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浙江省温州市高三适应性测试(三模)语文试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届浙江省温州市高三适应性测试(三模)语文试题(含答案)(16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2020 届届温州市高三适应性考试温州市高三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语文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 20 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审美是一种高级文化活动,需要读者体察文本中丰厚蕴藉(ji)的人文精神与慑人心魄的艺术魅 力,表达纤(xin)细如发的微妙感受。 B.爱憎(zng)分明、桀傲不驯、不墨守成规的性情非但没有掐断他的人脉,反而使他创业之路更 加顺畅,年纪轻轻便在业界崭露(l)头角。 C.突如其来的疫情使企业资金难以回笼, 全球贸易岌岌 (j) 可危, 因此, 不让次生危机拖累 (li) 人类与病毒较量的脚步也是各国政府工作的当务之急。 D.
2、清明祭祀活动既符(f)合民间礼俗,又是对华夏文明的薪火相传:祭先祖是接受孝亲伦理思想 的熏陶(to) ,祭英雄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锻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3 题。 (5 分) 非虛构性文学作品手上春秋:中国手艺人一经 出版,就荣膺 中国图书评论学会 2019 年 4 月 中国好书榜单,好评如潮。 【甲】作者采录了五行八作的民间手艺人,如木匠、药师、制茶师、捞纸工、蜀绣传人、壮族 女红传人等,书中还特地记录了中国摩天大楼钢构第一人陆建新。 【乙】他 37 年扎根建筑施工 第一线,餐风宿露 ,参与了三个速度 :三天一层楼(深圳国贸) 、两天半一层楼(深圳地王)和 两天一层楼(广州西塔)的实
3、践。他还主持承建了国内已封顶的 100 层以上钢构摩夭大楼七幢中的 四幢,见证了中国超高层建筑从无到有、从有到领先世界的全过程。 【丙】作者曾在自序中说,这本书一写手艺人经历,二写行当技艺,三写传承难点,以期 达到历史与当下、思想与审美、思辨与情感相熔铸 的境界。有评论家评价此书: 于田野中保存着民 间文化的活态,也埋藏着未被归类、未被概念化的学术资源。 2.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一经 B.荣膺 C.餐风宿露 D.熔铸 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 分) A.甲 B.乙 C.丙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 分) A.日前,在教育部广
4、泛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报党中央、国务院综合研究同意,确定 2020 年全国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延期一个月举行。 B.发挥大数据优势,把数字技术融入到传统行业中,以促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加快传统业态的线上 线下融合,提升传统产业的竞争,这是传统行业的发展趋势 C.浙江省持续深入实施融资畅通工程,采取以改革创新破难点、以优化服务疏堵点、以分类施策的 方式倾力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等措施行之有效。 D.源远流长的永嘉学派形成于南宋,其思想根植于古代温州人的民生需要、生存状态和风土人情, 一度与朱熹的理学、陆九渊的心学鼎足而立。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5、,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 不超过 15 个字。 (3 分) 志愿服务作为一项由志愿者主导的社会行动,就行动属性而言, ,这是它与有偿服务的最 根本区别;就行动意义来说, 。作为有偿服务,人们很难从有偿中分辨出服务的真实目的, 因为从结果来看, ,这就遮蔽了服务本应具有的道徳指向;同时,我们也无法从有偿中确 知服务带来的多元价值,服务过程中因人与人互动而生成的信任、团结、友爱、互惠等情感价值也 都被抽象为单一的可以计算的经济价值。而志愿服务的无偿性特征具有去遮蔽性 ,志愿者以此充 分表达自己的价值信仰和道德观念。 _ _ _ 6.根据“线上课堂满意度与学习效果调查结果示意图”所提供的信息,补充
