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学案3(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学案3(含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第第 1919 课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学习目标:1.掌握淝水之战的基本史实。 2.熟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3.认识到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缔造的, 初步树立维护民族团结的民族 观。 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 难点:理解民族交往、交流和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学习要求: (1)认真阅读课本,做好读书标记,掌握基本知识点。 (2)同学们之间要团结合作,认真研究讨论,探求问题,解决问题。 学习过程: (一)明确目标 (二)自主学习 一淝水之战 1.背景:强大后的前秦与南方的_形成对峙的局面。 2.经过:_年,苻坚不顾上下反对,强征各族人民当兵,企图
2、灭亡东晋,统一中国。东 晋团结一致,在_与前秦军前锋隔岸对峙。最终东晋打败前秦。 3.影响:淝水之战是中国古代又一次_的著名战役。淝水之战以后,_很快土崩 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1.背景: 4 世纪后期, 游牧在阴山地区的_族_部迅速崛起, 建立北魏。 _, 北魏统一_,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 2.措施:北魏_力排众议,494 年迁都_;推行汉化措施,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 须使用_,禁用_;以_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_;鼓励鲜卑贵 族与汉人贵族_。 3.影响:促进了_,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1.表现 (1)生产生活方式:魏晋以来,
3、内迁的各族人民向汉族人民学习农业技艺,逐渐将原来从事 _生产的习惯转变为从事_生产。而汉族人民向北方各族人民学习畜牧经验,又 学习和接受他们的_、_、_等,融入汉族的生活中。 (2)政治:十六国北朝政权的统治者,与汉族士人合作,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实行 _制度。 (3)文化:北魏孝文帝改革后,_成为北方主要的通用语言。西北民族的_、 _等也受到汉族人民的喜爱。 (4)民族心理: “胡” “汉”观念逐渐淡薄,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 (5)民族关系:这一时期的民族关系,有时矛盾激化,甚至发生战争,但在总体上,民族隔阂 趋于_,民族关系趋于_。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
4、 2.历史意义:北方地区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进一步丰 富了中华民族的_文化和_文化,并为_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 定了基础。 (三)合作探究 阅读下列材料,思考问题。 材料一 丞相王猛说: “晋朝虽然僻处江南,却是华夏正统,目前上下安和。臣死后,希 望陛下千万不可图谋伐晋。鲜卑、羌等归降贵族终怀二心,迟早要成为祸害,应该逐渐铲除 他们。 ” 材料二 “四方基本平安,只剩下南方的东晋还在抗拒王命。我要亲自统率大军出征, 一举荡平江南地区。以我百万大军,把马鞭扔在长江中,就可以阻断长江水流,征服东晋如 同疾风扫秋叶一样。 ” (1)材料一王猛曾在哪一政权里担
5、任丞相?该政权是哪一个民族建立的? (2)材料二应该是谁说的话?“四方基本平安”具体指的是什么? (3)通过材料二判断这位统治者听从丞相王猛的劝告了吗?为讨伐东晋所发动的战役是什 么?结果如何?并具体分析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 (四)课堂检测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 1淝水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例,在此战中打败前秦的政权是( ) A 东晋 B 西晋 C 东汉 D 西汉 2.“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突然)革” 以上材料反映了孝文帝主张( ) A 改穿汉服 B 改用汉姓 C 学说汉话 D 学习汉礼 3下面是几位同学整理的某次改革的具体内容,这次改革是(
6、) 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汉族服饰。 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姓拓跋改为姓元。 鼓励鲜卑族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 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 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 A 管仲改革 B 李悝变法 C 北魏孝文帝改革 D 贞观新政 4孝文帝说过:“此间(指平城)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将都城迁 到了洛阳。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是( ) A 受到其他民族的袭扰 B 孝文帝仰慕洛阳的繁华 C 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D 为了扩大鲜卑族统治区和影响 5淝水之战作为著名战役的典范而载入军事史,对后世兵家的
7、战争观念和决战思想产生着 久远影响。下列成语,不是出自淝水之战的是( ) A 投鞭断流 B 草木皆兵 C 风声鹤唳 D 破釜沉舟 6淝水之战的战争双方是( ) A 西晋 前秦 B 东晋 北魏 C 西晋 北魏 D 东晋 前秦 7以下对淝水之战描述正确的是( ) A 淝水之战发生在公元 4 世纪前期 B 淝水之战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C 前秦军队上下一心,作战勇猛 D 淝水之战后,南方陷入混乱状态 8439 年统一黄河流域的是( ) A 三国中的魏国 B 氐族建立的前秦政权 C 鲜卑族建立的北魏政权 D 三国中的蜀汉政权 9. 北魏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都到( ) A 长安 B 洛阳 C 许 D 殷
8、 二、非选择题 10生产力的提高、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都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阅读下列材料,回 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 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域, 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 冯太后听从大臣的建议,革除部落旧俗,仿照汉制进行政治、经济改革。490 年, 冯太后病逝,孝文帝亲政。他义无反顾地将都城由平城迁往洛阳。接着就推出改官制、禁胡 服、学汉语、通婚姻、改姓氏等一系列全面改革举措。文帝及其祖母冯太后成功地承担起了 促进“胡汉融合”的任务,成为顺应北方民族大
9、融合的历史潮流的杰出代表。 华东师大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材料一中两幅图反映的历史现象广泛推广于什么时候? (2)材料二反映了商鞅变法的哪两条措施? “庶人之富者”主要指的是哪个阶级? (3)结合材料一,分析商鞅变法的背景。 (4)材料三中的孝文帝是哪个政权的政治家、 改革家?据材料三分析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 (5)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改革有什么共同作用?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三)合作探究 (1)前秦,氐族。 (2)前秦皇帝苻坚,统一黄河流域。 (3)没有,淝水之战,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原因:从前秦看:民族矛盾严重,军心 离散;苻坚骄傲轻敌,指挥失误。从东晋看:团结一致,坚决抵抗;将领足智多谋,指挥得 当。 (四)课堂检测 1.A 2.C 3.C 4.C 5.D 6.D 7.B 8.C 9.B 10.【答案】(1)战国时期。 (2)措施:承认土地私有,准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地主阶级(或新兴的地主阶级)。 (3)铁器与牛耕的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推动社会的大变革,各国纷纷进行改革。 (4)北魏。加快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进程(或促进了民族融合、民族交融、胡汉融合)。 (5)改革有利于社会的进步或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49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