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和创新》课件(共32张PPT)
《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和创新》课件(共32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和创新》课件(共32张PPT)(32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程标准: 1.结合汉至唐的选官制度,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选官制度变化的原因、趋势及影响。 2.搜集“中外朝”“三省六部制”等史料,从“史料实证”角度认识汉至唐中枢政务机构的变化及作用。 3.结合赋税制度的变革,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唐代两税法改革的背景、内容和影响。,教 学 目 标,时空坐标,知识结构,选官制度,选官制度是我国封建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早在国家产生之际,就已经有了选官制度,它的发展变化乃至创新,反映了我国政治制度的延续性和创新性。,概念,察举制,汉朝时期,国家建立了以察举为主的选官制度,以品德为主要标准,由地方向中央推荐人才
2、。,标准,标准有四条,“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按章覆问,文中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决,才任三辅令,皆有孝弟廉公之行。”,评价,扩大了统治基础;但权操于上,民意无法体现,具有封闭性。 童谣: 举秀才,不知书, 察孝廉,父别居, 寒素清白浊如泥, 高第良将怯如鸡,一、选官制度,史料阅读,察举制变化,一、选官制度,察举在汉武帝时形成固定制度,由郡国定期向中央推举人才(西汉时每年举1人),以及应中央政府的特殊需要,不定期推举若干专门人才。常见的察举名目是举孝廉,还有如贤良、文学、兵法等。察举标准有四条,“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
3、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按章覆问,文中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决,才任三辅令,皆有孝弟廉公之行。” 察举虽由地方官掌握,但前提往往是被选拔人当地的士人舆论, 当地舆论对所有人都有一个基本的评价,评价高者,很自然能够被推举。 张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导论,开始: 选拔权力:从中央掌握 选拔依据乡里清议、德才兼备,汉末: 选拔权力从中央掌握到世家大族控制 选拔依据从德才兼备到门第门生,征辟制汉武帝时开始推行的一种自上而下选拔官吏制度,背景,九品中正制,汉末社会动荡,察举制所依赖的乡里清议失去了社会基础。那时,选官多操纵在地方大族名士手中。他们交结朋党,严重干扰了人才选拔
4、。自曹操开始,尝试新的选人方法,曹丕继魏王后,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颁制九品中正制。,内容,曹魏时,创立了新的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中央委任中正官为各地人才评定等级,共分九等,朝廷依此授以相应的官职。选官标准从初创时期的家世和才能并重,发展到西晋时期主要看重家世。,评价,这种选官制度既继承了两汉乡里评议人物的传统,又将评议权收归中央,在一定时期内加强了中央集权。但九品中正制逐渐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随着士族的没落,九品中正制无法继续。,一、选官制度,史料阅读,九品中正制,一、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是针对察举制带来的选举权流失的弊病,而采取的选举改革,其目的就是将选举权收回中央,由乡里评议改为官
5、方评议,削弱地方化的倾向张鸣中国政治制度史导论,九品中正制异化 选拔权力:从中央掌握到又被世家大族控制 选拔依据:从家世才能并重到只看家世,中正评定人才,越来越依据士人的家世,父祖为高官者,在选举上占了越来越大的便宜。久而久之,门第高者品级就高,门第低者品级就低,朝廷任命中正官时,往往要征求本地出身的高官们的意见,连中正本身的公正性也逐渐丧失。终于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 的局面。 张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导论,背景,科举制,士族腐朽,九品中正制不再适应社会需要庶族地主兴起,参与政权,内容,形成:隋朝废除九品中正制,同时把察举制度中的考试 因素加以强化,科举制度开始形成。特点:是自由报名
6、,通过考试差额录取,“分科举人”。科目:唐代科举最重要的科目是进士科 ,考试方式为命题写作诗、赋,录取不易,最受重视。,评价,作用:科举制使一批出身社会中下层的读书人通过相对公平的考试参加政权,扩大了统治的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从察举制到科举制,官员选拔变得更加公开和公平,中国古代选官制度逐渐走向成熟与完善。,一、选官制度,史料阅读,一、选官制度,西安大雁塔唐代进士题名帖,宋代科举考试图,科举制,特点:自由报名,公平竞争、地位高,受重视,难度较大,其艰难谓之“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其有老死于文场者,亦无所恨。故有诗云:“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五代)王定
7、保唐摭言,史料阅读,科举制,一、选官制度,(科举制)用意在用一个客观的考试标准,来不断的挑选社会上优秀分子,使之参预国家的政治。此项标准,一则求其公平,不容舞弊营私。二则求其预备之单纯与统一,减免经济上之限制,使贫民亦有出身。又间接助成国内风俗教化之统整,以辅成大一统政府之团结与巩固 。 钱穆国史大纲,问题探究,材料一 随着门阀世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隋文帝废除唐人杨绾云:“近炀帝始置进士之科,当时优试策而已。” ;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其艰难谓之“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其有老死于文场者,亦所无恨。故有诗云:“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材料二 (科举制)
8、用意在用一个客观的考试标准,来不断的挑选社会上优秀分子,使之参预国家的政治。此项标准,一则求其公平,不容舞弊营私。二则求其预备之单纯与统一,减免经济上之限制,使贫民亦有出身。又间接助成国内风俗教化之统整,以辅成大一统政府之团结与巩固 。 钱穆国史大纲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科举制的进步性和局限性。,积极: 打破了贵族垄断官场的情形,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 扩大了官吏的来源和社会的统治基础,; 使官员选拔变得更加公开和公平,促使选官制度逐渐成熟; 提高了官员的素质和行政效率; 有益于社会形成重学的风尚; 促进文学的繁荣 (如唐以诗赋取士,促进唐诗繁荣) 对西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和创新 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和创新课件共32张PPT 统编 2019 必修 中外 历史 纲要 隋唐 制度 变化 创新 课件 32 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488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