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山东省高考压轴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0届山东省高考压轴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届山东省高考压轴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14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1 高考模拟高考模拟语文语文试题试题 本试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选择题时, 选出每小题答案后, 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 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关于清明节, 历书如此记载: “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 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 岁时百问云:
2、“万物生长此时,皆 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由此可见,注重“清”和“明” ,一直是清明节的一个重要 文化内涵。今天的我们,也应当让这个节日气清景明。 让“奇葩祭品”走开,让祭奠情感保持气清景明。祭奠是一种礼敬、怀念,更是一 种情感升华。站在历史和先人的肩膀上,让自我得到精神净化、智慧启迪,以期走得更 远,这是清明节的一个内涵。所以,应当杜绝花哨的“护照” “房产证” “私人飞机”等 “奇葩祭品” ,这些“祭品”和传统文化、公序良俗、传统美德不合拍,更和崇德向善的 主流价值格格不入。 让陈规陋习走开,让祭奠形式保持气清景明。源于周代的清明节至今已有两千五百 多年历史。时间跨度长,存留下来的惯
3、性做法很多,而有些做法和当下社会已经格格不 入,比如动辄大烧纸钱冥物,这不仅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也会污染环境,甚至酿成悲 剧。所以,我们要让祭奠形式保持气清景明,多倡导文明、健康、干净、祥和的祭奠方 式。例如,可以通过种植纪念树、召开家庭追思会等等,将感恩的心、思念的情,融入 清明祭奠中。 让“代人扫墓”走开,让祭奠仪式保持气清景明。清明祭奠,就是要祭祖拜宗,追 思先人,慎终追远,思亲念故。所以,这个祭奠必须有一定的仪式感。 论语云“吾不 与祭,如不祭” ,意思是如果自己不亲自进行祭祀,而找别人替代,这对祖先来说是一种 大不敬。毕竟, “代人扫墓”的商业化运作再精美、再细致,也终归是一种木偶式
4、的虚假 2 表演,是一种空洞的文化躯壳,它消损了清明节的庄严氛围,违背了气清景明的节日内涵。 文明祭扫,贵在心意;平安清明,需要每个人从自己做起。这样,不仅为个人积存 正气,更为社会积存正能量。让我们用绿色清明寄哀思,还清明节一个气清景明。 (摘编自雷泓霈回归清明的节日内涵) 材料二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又是一年一度的清明节。 清明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数千年以来的优良传统。有人不顾山高水远 也要返乡祭祖,有人千里迢迢携老带幼只求叶落归根,有人庄严肃穆深切缅怀英雄先 烈2020 年受疫情影响,为避免人员扎堆聚集,减少交叉感染风险,各地倡导“云” 祭扫。 通过“云平台” ,献上一
5、束鲜花、留一首歌曲、点一根蜡烛、种一棵松柏、写一篇祭 文,举办网络追思会等方式祭奠先祖,同样可以表达追思与悼念。 朱子家训说: “祖 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 ”这句格言告诉我们,祭祀的关键在于“诚” 。只要心诚,哪怕 人在天涯海角,祭祀的目的已然达致。多一些诚心,对于逝者来说,这是最大的敬意。 纪念不在形式而在心,让祭奠形式也持有“绿色” ,保持气清景明,也是“云祭祀”的题 中之义。 祭奠是一种礼敬、怀念,更是一种情感升华。人们称清明节为“根的节日” 。无论走 到哪里、去往何方,故土家园永远是不变的精神根脉,家庭亲情永远是最深沉的精神依 恋。在祭祖寻根中省思生命的意义,在行孝尽哀中体味亲情的价
6、值。不忘根本、清心明 志,让自我得到精神净化、智慧启迪,重整行囊再出发,这是“绿色”清明节之于我们 的启示。 “绿色化” ,不仅是一种生产和生活方式,更是一种价值取向。多一点文明、少一些 粗俗;多一点自律、少一点放纵,愿更多的人都能转变传统观念,恪守生态道德,倡导 绿色文明、简朴节约的祭祖新风尚,真正把“生态环保”理念实践到生活中来,以自己 的绿色文明举止为清明添“明” ,为春光增色。 (摘编自李群清明需要更多“绿色” ) 材料三 每逢清明,人们或是来到公墓祭拜祖先,或是走进革命陵园缅怀先烈。在青松绿柏 之下,在哀思怀念之中,庄重肃穆的仪式让中国传统文化情怀得以抒发。只是眼下,新 冠疫情还未到
