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二物理必修第三册 9.1电荷 教学设计
《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二物理必修第三册 9.1电荷 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二物理必修第三册 9.1电荷 教学设计(13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第第 1 1 节电荷节电荷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课题 电荷 单元 9 学科 物理 年级 高中 教材 分析 本节课所采用的教材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 3 第 9 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首先通过对电 荷的认识开始,掌握使物体带电的方法,再通过了解物质微观结构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有 了对物体带电本质的理解,对电荷守恒定律的理解便水到渠成了,从而进一步巩固高中的守 恒思想,最后了解元电荷和比荷的概念。教师对课件中设置的问题不能只要求学生停留在找 出正确答案的层面,更要重视知识和实验技能以及理性思维的训练,达到学生能够独立思考, 能进行师生互动、同伴交流的效果,其中起电实验是关键,应该做好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
2、实 验,引导学生设计新的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推测,从而进一步深化对电荷的认识。 教 学 目 标 与 核 心 素 养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知道电量的概念。 2知道摩擦起电,知道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正负电荷分开。 3知道静电感应现象,知道静电感应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电荷分开。 4知道电荷守恒定律。 5知道什么是元电荷。 二、核心素养 物理观念:关注存在元电荷的事实,知道元电荷的概念,知道电荷量不能连续变化,构 建元电荷的物理模型。 科学思维:经历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实验过程,了解使物体带电的方法,能从物质微 观结构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 科学探
3、究:通过对原子核式结构的学习使学生明确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不是创造了电 荷,而是使物体中的电荷分开但对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不变。 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 重点 静电产生的三种方式及原理,电荷守恒定律及电荷移动引起的电荷重新分配原则。 难点 利用电荷守恒定律分析解决相关问题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相关问题。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公元前 600 年左右,古希腊学者泰勒斯就发现 摩擦过的琥珀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 出示图片:古希腊学者泰勒斯和摩擦过的琥珀 能够吸引羽毛 观看图片了解 古希腊学者泰
4、勒斯和我国学 为引出本节课题 电荷做铺垫 公元 1 世纪,我国学者王充在论衡一书中 也写下“顿牟掇芥”一语。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出示图片:我国学者王充 此语意为摩擦过的琥珀能吸引像草芥一类的 轻小物体。 16 世纪, 英国科学家吉尔伯特在研究这类现象 时首先根据希腊文的琥珀创造了英语中的 “electricity”(电)这个词,用来表示琥珀经过摩 擦以后具有的性质,并且认为摩擦过的琥珀带有电 荷。 出示图片:英国科学家吉尔伯特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电荷以及使物体带电的方 法等有关知识。 者王充发现摩 擦过的琥珀吸 引轻小物体的 现象 讲授新课 一、电荷 1.电荷种类及其相互作用规律 演示实验:分
5、别用丝绸摩擦过的两个玻璃棒互 相靠近,观察发生的现象;再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 胶棒靠近玻璃棒,观察发生的现象;这能说明什么 问题? 出示视频: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 教师总结总结展示参考答案 现象: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之间相互排斥, 而 玻璃棒和硬橡胶棒之间却相互吸引。 这说明摩擦过的玻璃棒和硬橡胶棒都带了电 荷,并且玻璃棒和硬橡胶棒带异种电荷;同种电荷 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1)电荷种类 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通过实验发现,雷电的性 质与摩擦产生的电的性质完全相同,并命名了正电 荷和负电荷。 迄今为止,人们没有发现对这两种电荷都排斥 学生观看视频 并说出观察到 的现象,并思 考通过观察的
