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
《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13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单元检测单元检测 (时间:60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读五种外力作用相互关系示意图,回答 12 题。 1.下列地貌与所示外力作用对应正确的是( ) A.溶洞 B.裂谷 C.沙丘 D.戈壁 2.沙尘暴发生时,“天昏地暗,日月无光”,造成此现象的外力作用属于( ) A. B. C. D. 解析 第 1 题,本题考查外力作用的判断。溶洞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流水的侵蚀(溶 蚀)作用,图中的、所示外力作用分别是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 岩作用。A 正确。第 2 题,本题考查外力作用的判断。结合上题的分析可知, 为搬运作用,而沙尘暴的发生主要的
2、原因就是风力的搬运作用。 答案 1.A 2.B 某地质考察队对下图所示区域进行地质研究,在 Y1、Y2、Y3、Y4处分别钻孔至 地下同一水平面。在该水平面上 Y2、Y3处取得相同的砂岩,Y1、Y4处取得相同 的砾岩,且砂岩的年代比砾岩老。据此完成 34 题。 3.甲处属于( ) A.向斜成谷 B.向斜成山 C.背斜成谷 D.背斜成山 4.若在Y2处钻30 m到达该水平面, 则在Y4处钻至该水平面最可能的深度是( ) A.25 m B.35 m C.55 m D.65 m 解析 第 3 题,在地下同一水平面上,Y2、Y3处取得的砂岩的形成年代比 Y1、 Y4处取得的砾岩老,即岩层两翼新、中间老,
3、属于背斜构造;从图中等高线分布 可知,该地是谷地地形,因此属于背斜成谷。第 4 题,从图中可知,Y2处的海拔 为 160170 m,钻 30 m 到达该水平面,该水平面的海拔大约为 130140 m;Y4 处的海拔为 180190 m,Y4处离该水平面的距离大致为 4060 m,因此最有可 能是 55 m。 答案 3.C 4.C 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 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 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 57 题。 5.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A.降水更多转
4、化为地下 水 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 C.降水变率增大 D.河道淤积 6.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 降水量增加 坡面径流增加 蒸发(腾)量增加 地下径流增加 A. B. C. D. 7.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 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 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 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 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 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 解析 第 5 题,植被具有涵养水源的功能,森林植被遭破坏后,其涵养水源的能 力下降,下渗和地下径流减少,雨季降水多数转化为地表径流,且地表径流汇集 速度加快, 导致河流径流量大增; 而旱季时
5、河流因缺少地下水补给, 径流量大减, 因此导致河流径流量的年内变化增大。选 B。第 6 题,森林植被恢复后,蒸发(腾) 量增加,地表植被保持水土的能力增加,地表水下渗作用增强,地下径流增加, 该山地的坡面径流减少。选 C。第 7 题,森林植被恢复后,其涵养水源的能力增 加,下渗量增加,坡面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增多,因而甲、乙两条河流径流总量 减少。岩层向乙河倾斜,雨水下渗到透水岩层后汇入乙河,乙河径流量增加,而 甲河径流量减少。选 D。 答案 5.B 6.C 7.D 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市区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热岛强度是用市区和 郊区两个代表性观测点的气温差值来表示的。下图为北京市四季热
6、岛强度平均一 天内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 89 题。 8.热岛效应最强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9.夏季一天中热岛效应最强的时间段是( ) A.6 时8 时 B.10 时12 时 C.12 时16 时 D.0 时4 时与 22 时24 时 解析 第 8 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北京市在四个季节中,冬季热岛强度最大,故 该季节热岛效应最强。第 9 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北京市夏季一天中热岛强度最 大的时段有两个,即 0 时至 4 时与 22 时至 24 时,这两个时段热岛效应最强。 答案 8.D 9.D 湖陆风是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 24 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
