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戊戌变法 教学设计2
《第6课 戊戌变法 教学设计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6课 戊戌变法 教学设计2(8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第第 6 6 课课 戊戌变法戊戌变法 【目标解读】 【课程标准】 知道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史实。 【教学目标】 知识 与能 力 知道公车上书以及康有为、 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人物,了解百日维新的基本史实, 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由此提高学生的历史理解能力,初步培养 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 与方 法 识读课文插图等多种历史资料,制作百日维新中关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 事等方面措施的表格,思考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初步掌握分析、 归纳 历史问题的方法 情感 态度 与价 值观 以维新人士的进步立场和为变法图强勇于牺牲的事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振兴 中
2、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重点难点】 重点:1.公车上书的背景、经过和影响。 2.百日维新的背景、内容、结果和影响。 难点: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898 年 9 月 21 日,残云如雪的北京已有了些许秋意。这天早上,慈禧太后在随从的簇拥下, 出颐和园走小路回到紫禁城,为时 103 天的百日维新在这一天结束了。 慈禧一进紫禁城,就直 奔光绪帝的寝宫,但光绪帝不在屋里。此时他已走到宫门前,有人说他要跑,有人说他去迎接 太后,不管如何,他被侍卫拦回,从此便失去了自由。这一事件,史称“戊戌政变” 。 百日维新和戊戌政变是怎
3、么回事?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新课探究】 一、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 1.背景 【材料链接】 材料一 材料二 1863-1894 年间,中国民办企业数共计 119 家,投资额 680 万元,而 1895-1898 年里,新增企业数就达 74 家,投资总额更是达到了 1 432 万元。 材料三 伏乞皇上下诏鼓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本,练兵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而 已窃认为今之为治,当以开创之势治天下,不当以守成之势治天下 易 曰: “穷则变,变则通。 ” 窃为皇上筹自强之策,计万世之安,非变通旧法,无以为治。 公车上书 【总结归纳】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背景 第一,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
4、加强了对中国的侵略,使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面临亡国 的严重危机。(根本原因) 第二,洋务运动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而在甲午战后,民族资本主义则获 得了进一步的发展。(经济基础) 第三,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逐渐壮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他 们要求变法,改革社会现状。(阶级基础) 【问题探究 1】 “公车上书”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提示:根本原因:帝国主义侵略加剧,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 直接原因:马关条约的签订。 【问题探究 2】为什么把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上书称为“公车上书”? 其影响怎样? 答案提示:汉朝时,封建政府用公家的车马接送被征举的读书人,
5、后来人们就用“公车”作为 举人入京应试的代称。1895 年春,康有为、梁启超同各省举人云集北京参加会试。期间,传 来签订马关条约的消息,举人们大为震惊。各省举人先后到都察院请愿,反对签约。康有 为抓住这个机会,立即起草了上皇帝万言书,联合 18 省在北京会试的举人 1 300 多人签名, 提出拒签和约、 迁都抗战、 变法图强三项主张,请求都察院将上书代呈光绪皇帝,但遭到拒绝。 这就是中国近代史上有名的“公车上书” 。 影响:“公车上书”虽然没有成功,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却将它印发全国,引起了各阶层人士 的广泛关注,促进了维新运动的发展。1895 年康有为领导的“公车上书”,标志着维新思想 由书生
6、议政、舆论宣传发展成为社会请愿、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并由此拉开了变法维新运 动的序幕。 【问题探究 3】 “公车上书”这一事件反映了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什么样的精神? 答案提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 2.领导人物 二、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 戊戌变法时期学会、学堂、报馆一览表: 名称 时期 地点 创办人 万木草堂 1891 年 广州 康有为 中外纪闻 (原名万国公报) 1895 年 北京 康有为 强学会 1895 年 北京 康有为 时务报 1896 年 上海 梁启超(主笔) 国闻报 1897 年 天津 严复 知新报 1897 年 澳门 康广仁 时务学堂 1897 年 湖南 王先谦 (
7、梁启超为校长) 湘报 1898 年 湖南 谭嗣同 南学会 1898 年 湖南 谭嗣同 保国会 1898 年 北京 康有为 【问题探究】维新派的这一系列宣传活动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什么作用? 答案提示:冲击了封建社会腐朽沉闷的思想文化,引发了一场思想解放潮流,激发起人们关心 国家命运的热情,启发了人们探索救国之道的积极性,为随后进行的戊戌变法做了有力的铺 垫。 三、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潮百日维新 1.背景 【材料链接】 材料一 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分中国为言。若箭在弦,省括即发。海内惊惶,乱民蠢 动瓜分豆剖,渐露机牙,恐惧回惶,不知死所。恐自尔后,皇上与诸臣虽欲苟安旦夕, 歌舞湖山而不可得矣,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6课 戊戌变法 教学设计2 教学 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49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