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中国的古代艺术 对点训练(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2 中国的古代艺术 对点训练(含答案)(5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第第 2 课课 中国的古代艺术中国的古代艺术 题组 1 “出鬼入神”的书法艺术 1(2018 大庆实验中学高二期中)汉字独特的象形、表意等功能,使它可以成为各方言区的人 群及各民族用来交际的共同工具。汉字把广大地域内的居民拉近,从而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 聚力。这主要体现了( ) A汉字重意境的特征 B各地文字完全一致 C中国语言的多样性 D中华文化的内聚性 答案 D 解析 题干强调的是汉字的作用而不是特点,排除 A、C 两项;B 项“完全一致”说法太绝 对;根据“汉字把广大地域内的居民拉近,从而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可知汉字促进了 民族的团结,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内聚性,D 项正确。 2 唐朝时候
2、, 中央政府选拔官员的标准之一是: “三曰书, 楷法遒美”。 按照当时这一规定, 下列哪位书法家擅长的书法不属于这一标准( ) A张旭 B颜真卿 C柳公权 D欧阳询 答案 A 解析 注意标准是“楷法遒美”,即需要擅长楷书。张旭是草书大家,并不以楷书见长。颜 真卿、柳公权、欧阳询都是唐朝著名的楷书名家。 3下图反映的是“雷”字的发展演变历程。据此可知,汉字形体演进的基本趋势是逐渐趋向 ( ) A多元化 B形象化 C国际化 D简约化 答案 D 解析 图片中汉字“雷”的发展演变历程反映了汉字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排除与此表 述不符的 A、B、C,故选 D。 题组 2 画中有诗 4蔡元培曾评价:“中
3、国之画,与书法为缘,而多含文学之趣味。故中国之画,以气韵胜, 善画者多工书而能诗。”他强调中国画( ) A与书法相伴而生 B与文学相兼而成 C追求神韵与意趣 D画、诗、书相融 答案 C 解析 由材料“中国之画多含文学之趣味。故中国之画,以气韵胜”可知中国画追 求神韵与意趣,故选 C。 5学术界公认中国的传统绘画艺术“是一种源自心灵的感动,这种感动支配了形象的生成, 使得画面上的色彩、线条、肌理、结构、空间相互共鸣,与画家的心灵共鸣,继而与观者的 心灵共鸣”。这表明中国传统绘画的一个突出特点是( ) A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B意在笔先,以形写神 C笔意奔放,体势连绵 D真景实现,返璞归真 答案 B
4、 解析 “感动支配了形象的生成”说明“感动”是一种“意”支配了形象, 也就是意在笔先, 以形写神,故选 B 项。 6中国古代有位画家,用状如兰叶或状如莼菜的笔法来表现衣褶,有飘动之势,人称“吴带 当风”。这位画家是盛唐画风的代表人物,他是( ) A顾恺之 B马远 C吴道子 D八大山人 答案 C 解析 “吴带当风”是对吴道子绘画特点的概括。 题组 3 音乐、舞蹈和戏曲 7(2018 汕头一模)隋朝统一后编定了切韵 ,以金陵雅音和洛阳雅音为基础正音,融合南 北朝官音形成长安官音,又称“汉音”“秦音”。这一做法( ) A形成了最早的官方语言 B促进了地区交融与文化认同 C反映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D强化
5、了北方的政治中心地位 答案 B 解析 材料表明“长安官音”是在融合了金陵雅音、 洛阳雅音和南北朝官音的基础上形成的, 这一做法促进了地区交融与文化认同,故 B 项正确。 8(2019 开封高二质检)“科举中止,使才子们无法求取功名,转而在以往不屑一顾的这种群 众喜闻乐见的文娱形式上下功夫。”这反映出元杂剧兴盛的原因是( ) A科考功名的需要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元朝的高压统治 D国家政策的影响 答案 D 解析 由材料中的“科举中止,使才子们无法求取功名,转而下功夫”可推断出元朝中 断科举制, 读书人开始转向元杂剧的撰写, 反映了元杂剧的兴盛受国家政策的影响, 故选 D。 9 走一个圆场就代表着
6、“人行千里路”, 来一个趟马就象征着“马过万重山”手持一把 扇子就象征闲散之人,握着马鞭就代表马存在,穿红绿蟒就是在宫廷或富贵人家这种表 现形式属于( ) A戏曲 B小说 C说书 D绘画 答案 A 解析 材料讲的是中国京剧程式化、象征性的特点。戏曲是以舞台为依托的艺术形式,演员 的活动空间只能是在舞台上,所以这也决定了戏曲的一些特点的出现,所以答案选 A 项。 10美国著名剧作家桑顿 怀尔德(18971975 年)创作小城之光时,采用了中国京剧艺术 的手法。这表明( ) A京剧艺术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 B京剧艺术影响国外剧作家的创作思维 C京剧艺术是世界优秀文化的代表 D京剧艺术代表了中国戏剧
