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检测试卷(含答案)
《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检测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检测试卷(含答案)(11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专题检测试卷专题检测试卷(四四) (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 第卷(选择题,共 48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4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 1(2019 厦门高一检测)1949 年 9 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通过了具 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这说明本次会议( ) A代行立法机构的职权 B暂行中央政府的职责 C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确定了社会主义原则 答案 A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19491954 年政协代替人大行使职能,人大是中国的立法机构,故 A 项正确。 2郭道久指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民主政治的集中体现,
2、虽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经历 过曲折,但它仍然是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面旗帜。这是因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A奠定了民族独立发展的基础 B保障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 C开始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进程 D是一种最好的政权组织形式 答案 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中“它仍然是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面旗帜”可知,人民代 表大会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集中体现,最能保障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是我国的根本 政治制度,故选 B 项。 3(2018 临沂高一上学期期末,15)刘少奇在宪法草案的报告中指出:“我们采取这种制度, 是同我们国家根本性质联系的。中国人民就是要采用这样的政治制度来保证国家沿着社会主 义道路
3、前进。该“制度”是指( ) A社会主义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答案 B 解析 材料中“要采用这样的政治制度来保证国家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前进”表明应是三大具 体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之一, 故 A 项错误;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根本政治制度, 与材料中“同 我们国家根本性质联系的”相符,故 B 项正确;政治协商制度是政党制度,与材料中“同我 们国家根本性质联系的”不符,故 C 项错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民族制度,与材料中“同 我们国家根本性质联系的”不符,故 D 项错误。 4 周恩来在谈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时说: “中国如果采取联邦制, 就会
4、在各民族间增加界墙, 增加民族纠纷。因为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同汉族长期共同聚居在一个地区,有些地区汉族 都占很大比重,若实行严格的单一民族的联邦制,很多人就要搬家所以我们要实行 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对此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 联邦制不利于各个国家的民族团结与发展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由我国历史与国情决定的 在民族聚居区都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A B C D 答案 C 解析 材料仅表明联邦制不适合我国国情,并没有说它不利于各个国家的民族团结与发展, 故错误;材料只是指出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由我国历史与国情决定的,并未说明 在民族聚居区都要实行民族区域
5、自治,故错误。正确,故选 C 项。 5“五四宪法开创新纪元,十年文化大革命遭遇磨难中断,十一届三中全会得以恢 复发展, 十八大以来制度日趋完善。 如今您正充满生机活力, 肩负着为人民当家做主的重托, 迈着矫健步伐豪迈向前。”该诗赞颂的制度是( ) A政治协商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基层民主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答案 D 解析 “五四宪法”是指 1954 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 立于1954 年, “文化大革命”时期中断, 新时期得以发展和完善, 与题干材料相符, 答案为D。 6在中国要避免“文化大革命”那样的悲剧重演,以下哪一项保障最可靠( ) A彻底批判封建
6、思想 B防止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 C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 D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 答案 C 解析 由于“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肆意践踏,出现了一系列的冤假错案,使我们认识 到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必要性。故选 C。 7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审议并 通过了一部法律,它成为我国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这部法律是( ) A195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1982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 答案 B 解析 根据“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和“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可以判断是指