6、完整调查报告中画线处 的内容。要求:语言简明、得体;每空均不超过 20 字。 (6 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 30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10 分) 材料一: 依赖粉丝经济的真人偶像产业越来越容易陷入危机,部分媒体从业者已在开拓虛拟偶像市场。 相较真人,虛拟偶像能够排除任何个人生理和心理因素的干扰,人物形象设定不会崩塌。早期,以 歌姬和虚拟主播为主的二次元虚拟偶像打开了公众的认知, 人们能够一眼分辨出他们的非生物属性。 一些二次元虛拟偶像会和粉丝共同讨论未来的设定和形象。但仿真虛拟偶像为了营造近乎真人 的神秘效果,常常会有意隐匿被设计的痕迹。诞生于硅谷的第一位仿真虚拟
7、偶像 Lil Miquela 以模特的身份出道后,收到国际品牌的广告邀约,以照片的形式现身秋冬米兰时装周,首 支单曲当月冲上声田热门榜单, 参演的视频登上了时代广场的广告牌。最能以假乱真的是, 她被赋予了独立人格和自我意识一位自主、入世的当代女青年。她不仅引领审美和消费,还热 衷于在社交媒体上发表对公共事件的观点,话题涵盖种族平权、女权主义、控枪问题等。 (摘编自 王一越虚拟偶像开始仿真了 ) 材料二: 虛拟偶像文化的繁荣,是运营者们在更具互动性、参与性和个性特质的新消费主义时代的新一 轮布局。大众传媒对于青年一代形象的建构更多是依靠成人的价值观及世界观,在很大程度上,青 年处于被动地位。新媒
8、体的诞生使得意义生产的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既是内容的消费者, 同时也是内容的生产者。 参与式的内容消费很大程度上满足了青年作为主流文化参与者的媒介想象, 有助于缓解青年群体在主流媒介场域中所产生的 失语 焦虑。 以洛天依为例, 运营方只对其年齡、 身高、体重进行了设定,而其核心的角色性格资料,均由粉丝们赋予;且真正让洛天依走红的,恰 是由网友们创作的同人作品 。事实上,虛拟偶像所展示的并非一个纯然的虚拟世界,它的形象 及生活场景的建构实则是青年一代将其在日常生活的见闻与感悟进行符号化想象的产物。 通过对虚 拟偶像形象的建构,青年将自我意识进行投射,使之成为自我的符号化拟像。 (摘编自 黄
9、婷婷虚拟偶像:媒介化社会的他者想象与自我建构 ) 材料三: 伴随着数字技术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成熟,虛拟偶像样态持续演进,技术对虛拟偶像的 形塑仍在进行中。以初音未来、洛天依为代表的虛拟歌姬背后的核心技术是语音合成技术,即只需 輸入音调和歌词就可以生产由电脑合成的类似真人演唱的歌声;同时,全息投影技术为虛拟偶像走 向线下空间创造条件,虛拟偶像歌手借助虛拟成像举办演唱会,试图打破二次元与三次元之间的界 限。由于动态捕捉、实时渲染、人脸识别和人物建模等多重新技术的应用,新一代仿真虛拟偶像能 够以更鲜明的人格魅力与粉丝进行多路径互动:不仅可以精准地控制面部表情变化,作出相适 应的表情和语音应对,
10、还可以做到实时的才艺展示。更重要的是,虚拟偶像能承载的平台也更多, 她们活跃于短视频平台和直播平台,轻松入驻粉丝的手机屏幕,实现实时互动。人工智能对虛拟偶 像的赋能更多体现为赋予智能 ,基于人工智能感官系统 ,让虛拟偶像成为具备情感和创作能 力、可与人类实现无障碍互动交流的人工智能虛拟偶像。 (摘编自 喻国明等试论人工智能时代虚拟偶像的技术赋能与拟象解构 ) 7.下列对材料中“虚拟偶像”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虚拟偶像最初多为歌姬和虚拟主播,这些二次元偶像有时会和粉丝讨论未来的设定,营造了近乎 “真人”的效果。 B.虚拟偶像被赋予了独立人格和自我意识,不仅能引领审美、消费等方面
11、的风尚,还能在社交媒体 上发表观点。 C.虚拟偶像的形象建构不单纯来自于运营者们的设定, 还源于青年一代对其日常生活中所见所感的 符号化想象。 D.虚拟偶像打破了二次元与三次元之间的界限,活跃于更广阔的互动承载平台,具有更鲜明的“人 格魅力”互动模式。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受生理和心理因素的影响,真人偶像会出现人物形象设定崩塌的情况,这对依赖粉丝经济的真人 偶像产业来说是一个不利因素。 B.网友们不仅对虚拟歌姬洛天依产生了消费行为,还通过创作“同人作品”等方式参与了生产,所 以洛天依才能够真正走红。 C.在主流媒介场域中成人的价值观及世界观建构着
