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 向“距离”挑战 教学设计
《7.4 向“距离”挑战 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4 向“距离”挑战 教学设计(9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四四 向“距离”挑战向“距离”挑战 教学目标设定教学目标设定 (1)知识与能力 知道第二次工业革命在交通、 通讯、 信息等领域的重大发明。 了解汽车、 飞机、 电报、 电话、 计算机技术发展的过程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了解科学家、发明家的贡献。能运用联系的观 点分析科学与技术之间,发现与发明之间的关系。知道科技进步的积极作用,同时了解科技 带来的消极影响。 (2)过程与方法 运用阅读材料、观察图片、科技片等来了解汽车、飞机、电报、电话、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过 程。会收集、整理、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资料,进行相关的判断分析,说明这些发明对历史 进程的作用和影响。能运用联系的观点观察问题,了解继承与发展的
2、关系。可以利用相关的 教学资源继续探究试验,了解发明的原理和结构,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组织学生 讨论网络出现的进步作用与当今许多青少年迷恋网络带来的社会问题, 从而强化对科技进步 作用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 了解科技进步与发明对人类历史和现实的巨大作用与影响。 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 力的观念。了解发明与理论知识之间的关系,树立学好文化知识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通过 学习,了解发明家发明的过程,培养勇于探索,勤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教学策略设计教学策略设计 (1)教学重点:现代交通工具和信息传递技术改变人类的时空观念。 教学难点:人类时空观念变化与学生自身生活阅历结合。
3、(2)教学活动:目的:通过学生自身生活阅历了解信息传递技术改变人类的时空观念,这 样既突出了教学的重点,又解决了教学难点,让学生感受和体会历史。 (3)教学形式:探究式教学、合作式教学 (4)教学方法:情境教学、历史比较、问题探究、史料分析 (5)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电脑、音响、投影仪 教学过程设定教学过程设定 (1)新课导入新课导入 创设与学生自身生活阅历相关的教学情境导入新课: 有人说,欧洲极不真实,因为她就是一个童话;有人说,欧洲是一张张明信片,移步一景, 让人恍在画中;更有人说,欧洲是上帝最为眷顾的地方,因为那里沉淀了太多太多的文明。 在坐各位一定很希望一睹欧洲风情,现在,伴随着优美
4、的蓝色多瑙河 ,让我们一起徜徉 在欧洲美景中。 心动不如行动。现在,你将有机会去欧洲观光,从宁波出发,你会使用那些交通工具去欧洲 旅游? (2)板书设计(教学结构)板书设计(教学结构) (3)师生互动)师生互动 创设与学生自身生活阅历相关的教学情境, 缩短教学内容与学生之间的时空距离, 使学生有 身临其境之感。 创设问题情境,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的思维环环相扣,层 层上升。 通过学生辩论和教师简要点评,明确“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促使当代中学生树立正确 的网络观。 (4)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立体交通的诞生 导入:有人说,欧洲极不真实,因为她就是一个童话;有人说
5、,欧洲是一张张明信片,移步 一景,让人恍在画中;更有人说,欧洲是上帝最为眷顾的地方,因为那里沉淀了太多太多的 文明。在坐各位一定很希望一睹欧洲风情,现在,伴随着优美的蓝色多瑙河 ,让我们一 起徜徉在欧洲美景中。 心动不如行动。现在,你将有机会去欧洲观光,从宁波出发,你会使用那些交通工具去欧洲 旅游? 学生:火车、飞机、汽车、轮船。 教师:回答得很好。那么,各位可知其中两种交通工具,即汽车和飞机,何时产生,又是如 何发展的呢? 学生: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跨入电气时代。19 世纪 70 年代,随着内燃机 进入推广使用阶段,汽车工业和航空工业产生,并获得发展。 教师:大家说得很好。图片
