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抗击八国联军 教学设计1
《第7课 抗击八国联军 教学设计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7课 抗击八国联军 教学设计1(5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第第 7 7 课课 抗击八国联军抗击八国联军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义和团运动兴起的概况;了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爆发、义和团抗击 八国联军的基本史实;掌握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通过分析“扶清灭 洋”口号的进步性与局限性,培养学生用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 能力 过程与方法 收集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及八国联军在北京烧杀抢掠的资料,掌握收集、 处理信息的方法。结合辛丑条约内容,逐条分析它对中国政治、经济、 外交等各方面的影响,掌握分析具体史实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感受义和团战士和清军爱国官兵英勇抗击八国联军侵略的史实,体会中国 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重点难点】 教学
2、重点:义和团运动;抗击八国联军 教学难点: “扶清灭洋”口号的提出; 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一组义和团的拳民被清朝当地政府和八国联军折磨斩杀的现场照) 在 19 世纪晚期,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西方列强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 “势力范围”,中华民族到了亡国灭种的关头。中国社会各个阶层都起来进行救亡图存,我 们今天将要学到的义和团运动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 7 课:抗击八国联军。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义和团运动 (一)义和团运动 1.材料展示:于是西人之教堂遂为若辈之城社,而民教涉讼之案,地方官几于不敢问矣!因 而教
3、焰日张,民气日积,自来教堂之变端,何莫非平时积忿之所致哉! 2.问题思考:结合材料分析义和团是在怎么的历史背景下兴起的? 3.教师讲述:西方列强在侵略中国时,主要用了三种手段:鸦片、枪炮、十字架。自第一次 鸦片战争结束后,欧美的天主教、耶稣教和沙俄的东正教,依靠不平等条约和大炮的保护, 先后向中国派遣传教士, 到 19 世纪末已达三千三百多人。 他们在中国建立教堂, 网罗教徒, 收集情报,干涉词讼,挑拨民族关系,进行文化侵略,并为本国政府出谋划策,掠夺中国利 权,起到了侵略者的大炮所不能起到的作用。中国人民对此极其痛恨,不断进行反抗。作为 较早被传教的山东遭到的外来文化宗教侵略更为严重, 因此
4、, 山东人民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 义的双重压榨下,首先爆发了义和团运动。 4.教师提问:义和团是由哪些组织发展起来的?最初的斗争矛头指向谁?(学生讨论) 提示:义和团由山东直隶一带的义和拳、民间结社和练拳习武的组织发展而来。初期斗争矛 头:腐败的清朝政府。 5.教师讲解:19 世纪末,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和外国传教士活动的猖獗,义和团转变 为具有广泛群众性的反帝斗争组织。清政府为利用义和团抵抗侵略者,承认其合法地位。 (二) “扶清灭洋”口号 1.学生发言:阅读教材,谈谈对“扶清灭洋”口号的认识? 提示: 口号 进步性 局限性 “扶清” 有利于争取官军 对清政府认识不清,抱有幻想。放松了对 清
5、政府的警惕 “灭洋” 鲜明地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 义的斗争意志 排斥一切洋人、洋物,盲目排外 2.教师强调: “扶清灭洋”的口号,反映了当时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已经成为社会主 要矛盾,表现了义和团具有朴素的爱国意识。但是其带有迷信色彩,这些落后的因素为清政 府控制、利用和镇压义和团提供了条件。 目标导学二:抗击八国联军 1.图片展示:展示义和团运动形势示意图 2.教师讲述:1900 年 6 月,为镇压义和团运动,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组 织联军 2000 多人,在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的率领下,从天津向北京进犯。这也是中国近代 史上参与国家最多的一次侵华战争。 3.视频链接: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7课 抗击八国联军 教学设计1 抗击 八国联军 教学 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495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