12、青年形象,青年群体的话语权相对较低,地位相 对被动,易有“失语”的焦虑。 D. “人工智能感官系统” 的岀现使虚拟偶像拥有了从模仿神态、 展现才艺走向具备情感与创作能力、 与粉丝无障碍互动的可能性。 9.哪些因素推动了虚拟偶像产业的发展?根据材料分点概括。 (4 分) _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3 题。 (20 分) 在一朵雪花上轮回 许俊文 大雪那天下了大雪。 这是冰心先生说的,也是我祖母说的。我的祖母一生窝在皖东那个浑如一粒豆子的小山村, 她压根就不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个叫冰心的老人,与自己说过同样浅显而深刻的话。 大雪那天下的雪,不是小雪,更不是虛构的雪。 那纷纷扬扬的雪花
13、,不偏不倚地偏偏下在大雪节气那一天,深藏其中的秘密,又偏偏被 有心的冰心和我的祖母发现了。当然,其他人也经历了那场雪,但是,他们只看到了雪,并未将雪 与某种恒久的非物质的东西联系起来。我猜想,这两位老人所说的雪,肯定不是同一场雪,它们一 个落在北方,一个落在皖东。但是,肯定都是大雪那天的雪,且是丰盈的大雪。 其实,剥离掉知识和其他后天因素,人在本质属性上对自然的感知力是相差无几的。长年在 土地上劳作的人就更胜一筹了。寒冬将尽时,地面上仍零零星星地遗留着一些残雪,像一帖帖脏兮 兮的膏药贴在土地上,赖着不肯走。然而,人们却从草丛里蚯蚓翻出的一坨坨新鲜的泥浆,便知道 春天已经从地下潜行而至了,并不需
14、要花朵与草芽来证实。又譬如下霜,在我的家乡就不叫下霜或 落霜,而是叫上霜。顾名思义,地气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想必是带着细弱的微温袅袅升腾的, 在它脱离了大地的母体之后,就不得不接受命运的改造了气体死了,而一个新的生命却呈现在 世人面前。仅凭这一点,当你再吟诵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时,或许会洞见白露与寒霜背后潜伏 着的天道,深邃、精微与传神,真是妙不可言。 秋末或初冬的清晨, 当人们推开门窗, 忽见一地素洁、 晶莹的寒花, 自会不惊不乍地咕哝道: 哦,上霜了。其实在此之前,他们心中早就有谱了。你别以为乡村杂乱无章,人也活得懵懵懂懂、 毛毛糙糙,但是他们却深谙自然之道,一阵风从哪里来往哪里去;一朵杏
15、花早开或迟开几天,一只 鸟窝垒在高处或地处,他们都能从中窥见奥义。对于霜的认知,我也是从他们那里得来的。一场铺 地的严霜君临之前,泥土通常是温润的,天气是晴和的,而空气却十分的干冷。上霜的过程非常微 妙,干冷的风像是一根神奇的绣花针或一把刻刀,在潮湿的草叶上,循着叶脉的纹理绣出一朵朵霜 花来。这个过程就好比一根链条,缺了哪一节都不行。 下雪也是如此。诗人描摹下雪的情景可以大而化之,譬如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 就这么笼统的不着边际。究竟怎么个欲法,并没有明说,也不便明说。以我的观察与体验, 天 欲雪是有征兆的,就像一个人饥饿了,空瘪的肚肠自会发出咕咕的鸣响。一场大雪即将登场时, 寒风瑟瑟,
16、暮云低垂,大地出奇的缄默,天地之间一片黯演、浑茫 祖母把这种现象称之为捂雪 。大凡浩大场景和重要事件,在它们生发之前总不会把底牌 一下子亮出来,它们得慢慢地酝酿、集聚、蓄势。比如这大雪的雪,苍天就把它严严实实地捂在怀 里,等捂熟了,捂岀了大境界,大气魄,便借着呼呼的风势将衣襟猛地一抖,扑簌簌的雪花自茫茫 苍穹而降,飘飘洒洒几百上千里,那阵势,不可谓不宏大、壮阔。 此时除了雪,世间的一切都显得渺小了。 我就有这种感觉, 置身于纷飞或靜谧的茫茫雪原中, 仿佛有种无声之声让我不得不安静下来。 此时,经过过滤的内心是如此的洁净、丰盈,明澈的思绪会不由自主地与莽莽苍苍的宇宙、起起伏 伏的人生这类大问题发
17、生联系,愈发感到自己的微不足道。 场又一场的雪,不违时令地飘落大地,就像一位守信践约的故友,它在该来的时候一定 会来。一朵来到世间的雪花,循规蹈矩地走着一条上帝设定的路线,它不走偏锋,也不绕道而行, 在周而复始的生命轮回中,遵循着自然的律法,它自己也成为别人的律法。 在我的故乡豆村,每年都会降下几场雪,一般以小雪居多。细细碎碎的雪花,像撒荞麦面 似的,均匀地随风潜入草丛、林薮、池塘,它们落地的声音,窸窸窣窣的,有点近似于春蚕深夜啃 食桑叶发出的沙沙声,优雅动听。 而我的豆村,人们对天道自然是敬畏的,他们不像城里人活在人造的环境中,因而更接地 气。送走了一茬庄稼或一位老人,与一场寒霜和一场大雪都