7、结束的时候,人群大量聚集公墓陵园祭奠,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巨大的健康 安全隐患。此时,网上祭奠成为一种新常态。 3 重在心,而不拘于形。网上祭奠并不是新鲜事物。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出现了一种 全新祭奠方式,它借助互联网跨越时空的特性,将现实的纪念馆与公墓“搬”到电脑上, 方便人们随时随地祭奠先祖和先烈。只是,国人对清明祭奠多有“在现场”的庄重感, 加之“不负四月天”的户外出游需求,使得网上祭奠显得相对冷清些。2020 年形势的特 殊性,让网上祭奠有了更多的现实操作性:在网页或是微信里献上一束鲜花、点一根蜡 烛、写一篇思文,亦是一种“祭之以礼” 。 指尖连着心灵。网上祭奠的绿色低碳,不正是“时万物皆洁
8、齐而清明”的绝佳映照 吗?祭祀自古就是千家万户的大事,朴素的家国情怀与互联网充分融合,既有时代发展的 “轻推” ,也有科技前行的使然。在清明祭英烈的网络祭奠主题中,可以看到中小学生们 “没有你们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英雄永垂不朽”的众多留言。让传统不老,让 英雄常在,在网上祭奠中,家族、民族、国家的共同记忆,也得以凝聚和升华。 网上祭奠,传统清明也当有些新常态。辩证去看,传统民俗的打开方式,只要是弘 扬新风、摒弃陋习的,不正是要“多多益善”吗? (摘编自谢伟锋网上祭奠,传统清明节里的新常态)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清明节应倡导绿色文明、简朴节约的祭
9、祖风尚,要摈弃焚烧冥币、购买奇葩祭品和代 人扫墓的陈规陋习。 B举办网络追思会,也可以表达追思与悼念,心诚是对逝者的最大敬意,只要心诚,祭 祀的目的就能达到。 C古代非常认同“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 ,由此可以推知,自古以来,人们就一直反对 焚烧冥币冥物的做法。 D “清明”的本质文化内涵是“清洁而明净” ,只有网上祭奠才真正回归了清明的文化本 源,不必追求“在现场”的庄重感。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清明节的一个内涵是礼敬、怀念历史和先人,升华情感,从而净化身心、启迪智慧, 这和崇德向善的主流价值是合拍的。 B带有商业化色彩的“代人扫墓”是一种虚假表演,与清明
10、节的庄严气氛格格不入,凡 请“代人扫墓”者,其心必不诚。 C从论语的记载看,古代可能有“代人扫墓”的现象;从朱子家训的说法看, 古代也有远在他乡祭祖的活动方式。 D人们未必一下子就能接受绿色文明、简朴节约的祭祖新风尚,这需要强化宣传和引导 4 功能,而不能一味强行管制。 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 分) A “选择用读写家书的方式传递哀思,也是一种缅怀逝者、传承清明文化的风尚。 ” B “还原和挖掘清明节背后的文化底蕴和社会心理,以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 ” C “于一个民族而言,祭奠先烈和英雄,是责任与担当、价值与使命使然。 ” D “共同记忆是清明节祭祀的实质
11、,也是维系家庭感情的纽带。 ” 4材料一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 分) 5清明节网上祭奠有怎样的好处?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 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 69 题。 写给当炮兵的儿子 丁 芒 信里先不寄家乡一撮土, 也不寄亲友故旧的叮咛, 不寄屋前杏花三两瓣, 不寄水井旁的笑语殷殷。 既然跨出了家乡的门槛, 既然帽子缀上了红星, 你还是收拾起纤细的锚链, 把心儿碇泊在祖国边境。 我只寄你一缕硝烟, 和电一样的刀光,霞一样的血影, 寄给你,我的战友的雄姿, 寄给你,战壕里泥土的温馨。 也寄给你春天的溪流, 饮饱冰雪的柳芽已经发青,
12、 寄给你雷霆似的脚步, 5 寄给你汗气熏蒸的白云。 让你去把握革命未来的节奏, 让你去呼吸时代飞迸的火星, 让辽阔的国土贴紧你的胸膛, 让千山万水都来向你叮咛。 你再去寻觅家乡的云树, 像从百花园中采一朵芳馨, 你才会有深沉壮阔的爱, 激发你炮弹样饱孕着的热情! (选自解放军文艺1981 年第 5 期,有删改) 6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第一节中的四个“不寄” ,意味着儿子参军后曾写信表达对家的思念,诗人让他放下 这种思绪。 B “你还是收拾起纤细的锚链,把心儿碇泊在祖国边境” ,诗人委婉告诫儿子要踏下心来 保卫祖国边疆。 C第三节和第四节都写到要“寄”什么,但内