6、中展示两位德国人,卡尔本茨和戴姆勒。在 1885 年,这两人 以汽油机为动力,分别独立制成了最早的汽车,如图所示。2 年后,人们把内燃机装到轮船 上。至于航空工业的诞生,就与美国人有关了。大家现在看到的是,美国莱特兄弟在 1903 年试飞成功, 这是试飞成功的飞机, 至此人类实现了空中交通, 圆了多少年来的飞天梦想啊! 相信,同学们对于人类的飞天梦想并不陌生。让我们一起合作,重温人类飞天历程。 生甲:翩然飞舞的飞天仙女,以及家喻户晓的嫦娥奔月,散发中国古人浪漫的飞天畅想。 生乙:西方古代艺术形象中也有长着羽翼的天使形象。 生丙:在 500 多年前的我国明代,一个叫万户的人萌发了用火箭作动力载人
7、飞行的想法。他 坐在捆绑着 49 支“起火”(土火箭)的椅子上,手持两个大风筝试图一飞升天,表现了惊人 的胆略和非凡的预见。 教师:20 世纪初,人类终于能如飞鸟般遨游天际。凭借珍贵的历史镜头,我们共同感受到 了这种成功与喜悦。 汽车和航空工业的诞生, 表明科技进步, 给人类沟通交流带来极大便捷, 极大推动社会发展。人类从水、陆平面交通迅速步入水、陆、空立体交通时代。 二、穿越大洋的电波 教师:过渡(情景问答) :当你在欧洲旅行时,如果想与家人朋友联络,可以使用哪些通信 工具?请学生思考讨论可以使用的通信工具。 学生:互联网、电话、电报、书信 教师: 我们先来看看古代的人们是怎样进行通信的:(
8、展示郑和下西洋的有关材料进行举例) 郑和下西洋是一个庞大的船队,船队与分船队之间需要联络、指挥、调度。假如你是郑和, 在当时还没有近代通讯方式情况下, 你会如何指挥船队?在茫茫大海上, 面对刮风下雨雾天 时怎样进行相互联络的呢? 学生:锣鼓、旗帜、灯笼 教师: (说明)船队配有交通艇、音响信号、旗帜等装备。史书记载,船队“昼行认旗帜, 夜行认灯笼, 务在前后相继, 左右相挽, 不致疏虞。 ” 白天以约定方式悬挂和挥舞各色旗带, 组成相应旗语。夜晚以灯笼反映航行时情况,遇到能见度差的雾天下雨,配有铜锣、喇叭和 螺号用于通讯联系。 教师:除了刚才提到的一些通信工具,你们知道古代还用哪些设施或工具进
9、行通信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飞鸽传书、烽火台、驿站(旧时公文和文书的传递靠驿站,驿站靠驿 马) 、民信局(通过邮差步行或小船运送)等等。 教师:那我们再来看看进入近代后人们可以使用哪些工具进行通信呢。 学生:电报、电话、无线电和网络 教师:接下来我们先来了解近代出现的穿越大洋的电波。 (板书)二、穿越大洋的电波 教师: 进入到近代以后, 人们可以使用电波进行通信, 当时的科学技术为此提供了哪些条件? 1、条件(板书) 学生:19 世纪电磁感应现象和电磁波的发现,以及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 教师: (用图片简单介绍电磁感应现象和发电机)具备了这些基础条件之后在通信方面取得 了哪些成就啊? 学
10、生:主要有电报、电话和无线电通信。 (教师同时板书) 2、成就: (板书) 教师结合图文资料介绍科技成就: 1837 年, 美国人莫尔斯发明了有线发报机。 1844 年 5 月 24 日, 塞缪尔 莫尔斯 (17911872) 在华盛顿国会大厦里,向巴尔的摩发出了: “上帝干了些什么?”一语这是人类历史上 的第一份电报。 教师可以请学生介绍电报事业的发展: 随后,架设电报线路的活动在欧美各国纷纷开展起来。1851 年连接英法横跨英吉利海峡的 海底电缆铺设成功;1866 年横跨大西洋连接欧美两洲的海底电缆铺设成功,随后大电报公 司迅速将电报线路向全世界扩展,形成了遍布全球的电报网。 教师:187
11、5 年,美国人贝尔发明了电话机。1876 年 3 月 10 日,贝尔通过送话机喊道:“沃 森先生,请过来!我有事找你!” 这一句极普通的话,竟成了人类通过电话传送的第一句话 音。 1892 年纽约芝加哥的电话线路开通。电话发明人贝尔第一个试音:“喂,芝加哥”,这一历 史性声音被记录下来。 在贝尔发明并试用电话成功后,电话机的生产也开始进行,电话公司建立,开始经营电 话业务。 晚年的爱迪生对电话进行了改进, 把电话的听筒和话筒分开, 更方便了电话的使用, 随后电信事业飞速发展。在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现了无线电话即现在常用的手机,而且性 能也越来越好了。现在电话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7.4 向“距离”挑战 教学设计 距离 挑战 教学 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503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