18、息息相关。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自己 置于节气的轮回之中。约是七八年前吧,我在寒风刺骨的深冬回到故地,发现几位老人靠着墙根在 晒太阳。当时,我没有看到那些已进入冬天的老人的表情上有任何不安与恐惧,相反,他们却个个 都保持着豁达、 乐观的情绪, 他们谈论死亡就像嗑瓜子一样随意。 其中一位年长的扯起话头, 他说, 于大个子要是能熬过去年的那场大雪, 也许还能多活一年。 在说者的意识里, 去年冬天的那场大雪, 就是横亘在于大个子命途上的一道大坎。另一位老人则反唇相讥:就算他熬过了去年那场大雪,还 有下一场雪呢。这话一经说出,在座的老人都沉默不语了。 是的,他们现在正处在下一场大雪来临之际。自然界的一场
19、大雪,诗人会说夜深知 雪重,时闻折竹声 。而当下一场大雪真的降临大地,这些在冬阳下谈笑的老人,又会有谁像 竹子一样被折断呢?似乎只有天知道了。 不过,我在次年大雪之后再次回到豆村时,发现去年晒太阳的老人中,又被雪带走了两个。 而今,一路穿越过无数次霜降、小雪、大雪 的我,已经越来越接近冬天了。有时我会想, 属于自己生命里那最后的一场大雪 ,也许还在某处酝酿着,它肯定会在该出现的时间出现。 它是我的终结,也是我的开始。 人能够在一朵雪花上轮回,想想,那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 (选自 2019 年第 1 期散文 ,有删改) 10.理解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4 分) (1)大雪:_(2 分) (2)
20、大雪: _(2 分) 文章两段写霜,有何用意?(4 分 _ 12.段在原文中都不是独立成段的,有选编者让这四处都独立成段,假设你是该编者,试 结合全文,分点阐述如此处理的理由。 (6 分) _ 13.探究标题“在一朵雪花上的轮回”的丰富意蕴。 (6 分) _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 40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18 题。 (20 分) 西峪草堂记 明唐顺之 灵宝,陕、洛之冲也。环而山者以数十,而西原独当其僻处。西原蔽秦山之南,委蛇数百里, 散而薮者以数十, 而西峪又独当其最深处。 峪口逼仄, 始疑路穷, 忽然中开, 更出异境。 茂树浅草, 森阴蔽亏,水泉,若惊蛇出没草间。其人
21、鹿视而穴居,可二十余家。于是许君廷义游而乐之乃 即峪口作草堂于其上仰而眺秦山俯而顾西峪烟云竹树隐见千态不下席而尽取之其胜又于是为最。 己亥岁,予见许君于京师。君为人鬯达魁岸,尤以兵自雄 ,余固意其必且为国家建万里 勋也。一日与余论草堂之胜,且曰: 吾将去而休于此矣。 余笑而 诘之曰: 君不闻马文渊昆弟之 相笑者乎?夫嵬才杰士,其所寄意,必于 奔漰汹涌之川,瓚岓崔巍之峰,泱漭千里之野,极世 间险怪瑰伟超旷之观,然后足以餍 其耳目,而发其跌宕濩落不羁之气。若夫耽水竹之清幽,荫树石 之蘙荟,此则穷愁枯稿之人。漠然无所振于世,而有以自足其乐于此。夫固各自为尚,而不能两得 也。今君试料才气与文渊、少游竟
22、何似?国家且 北收河南,南击交酋之颈,假令据鞍跃马,今之人 孰能先 君者?乃欲乘款段游闾里,自比少游,其宁可得耶?三门之间,洪河巨石怒而牴击,砰砰 磕磕若战鼓然,百里之外有声。而崤、函又秦、汉以来百战故处,过而览者,莫不踌躇慨然想见乎 挥戈溅血,虓鸣之雄。此皆险怪瑰伟,世所骇诧,且近在君衣带间,君何不寄意于此,乃 欲自托于 寂寞,背嵬才杰士之好,而就穷愁枯稿之所乐,此又何说耶?噫嘻,吾知之矣。君居河上,岂尝受 河上公语耶?故曰: 养辨于其讷,藏勇于其怯。 然则君之欲为彼而姑为此也,其有意乎?倏而蠖 屈,倏而虎跃,则余不能窥也已。 (选自荆川先生文集 ) 【注】 许论, 字廷义, 曾任右都御史和
23、兵部尚书, 后因严嵩父子弄权, 被夺官赋闲。 鬯, 同 畅 . 巑岏(cun wn) ,形容山峰高峻。款段:马。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而西原独当 其僻处 当:处于 B.尤以兵自雄 自雄:感到自豪 C.然后足以餍 其耳目 餍:满足 D.今之人孰能先 君者 先:引导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余笑而 诘之曰 归而 求救国之策 B.必于 奔漰汹涌之川 其制稍异于 前 C.国家且 北收河南 过而拜且 泣者 D.乃 欲自托于寂寞 今君乃 亡赵走燕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
