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中卫市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宁夏中卫市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夏中卫市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32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_ 宁夏宁夏中卫市中卫市 20202020 年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第 I 卷(阅读题)和第 I 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做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 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准考证 号、姓名,并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使用 2B 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非选 择题答案使用 0.5 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
2、(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4、保 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第第 I I 卷卷(阅读题,共 7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 阅读下面文字, 完成 1-3 题。 贺年的文化本色 刘金祥 文化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 它是人们在 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 并且以风俗习惯等方式固化下来的。 就社会个体来说, 文化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修养、道德水平、伦理素质的外在表现;就社会整体而言,文化礼 仪则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明程度、 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集中反映。 鉴于文化礼仪具有重 要功能和特殊作
3、用, 我国历朝历代均把开展文化礼仪教育作为道德实践的重要内容, 每逢新 春佳节到来之时所进行的贺年活动即为典型例证。 作为一种官方文化礼仪形式,贺年肇始于春秋战国时代,流行于秦代和两汉时期,兴旺 于南北朝和隋唐阶段,至宋代由于受程朱理学的浸润与影响,逐渐在民间市井中传播扩展, 到了明清两朝无论寻常百姓还是三教九流皆行贺年之礼,进入清末民初,贺年日益畸变,走 向庸俗化和流俗化,尽管彼时贺贴形式繁杂多样,但贺词内容单调乏味,大都是些升官发财 之类的俗语,于不觉间将市侩气味和交运心理传递到人际关系中,久之沉积为痼疾与陋习。 时至今日,即便不是这年过节, 。人们也经常以现代通信方式,频转发一些“做大官
4、发大财 行大运”之类的口彩。 货乏的语言表述和低俗的思想情趣, 导致贺年越来越远离其良好的初 衷。 _ 事实上,贺年作为一种传统礼仪形式,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赡的文化内涵。贺年不 同于西方国家杂乱无序、狂欢嬉闹的圣诞节,它是以一种悠缓节奏和优雅方式来进行的。也 就是说,贺年与众多西式节日礼俗迥然有别,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作为文化礼仪的贺年, 呈具规范功能和教化作用。 历经两千多年的岁月淘洗和时光磨砺, 贺年早已演化为国人的一 种民俗仪式, 早已递嬗为具有某种人伦亲和性和情感归属性的交际载体。每年春节期间, 人们以真情实感互相慰藉,以理想情怀互相鼓励,以担当尽责互相期许,从而赋予了贺年以 更多
