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 学案(含答案)
《2.1.2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 学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1.2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 学案(含答案)(13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课时课时 2 2 内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 学习目标 1.结合实际,了解地表形态的变化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2.了解地质构 造的类型及其与地表形态的关系。3.了解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其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一、内、外力作用与板块构造学说 1内、外力作用比较 作用 特点 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能量来源 地球内部热能 太阳能及地球重力能等 表现形式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 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 对地表的影响 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 使地表趋于平坦 相互关系 内、外力作用是同时进行的;地表形态就是在内力与外力长期作用下 形成的 2.板块构造学说 (1)六大板块:
2、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2)学说内容 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 板块内部地壳运动比较平缓,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 板块相对移动,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 判断 1地壳的水平和垂直运动是依据地表的运动方向判定的。( ) 2东非大裂谷是由地壳水平运动造成的。( ) 3在内力作用中,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 ) 4就全球规模的运动而言,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以垂直运动为辅。( ) 二、内力作用的“足迹” 1地质构造:地壳运动引起的岩层永久性变形、变位。 2常见的地质构造及构造地貌 地质构造 常形成地貌 褶 皱 A 背斜
3、 山岭 B 向斜 谷地或盆地 C 断层 谷地或陡崖 3. 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 找矿:石油、天然气多储存于背斜构造中 找水:在向斜盆地中易找到地下水 工程建设:隧道、水库建设,应尽量避开断层 思考 地质构造就是地貌吗?简述理由。 答案 不是。地质构造指地壳中的岩层因地壳运动的作用发生变形与变位而遗留下来的形 态;地貌是地球表面各种形态的总称。可简单地理解为:地质构造是岩层的形态,或埋藏 于地下,或出露于地表;地貌是指地表的高低起伏形态。 三、外力作用的表现 1外力作用 (1)主要来源:流水、风、冰川、海浪、重力等。 (2)表现形式: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堆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等。 2主要
4、外力地貌 地貌作用 侵蚀地貌 堆积地貌 流水作用 流水冲刷、 下切作用形成沟谷, 强 烈向下侵蚀常形成峡谷 流速降低,泥沙沉积,在山谷口形 成冲积扇和洪积扇,在河流中下游 形成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 风力作用 风力扬起沙石, 吹蚀地表, 形成风 蚀蘑菇、风蚀洼地等 风力减小或气流受阻,风沙沉积, 形成沙丘、沙垄等风积地貌 3.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1)平整土地、修筑梯田、挖河修渠、修建水库等可以达到趋利避害的目的。 (2)不合理的活动对地表形态的改变,又会产生消极的作用。 探究点一 板块构造学说 1915 年魏格纳在大陆与大洋的起源一书中提出了大陆漂移的概念,60 年代初郝 斯(H.Hes
5、s)提出了海底扩张的概念,结合二者的思想和越来越多的证据,随后形成了板块 运动学说,并成功解释了很多关于地球活动的不解之谜。70 年代以来,以证实板块构造学 说为目的的世界规模的地球观测蓬勃开展,据科学观测,这些板块确实在以每年 1 厘米到 10 厘米的速度在移动。结合“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分析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 A 处与 B 处相比,地壳较稳定的是_处,因为_。 答案 A A 位于板块内部,B 位于板块交界处。 2图中数码代表_板块,数码代表_ 板块;喜马拉雅山脉是由图中板块与_(板块名称)相撞形成的;安第斯山 脉是由板块与_(板块名称)相撞形成的。 答案 美洲 太平洋 印度洋板块 南
