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新民主主义革命 教学设计
《3.3 新民主主义革命 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3 新民主主义革命 教学设计(12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三三 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要求“慨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慨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 响。慨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响。慨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 意义。 ”意义。 ” 教材主要从五个方面介绍了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的情况:五四风雷、中国共产党 的诞生、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武装起义和土地革命、红军的长征。这些内容全方位介绍了 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情况以及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的新民主主义
2、革命 曲折发展的历程。 本课的基本线索是: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独立登上政治舞台,中国民主革命进入到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阶段。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 相结合,诞生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国情,提出了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中国 革命分两步走:一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一是社会主义革命。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以组织工人 运动为中心任务,出现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但由于工人阶级单枪匹马而失败。由此,中 国共产党认识到建立统一战线的重要性,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同发动国民革命。由于国民 党右派背叛革命,加上中国共产党放弃对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国民革命失败。中国共产党 发动
3、旨在攻打中心城市的武装起义,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由于国民党力量强大而失败。在斗 争实践中,中国共产党逐渐走向成熟,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 并在遵义会议中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党的方针、 政策和路线 的问题。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进行土地改革,进一步得到广大农民的支持,并最 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学习本课的现实意义: 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光辉篇章, 由此而锻造出的伟大的长征精神光芒永存。 什么 叫“长征精神”?它在今天有何现实意义? 红军指战员在长征途中表现出了对革命理想和事业无比的忠诚、 坚定的信念; 表现出了 不怕牺牲、敢于
4、胜利的无产阶级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了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 高尚品德。 这些构成伟大的长征精神: 坚忍不拔、 自强不息、 勇往直前!长征是人类的壮举, 一部光辉的史诗!现在我们又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长征,特别是当年红军长征经 过的地区,今天正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开发西部也会遇到资金、技术、人才、设备等诸 多困难,这更需要我们将“长征精神”发扬光大!只有将“长征精神”薪火相传,才能把 21 世纪的中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 1知识要求:知识要求: 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提出民主革命纲领、中国策一次工人运动高 潮、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5、和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北伐战争、 上海工人武装起义、 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中国革命道路的形成、中华苏维埃 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土地革命、长征、遵义会议、土地改革、人民解放战争、中国人 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等。 2 2能力要求:能力要求: 以比较五四运动和辛亥革命的异同为切入点, 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 异同,培养分析和比较历史事件的能力。 通过对“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形成原因的分析,培养运用历史材料说明历史问题的 能力。 通过对太平天国运动、 辛亥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在解决农民土地问题上的不同态度和措施
6、的对比,培养分析和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 3 3情感目标:情感目标: 通过对“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形成的分析,认识将马列主义和中国实 际相结合是中国共产党获胜的重要法宝。 通过对土地革命、 土地改革等对中国革命的影响的分析, 认识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 人。 通过对太平天国运动、 辛亥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综合分析, 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 国人民走经过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道路, 这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 是中国人民的 历史选择。 重重点难点:点难点: 重点:重点: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熟历程。 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中国共产党的 成熟既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民
7、主主义革命成功的重要原因。 难点:难点: 中国共产党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成熟的。 中国共产党于 1921 年诞生, 以 1935 年的遵义 会议为成熟的标志。其间经历了中共一大、二大、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国民革命、武装起 义、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遵义会议等众多历史事件,这些历史事件头绪大多,但又环环相 扣,需要学生有高度的概括能力。 教学课时: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与发展, 第二课时为新民主义革命的胜利。 新课探究新课探究 第一课时 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与发展 本课时学习任务 教师要与学生一起探究的三个问题教师要与学生一起探究的三个问题(五四运动是怎样爆发的,有什么重
8、要影响?中国 共产党是怎样成立的,有何伟大意义?国共合作是怎样形成的,又是怎样破裂的?)需要解需要解 决四个概念决四个概念(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民主革命纲领、北伐战争、南昌 起义、革命根据地) 。 导言部分: 相信我们每一个人都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歌词吧。提起这诞生在七十多年前 抗日前线血与火中的国歌,我又想起了八十多年前在巴黎和会中国的主权遭到践踏的时候, 中国的青年学生起来了,中国的知识分子起来了,中国的商人起来了,中国的工人阶级起来 了,他们同样为了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自由,不怕流血,不怕坐牢,与北洋政府进行不屈不 挠的斗争,揭开了中国新民主革命的序幕。 新课学习