6、现象能说明什 么问题? 锻炼学生的观察 和独立思考的能 力 或都吸引的电荷。所以自然界的电荷只有两种:正 电荷和负电荷。 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命名为 正电荷,用” +“表示。 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命名为 负电荷,用” - “表示。 (2)两种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电荷量 (1)定义:电荷的多少叫作电荷量,用 Q 或 q 来表示。 (2)单位:它的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符号 是 C。正电荷的电荷量为正值,负电荷的电荷量为 负值。 (3)比较电荷带电的多少,要比较的是其电 荷量的绝对值,绝对值大的带电多。尽管电荷量有 正负值 (正号一般省
7、略) , 要知道这里的 “” “” 号代表电荷的种类,与数学中的正负号的含义不 同。 3.物质的微观结构 每个原子中质子的正电荷数量与电子的负电 阅读课文了解 电荷的种类和 两种电荷间的 相互作用规律 阅读课文掌握 电荷量定义以 及单位知道比 较电荷带电的 多少,要比较 的是其电荷量 的绝对值,绝 对值大的带电 多。 观看图片说出 物质的微观结 构 让学生掌握自然 界的电荷只有两 种:正电荷和负 电荷,同种电荷 相互排斥;异种 电荷相互吸引等 基础知识 锻炼学生的自主 学习的能力 帮助学生理解整 个原子对外界表 现为电中性的原 因。 荷数量一样多,所以整个原子对外界表现为电中 性。 质子和中子
8、之间有强相互作用核力的作用。离 原子核较远的核外电子容易受到外界的作用而脱 离原子。 (2)金属的微观结构模型 金属中原子的外层电子往往会脱离原子核 的束缚而在金属中自由运动,这种电子叫作自由电 子。 失去自由电子的原子便成为带正电的离子。 出示图片:金属的微观结构模型 教师讲解:每个正离子在金属内部排列起来, 它们都在自己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而不移动,只有 自由电子穿梭其中这就使金属成为导体。 注意:绝缘体中几乎不存在能自由移动的电 荷。 二、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1.摩擦起电 (1)定义:人们发现,很多物体都会由于摩 擦而带电,并称这种方式为摩擦起电。 (2)摩擦起电的原因: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
9、缚电子的能力不同。电子从一个物体上转移到另一 个物体上,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失去电子的物 体带正电,这样两个相互摩擦的物体带上了等量异 种电荷。 (3)实质:电子的转移。 例如: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正电荷, 实质上就是由于两者摩擦,组成玻璃棒的原子上的 若干电子转移到丝绸上,使玻璃棒失去电子带正 电,而丝绸得到电子带负电。 出示图片:用丝绸摩擦玻璃棒 阅读课文了解 金属的微观结 构模型 锻炼学生的自主 学习能力 特别提醒! 同一物体分别与不同种类的物体摩擦,该物体 所带电荷的种类可能不同。所以,不要以为摩擦过 的玻璃棒总是带正电。 例如:棉布分别与丙烯塑料板和乙烯塑料板摩 擦,所带电荷
10、的种类是不同的。 2.静电感应引起的感应起电 (1)演示实验:观察静电感应现象 实验器材 一对用绝缘柱支持的导体 A 和 B,且分别在 A、B 下部贴有两片金属箔、绝缘棒、带电体 C。 静电感应 实验步骤 取一对用绝缘柱支持的导体 A 和 B,使它们 彼此接触。它们不带电,贴在下部的两片金属箔是 _。 答案:闭合的 手握绝缘棒, 把带正电荷的带电体 C 移近导 体 A,观察金属箔有什么变化? 观察静电感应 现象,并通过 阅读实验步骤 自己动手操作 锻炼学生的动手 操作能力 现象:金属箔由闭合变为张开,表明导体 A、 B 两端都带了电。 手持绝缘柱把导体 A 和 B 分开, 然后移开 C,金属箔
11、又有什么变化?再让导体 A 和 B 接 触,又会看到什么现象? 现象:先把 A 和 B 分开,然后移去 C 时,A 和B两端的金属箔仍然张开, 但张角却有些变小了, 再让 A 和 B 接触,可以看到 A、B 两端的金属箔都 闭合了。 利用金属的微观结构模型,解释看到的现 象。 参考答案: 因为 C 棒的正电荷吸引金属导体中 的自由电子,在 A 端有多余电子积累而带负电,B 端因失去电子带正电,A、B 分离时 A 带负电。B 带正电,并且 A、B 两导体所带电荷等量异号。移 去 C 棒后,积累在 A 端和 B 端的电荷会在两部分 导体中重新分布,原来积累在 A、B 两端的电荷有 一部分会分散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二物理必修第三册 新教材 人教版 2019 物理 必修 第三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511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