5、社会意义和更大人文价值。 特别是中国古代一些文化典籍, 记载了过年时诸多家人间的 贺戒、亲朋间的贺赞、同事间的贺勉、邻舍间的贺慰,不仅为贺年注入了温情暖色,而且为 贺年增添了文明色彩。 时光流转到当下,伴随改革开放全面深入推进,国民经济呈现出稳步健康发展态势,人 们的物质和文化需求不断攀升,礼贺仪式逐渐回归和兴盛起来,尤其是在元旦、春节期间, 最为集中和频繁。保持贺年的文化礼仪的本色和属性,使其成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 华文明、敬重气节风范、增进感情友谊的路径和手段,显得尤为重要。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国人的心灵仪式。贺年作为一种制度化的节日习俗,承载 着一个民族悠远的记忆和情怀,绵
6、延着一个社会的情感归宿力和文化凝聚力。多年来,受以 社会分工为基础、由共同事业建立起来的城市业缘关系的冲击,人们的血缘关系有所淡漠, 亲情关系有所削弱,贺年这一文化习俗在维护家族和谐与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也有所下降。 文化是一个社会的核心定力和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传承文化是每一个文化人的责任与使 命。文化人过春节,更应葆有一份心灵的高贵、性情的儒雅和为人的亲和。作为文化人,我 们应当更钟情充满家国情怀和民族胎记的贺年活动, 愿意秉持和坚守这一被当代人看来很原 始很遥远的文化礼仪。 (摘编自光明日报2020 年 02 月 07 日 16 版) 1.下列对“贺年”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 项是(3 分
7、)( ) A.贺年在春秋战国时代开始, 到清末民初已经庸俗化和流俗化, 没有了共同遵守的基本道德 规范。 B. 贺年开始于官方,后因程朱理学的影响而扩展到民间,到了明清时代达到历史高峰然后 式微。 C. 贺年远离文化礼仪的具体原因在于人们用贫乏语言把市会气味和交运心理传递到人际关 系中。 D. 贺年作为制度化的节日习俗最终演化为民俗仪式,导致其在维护家族和谐与社会稳定方 _ 面的作用下降。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文章第一段为了论证贺年的文化本色,首先从两个维度诠释了文化礼仪的具体内涵。 B.第二段按照贺年的历史发展过程解说贺年的时代特点,重点讨论当代
8、社会应该改正的缺 陷。 C. 第三段将贺年与西方的圣诞节进行比较,论证了贺年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赡的文化 内涵。 D. 文章末段论述了文化人在贺年时要做到的具体内容,以此照应题目和第一 段的重点内 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春节期间进行贺年活动体现了文化礼仪在维系社会正常生活中具有的重要功能和特殊作 用。 B. 不重形式而重内容是贺年与众多西方节日礼俗的区别,贺年注重的是规范功能和教化作 用。 C. 春节前举办茶话会, 到生产线慰问, 到贫困地区访贫问苦等形式符合当代礼贺仪式要求。 D. 在今天,作为新时代的公民,特别是文化人过春节时要葆有气节风范
9、,共同维护精神家 园。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共 12 分) 阅读下面的图表、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 消除贫困是当今世界面临的全球性挑战。自 1901 年英国学者朗特里首次提出“一个家 庭的总收入不足以维持家庭最基本的生存活动需求,那么,这个家庭就基本上陷入了贫困 中”后, 国际社会对减贫理论与减贫实践进行了不懈探索。 国外治理贫困的模式大致有两种。 第一种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强调“个人努力进取”的脱贫模式。 这种模式的核心是个人在市场 中通过努力改善自己的生计, 并主要通过个人收入在市场机制中保障自身福利。 第二种是北 欧和西欧的福利国家模式。 这种模式的核心是通过高税收抑制收入差异
10、, 再通过收入分配形 成相对公平的国家主导下的社会保障和就业保障机制。 美国的贫困治理模式虽然具有很强的 个体效率激励效应, 但由于其无法救助所有贫困者而备受诟病。 欧洲的贫困治理模式虽然在 制度上最大程度地发挥了兜底作用,但背负巨大的福利负担,形成了福利陷阱。新时期我国 设定了到 2020 年消除绝对贫困的目标,精准脱贫攻坚战是我国治国理政的新实践。在扶贫 _ 政策方面,创新使用政府行政主导、干部驻村等方式:在贫困治理机制方面,打破部门壁垒, 建立考核评估体系。 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成绩:截至 2018 年底, 中国农村绝对贫困人 口减少到 1660 万人, 贫困发生率降至 1.7%。
