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学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3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学案(含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第第 3 课课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1.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 文学成就。 2.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重点难点 1.掌握各种文学体裁的代表作品及特点。 2.理解文学作品与时代特征之间的关系。 一、 诗经 、楚辞与汉赋 1 诗经 (1)内容: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三百多首诗歌,分为风 雅 颂三部分。 (2)特点:句式以四言为主,或间以杂言,语言丰富多彩,艺术感染力很强。 (3)地位及影响: 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奠定了中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基 础,被后世列为儒家经典。 问题思考 材料 论语 为政
2、中记载:“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思想纯正)。” 思考 这句话反映了诗经有什么功能? 提示 社会教化。 2楚辞 (1)形成:公元前 4 世纪在南方楚国产生的具有浓郁的楚国地方特色和神话色彩的诗歌体裁, 其风格是浪漫主义。 (2)代表人物及作品 人物:屈原。 作品: 离骚 九歌 天问等。 (3)影响:楚辞体又被称为“骚体”,文学史上常以“风”“骚”并称,对后世文学产生了巨 大影响。 3汉赋 (1)特点:散文和韵文并用,气势恢弘,辞藻华美。 (2)代表:西汉贾谊的吊屈原赋 ;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等。东汉的班固、 张衡等。 判断正误 (1)诗经句式以四言为主,奠定了中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
3、基础。( ) (2)离骚是一首政治抒情诗,是屈原创作的现实主义作品。( ) 二、唐诗、宋词和元曲 1唐诗 (1)地位:唐诗代表的是中国古典诗歌的最高成就。 (2)代表 李白有“诗仙”的美誉,盛唐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 杜甫处在唐帝国由盛转衰的时代,有“诗圣”的美誉,其诗歌笼罩着强烈的忧患意识与鲜 明的人道主义色彩。 2宋词 (1)特点:词是由民间流行的长短句歌词发展而来的一种新的文学体裁。 (2)代表:婉约派有柳永、李清照;豪放派有苏轼、辛弃疾。 3元曲 (1)散曲:兴起于金元时期,在音节和用韵上比较自由;语言通俗;题材多样。 (2)元杂剧 兴盛原因:市民阶层对文化的需求;统治阶级燕乐的需要。
4、名家名剧:关汉卿的感天动地窦娥冤 。 深化理解 社会变迁对唐诗、宋词、元曲的影响 (1)唐朝社会变迁对诗歌风格产生重大影响。盛唐时诗风开朗奔放、刚健清新,反映了唐朝国 力强盛、文化开放的社会背景。中唐时诗风平实浅近、讽喻诗作大量涌现,反映了唐朝的社 会弊端日益暴露。晚唐时诗风凝重沉郁,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 (2)宋代城市生活繁荣,词大多体现了太平气象下城市的多彩;两宋之际,金人南侵,词充满 了流落异乡的士人们的思乡之情; 南宋朝廷不思进取, 词体现了词人们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 (3)元朝时,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汉族文人进取无望,心情压抑,用散曲来抒发人生的失意和 理想的幻灭。 三、明清小说的人情
5、世界 1背景:明清时期,中国社会政治和经济出现了新的景象,社会生活亦趋复杂丰富。 2概况 (1)元末明初:章回小说是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主要形式,如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施耐庵 的水浒传 。 (2)明代 历史小说代表作有冯梦龙的东周列国志 。 神魔小说有封神演义和吴承恩的西游记等。 短篇白话小说有冯梦龙所辑的“三言”和凌濛初编著的“二拍”。 (3)清代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曹雪芹的红楼梦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 清末四大谴责小说: 官场现形记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老残游记 孽海花 。 3特点 (1)反映社会生活,描摹人生世情。 (2)晚清的小说创作与近代政治生活关系密切。 归纳总结 古代文学发展的
6、趋势 从汉赋、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语言由词藻华丽、对仗工整、句式严整的文言文到句式活 泼、通俗易懂的白话文,说明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逐渐平民化。这是随着经济的发 展,为适应不断壮大的市民阶层的需要而出现的变化。 古代不同时期的重大科技与文化成就 解读 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世界, 具有极强的实用性, 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贡献显著。 中国古代艺术源远流长,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和市民队伍的壮大,文学艺术逐渐走向平民化、 世俗化。 针对练 (2019 淄博六中高二检测)下表是法国读书杂志推荐的理想藏书中的三部。其中 表述完全正确的项目是( ) 著作 体裁 作者 风格 评价 诗经 诗歌 屈原 现实