7、1982 年宪法,故 B 项正确。 8关于下面漫画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漫画表明了直接选举优于间接选举 B其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C该漫画体现了我国最根本的政治制度 D该漫画说明了各级官员均由民选产生 答案 B 解析 1998 年,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 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改变了过去由上级政府任命村委会干部的做法,推进农村的民 主制度建设,与材料中“村干部直选”相符,故 B 项正确。 91978 年至 1992 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重要法律 230 多部。其中主要包括 1982 年宪 法、 刑法 民法通则 刑事诉讼法
8、民事诉讼法等。这一立法高峰的出现( ) A保障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B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奠定了基础 C确立了依法治国的方针 D建立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 答案 D 解析 抓住时间“1978 年至 1992 年”和核心内容“制定重要法律 230 多部”,并结合所学 知识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故 D 项正确;新民主主 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是在 19491956 年,故 A 项错误;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奠定基础的是 1954 年宪法,故 B 项错误;C 项在材料中未体现。 10“香港在一国两制下,既保持了原有的经济制度,又能从祖国日益繁荣中获得更多 的机遇、 更
9、大的空间和强有力的支持, 具有双重优势。 ”香港特别行政区与民族自治区相比, 最大的不同点是( ) A区域范围大小 B实施目的不同 C社会制度差异 D时间期限长短 答案 C 解析 香港特别行政区与民族自治区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们所实行的基本社会制度不同。民族 自治区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和政策,而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 所以选 C 项。 111987 年 2 月,部分台湾同胞发起返乡运动,发表了自由返乡运动宣言 。5 月 10 日母 亲节,一些老兵穿着写有“想家”两个大字的 T 恤衫走上街头。不久,老兵合唱团在一次集 会上演唱母亲您在何方? ,台上台下的老兵哭成一片。这反映了(
10、 ) A“一国两制”构想得到台湾同胞的普遍认同 B台胞期盼当局尽快放开赴大陆探亲的限制 C海峡两岸业已达成“一个中国”的共识 D港澳回归为海峡两岸民间交流奠定了基础 答案 B 解析 “一国两制”构想还没有得到台湾同胞的普遍认同,故 A 排除。“一个中国”的共识 在 1992 年达成,不符合题干时间要求,排除 C。港澳回归在 20 世纪 90 年代后期,也不符合 时间要求, 排除 D。 题干中部分台湾同胞的做法, 旨在推动台湾当局放开到大陆探亲的限制, 故选 B。 122015 年 11 月 7 日,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对此,某报纸发表社论: 两岸领导人首度会面,是两岸关系又一
11、历史性突破,也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必然结果。这 一历史性的会面势将在两岸关系中发挥“定锚”作用。材料中两岸关系“定锚”的政治基础 是( ) A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加强经贸交流,实现“三通” D构建两岸生命共同体 答案 B 解析 “习马会”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发挥了历史性的突破作用。在两岸关系上,不能动摇 的“定海神针”就是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故 B 项正确。 13周恩来说:“我们对外交问题有一个基本立场,即中华民族独立的立场,独立自主、自 力更生的立场。”这表明新中国的外交原则是( ) A不结盟政策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D求同存异
12、答案 C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与苏联结盟,故 A 错误;和平 共处五项原则与材料“中华民族独立的立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立场”不符,故 B 项错 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与材料“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立场”相符,故 C 项正确;“求同 存异”与材料“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立场”不符,故 D 项错误。 14周恩来总理曾说:“1954 年日内瓦会议的结果表明,国际间的冲突是可以通过和平谈判 解决的。”能够体现这一精神的是( ) A三个世界理论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不结盟原则 D国家主权理论 答案 B 解析 在 1954 年的日内瓦会议上, 通过中国及其他国家的斗争,
13、 日内瓦会议就印度支那恢复 和平问题达成了协议,使印度支那战争得以停止。在和平共处的基础上处理国际关系,最能 体现这一精神的当然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故选 B。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在解释“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时引述了毛泽东的一段话:“关于 帝国主义对我国的承认问题,不但现在不应急于去解决,就是在全国胜利以后的一个相当长 时期内,也不应急于去解决。因为虽然我们愿意按照平等原则同一切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但 帝国主义是绝不能很快地就以平等态度对待我们的。”上述材料体现了新中国( ) A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旧外交 B取缔列强在华特权的强烈愿望 C坚决保障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成果 D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
14、一边 答案 B 解析 回顾已学史实可知 A 是对“另起炉灶”的理解,排除;C 是对“三大改造和 1954 年 宪法颁布”历史意义的阐述,不合题意,排除;D 与“一边倒”政策相一致,与题意无关, 排除。分析材料可知其主要强调的是取缔列强在华特权的强烈愿望,故选 B。 16周恩来总理强调,为了抵抗美国的侵略和威胁,同苏联结盟是必要的,但是“不能把自 己的党和国家的独立性丢掉”;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对于各国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 的不同而产生的矛盾与分歧,鲜明地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 结而不是来吵架的”。这说明( ) A在中苏结盟时期,我国的外交政策与苏联保持高度一致 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检测试卷含答案 专题 现代 中国 政治 建设 祖国统一 检测 试卷 答案
![提示](https://www.77wenku.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501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