11、全国 832 个贫困县有 436 个“摘帽”, 全国 12.8 万个贫困村有 10.2 万个脱贫, 区域性整体贫困明显缓解。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公开表示: 中国在对待扶贫事业上所做出的努力是值得肯定的, 它让数亿人口摆脱贫困, 这样的成绩不 是开玩笑的。 (摘编自精准扶贫:中国扶贫的新实践) 材料三: 在精准扶贫实践的过程中,各地固地因人因需,采用多元化扶贫方式,形成了大量的可 借鉴模式。例如,甘肃省将电子商务融入农村精准扶贫工作,有效改变了贫困地区的产业价 值创造模式,将潜在資源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宁夏回族自治区采取补偿金融扶贫运行 风险, 有效破解了市场机制下扶贫开发的融资难困境,
12、实现了生产风险共担、 生产收益共享; 四川省采取“五大行动”补齐贫困地区医疗保障短板,破解了因病致贫返贫现象;青海省发 掘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变“要我发展”为“我要发展”,实现“扶贫”和“扶志”同步、 文化与旅游发展同步;云南省从“全面改薄”、提质、扩面、减负多维目标出发综合施策, 保证了贫困群众受教育机会,有效提升了贫困地区的个人素质和就业率:贵州省动员和凝聚 _ 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扶贫开发,有效提升了贫困地区综合发展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摘编自精准扶贫实践为世界减贫提供了丰富的可借鉴模式) 4.下列对材料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缺乏技术, 文化、 资金是贫困户
13、致贫的主要原因, 发展教育、 增加投资可降低贫困发生率。 B 贫困户的数量与其年龄成正比,因此,家庭人口的年龄结构可能与其贫困程度成正比。 C. 关注贫困人群的健康状况,改善他们的医疗条件,可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他们摆脱贫困。 D.帮助平均年龄在 50-80 岁的贫困户脱贫,是扶贫工作的重点,也是扶贫攻坚的难点。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3 分)( ) A.国际社会对域贫的不需探索和中国的扶贫实践表明, 消除贫困仍然是当今世界面临的全球 性挑战。 B.以美国为代表的脱贫模式强调个人努力和市场机制的作用,但无法让所有贫困者摆脱贫 困。 C.精准扶贫既要“扶贫”,帮助贫困地区
14、发展经济;也要“扶志”,提供技术、文化支持。 D.因为能从制度上充分发挥兜底作用, 北欧和西欧的福利国家模式优于以美国为代表的脱贫 模式。 6.我国的扶贫实践取得了哪些巨大的成绩?请简要概括,并结合材料说明。(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共 15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7-9 题。 山中避雨 丰子恺 前天同了两个女孩到西湖山中游玩,天忽下雨。我们仓皇奔走,看见前方有一小庙, 庙门口有三家村,其中一家是开小茶店而带卖香烟的。我们趋之如归。茶店虽小,茶也要一 角钱一壶。但在这时候,即使两角钱一壶,我们也不嫌贵了。 茶越冲越淡,雨越落越大。最初因游山遇雨,觉得扫兴:这时候山中阴雨的一种寂寥
15、而深沉的趣味牵引了我的感兴,反觉得比晴天游山趣味更好。所谓“山色空蒙雨亦奇”,我 于此体会了这种境界的好处。然而两个女孩子不解这种趣味,她们坐在这小茶店里躲雨,只 是怨天尤人,苦闷万状。我无法把我所体验的境界为她们说明,也不愿使她们“大人化”而 体验我所感的趣味。 茶博士坐在门口拉胡琴。除雨声外,这是我们当时所闻的唯一的声音。拉的是梅花 _ 三弄 ,虽然声音摸得不大正确,拍子还拉得不错。这好像是因为顾客稀少,他坐在门口拉 这曲胡琴来代替收音机作广告的。 可惜他拉了一会就罢, 使我们所闻的只是嘈杂而冗长的雨 声。为了安慰两个女孩子,我就去向茶博士借胡琴。“你的胡琴借我弄弄好不好?”他很客 气地把
16、胡琴递给我。 我借了胡琴回茶店,两个女孩很欢喜。“你会拉的?你会拉的?”我就拉给她们看。手 法虽生,音阶还摸得准。因为我小时候曾经请我家邻近的柴主人阿庆教过梅花三弄又请 对面弄内一个裁缝司务大汉教过胡琴上的工尺。阿庆的教法很特别,他只是拉梅花三弄 给你听,却不教你工尺的曲谱。他拉得很熟,但他不知工尺。我对他的拉奏望洋兴叹,始终 学他不来。后来知道大汉识字,就请教他。他把小工调、正工调的音阶位置写了一张纸给 我, 我的胡琴拉奏由此入门。现在所以能够摸出正确的音阶者,一半由于以前略有摸小提 琴的经验, 一半仍是根基于大汉的教授的。 在山中的小茶店里的雨窗下, 我用胡琴从容地(因 为快了要拉错)拉了