7、主义 中国第一部诗歌 总集 红楼梦 小说 曹雪芹 古典主义 反映现实的百科 全书式巨著 三国演义 诗歌 施耐庵 古典主义 中国古代第一部 长篇历史小说 A.体裁 B作者 C风格 D评价 答案 D 解析 三国演义的体裁是小说, 诗经是经孔子整理编订的, 三国演义作者是罗贯 中, 红楼梦的风格是现实主义,故 D 项正确。 1印证教材观点 材料一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 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应用 1 这首词创作时正值南宋政权与各少数民族政权并立,民族矛盾尖锐;辛弃疾通过对 孙权和刘裕的歌
8、颂,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材料二 “常言道: 皇帝轮流做, 明年到我家。 只教他搬出去, 将天宫让与我, 便罢了; 若还不让,定要搅攘,永不清平!”明吴承恩西游记 应用 2 材料表明明清时期已经进入封建社会的末期,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这种社会背景反映到文学创作上,表现出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 2获取材料信息 材料 从思想内涵和题材表现上来说,明清小说最大限度地包容了传统文化的精华,而且经 过世俗化的图解后,传统文化竟以可感的形象和动人的故事而走进了千家万户。 明清小说 应用 据材料分析明清小说的特点及体现出的古代文学发展的总趋势。 提示 特点:包容性、世俗性。
9、总趋势:市民化、通俗化。 明清小说的繁荣根源于社会政治经济 明清时期,繁荣的封建经济特别是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队伍的扩大,人们的社会 生活日益丰富,追逐物质利益和个性自由解放的观念增强,对精神生活的需求日益增加,要 求文学作品进一步通俗化, 小说取代诗词散文成为文学的主流。 明清时期封建社会走向衰落, 政治黑暗,官场腐败,为小说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题材,推动了小说的繁荣。 针对练 (2018 山师附中高二期中)自明清以来,小说就在中国老百姓之中广为流传。康有为 甚至认为,在那个时代,“经史不如八股盛,八股无如小说何。郑声不倦雅乐睡,人情所好 圣不阿”。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商品
10、经济发展 市民阶层壮大 重商观念形成 小说的世俗性 A B C D 答案 C 解析 重农抑商思想贯穿整个封建社会,故重商观念形成不是明清小说繁荣的主要原因, 不符合史实,排除含的选项。本题选 C 项。 1屈原思美人“思美人兮,揽涕而伫眙。媒绝而路阻兮,言不可结而诒”中的美人是一 种托喻。从历史的角度上看,屈原笔下的“美人”主要表达( ) A作为文学家追求“大同社会”的理想 B诗人的浪漫主义情怀 C强烈的探索精神和大胆的怀疑精神 D强烈希望国家富国强兵 答案 D 解析 解答本题需结合屈原所处的时代背景去理解“美人”的含义。屈原生活在战国的动荡 时代,各诸侯国割据混战,兼并战争不断。在此背景下,屈
11、原的“美人”应该是要表达其希 望国家富强的愿望。故选 D。 2 我们通过研究唐代诗人和诗篇发现: 杜甫忠君爱民、 关怀社会; 李白痴想神仙、 梦为王佐; 王维淡漠世情、静观自适。这体现出唐诗( ) A实现了三教合一 B服务于儒学主流地位 C风格多元化 D具有极强的世俗性 答案 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可知,杜甫是现实主义诗人,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王维是山水 田园诗人,这体现出唐诗风格多元化的特征,C 项正确。 3有人这样评价宋朝的两位豪放派词人:一位如日出时的万马奔腾,长啸遨游;一位如日落 时两军生死鏖战,纵是不悦耳的嘶喊,也出自肺腑的悲壮沉郁。这两位词人是( ) A辛弃疾、李清照 B陆游
12、、辛弃疾 C苏轼、辛弃疾 D陆游、李清照 答案 C 解析 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是苏轼、辛弃疾。苏轼以豪迈奔放的思想感情描绘雄浑壮观的 景物,给词注入了强劲的生命力;辛弃疾的作品多表达渴望恢复中原的雄心和壮志未酬的悲 愤,故 C 项正确。 4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引用了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的一句话:“唐宋以来(科举盛 行),一旦废止,士才无所用适杂剧之新体出,遂多从事与此充其才力,而使元剧之 作,遂为千古独绝之文字。”据此判断,该同学的研究主题应是( ) A元杂剧兴盛的根本原因 B社会环境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C科举考试在元代的发展 D元杂剧空前绝后的历史地位 答案 B 解析 材料大意是说,元代时科举
13、制被废止,广大读书人失去了入仕的机会,这时杂剧兴盛 起来,许多读书人投入到杂剧创作中去,促使元杂剧的巨大发展。本题选 B 项,该同学的研 究主题应是“社会环境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5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天不收,地不管,自由自在”的生活,对强加于 他头上的金箍儿一直耿耿于怀,成佛之后首先想到的就是把它打个粉碎。它反映出明代出现 ( ) A极度的拜金思想 B奋发向上的精神 C追求民主自由的理想 D追求个性自由的思想 答案 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反映在文学领域就 是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思想,D 项表述准确。 6儒林外史 第四十八回讲一位老秀才之女因其夫病故便欲“寻一死路, 跟着丈夫一处去”。 老秀才言:“这是青史留名的事,我难道反阻挡你?”女儿死后,老秀才却心痛不已,“一 路看着水色山光,悲悼女儿,凄凄惶惶”。作者意在( ) A反映清代社会价值观的改变 B赞扬老秀才之女的道德坚守 C揭露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戕害 D批判老秀才为名节逼死女儿 答案 C 解析 丈夫病故,妻子便要殉葬,当时被认为是“青史留名的事”,这说明了封建礼教对人 性的戕害。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502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