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19)高中语文上册《登高》教案
《统编版(2019)高中语文上册《登高》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2019)高中语文上册《登高》教案(6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登高登高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认识和能力目标:了解诗人杜甫的有关常识,理解咏怀诗情景交融的特点。 2 过程和方法目标: 通过参照对比, 学会鉴赏作品, 进而体会杜甫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 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赏析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和忧思。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1了解诗人杜甫的有关常识。 2掌握由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的技巧。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赏析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操和对理想境界追求的精神 【课时安排】【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导入 1200
2、 多年前,一个秋天,九月初九重阳节前后。夔州,长江边。大风凛冽地吹,吹得江 边万木凋零。树叶在天空中飘飘洒洒,漫山遍地满是衰败、枯黄的树叶。江水滚滚翻腾,急剧 地向前冲击。凄冷的风中,有几只孤鸟在盘旋。远处还不时传来几声猿的哀鸣。这时,一位老 人踽踽独行,朝山上走来。他衣衫褴褛,老眼浑浊,蓬头垢面,步履蹒跚。面对万里江天,面 对孤独的飞鸟,面对衰败的枯树,老人百感千愁涌上心头 二、解题解题 此诗是作者在代宗大历二年(767)九月重阳节登高时所作。当时杜甫身居夔州,已经五 十六岁,长期颠沛流离的生活,加之心情抑郁忧愤,致使诗人身患重病。重阳登高无心游赏, 触景伤怀,抒发了自己的内心的感慨。 三、
3、作者介绍 杜甫(公元 712-770 年) ,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我国古代伟大的 现实主义诗人,人称“诗圣” 。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唐肃 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 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杜甫三十五岁以前读书与游历。天宝年间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 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竟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乾元 二年(七五九) ,他弃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 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
4、年,出峡。漂泊鄂、湘一带, 贫病而卒。 作者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 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 政治黑暗、 人民疾苦, 被誉为“诗史” 。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 。 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大李杜” 。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 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 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 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 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 之乱前
5、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 因而被称为一代 “诗史” 。 杜诗风格, 基本上是“沉郁顿挫” ,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杜诗的影响,从古到今, 早已超出文艺的范围。作品有杜工部集 。 四、文章背景: 登高写于唐代宗大历二年(公元 767 年) ,当时诗人正因为“安史之乱”而客居四川, 那年他已经五十五岁,动荡的社会,飘泊的生活,已使他疾病缠身,痛苦不堪。这一年秋天的 重阳节前后,他来到了夔州的一座山上,登高远眺,面对苍茫秋景和滚滚长江,他不禁心潮澎 湃,感慨万端,为了抒发心中这种深切的情感,就写下了这首千古名作。后人给予这首诗以极 高的评价,胡应麟就曾经说这首登
6、高为“古今七言律第一” ,这是毫不夸张的评价。 五、阅读鉴赏: 1首先来赏析前四句。 (1)朗读。 (2)这四个诗句描写了哪些事物? 风、天、猿啸、渚、沙、鸟、落木、长江八种事物。 (3)这八种事物分别有什么特点?诗人分别用哪些词语来描绘它们? 风“急” 、天“高” 、猿啸“哀” 、渚“清” 、沙“白” 、鸟“飞回” 、落木“萧萧下” 、 长江“滚滚来” 。 (4)在这四个诗句中,在短短 28 个字里,诗人就描写了八种事物,而每种事物都各有各 的特征,而这些各有特征的事物很好地传达出了诗人当时的感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句“风急天高猿啸哀” ,在诗作之首,诗人就以传神之笔渲染
7、出一种寒 凉凄苦的氛围。秋天本来是容易刮风的季节,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曾经写到“八月 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曹丕在燕歌行中也曾写到“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 露为霜” ,可见刮风是秋天的季节特征之一,而江边的风要比其它地区大得多,江边高处的风 就更大,再加上诗人年老多病,当然会感到秋风特别猛烈,所以一个“急”字,很传神地写出 了当时的季节特点。不仅如此,这个“急”字,还寄寓了诗人当时的深切感受。秋风本来就是 凉的,而江边的秋风要比其它地方更凉,江边高处的猛烈的秋风就会特别的凉,所以年老多病 的诗人站在江边高岸上当然会感到凉意彻骨。这种寒凉,不仅是身体皮肤的感觉,更是诗人内 心的感
8、受,这里所写的不仅仅是天凉风凉,更主要的是写诗人的心凉。 诗人站在江边高岸,抬头远望,见到的是高远的天空。本来秋日的天空往往会令人有神清 气爽的感觉,但景物给人的感觉是因人的心情而异的,对于心情愉快的人来说,秋日的天空是 令人神清气爽的,而对于一位被国难家愁所困扰,同时又疾病缠身的诗人杜甫来说,秋日的天 空却显得那么高不可及、空空荡荡。所以一个“高”字,就写出了诗人心中那种叫天天不应, 叫地地不灵的孤苦无助的凄凉心境。 夔州一带多猿, 鸣声凄切, 曾经有过这样一首渔歌:“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 ” 所以诗人在此写到了猿啸,并且用“哀”字来描写,一个“哀”字,不仅写出了猿鸣的特点,
9、而且同时也传达出了诗人心中的浓浓哀愁。 再来看第二句“渚清沙白鸟飞回” ,这一句紧承上句,继续描写诗人站在高处所见到的景 象。 “渚”是江中的沙洲,站在高处朝下看,水中的沙洲显得既小又空,在萧瑟的秋风中给人 一种凄清之感,所以说“渚清” 。 接下来诗人由沙洲自然写到了沙子,在描写沙子的色彩时,作者用了一个“白”字。从色 彩学角度来看,蓝白黑之类的色彩属于冷色调,这种冷色调的“白”沙,与前面的“清”字一 起构成了一幅苍凉的画面,形象地传达出诗人内心深处那种沉郁的情感。 然后,诗人又抬起目光,看到了在江上飞动的鸟。由于风大,鸟在风中飞得非常吃力,所 以用“回” ,回旋地飞。如果我们联系到诗人当时的
10、艰难处境,就不难理解他为什么要写到“鸟 飞回”了。为什么呢?因为在风中吃力地盘旋的鸟,让诗人不由得想到了自己,想到了自己的 艰难处境。在这里,鸟已经不是鸟了,而成了诗人的化身。鸟飞倦了可以归林,而到处飘泊的 诗人却因为战乱而远离家乡,有家难回,这怎能不让人感慨万端呢! 下面我们看第三四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是两个千古名句,这两个 千古名句,使作品的意境在前两句所描绘的凄清氛围的基础上变得悲壮、变得苍茫、变得壮阔 起来。在这两个诗句中, “无边落木萧萧下” ,写山景, “无边”写落叶之多, “萧萧”写落叶之 声。在秋风中纷纷飘落的黄叶,不能不让人联想到人生的短暂,而身心交瘁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登高 统编 2019 高中语文 上册 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485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