7、的最高水平 答案 B 解析 题干反映出中国的京剧艺术影响了美国剧作家的创作,故选择 B 项。A 项的“广泛认 可”、D 项的“最高水平”表述均不准确;C 项表述正确但与题干无关。 11“起来向壁不停手,一行数字大如斗。恍恍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蹙如 惊电,状同楚汉相攻战。”李白这首诗赞颂的是( ) A B C D 答案 C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不停手”“一行数字大如斗”“龙蛇走”体现的书法风格 勾连不断、流畅纵情,与草书相符,故 C 项正确;A 项是篆书,B 项是楷书,D 项是行书, 可排除。 12苏东坡在文与可画墨竹屏风赞中说:“与可之文,其德之糟粕。与可之诗,其文之
8、毫末。诗不能尽,溢而为书,变而为画”这反映出( ) A宋代书法开始成为一门艺术 B文人画注重文化底蕴、人格精神 C文人相轻的社会风气 D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艺术革新 答案 B 解析 北宋时期由于理学的兴起,文人更加注重内心修养,文人画、山水画也体现出这一特 点。 13清代郑板桥说:“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明代徐渭也 曾提到:“万物贵取影,写竹更宜然。”这说明两人的绘画艺术( ) A讲究师法自然 B追求色彩和光的应用 C追求勾画精致 D注重主观情感的表达 答案 D 解析 根据郑板桥的话可知,他在画竹时并没有“师法”自然界的竹子,同时徐渭“写竹更 宜然”也没有模仿自然界的
9、竹子,两者都强调直抒性情来画竹子,故 A 项错误;追求光和色 的应用的是西方的印象画派,故 B 项错误;两人都没有提到勾画精致,故 C 项错误;郑板桥 和徐渭都是明清时期文人画、写意画的代表,材料中“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万 物贵取影”说明其主张绘画注重借物表达情感,故 D 项正确。 14元代出现了许多卖画度日的街头画家,常借画讽刺时弊。有些画家还直接为通俗小说、 剧本等作插图。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中国绘画艺术的繁荣 B中国小说、戏剧的繁荣 C中国城市经济的兴盛 D中国政治的腐朽黑暗 答案 C 解析 世俗文化兴起的根本原因是城市经济的繁荣,故 C 项正确。 15 明清时期,
10、许多画家追随同时代的大家诸如董其昌、 四王(指清初画坛正统派, 即王时敏、 王鉴、王翚、王原祁)等。而最终形成的局面是大部分画家作品质量低下,多信笔涂抹之作, 在他们看来是“聊以自娱”。该材料旨在说明( ) A古代中国绘画艺术杂乱无章 B明清绘画艺术的功利性较强 C明清部分画家注重表面笔墨 D文人画侧重强调画外的修养 答案 C 解析 “董其昌、四王(指清初画坛正统派,即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等人的传统画 派注重表面笔墨,故 C 项正确。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苏轼认为,“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成为书也”,强调书法的 精神气度。 他还认为“我书意造本无法”, “自出新
11、意, 不践古人”。 黄庭坚也主张书法“入 神”,对学习古人要“离迹师神”。 材料二 宋徽宗赵佶以画花鸟擅长,不仅建立了皇家画院,而且有考试制度。如一次出考题 为“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一般多画岸边泊着一条空船,舷边蜷着一只鹭鸶,或船篷 上栖着一只乌鸦。 获得第一名的却画着船夫躺在船尾, 独自吹着笛子。 画家要表达题中“无”, 是“非无舟人,只无行人”。那种闲散、宁静、安逸的意境被表达得更加准确。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北宋书法、绘画的什么特点?其共同特征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北宋书法、绘画呈现上述特征的主要原因。 答案 (1)北宋书法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山水画发展为独立画种,画家 更加注重意境。共同特征:强调精神和意境。 (2)统治者重文; 市民阶层兴起; 社会生活丰富多样; 理学的兴起使文人更加注重内心的修养; 书法和绘画有着相同的社会生活环境。 解析 第(1)问, 依据材料“书法的精神气度”“自出新意, 不践古人”分析书法的“特点”; 依据“闲散、宁静、安逸的意境”分析绘画的“特点”。第(2)问,结合北宋的社会背景分析 即可。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503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