24、文章开篇交代灵宝特殊的地理位置,描绘美丽清幽的西峪景色,与下文雄伟壮观的三门之景形成 对比,并为下文中对两类人“寄意”之景的议论作铺垫。 B.许廷义为人畅达乐观,且富有军事才能,作者对此甚为赞许;但后来却消极辞官,自比少游,并 寄情于险怪瑰丽、高远旷达的自然景观,作者对此颇感不解。 C.作者本对许延义寄予厚望,但“已亥岁”京城相见时对他去职隐居的想法深感意外。 D.本文紧扣文题,融记叙、描写、议论为一体,由景入事;语言优美精深,情理蕴于其中,隐晦地 表达了作者对国之栋梁被弃置不用的焦灼与痛惜之情。 1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文字断句。 (3 分) 于 是 许 君 廷 义 游 而 乐 之 乃
25、 即 峪 口 作 草 堂 于 其 上 仰 而 眺 秦 山 俯 而 顾 西 峪 烟 云 竹 树 隐 见 千 态 不 下 席 而 尽 取 之 其 胜 又 于 是 为 最 。 1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8 分) (1)若夫耽水竹之清幽,荫树石之蘙荟,此则穷愁枯稿之人。 (4 分) _ (2)养辨于其讷,藏勇于其怯。然则君之欲为彼而姑为此也,其有意乎?(4 分) _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19-20 题。 (8 分) 使次安陆寄友人使次安陆寄友人 唐刘长卿 新年草色远萋萋,久客将归失路蹊。 暮雨不知涢口处,春风只到穆陵西。 孤城尽日空花落,三户无人自鸟啼。 君在江南相忆否,门前五柳
26、几枝低。 【注】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诗中的涢(yn)口 穆陵都在安陆。三户:语出史 记项羽本纪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 ;安陆本楚地,故以三户言百姓稀少。 19.首联中“_”二字点明诗人的身份,尾联中“ ”二字妙在从对方落笔,呼应诗题 (2 分) 20.全诗运用多种手法来表达“伤时”之情,请结合颔联和颈联加以赏析。 (6 分) _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21-22 题。 (6 分) 材料一: 子曰: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论语微子 ) 材料二: 子夏曰: 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论语子张 ) 材料三 子曰: 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 ( 论语泰伯 ) 【注】优:有余力。
27、谷:禄 21.“游于艺”的“艺”指六艺,即_、乐、_、御、书、数。 (2 分) 22.“不至于谷,不易得也”历来有两种解释:一是“还做不了官,这种人比较少” ,二是“并不存 做官的念头,这是难得的” 。你认为哪种解释更符合孔子本意?为什么?(4 分) _ (四)古诗文默写。 (6 分) 2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只选 3 小题) (6 分) (1)子曰: “志士仁人,_,_。 ” ( 论语 ) (2)_,抱明月而长终。_,托遗响于悲风。 (苏轼赤壁 赋 ) (3)_,_。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李白蜀道 难 ) (4) 臣之辛苦, 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_, _。 (李密陈情表 ) (5)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_。_,年年知为谁 生? 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 ) 四、作文(60 分) 2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 分) 代与代之间的理性认知是多代共进的前提。然而在现实中,上一代人对下一代人的评断,往往 狭隘;下一代人对上一代人的评议,也常常失之偏颇。 针对代际认知 的这种现状,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注意】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不得少于 800 字。 不得抄袭、套作。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425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