13、涵有所不同,第三节侧重激励儿子要有军 人的血性。 D “激发你炮弹样饱孕着的热情”中的“炮弹”体现了儿子的军种,暗示儿子要做一名 技术过硬的炮兵。 7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诗歌开始说“不寄” ,接下来又说“寄” ,在“寄”与“不寄”的鲜明对比中,表达了 深沉的情怀。 B与“寄”和“不寄”搭配的多为抽象的名词或形容词,这就增强了让读者求索回味诗 意的情味。 C诗人开始说不给儿子寄家乡的什么,最后却让儿子“寻觅家乡的云树” ,形成矛盾纠 结的呼应。 D诗歌每四句构成一节,不少地方又反复某个词以连带一组句子,强化了诗的节奏感和 韵律感。 8如何理解“让辽阔的国土贴
14、紧你的胸膛”?(4 分) 9诗歌采用家书的形式有什么好处?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6 分) 6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范杲字师回,父正,青州从事。杲少孤,刻志于学,与姑臧 李均、汾阳郭昱齐名, 为文深僻难晓,后生多慕效之。以荫补太庙斋郎,再迁国子四门博士。尝携文谒陶谷、 窦仪,咸大称赏,谓杲曰: “若举进士,当待汝以甲科。 ”及秋试 ,有上书言阀阅之家不 当与寒士争科第,杲遂不应举。稍迁著作佐郎,出为许、邓二州从事,坐事免。太平兴 国初 ,迁著作郎、直史馆。俄上书自言其才比东方朔,求显用,以观其效。太
15、宗壮之, 擢知制诰。杲家贫,贷人钱数百万。母兄晞性啬,尝为兴元少尹,居京兆,殖货钜万。 亲故有自长安来者,绐杲曰: “少尹不复靳财物,已挥金无算矣。 ”杲闻之喜,因上言兄 老求典京兆以便养太宗从其请杲既至而晞吝如故且常以不法事干公府杲大悔杲视事逾年 境内不治移知寿州,上言: “家世史官,愿秉直笔,成国朝大典。 ”召为史馆修撰,固求 掌诰词,帝从之。时翰林学士宋白左迁鄜州,贾黄中、李沆参知政事,苏易螽转承旨, 杲连致书相府,求为学士,且言于宰相李昉曰: “先公尝授以制诰一编,谓杲才堪此职。 ” 因出示昉,昉屡开解之。未几,太宗飞白书“玉堂”额以赐翰林,杲又上玉堂记 ,因 请备职。太宗恶其躁竞,改
16、右谏议大夫。初,太宗以太祖朝典策未备,乃议召杲。杲闻 命喜甚,以为将加优擢,晨夜趋进。至宋州,遇朗州通判钱熙,杲问以“朝议将任仆何 官” ,熙言: “重修太祖宝录尔。 ”杲默然久之。感疾,至京师,旬月 卒,年五十六。 太宗闵之,录其二子。杲性虚诞,与人交,好面誉背非,惟与柳开善,更相引重,始终 无间。不善治生,家益贫,杲端坐终日,不知计所出。 (节选自宋史卷二百四十九列传第八 ,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因上言兄老求典京兆以便养太宗从其请杲既至而晞吝如故且常以不法事 干公府杲大悔杲视事逾年境内不治 B 因上言兄老求典京兆以便养太宗从其请杲既至而晞吝
17、如故且常以不法事干 公府杲大悔杲视事逾年境内不治 C 因上言兄老求典京兆以便养太宗从其请杲既至而晞吝如故且常以不法事干 公府杲大悔杲视事逾年境内不治 D 因上言兄老求典京兆以便养太宗从其请杲既至而晞吝如故且常以不法事干 公府杲大悔杲视事逾年境内不治 7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姑臧,地名,古文在交代人物时经常在姓名前加上地名,表示人物籍贯,汾阳郭昱也 是如此。 B秋试,科举时代地方性考试,唐宋为州府考试,明清为省级考试,因在秋天举行,故 名秋试。 C太平兴国,宋太宗年号。许多年号宣示皇帝治国理念,寄托国泰民安的愿望,大多是 四个字。 D旬月,十天为一
18、旬,旬月连用,有时表示一个月,有时表示十个月,有时表示十天至 一个月。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范杲颇有文名,受到称赏。他笃志于学,能写出深奥难懂的文字,有好多效仿者;他 曾带着文章拜谒名流,得到赞许,并被认为如参加科举将录入甲科。 B 范杲凭借文才, 以求仕进。 他上书称家庭世代做史官, 希望自己能被召入朝中任修撰, 为朝廷撰写国朝大典;他还多次写信要求担任学士。 C范杲无心做事,一心求官。为重修太祖宝录 ,宋太宗召他人朝修撰,并打算委以 重要职务,他便日夜兼程赴京,在宋州却被钱熙泼了一盆冷水。 D范杲为人虚伪,至交甚少。他性情虚伪怪诞,与人交往,善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 山东省 高考 压轴 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464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