容空洞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结构不完整、条理混乱 以 20 分为基准分浮动。 第题 语文试卷答案第8页(共 4 页) 类别 评分要求 评分说明 一类卷 (4250 分) 符合题意、主题明确 内容充实、感情真挚 想象丰富合理 语言流畅、表达得体 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以 46 分为基准分浮动。 符合一类卷的基本要求,有创意、有 文采的作文可得 48 分以上。 二类卷 (3341 分) 符合题意、主题明确 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 想象合理 语言通顺、表达大致得体 结构完整、条
41、理清楚 以 37 分为基准分浮动。 符合二类卷的基本要求,其中某一方 面比较突出的作文可得 37 分以上。 三类卷 (2532 分) 基本符合题意、主题基本明确 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 想象较合理 语言基本通顺、有少量语病 结构基本完整、条理基本清楚 以 29 分为基准分浮动。 符合三类文的基本要求,其中某一方 面较好的作文可得 31 分以上。 四类卷 (240 分) 偏离题意、立意不当 中心不明确、内容空洞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结构不完整、条理混乱 以 20 分为基准分浮动。 说明:作文没有抄写题目,扣 2 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欧 阳修叩首禀告秀才足下: (我)前几天离开后,又拿之前
42、(您)赠送的十几篇(谈论)古今的杂文,多次阅读它们 , (发现您的) 言论十分高深并且志向非常远大。 (我) 揣摩您的用意,难道不是忧虑时俗, (因而)深入研究古代学说、阐明圣贤之道,想要改变现今(的状况) , (把)它恢复到古代 (的样子) ,整治现今的混乱繁杂的现象吗?这之后(我)更加了解到您是好学、有远大志向 的人啊。但是(您)遵循三皇太古的学说,舍弃近的求取远的,追求高深的言论而脱离现实, 这样是不太对的。 君子在治学上一定要践行道,之后亲身实践它,(把)它施行在处理事务上,并且呈现在文章 中阐发它,来让后世人信服(它) 。这种道,就是周公、孔子、孟轲等人经常践行从事的;这种 文章,就
43、是六经中记载的、至今都为人相信的。这种道容易懂得并且能够效法,这种文章容易明白 并且能够践行。至于虚妄的人谈论道,却把混沌蒙昧虚假乌有(的说法)当作 道 , (把)洪荒虚无 的远古当作(要效法的)古代,这种道难以效法,这种学说难以践行。孔子说:“道不远离人。” 所谓道,是圣人之道,这道是亲身实践它、(把)它施行在处理事务上就能够掌握的,哪像虚妄的 人说的(那样)呢!孔子说:“我爱好古文化,勤奋敏捷去求取它。”所谓古,它(包括的)事是 君臣、上下、礼乐、刑法的事,哪像虚妄的人说的(那样)呢!这是君子追求的学问。 所谓舍弃近的求取远的这个问题,(是指)孔子当初生于周朝,和今人相比谁距离尧舜更 远呢
44、?孔子删篡尚书,从尧典开始截取记述,不论及尧舜之前(的事) ,他谈论的治学, 就称为“效法尧舜”。像孔子这样圣明又勤奋,却不探讨尧舜之前的事,难道是做不到吗?大概 语文试卷答案第9页(共 4 页) 是因为那些事太遥远难以说清楚,不能让后世人信服(它) 。 现在(的学者)生在距孔子很远的后世,却反过来想要探求尧舜之前(的事情) , (这就)是 通常所说的追求高深的言论而脱离现实。尧舜之道是诸王(思想)的源头,孔子的赞叹是“广博 啊”,是说尧舜之道深远广博难以用语言表达出来。至于那尧典舜典,记述尧舜之道明白清楚, 让后世尊重崇敬、仰望难以企及。二典的言论难道不高深吗?但它(论及的)事情没有超出使家
45、 族和睦,百姓安定,忧虑水患,会见诸侯,严谨法度罢了。孔子之后,只有孟轲最懂得道,但是他 谈论的没有超出教人种植桑麻,蓄养鸡豚,来说明(百姓能对父母)生前奉养与死后安葬是王道 的根本。二典的言论,难道不是(深奥广博的)言论?孟轲谈论的道,难道不是(真正的) 道?但(二典记述的和孟轲谈论的)那些事却是世人特别容易了解接近的,大概是(因为 他们的论述)切合现实的事情罢了。 现在的学者不认真遵循这种治学方式,却喜欢追求虚妄的人的言论,思慕天地未形成之前的 太古之时,把虚无当作最好的学说,没有(辨别)高下远近。假如贤者能做到(正确地治学) , 愚者能努力做到(正确地治学) ,没有过分的和达不到的,完全遵循真正的中正之道, 就能延绵万 世,可以践行不变了。现在(的学者)认为(正确的治学之道)不值得学习,却以追求高远虚无 为本领,去推广虚妄的人没有用处的言论,这不是治学的人(应该)竭尽心力(追求)的。应该 稍微降低高度,拉近距离,来达到中正之道,这样差不多就符合(治学之道)了。 我所说的这些,都是些陈旧浅显的言辞,像您这样见闻丰富学识广博,(本)不应该对您 说这些。但我说这些的原因,是想让您降低高度,切近真正的道,那(我)怎敢刻意用新奇的言 辞来抬高自己呢。愿您稍微考虑一下(我所说的) 。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425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