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随州市202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一)含答案
《湖北省随州市202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一)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随州市202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一)含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语文试题 第 1 页(共 10 页) 随州市随州市 2020 年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卷解析年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卷解析(一一) (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满分 120 分) 一、现代文阅读(27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4 小题,小题,11 分)分) 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完成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完成 14 题。题。 素质能管出来吗?素质能管出来吗? 近年来,“伸腿绊高铁”“抢夺方向盘”“遛狗不栓绳”等不文明现象屡见报端,引起舆论关注。这 些不文明现象暴露出我们一些社会成员的公民素质“欠费”,国民素质有待提升。而文明素质的提升需要制 度的保障与法律的约束,需要
2、大力地“管”。 “管”可以出素质,“管”可以保文明。如果不“管”,即使是所谓的高素质国家国民,所谓的名人 都会出现不文明的行为。美国一对姐妹在吴哥窟寺庙内互拍裸照;阿姆斯特丹博物馆的喷泉广场,欧洲游客 纷纷在池内泡脚;篮球明星哈登在上海骑电动车逆行这些事例表明,文明素质的高下与名声无关,与身 份无关,不文明现象就算再微小,也会影响个人形象,甚至会损害城市国家的面貌。 文明素质需要管,关键在于要有规则制度的管束。同一个人,在绿皮火车里可能会无所顾忌地吸烟, 但上了高铁,在制度的管束下就能全程忍住烟瘾;以前喝醉了酒也敢开车上路,醉驾入刑后, “开车不喝酒, 喝酒不开车”已蔚然成风;曾经久推不动的垃
3、圾分类,经立法强制执行后正逐渐变为新的分风尚。 虽有规则制度,但如果落实不到位,不文明行为就会屡禁不止,比如,针对不文明养犬行为,虽然各 地都出台了相关规定,但在实施中存在很多困难,所以我们依然能在小区、公园里,见到四处撒欢、无人牵 引的宠物犬;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明文规定“室内公共场所禁止吸烟”,但因为惩戒的力度不够,所以王源、 孙红雷等明星依然在室内公共场所吞云吐雾因此,面对不文明行为,必须要落实相应的惩戒措施,加大 惩戒力度,否则就会影响全社会的敬畏,甚至诱使人们仿效那些失“礼”少“德”的无素质行为。 规则制度如果能够持续地落实,国民素质在有力监管的过程中就会逐步提高,国家文明水平也会整体
4、 提升,最终促进社会与国家的和谐发展。新加坡在世界上一直是高素质国家的代表,但在高素质的背后,是 严苛法律的执行。在新加坡,乱扔垃圾、随地吐痰、不冲马桶等都会受到五百到二千新元的高额罚款。严格 的法制法规的贯彻落实,让国民有了由内而外的对制度规则的服从,最后慢慢养成了习惯。2018 年,日本球 迷在世界杯比赛结束后,冒雨自觉清理看台的高素质行为给全世界上了生动的一课。其实在日本,插队、劝 酒,甚至爬电线杆、出租车内呕吐都会被重罚。在此长久的规范管理之下,国民的文明自觉意识已形成。 素质的养成无法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提高文明素质,管一时靠惩戒,管一世靠长久有效的 法律监督。我们要对不文明
5、行为坚持“零容忍”,这样才能不断筑牢社会的文明底线,让文明成为一种社会 信仰。 (节选自人民网,有删改) 1.请梳理选文的论证结构,完成下表。(2 分) (是什么)中心论点(第段)A文明素质的提升需要制度的保障与法律的约束;需要大力地“管”。 (为什么)分论点一(第段)“管”可以出素质,“管”可以保文明。 (怎么样)分论点二(第段) B 文明素质需要管,关键在于要有规则制度的管束(意对即可,酌情给分) 分论点三(第-段)规则制度不但要落实,而且还要持续地落实,有力地监管。 语文试题 第 2 页(共 10 页) 2.请简述选文第段的论证思路。(3 分) 选文首先提出“管”可以出素质,“管”可以保
