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学案(含答案)
《3.2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学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2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学案(含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第二节第二节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学习目标 1.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基本内涵,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举例说明地球圈 层间的能量交换及其途径。3.举例说明地球圈层间的物质运动形式。 一、地理环境要素间的相互作用 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和土壤等。 2整体性: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并不断地进行 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推动地理环境的发展变化。 3整体性的体现 (1)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保持协调一致。 (2)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制约,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3)不同区域之间的相互联系,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
2、其他区域。 二、地球圈层间的能量交换 1作用:能量是维持地表系统正常运行的动力,是联系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的桥 梁和纽带。 2主要体现 例如大气圈与水圈之间的能量交换。 (1)海洋对大气的作用:主要是海洋输送大量的热能来改变大气运动。 (2)大气对海洋的作用:主要是通过风的驱动作用将动能传输给海洋,并通过大气与水面的摩 擦作用驱动水体流动,形成风海流。 (3)大气圈与水圈之间还存在着势能的传输与交换:气压升高,海面降低;气压降低,海面升高。 三、地球圈层间的物质运动 1作用:与能量交换一样,是地理环境发展演化的原因,也是圈层间相互联系的纽带。 2案例 (1)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吸
3、收 释放 制造或消耗 光合作用 CO2 O2 制造有机物 呼吸作用 O2 CO2 消耗有机物 物质在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水圈之间运动 (2)地理环境中的水循环、碳循环等物质运动,往往跨越圈层界限,它们既是圈层相互联系的 纽带,也是圈层相互作用的体现。 思考 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是双向的,能量传递也是双向的吗? 答案 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是双向的,但是能量只能单向流动,不能循环利用。 探究点一 地理环境要素间的相互作用 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特征就是干旱,年降水量小于 200 mm。主要原因 是距离海洋远,且有高山阻挡,海洋湿润气流不易到达,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4、。 材料二 从有文字记载开始,黄土高原就属于森林草原区,在西周和春秋时期,森林覆盖率 达 53%,当时河流众多,比较清澈,枯水季节流量也较大。但随着人口的增加,放牧、农垦 活动等加大,至宋代以后“郁郁葱葱,绿荫冉冉”的景观就消失了。到了明清以后,已经达 到无地不耕的地步,且大量陡坡被开垦,水土流失大大加强。森林只零星地分布在偏僻的山 区。(如图所示) 1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协调一致是整体性的表现之一,根据材料一,分析西北地 区的各自然要素是怎样与整体的特征相协调的? 答案 西北地区的整体特征是干旱,其中的每个自然要素都与干旱特征相协调。比如植被稀 少,以耐旱的草原、荒漠为主;地貌多风蚀
5、、风积地貌;土壤发育差,有机质含量少;径流 量小、多内流河、湖。 2“牵一发而动全身”是整体性的又一表现,以黄土高原的变化为例说明这个表现。 答案 因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如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战争等,破坏林草,植被 要素发生了变化。植被的减少,导致水土流失加剧,牵一发而动全身,引发了黄土高原其他 要素的系列变化,如: 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 水文变化:含沙量大,季节变化大 地貌变化:侵蚀沟谷,沟壑纵横 土壤侵蚀:表土流失,肥力下降 植被退化:覆盖率下降,逐渐消失 气候变化:蒸发加剧,趋于干旱 体现出环境要素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 3再列举几个由于人类的干扰而使地理环境“牵一发而动全身”
6、的具体例子。 答案 长江中下游围湖造田导致洪涝灾害;热带雨林的破坏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江南 丘陵的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澳大利亚兔子的引入导致草原退化;西北地区过度垦荒 导致土地荒漠化等。 4 材料二中的这一要素的变化会对黄河下游地区带来什么影响?说明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具 有哪一特征? 答案 中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加下游河道泥沙淤积加重河床抬升 河道泄洪能力降低洪涝威胁加重。 说明了地理环境区域之间相互联系,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区域。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结合案例分析如下: (1)自然地理环境的统一演变 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
7、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如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形 成温带荒漠景观。如下图: (2)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某一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及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即“牵一发而动全 身”,如大量使用化石燃料,滥伐森林会引起生态环境失调。如下图所示: (3)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影响其他地区 例如,在河流上游、中游地区砍伐森林,导致水土流失,会对下游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 影响。 下图为“某地区地理环境要素联系示意图”。读图完成 12 题。 1图中方框相应内容的排序,正确的是( ) A生物多样性减少、调蓄能力减弱、洪涝灾害加剧、粮食产量下降 B洪涝灾害加剧、调蓄能力减弱、生
8、物多样性减少、粮食产量下降 C调蓄能力减弱、洪涝灾害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粮食产量下降 D粮食产量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调蓄能力减弱、洪涝灾害加剧 2关于图示地理环境要素间关系揭示的原理,叙述错误的是( ) A地理环境各要素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B各地自然地理环境的总体特征是不一样的 C某一环境要素变化可导致其他要素相应变化 D某地理环境的改变会导致其他环境的变化 答案 1.C 2.B 解析 第 1 题,运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进行判断,注意各要素间的因果联系。C 正确。 第 2 题, 框图表达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 相互作用。 故叙述错误的是 B 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3.2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学案含答案 3.2 地理环境 整体性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487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