7、象。 下图 为“洞庭湖某时刻测得的湖陆风垂直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 1011 题。 10.据图文材料可知,此时( ) A.处为陆风 B.处盛行上升气流 C.处风力小于处 D.处更易形成降水 11.关于城市与湖陆风相互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城市地面硬化使湖陆风减弱 B.围湖造陆使湖陆风增强 C.湖陆风使城市昼夜温差减小 D.湖陆风使城市湿度下降 解析 第 10 题,结合图示信息,处为西风,为湖风,据此推断处盛行下沉气 流,处为上升气流更易形成降水。处为风旗,风力为 8 级,处两道风尾, 风力为 4 级。第 11 题,城市地面硬化,增强了城市与湖面之间的热力差异,使湖 陆风增强;围湖造
8、陆则相反。湖陆风使城市湿度增加,城市昼夜温差减小。 答案 10.D 11.C 读下图(箭头表示风向),回答 1213 题。 12.甲、乙两幅图中控制 E、e 两处的风带、气压带分别是( ) A.西风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B.东北信风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C.西风带 赤道低气压带 D.东北信风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13.甲、乙两幅图中 E 处和 a 处的气候类型分别是( ) A.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B.地中海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C.地中海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D.地中海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解析 第 12 题,E、e 两地均位于 30 N40 N 大陆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甲 为冬季,受西风
9、带影响;乙为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第 13 题,a 地位于 40 N60 N 大陆西岸,冬夏皆受西风影响,应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答案 12.A 13.B 下图是“北半球某地区近地面天气模式示意图”。读图回答 1415 题。 14.m 地的风向是( ) A.西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东北风 15.此时,m、n 两地的一般天气状况是( ) A.m、n 两地都晴 B.m、n 两地都有雨 C.m 地有雨,n 地晴 D.m 地晴,n 地有雨 解析 第 14 题,由图可以看出,这是北半球近地面的锋面气旋图,根据水平气压 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推断出 m 地风向是西南
10、风。 第 15 题,由图可以看出,图示锋面是暖锋(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根据暖锋 降水区在锋前,可以知道 m 地是晴天,n 地有雨。 答案 14.A 15.D 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图中甲地经常出 现浓雾迷漫的现象。读图完成 1617 题。 16.下列四幅图中,与山谷出现浓雾时段的环流特征相符的是( ) 17.图中甲地山谷浓雾弥漫数日不散,主要是因为( ) A.太阳辐射较弱 B.气温较低 C.暖湿水汽充足 D.风力较弱 解析 第 16 题, 山谷地区, 白天吹谷风, 谷地两侧山坡气流上升, 中心气流下沉, 不会形成雾;夜晚吹山风,谷地两侧山坡气流下沉,中心
11、气流上升,气温降低使 水汽冷却凝结,可能形成雾。第 17 题,风力弱,吹散作用弱是浓雾弥漫数日不散 的主要原因。 答案 16.C 17.D 下图为北半球某水库一年中流入量、流出量的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 1819 题。 18.下列月份中,水库水位最高的是( ) A.12 月 B.3 月 C.6 月 D.9 月 19.该水库可能位于( ) A.我国东部 B.地中海地区 C.美国东北部 D.俄罗斯南部 解析 第 18 题,由所学知识可知,水量由盈转亏时储水量最大。从 9 月到次年 3 月,水库的流入量一直大于流出量,水位在持续升高,至 3 月时水位最高。第 19 题,该水库位于北半球,且冬季时水库
12、的流入量最大,说明冬季时该地区的降水 较多,由此可判断该水库可能位于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区,选项中只有 B 项为地 中海气候区,其他选项错误。 答案 18.B 19.B 下图是某区域在纬度、海陆和洋流等因素作用下气温分布的理想模式,最热月相 邻两条等温线之间相差 5,最冷月相邻两条等温线之间相差 10。读图,回答 2021 题。 2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该区域位于南半球 该区域位于北半球 M 洋流为暖流 M 洋流为寒 流 A. B. C. D. 21.M 洋流可能为( ) A.加利福尼亚寒流 B.巴西暖流 C.秘鲁寒流 D.北大西洋暖流 解析 第 20 题,由所学知识可知,最热月陆地等温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 第二 单元 地球 圈层看 地理环境 检测 试卷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48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