9、一、五四爱国运动 1 1、五四运动的背景(教师分析总结)、五四运动的背景(教师分析总结) 经济基础:辛亥革命后,中国近代工业迅速发展; 阶级基础:工人阶级的力量不断壮大; 政治基础:北洋军阀的封建专制统治促使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加深(根本原因) 思想基础:十月革命后,先进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 直接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2 2、 五四运动的过程:五四运动的过程: (学生概括) 5 月 4 日6 月初:运动的中心在北京,学生为先锋; 6 月 5 日后:运动的中心在上海并迅速波及全国,工人阶级为主力; 结果:取得初步胜利(释放被捕学生,罢免卖国贼职务,拒签和约) 。 3 3、五四运动的意义:
10、、五四运动的意义: (学生概括) 性质: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特点(各阶层作用) :青年学生先锋,工人阶级主力军; 影响: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思考:思考: 如何理解五四运动“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重点引导学生从革命的领导阶级、指导思想、最终前途等方面分析“新”字的含义, “开 端”二字应强调。 联系在于:都属于反侵略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区别于: 领导阶级不同,领导阶级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民族资产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 级是无产阶级; 指导思想不同,指导思想不同,前者的指导思想
11、是三民主义,后者的指导思想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革命前途不同,革命前途不同,前者是要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后者是要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走 社会主义道路。 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独立登上政治舞台,并成为运动后期的主力,发挥了重大的政治 作用,这已经预示着无产阶级在革命中的领导地位;而且,人民群众在五四运动中体现了伟 大的力量,这就对以后的民主革命产生了有益的启示。 过渡:过渡: 关于中国共产党, 我们每一个人都不陌生, 我们知道它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执政党, 诞生于 1921 年 7 月,至今已经有 6 000 多万党员。中国共产党成立仅仅 28 年,就完成了从 林则徐到孙中山 80 年来千
12、千万万中华民族的仁人志士前赴后继想要完成而没有完成的事业 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自由。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 1、 诞生的条件:诞生的条件: 五四运动后的中国, 已经具备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一切条件。 请同学们结合五四运动爆 发背景和意义的分析,并回忆中国同盟会成立的历史条件,回答这一问题。 (从经济基础、 阶级基础、思想基础、干部基础和组织基础方面分析) 经济基础: 辛亥革命后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 阶级基础: 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并登上历史舞台; 思想基础和干部基础: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 组织基础: 各地共产党组织的成立。 2 2、 中共一大:中共一大: 时间:1921 年 7 月 23 日;
13、地点:上海(最后一天在嘉兴南湖) ; 主要内容:确立党的名称;制定党的纲领;明确中心任务等。 3 3、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时间:中共二大(1922 年 7 月) ; 条件:对于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的正确分析; 最高纲领: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最低纲领(民主革命纲领) :打倒军阀,推翻国 际帝国主义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意义:第一次在全国人民面前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 4 4、 诞生的意义:诞生的意义: 性质:新型工人阶级政党,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进行 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的政党; 特点:不仅代表工人
14、阶级的利益,也代表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 影响: 思考:思考: 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中国革命的面 貌焕然一新。 ” 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领导阶级(无产阶级); 中国革命开始有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中国共产党的最低纲领); 中国革命有了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 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前途(社会主义); 中国革命的群众基础更为广泛(如工人运动、农民运动); 中国的革命力量开始建立革命联盟(如国共合作),等等。 过渡:过渡: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以组织工人运动为中心任务,出现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但由于 工人阶级单枪匹马而失败。由此,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建立统一
15、战线的重要性,与中国国民党 合作,共同发动国民革命。 三、国民革命 1 1、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致力于组织工人运动。从 1921 年下半年开始,工人运动在全国 范围内开展起来。1922 年 1 月到 1923 年 2 月出现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大小罢工 100 多 次,参加人数达 30 万人以上。这体现了工人阶级巨大的革命能量。但是,由于工人阶级单 枪匹马,反革命力量异常强大,这就决定了无产阶级必须和其他阶级联合起来。 此时孙中山的思想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经过五四运动, 孙中山看到人民群众的伟大力 量。 中国共产党组织的波澜壮阔的工人运动同样也启发了
16、孙中山。 孙中山由此开始转变辛亥 革命期间轻视人民群众力量的想法, 决定放弃依靠军阀打军阀的做法, 转而发动群众。 另外, 十月革命的胜利也使孙中山受到很大鼓舞。 孙中山个人思想的伟大转变, 实际上也反映出中国民主革命的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 即只有 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才可能取得革命的成功。 2 2、 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1924 年初,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实现和国民直命 运动的兴起。国共合作的形式是党内合作,即中国共产党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中国国民党。 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新主民主义。 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是 1926 年一 1927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3.3 新民主主义革命 教学设计 教学 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50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