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教学设计2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教学设计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教学设计2(9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 第第 7 7 课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一、一、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教版(2011)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 7 课,第一部是战国社会变化的概述, 第二部分是秦商鞅变法,第三部分是都江堰 从内容上看,它涉及到战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涵盖面非常广、容量大。从结构 上看,这三部分内容表面似乎是平行的,但从逻辑上分析,第一部的概述是后两部分的时代 大背景,后两部是第一部分的具体历史事件,后两大内容实际是反映着秦强大的因由,因此 它们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是理性概括与具体实践的关系,因果相关。而这样的逻辑关系, 抽象性强,课堂的呈现比较困难,但它又正正体现着战国这个历史时代
2、的变化这一大特质, 是学生历史理解的基础。 从纵向联系上看, 本课是上一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的继续与发展, 是下一单元的“秦统一中国”的基础与前奏,起承上启下作用,纵向上要实现知识与观念的 融会贯通。 鉴于以上分析,本课教学主题定为“以战为名” ,以“战争”为切入口,将战国与春秋 进行类比,带出战国的战争特点变化,战国社会大环境的变化(包括生产力、制度、诸侯国 规模) ,重点立足于商鞅变法与都江堰两大历史大事作为时代实践例证,归纳出秦的强大因 由,感悟战国的时代精神。此设计一方面实现了三个历史时期的纵向的联系,实现学生时空 观与历史理解上的的承接,实现知识与观念贯通;另一方面突出了战国时代
3、特点,强化学生 对的理解,实现本课的教学主体要求。更重要的是,秦的兴起,秦虎狼之师的形成,秦日后 一统一六国的必然,学生们便了然于胸了,为下一单元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二、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课标要求: 知道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 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 通过商鞅变法, 认识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通过都江堰工程感受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 教学重点:从商鞅变法与都江堰认识秦的强大过程 教学难点: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本课依据课标,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要求,本课的教学目标制订如下: 核心素养 等级 学业质量标准 历史时空 2 级 学生通过对“战国”这个时期的命名的由来及时间段的发了解,通
4、过 对国七雄的名称与地理位置的认识,通过战国与春秋在战争、社会制 度、生产工具等对比,通过对秦国强大的过程的了解,对春秋、战国、 秦的统一这三个历史时期形成一个时间与空间上的承接,能商鞅变法 与都江堰工程放置在战国的朝代背景中去认识。 历史实证 2 级 学生充分利用教学中提供的史料进行分析与探究,以长平之战为例子 认识战国战争的特点,通过青铜器铜冰鉴、三家分晋、田氏代齐历史 事件探究分封制的崩溃,以商鞅变法的措施内容分析它的影响,通过 视频材料了解都江堰工作的工作原理等,学生可以构建自己的认识体 系,并且能够运用材料作作为证据进行论证,以形成自己的认识。 唯物史观 2 级 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
5、以唯物史观的思想理解战争变化背后激烈的社 会变化是根本原因,激烈的社会变化带来各国在政治制度变革,军事、 经济发展上主动创新求变都是生产力变化的带来的影响,商鞅变法与 都江堰就是其中的代表性的历史事件。而社会的创新的变革的结果又 作用战争,奠定战争成败的基础,最终造就了秦的强大。 历史解释 2 级 能够选择、组织和运用相关材料并运用相关历史术语,能够初步解释 战国社会特点,结合些特点,学生在能短时,长远的解释商鞅变法与 都江堰结果与意义,解释秦的强大过程。 家国情怀 2 级 初步建立 对事物认识与判断要建立在对社会大背景认识的基础上观 念,形成从 不同方面了解与分析社会思维能力。并能够从战国社