6、极洲板块 3根据图中板块的运动方向,预测红海海域的面积会逐渐_,大西洋的面积会 _,太平洋的面积会_;地中海则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消失。 答案 增大 增大 减小 4下列各组城市之间的距离,由于板块运动而正在变短的是( ) A东京、北京 B纽约、巴西利亚 C伦敦、华盛顿 D开罗、罗马 答案 D 板块运动及形成的地貌 板块相对移动,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具体分析如下表: 发生区域 板块张裂区 板块碰撞区 大陆板块与 大陆板块 大陆板块与 大洋板块 边界类型 生长边界 消亡边界 消亡边界 运动方向 | | | 形成地貌 裂谷、海洋、海岭 高大山脉 海岸山脉、海沟、岛弧 举例 东非大
7、裂谷、红海、 大西洋等 喜马拉雅山脉、 阿尔卑斯山脉 安第斯山脉、 太平洋西部岛 弧、海沟 示意图 读“日本海沟示意图”,回答 12 题。 1图中 M、N 分别属于( ) A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 B亚欧板块、美洲板块 C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 D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 2与日本海沟所处板块边界类型相同的是( ) A安第斯山 B红海 C冰岛 D东非大裂谷 答案 1.D 2.A 解析 日本海沟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安第斯山位于南极洲板块与美洲 板块的消亡边界;红海、冰岛、东非大裂谷均位于板块生长边界。 探究点二 内力作用 2017 年 7 月 21 日,中国石化勘探分公司在川东南丁山构造
8、预探井顺利完成超高压分 段压裂施工,创造了多项新纪录,有望突破丁山区商业气流关。 1按照正常形成顺序,图中 AF 字母代表的地层,形成的先后顺序应该是怎样的?有什 么规律? 答案 F 地层先形成,然后形成的是 E,以后依次形成了 DCBA,规律是先形成的 地层在下,后形成的地层覆盖在前面的地层上。 2正常的地层是水平平行的排列,因受内力的挤压而弯曲变形,才会形成图示形态。你 能从岩层的弯曲形态来区分甲、乙两地分别属于哪种地质构造吗? 答案 一般来说,岩层向上拱起的乙是背斜,向下弯曲的甲是向斜。 3从地层的新老关系来看,甲、乙两地在同一水平面上的地层分布有什么区别? 答案 甲地是向斜, 从向斜中
9、心向两侧, 岩层由新到老; 乙地是背斜, 从背斜中心向两侧, 岩层由老到新。 4一般情况下,岩层向上拱起形成山地,向下弯曲形成谷地,图中的甲、乙两地为什么 倒置为“背斜成谷、向斜成山”? 答案 乙地是背斜,顶部受张力,岩层破碎,容易受侵蚀,易形成谷地;甲地是向斜,向 斜槽部受挤压,岩层紧实,不易受侵蚀,易形成山地。 5你认为判断地质构造时,按地形与地层新老关系判断,哪个方法更准确?为什么? 答案 按照地层的新老关系判断更准确。因为地形容易受到外力的作用而发生改变,容易 形成地形倒置,不能反映内力作用形成的地质构造。 6你认为川东南丁山构造预探井最可能位于甲、乙中的哪个位置?为什么? 答案 乙地
10、。因为乙地是背斜构造,地层向上拱起,密度较小的石油、天然气容易在背斜 顶部的空隙里贮存。 地质构造图的判读 (1)背斜和向斜的比较 背斜 向斜 判 读 方 法 从形态上 岩层一般向上拱起 岩层一般向下弯曲 从岩层的新老 关系上 中心老,两翼新 中心新,两翼老 图示 构 造 地 貌 未侵蚀地貌 山岭 谷地 侵蚀后地貌及 成因 谷地 山岭 背斜顶部因受张力, 岩石脆弱, 易 被侵蚀 向斜槽部受挤压,岩 性坚硬不易被侵蚀 图示 岩层由老到新;P 处向斜成山;M 处背斜成谷 (2)主要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 构造名称 实践意义 原因或依据 背斜 石油、天然气埋藏区 岩层封闭,常有“储油构造”,最上 为天然
11、气,中为石油,下为水 隧道的良好选址 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且不易储水 顶部地带适宜建采石场 裂隙发育,岩石破碎 向斜 地下水储藏区,常有 “自流井”分布 底部低凹,易汇集水,承受静水压力 断层 泉水、湖泊分布地;河 谷发育 岩隙水易沿断层线出露; 岩石破碎易 被侵蚀成洼地,利于地表水汇集 铁路、公路、桥梁、水 库等的回避处 岩石不稳定,易诱发断层活动,破坏 工程设施;水库水易渗漏 下图为“某地某水平面的岩层分布图”。读图,回答 35 题。 3图中甲处的地质构造为( ) A褶皱 B背斜 C向斜 D断层 4若该地地表甲为谷地,丁为山岭,其成因是( ) A地壳运动所致 B内力作用所致 C岩浆活动所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1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486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