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导学案
《17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7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导学案(8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1 17 7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环节环节 1 1 课前自学准备课前自学准备 课题课题 中国人失掉自信中国人失掉自信 力了吗力了吗 课型课型 新授课新授课 课时安排课时安排 2 课时课时 课时课时 分配分配 分配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 感知、结构梳理。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 可适当调节。 教教 学学 目目 标标 1.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泼辣犀利、爱憎分明的语言特色。 (重点) 2.学习本文(驳论文)结构严谨、生动有力的论证过程。 (难点) 3.体会鲁迅先生的忧患意识和爱国精神,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学生 的民族、民主意识
2、,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难点) 课课 前前 预预 习习 作者作者 简介简介 鲁迅(18811936) ,原名周樟寿,后改为周树人,字豫才, 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1918 年 5 月,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狂人日记 。其作品有小说集呐喊 彷徨 故事新编 ,散文 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 ,杂文集热风 华盖集 坟 等。 写作写作 背景背景 本文选自且介亭杂文 ( 鲁迅全集第六卷,人民文学出版 社 2005 年版) 。文中加点的语句,最初发表时被国民党书报检查机 关删去了。这篇文章写于 1934 年 9 月 25 日,正是“九一
3、八”事变 三周年之际。当时,日本帝国主义的铁骑践踏了东北三省之后,又 向关内步步紧逼,亡国灭种的威胁迫在眉睫,悲观失望的情绪主宰 了一部分人的头脑。8 月 27 日大公报社评孔子诞辰纪念哀 叹: “民族的自尊心与自信力,既已荡焉无存,不待外侮之来,国 家固早已濒于精神幻灭之域。 ”针对上述情况,为了批驳这种错误 论调,鼓舞民族的自信力,鲁迅在他 53 岁寿辰时,写下了这篇著 名的杂文。 文体文体 知识知识 驳论文驳论文 议论文从论证的方式上看,可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 立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提出并阐明自己的见解或主张。驳论 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发表议论,批驳片面的、错误的甚至反动的 见解或主
4、张。一般说来,批驳对方的论点有三种方式:一是直接驳 论点,即先举出对方荒谬的论点,然后用正确的道理和确凿的事实 直接加以批驳,揭示谎言与事实、荒谬与真理之间的矛盾;二是通 过批驳论据来驳倒对方的论点。论据是支撑论点的,论据驳倒了, 论点也就不成立了;三是通过批驳对方的论证来驳倒对方的论点。 论述一个问题,论点和论据之间必须有内在的逻辑关系,否则就站 不住脚。通过驳论证来驳论点,就是揭穿对方的论点与论据之间内 在的逻辑联系, 即所持论据不能证明论点, 其论点不能由论据推出。 读准读准 字音字音 玄 虚(xun) 诓 骗(kun) 省 悟(xn) 脊 梁(j) 慨 叹(ki) 诬蔑 (mi) 渺
5、茫(mio) 抹 杀(m) 摧 残(cu) 倘 若(tn) 搽 粉(ch) 前仆 后继(p) 辨清辨清 字形字形 理解理解 词语词语 地大物博:地大物博:土地广大,物产丰富。 怀古伤今:怀古伤今:追念古代的事情,感伤现在的事情,指一种落寞、悲观 的情绪。 慨叹:慨叹:有所感触而叹息。 玄虚:玄虚:空而不切实;不可信。 渺茫:渺茫:因遥远而模糊不清;因没有把握而难以预期。 省悟:省悟:觉醒明白。 为民请命:为民请命:为人民请求保全性命或解除困苦。 家谱:家谱:家庭记载本族世系和重要人物事迹的书。 前仆后继:前仆后继: 前面的人倒下了, 后面的人紧跟着上来。 形容英勇奋斗, 不怕牺牲。 抹杀抹杀:
6、一概不计;完全勾销。 诬蔑:诬蔑:捏造事实败坏别人的名誉。 自欺欺人:自欺欺人:既欺骗自己也欺骗别人。 诓骗:诓骗:说谎话骗人。 脊梁:脊梁:比喻气节、操守、人格、品质。 搽:搽:用粉末、油类等涂(在脸上或手上) 。 环节环节 2 2 课堂教学展示课堂教学展示 新新 课课 导导 入入 中华民族从古至今是一个充满自信的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民族。 然而,在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向中国长驱直入,中华民族陷入生死存亡的 危急关头,有人到处叫嚣“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当人们在此悲观论调泛 滥并日益消沉、失望之际,鲁迅站在最前列,针锋相对地发出了时代的最 强音: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
7、人,有为民请命 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新新 课课 展展 开开 1.对方的错误观点是什么?对方的错误观点是根据什么得出的? 错误观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论据:两年前,自夸地大物博 ;不久,希望国联;现在,求神拜佛。 2.作者正面提出的观点是什么?作者提出观点的论据是什么? 正面观点: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作者论据:中国古有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 舍身求法的人。今有有确信,不自欺、前仆后继的斗士。 3.作者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不足为据,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再读课文,梳理结构】【再读课文,梳理结构】 根据作者的行文
8、思路,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 按揭示对方谬误、直接反驳、间接反驳(正面立论) 、作出结论逐层推 进,把课文分成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 (1、2)摆出对方论点和论据。 第二部分: (35)直接反驳论证:失掉自信力的是反动统治者,并发 展着自欺力 。 (归谬) 第三部分: (68)间接驳斥:大力歌颂历史和现实中的脊梁 有自信力的中国人。 第四部分: (9)提出判别标准: 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号召广大中国 人民要明是非、识大义。 1.“中国的脊梁”指什么?有何含义?“中国的脊梁”在当时有什么意义? 埋头苦干的人:广大人民,包括为人类做出贡献的知识分子。 拼命硬干的人:反对国内剥削阶级和外来侵略者的革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7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导学案 中国人 失掉 自信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505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