17、种种西洋小曲。两女孩子和着歌来唱,好像是西湖上卖唱的,引得三家 村里的人都来看。一个女孩唱着渔光曲 ,要我用胡琴去和她。我和着她拉,三家村里的 青年们也齐唱起来,一时把这苦雨荒山闹得十分温暖。我曾经吃过七八年音乐教师饭,曾经 用钢琴伴奏过混声四部合唱,曾经弹过贝多芬的奏鸣曲。但是有生以来,没有尝过今日般的 音乐的趣味。 两部空黄包车拉过,被我们雇定了。我付了茶钱,还了胡琴,辞别三家村的青年们, 坐上车子。 油布遮盖我面前, 看不见雨景。 我回味刚才的经验, 觉得胡琴这种乐器很有意忌。 钢琴笨重如棺材,小提琴要数十百元一具,制造虽精,世间有几人能够享用呢?胡琴只要两 三角钱一把,虽然音域没有小提
18、琴优美,装配得法,其发音也还可听。这种乐器在我国民间 很流行,剃头店里有之,裁缝店里有之,江北船上有之,三家村里有之。倘能多造几个简易 而高尚的胡琴曲,使像渔光曲一般流行于民间,其艺术陶冶的效果,恐比学校的音乐课 广大得多呢。我离去三家村时,村里的青年们都送我上车,表示惜别。我也觉得有些几依 依。 若没有胡琴的因缘,三家村里的青年对于 我这路人有何惜别之情,而我又有何依依 于这些萍水相逢的人呢?古语云:“乐以教和。”我做了七八年音乐教师没有实证过这句话, 不料这天在这荒村中实证了。 (1935 年秋日作(选自丰子恺散文集)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19、( ) A 文章一开始便勾勒了一幅由山雨、小庙、荒村、茶店组成的烟雨中的画卷。 B.两个女孩本来由于下雨“苦闷万状”,但因为作者拉琴而由忧转喜,并随着琴声唱和。 _ C.第段划横线的句子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法,突出胡琴外形轻便、发音尚可的特点。 D. 文章叙写了作者和两个女孩在山中避雨的经历和感受,是一篇叙事散文。 8.本文语言“淡雅质朴,不事雕琢”,请结合本文谈谈你的理解。(6 分) 9.请结合全文,简析第段“乐以教和。”在文中的作用。(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仇念,字泰然,益都人。大观三年进士,授邠州司法
20、,谳狱详恕,多所全活。为邓城令, 满秩,耆幼遮泣,不得去。 调高密丞,俗尚器论,愈摄县事,剖决如流,事无淹夕,民至怀饼饵以侯决遣。剧寇起 莱密间素闻念名戒其党毋犯高密境民赖以安密卒闭关叛掠害官吏几尽独呼曰无惊仇公 以淮西宣抚知庐州。刘豫子麟合金兵大入,民情汹惧。时金人出入近境,愈求援于宣抚 司,不报。又遣其子自间道赴朝廷告急,虽旌其子以官,而援卒不至。帝方下诏亲征,而诏 亦不至淮句,喧言将弃两淮为保江计。愈录诏语揭之郡县,读者至流涕,咸思自奋。监押阎 仅死于贼,余众来归,州帑匮竭,无以为赏,愈悉引班坐,犒以酒食,慰劳之,众皆感励。 募庐、寿兵得数百,益乡兵二千,出奇直抵寿春城下,敌三战皆北,却
21、走度淮。 麟复以步骑数千至合肥,谍言兀术为之殿,人心怖骇,不知所为。会京西制置使遣牛皋 统兵适至,忿顾左右曰:“召牛观察来击贼。”皋素勇甚,以二千余骑驰出,短兵相接,皋 免胄大呼曰:“我牛皋也,尝四败兀术,可来决死。”寇畏其名,遂自溃。以念克复守御功, 加徽猷阁待制。 初,宣抚司既不以一卒援诸郡,但令焚积聚,弃城退保,文移不绝于道,又请张浚督行 之。浚檄念度其宜处之,愈谓:“残破之余,兵食不给,诚不能支敌。然帅臣任一路之责, 誓当死守。今若委城,使金人有淮西,治兵舰于巢湖,必贻朝廷忧。”力陈不可,浚韪其言, 而卒全活数州之众。寻诏诣阙,军民号送之。 积官至左朝议大夫,爵益都县伯。卒,赠左 通议
22、大夫。 (节选自宋史仇愈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剧寇起莱密间/素闻念名/戒其党毋犯高密境民/赖以安 1 密卒闭关叛掠/害官更几尽/独 _ 呼曰/无惊仇公/ B.剧寇起莱密间/素闻愈名/戒其党毋犯高密境/民赖以安/密卒闭关叛掠/害官更几尽/独呼 曰/无惊仇公/ C.剧寇起莱密间/素闻愈名/戒其党毋犯高密境/民赖以安/密卒闭关叛/掠害官更几尽/独呼 曰/无惊仇公/ D.剧寇起/莱密间素闻愈名/戒其党毋犯/高密境民赖以安/密卒闭关叛掠/害官吏几尽/独呼 曰/无惊仇公/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宁夏 中卫 高三 下学 第三次 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45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