6、文明的分论点(1 分),紧接着举了不同国家不文明的现象, 证明文明素质的高下与名声身份无关(1 分),最后强调不文明现象影响巨大(1 分)。(意对即可,酌情给 分) 3.你是否同意链接材料中网友的观点?请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你的看法。(3 分) 【链接材料】1 月 26 日,一男性游客在微博发布抓红嘴鸥合影的照片,被举报后罚款 2000 元。此新闻一 经曝光,有网友为其鸣不平,认为合个影而已,没必要重罚。 这位网友的观点是错误的(1 分),只有加大惩戒力度,严格贯彻法制法规,才能更好地整治不文明现象,否 则类似的不文明现象只会愈演愈烈(2 分)。(观点要从文本中提炼,意对即可,酌情给分) 4.请选
7、出下列对选文理解不正确不正确的一项( B )(3 分) A.选文第段通过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热点事件,引出论点,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B.曾经久推不动的垃圾分类,经立法强制执行后已经成为新的风尚 C.第段从反面举了不文明养犬,明星在室内公共场合吸烟的例子,第段从正面列举了新加坡、日本高素 质的例子,形成了正反对比论证 D.第段呼吁文明素质要靠长久有效的法律监督,进行了正反对比论证。 解析:B 曾经久推不动的垃圾分类,经立法强制执行后正逐渐变为新的风尚。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5 小题,小题,16 分)分)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 59 题。题
8、。 细马是邱二爷从江南邱大爷家过继来的。由于听不懂油麻地的方言,无法与同学交流,细马离开学校 成为了一位放羊姓,他想回自己在江南的家。他觉得这里不属于他。 就在这年, 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冲倒了邱二爷家的好房子。 二爷病倒了, 一连几天不能吃进去一碗粥。 但邱二爷坚持着,有集市时仍去集市掮客。他只想多多的挣钱。他必须给细马留下一幢像样一点的房子。 可是,邱二爷未能等到春天来临,就去世了。临去时,他望着细马,眼晴里只有歉疚与深深的遗憾, 因为他终究没有能够给细马留下一幢好房子。 邱二爷走后,邱二妈的脑子也出了毛病,见人便问:“见到我家二爷了吗?我要去找他”说着,就 走了。 这天细马放羊,回来见邱二
9、妈不在家,就找到桑桑家,见了桑桑,问:“我妈在你家吗?”桑桑摇了 接头:“不在我家。”细马就一路呼唤下去。这天夜里,分外寂静,人们都听到了细马的呼唤声。 第二天一早,细马把家里的钥匙给了桑桑母亲。临走时,又对桑桑说:“桑桑,你帮我看一下羊。” 就走了。.细马一走就是七天。 这天傍晚,桑桑正要将羊从草坡上赶回家,看到西边霞光里,走来了细马和邱二妈。 听到桑桑的叫声,无数的人都走到路口上来看。邱二妈是被细马搀着走回来的。所有的人,都只是静静 静地静地 望着他们,没有一个人敢说话。 【A】细马满身尘埃,脚上的鞋已被踏坏,露着脚指头。眼睛因为瘦弱而显得更眍,几颗大门牙,显 得更大。令人惊奇的是,邱二妈
10、仍然是一副干净的样子,头发竟一丝不乱 后来细马卖掉了所有的羊,在桑桑一家的帮助下,将邱二妈送进县城医院。大约过了两个月,邱二妈 的病居然治好了。 这天,细马来找桑乔: “桑校长,你们学校还缺不缺课桌?”桑乔说: “缺。”细马说: “想买树吗?” “你要卖树?”“我要卖树。”“多少钱一棵?”“那要论大小。”桑乔笑起来。他觉得眼前这个细马吻 语文试题 第 3 页(共 10 页) 究全是一个大人,但样子又是一个小孩。细马在桑乔这里讨了一个好价钱,卖了十二棵树。还有四棵,他没 有卖,说要留着,以后要盖好房子,要做大梁。 细马拿了卖树的钱,天天一大早地,就坐到大河边上去。大河里,总有一些卖羊的船行过。【
11、B】那些 雪白的羊装在船舱里,不停地拥挤、悦动,从眼前经过时,就觉得翻着一船的浪。 细马要买羊,要买一群羊。 但细马并不着急买。他要仔细打听价钱,仔细观察那些羊,他一定要用最低的价钱买最上等的羊。他很 有耐心,这份耐心绝对是大人才有的。 细马居然用了十天的夫,将羊买下,一共五十只。只只白如秋云,绒如棉絮。船主绝对是做了出血 的买卖,但他愿意。因为,他一辈子还没有见过如此精明能干的孩子。 大平原上,就有了一个真正的牧羊少年。 桑桑读六年级时,细马的羊群就已经发展到一百多只了。这年秋天,他卖掉了七十多只羊,只留了五只 强壮的公羊和二十五只特别能下崽的母羊。然后,他把卖羊的钱统统买了刚出窑的新砖。他
12、发誓,他一定要 给妈妈造一幢好房子。 桑桑记得, 那堆砖头运回来时, 是秋后的一个傍晚。 砖头码在一块平地上。 一色的红砖, 高高地码起来, 像一堵高大的城墙。邱二妈不停地用手去抚摸这些砖头,仿佛那是一块块金砖。 “我要爬到顶上去看看。”细马搬来一架梯子,往上爬去。 桑桑看见了细马,仰头问:“细马,你爬上去干什么?” 细马站在砖堆顶上:“我看看!” 桑桑一家人,就都走出门,静静地抬头看着细马。 夕阳正将余晖反射到天上, 把站在砖堆顶上的细马映成了一个细长条儿。 .余晖与红砖的颜色融在一起, 将细马染成浓浓的土红色 (节选自曹文轩草房子,有删改) 5.请阅读全文,在处补全与细马相关的故事情节。(