6、会变化中感受历 史时代的精神,如创新、发展、智慧等等,促动学生对个人的成长路 上的感悟。 三、三、 学情分析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初一新生,他们学习热情高,思维活跃,但学习历史的时间短,学习思维,思 考方式等还是很幼稚的,分析能力还是较弱,所以,在教学中,解决抽象历史概念或历史因 果关系,就要以形象的事例去启发,去引导。所以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尝试以“战争”这个 具体的形象,通过探讨与战争相关的各种因素,各国的举措等,以探讨理性社会特征。教学 上以问题教学为主要方式,在问题设计上,由浅入深,深入浅出,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进行连 接,与学生的现在知识基础进行连接,形成认识的梯度,吸引学生的关注的同时,推动
7、教学 内容的展开。 四、四、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教学构思教学构思: 鉴于对教材与学情的分析,本课教学主题定为“以战为名” ,教师尝试以“战争”这个 具体的形象,通过探讨与战争相关的各种因素,以 “战因” 、 “战况” “战资” “战果” “战 魂”这与战争相关的五个角度,以战争的具体形象,将战国与春秋进行类比,以问题教学方 式, 带出战国的战争特点变化, 战国社会大环境的变化 (包括生产力、 制度、 诸侯国规模等) , 重点立足于商鞅变法与都江堰两大历史大事作为时代实践例证, 归纳出秦的强大, 为统一六 国奠定基础,感悟战国的时代精神。力求一方面实现三个历史时期的纵向的联系,实现学生 时空观与
8、历史理解上的承接,实现知识与观念贯通;另一方面突出了战国时代特点,综合五 大角度的逻辑推理过程,训练学生以一种多角度的,循序渐进思维方式去理解历史,解释历 史,为突破本课这一难重点的服务。在此期间,秦的强大,秦虎狼之师的形成,秦日后一统 一六国的必然,自然而然地镶嵌于其中,成为战国社会中最浓墨重彩的一幕,为下一单元学 习奠定基础。 步骤步骤 1 1:导入:导入: : 明确时空,设疑激趣,直奔主题明确时空,设疑激趣,直奔主题 在课件上投影战国二字的繁体字“戰” “國” ,以问题导入(见问题 1)明确“戈” ,代 表武器、武力,即“战争”是这个时代的大旋律,以战为名,直奔主题。 导入过程中的问题设
9、计 问题编号 具体内容 问题 1 繁体字“戰” “國”中,共同的组成部分是什么?(预设答案: “戈” ) 问题 2 它的战争有什么独特?它的时代有什么特点? (教学设问,不需学生马上答)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一方面与学生明确战国的起止时段,知道它的名称来源,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另一 方面以“战国”二字的特点,形象带出战争是这个时代的大旋律,继而再向学生进一步的设 问,激发学生求知欲,战争的气息扑面而来,营建教学的基调,明示“以战为名”的教学主 题。 步骤步骤 2 2:以战观“战” ,构筑情景,类比春秋,归纳战争特点:以战观“战” ,构筑情景,类比春秋,归纳战争特点 投影战国时期三大著名
10、战役表格,播放长战之战视频,让学生结合原来的认识 及从视频中提取的历史信息, 并以战国战争与春秋战争对比, 师生讨论与归纳战国战争的特 点。板书展示:战况:激烈(兼并战争,你死我亡) 探究战国战争特点的问题设计 问题编号 具体内容 问题 3 你知道哪些战国时期的战争? 预设答案: 依据学生的认识, 来决定教师讲多少。 战国时期三大著名战役表格。重点讲述“长平之战” 问题 4 观看长平之战视频(约 2 分钟) ,从中得出战国战国的哪些特点? 预设答案:惨烈,坑杀了四十多万人;智谋,军事谋略的运用对战争影响非常大; 规模大,双方应以几十万或上百万人参战等等。 问题 5 秦国为什么一要坑杀了赵国投降
11、的这四十多万人?预设答案:怕降兵造反, 所以一定让他们死等。结论:战国的战争是你死我亡 的兼并战争。 问题 6 为什么诸侯国要进行如何残酷的你死我亡的战争,战因是什么?(过渡性问题, 不需学生马上答)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以战观战,用战国三大著名战役,特别是长平之战,探究战国战争的特点。这一设计要 实现三得。一得,学生知道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实现课标教学要求。二得,以这些 战争为例证,特别是长平之战 ,结合视频,生动形象地展示战争的特点,合乎学生认识 直观的思维特点,因而他们能很快讲出自己的感受,及分析战争的特点,感受兼并战争的残 酷,三得:学生在历史实证素养上得到训练与提升。在此
12、基础上,继而再发问:为什么诸侯 国要进行如何残酷的你死我亡的战争,战因是什么?过渡到战国社会变化的探究当中。 步骤步骤 3 3: 透析现象, 剖析时代, 突破教学难点, 为学生理解重大历史事件奠定背景基础。: 透析现象, 剖析时代, 突破教学难点, 为学生理解重大历史事件奠定背景基础。 出示战国青铜器铜冰鉴图片及信息资料(见资料 1、资料 2) ,引导学生对它的主人身份 进行鉴定(问题 7) ,再以春秋战国地图结合三家分晋与田氏代齐的史实,师生探究战国分 封制状况(问题 8) ,以事实证明它已完全崩溃。继续再以铁制农具与牛耕的使用的进一步 推广,说明诸侯强大原因。最后以春秋战国地图诸侯国变化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教学设计2 战国时期 社会 变化 教学 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493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