13、2 分) 寻找妈妈 找回妈妈 卖羊治病卖树买羊卖羊买砖 (每空 1 分,意对即可,酌情给分) 6.请任选 一句,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 分) 【A】细马满身尘埃。脚上的鞋已被踏坏,露着脚指头。眼晴因为疲弱而显得更眍,几颗大门牙,显得更 大。(从人物描写的角度) 【B】那些雪白的羊装在船舱里,不停地拥挤、悦动,从眼前经过时,就觉得翻着一船的浪。(从修辞运 用的角度) 示例一:我选【A】句,外貌描写(1 分),通过对细马的衣着、脚指头、眼睛等的细致描写,暗示出细马寻 找妈妈的过程充满了艰辛与困难,体现了细马对妈妈的爱(2 分)。(意对即可,酌情给分) 示例二:我选【B】
14、句,比喻的修辞手法(1 分),把拥挤跳跃的羊群比作一船的浪,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羊群 的活力,体现出细马想要买羊赚钱的欲望(2 分)。 7.请结合上下文分析下列句子中人们都“静静地”的原因。(3 分) 所有的人,都只是静静地 望着他们,没有一个人说话 桑桑一家人,就都走出门,静静 地 抬头看着细马。 第一处“静静地”,是因为细马找到邱二妈,大家既惊讶(震惊)又感动(1 分);第二个“静静地”,是大 语文试题 第 4 页(共 10 页) 家对细马的坚强成熟充满敬佩,以及对他小小年纪却承受苦难的心疼(1 分)。(意对即可,酌情给分) 8“好房子”在文中反复出现,请说说.“好房子”对细马一家分别意味着什
15、么?(4 分) 对邱二爷来说,是为了留住细马,给他一个温馨的家(1 分);对细马来说,是完成邱二爷的遗愿,和对养父 母的感恩(1 分);对邱二妈来说是一种精神寄托与安慰(1 分)。(意对即可,酌情给分) 9细马和链接材料中的杜小康,他们的成长经历给了你怎样的积极启示?(4 分) 【链接材料】到暴风雨将歇时,依然还有十几只鸭没被找回来。杜雍和望着儿子一脸的仿痕和乌得发紫 的双唇,说:“你进窝棚里歇一会,我去找。”杜小康摇摇头:“还是分头去找吧。”说完,就又走了。 细马和杜小康面对困境时,他们坚强不退缩,勇敢地挑起了生活的重担。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当我们 在面临学习和生活中的困境时,也应该坚强
16、去面对,学会在困境中成长。(要点出困境与坚强,要写积极的 启示,意对即可,酌情给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26 分) (一)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一)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小题,6 分)分)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 1011 题。题。 临江仙临江仙 送钱穆父送钱穆父 宋代宋代:苏轼苏轼 一 别 都 门 三 改 火 , 天 涯 踏 尽 红 尘 。 依 然 一 笑 作 春 温 。 无 波 真 古 井 , 有 节 是 秋 筠 。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注释:注释: 钱穆:名勰,又称钱四。元佑三年,因坐奏开封府狱空不实,出知越
17、州(今浙江绍兴)。元佑五年, 又徙知瀛洲(治所在今河北河间)。元佑六年春,钱穆父赴任途中经过杭州,苏轼作此词以送。父:是对 有才德的男子的美称。都门:是指都城的城门。改火:古代钻木取火,四季换用不同木材,称为“改火”, 这里指年度的更替。春温:是指春天的温暖。古井:枯井。比喻内心恬静,情感不为外界事物所动。 筠:竹。翠眉:古代妇女的一种眉饰,即画绿眉,也专指女子的眉毛。颦:皱眉头。 10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 的一项是( C )(3 分) A.这是一首赠别词。词人对老友的眷眷惜别之情,写得深沉细腻,婉转回互,一波三折,动人心弦。 B.词的上片写与友人久别重逢。词的下片切入正题,写月夜送别友
18、人。 C.“尊前不用翠眉颦”一句,由旷达、豪迈转为哀愁,说离宴中歌舞相伴的歌妓用不着为离愁别恨而哀怨。 D.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等句,是苏轼这种豪放性格、达观态度的集中体现。然而在这些旷达之语的背 后,仍能体察出词人对仕宦浮沉的淡淡惆怅,以及对身世飘零的深沉慨叹。 解析:C.“樽前不用翠眉颦”一句,由哀愁转为旷达、豪迈,说离宴中歌舞相伴的歌妓用不着为离愁别恨而哀 怨。 11请简要赏析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一句。(3 分) “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一句,描绘出一种凄清幽冷的氛围,渲染了作者与友人分别时抑郁无 欢的心情。 赏析赏析: 这是一首赠别词。全词一改以往送别诗词
19、缠绵感伤、哀怨愁苦或慷慨悲凉的格调,创新意于法度之中, 寄妙理于豪放之外,议论风生,直抒性情,写得既有情韵,又富理趣,充分体现了作者旷达洒脱的个性风貌。 词人对老友的眷眷惜别之情,写得深沉细腻,婉转回互,一波三折,动人心弦。 词的上片写与友人久别重逢。元祐初年,苏轼朝为起居舍人,钱穆父为中书舍人,气类相善,友谊甚笃。 语文试题 第 5 页(共 10 页) 元祐三年穆父出知越州,都门帐饮时,苏轼曾赋诗赠别。岁月如流,此次杭州重聚,已是别后的第三个年头 了。三年来,穆父奔走于京城、吴越之间,此次又远赴瀛州,真可谓“天涯踏尽红尘”。分别虽久,可情谊弥 坚,相见欢笑,犹如春日之和煦。更为可喜的是友人与
20、自己都能以道自守,保持耿介风节,借用白居易赠 元稹诗句来说,即“无波古井水,有节秋竹竿”。作者认为,穆父出守越州,同自己一样,是由于朝好议论 政事,为言官所攻。 以上数句,先从时间着笔,回忆前番离别,再就空间落墨,概述仕宦生涯,接下来抒发作者对仕宦失意、 久处逆境所持的达观态度,并用对偶连喻的句式,通过对友人纯一道心、保持名节的赞颂,表明了自己淡泊 的心境和坚贞的操守。词的上片既是对友人辅君治国、坚持操守的安慰和支持,也是词人半生经历、松柏节 操的自我写照,是词人的自勉自励,寓有强烈的身世之感。明写主,暗寓客;以主慰客,客与主同,表现出 作者与友人肝胆相照,志同道合。 词的下片切入正题,写月夜
21、送别友人。“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一句,描绘出一种凄清幽冷的 氛围,渲染了作者与友人分别时抑郁无欢的心情。 “樽前不用翠眉颦”一句,由哀愁转为旷达、豪迈,说离宴中歌舞相伴的歌妓用不着为离愁别恨而哀怨。 这一句,其用意一是不要增加行者与送者临歧的悲感,二是世间离别本也是常事,则亦不用哀愁。这二者似 乎有矛盾,实则可以统一强抑悲怀、勉为达观这一点上,这符合苏轼宦途多故之后锻炼出来的思想性格。词 末二句言何必为暂时离别伤情, 其实人生如寄,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云:“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 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既然人人都是天地间的过客,又何必计较眼前聚散和江南江北呢?词的结尾,以对 友
22、人的慰勉和开释胸怀总收全词,既动之以情,又揭示出得失两忘、万物齐一的人生态度。 苏轼一生虽积极入世,具有鲜明的政治理想和政治主张,但另一方面又受老庄及佛家思想影响颇深,每 当官场失意、处境艰难时,他总能“游于物之外”,“无所往而不乐”,以一种恬淡自安、闲雅自适的态度来应 对外界的纷纷扰扰,表现出超然物外、随遇而安的旷达、洒脱情怀。 这首送别词中的“一笑作春温”、“樽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等句,是苏轼这种豪放性 格、达观态度的集中体现。然而在这些旷达之语的背后,仍能体察出词人对仕宦浮沉的淡淡惆怅,以及对身 世飘零的深沉慨叹。 (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湖北省 随州市 2020 年中 语文 模拟 试题 答案
文档标签
- 2019年宁波市鄞州区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 2017中考语文模拟题
- 湖北省随州市广水市2020期中考试八上语文
- 陕西语文模拟卷
- 吉林语文模拟
- 湖北省随州市随县2020中考
- 随州市曾都区2020
- 2021年陕西语文模拟卷
- 湖北省随州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 湖北省随州市202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一含答案
- 2020年湖北省随州市中考英语试卷含答案解析
- 2021年湖北省随州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一含答案
- 湖北省随州市2018年中考数学试题含答案解析
- 湖北省咸宁市2021年中考模拟语文试题含答案
- 湖北省随州市2021年中考数学真题含答案
- 湖北省随州市2017年中考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
- 湖北省随州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 湖北省随州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 湖北省樊城市202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含答案
- 湖北省随州市2018年中考地理试题及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463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