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历史核心知识完全归纳:中国现代史
《2021年高考历史核心知识完全归纳:中国现代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高考历史核心知识完全归纳:中国现代史(8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2021 年高考历史核心知识完全归纳:中国现代史 知识归纳 1:中国现代政治史中国现代政治史 一基本政治制度一基本政治制度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初步建立: 1949 年 9 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京召开, 政协代行了人大职能, 大会通过的 共同纲领 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正式建立:1954 年,人大召开,通过了新中国首部宪法,标志着政协制度正式确立,从此政协成为民主党 派和爱国民主人士参政议政的场所,其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 发展:1956 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标志着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发 展到一个新阶段;1982
2、 年,中共确立了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 将政协制度进一步完善。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建立过程:1949 年共同纲领规定各少数民族聚集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1954 年,宪法正式确认民族 区域自治制度为中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五大自治区为:内蒙古自治区(1947 年成立)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955 年成立) 、广西壮族自治区(1958 年成立) 、宁夏回族自治区(1958 年成立) 、西藏自治区(1965 年 成立) 。 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核心:保障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利。 意义:实现了少数民族自
3、己当家作主的愿望,实现了民族平等,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体) 确立过程:1954 年通过的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 会主义两大原则,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人民普选方式产生,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地位: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 二二 一国两制一国两制 1“一国两制”的构想 含义: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2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香港:1984 年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联合声明;1997 年 7 月 1 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 权。 澳门:1987
4、年中葡签署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1999 年 12 月 20 日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注:香港、澳门回归的主要原因在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3台湾问题 (1)1979 年,党和政府公开宣布实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开创了两岸关系的新局面。 (2)1980 年后,海峡两岸民间交往不断加强,1987 年,台湾当局允许居民赴大陆探亲,两岸隔绝状 态得以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3)1992 年 10 月,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达成共识,即“九二共识”。 (4)2008 年,两岸实现三通。 三文化大革命三文化
5、大革命 时间:1966 年-1976 年。 性质:是一场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和国家带来严重危害的灾难和动乱。 教训: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发扬民主、依法治国、禁止个人崇拜等,文革悲剧绝不允许重演。 四新中国外交政策和成就新中国外交政策和成就 1外交政策 根本外交原则是独立自主,不同时期中国有着不同的外交方针,具体为: (1)建国初三大方针为一边倒(坚定的站在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一边) ;另起炉灶(不承认旧中国 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要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和残余势 力再考虑同西方国家建交) 。 “一边倒”的原因(补充知识点) :国际环
6、境的因素;苏联“联共弃蒋”;美国“扶蒋反共”;意识形态的影响等。 (2)1953 年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主要目的是打破西方国家的外交封锁。该原则提出标志着我 国外交政策成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注:有学者认为苏联给予了中共和平共处的外交 方针,周恩来将之具体化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60 年代:两个拳头打人(打倒苏联和美国) ,注:中国 1958 年之后和苏联关系逐渐恶化,1989 年 中苏关系正常化。 (4)70 年代:一条线(同一纬度的中国、美国和欧洲团结起来)和一大片(亚非拉国家团结起来) 。 (5)80 年代以来:不结盟政策。 2外交成就 (1)1954
7、年,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 (2)1955 年,参加万隆会议(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 ,周恩来在会上提出“求同存异” 方针(“同”是指都曾遭受过殖民主义的压迫以及现在面临着发展经济等任务,需要争取共同利益;“异”是指 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 。 (3)1971 年重返联合国,标志着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 (4)1972 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发表了中美联合公报 ,两国关系开始正常化;1979 年中美正式建交(关 系正常化以及建交的根本原因:改善中美关系符合两国的战略利益) 。 (5)1972 年中日建交(中美关系的改善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 。 (6)20
8、01 年我国举办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7)2001 年我国推动建立了上海合作组织。 知识归纳 2:中国现代经济史中国现代经济史 积极探索时期积极探索时期 一国民经济的恢复一国民经济的恢复 时间:1949 年1952 年。 措施:1在城市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从 1953 年起,国家开始对粮食、食油、 棉花等实行统购统销。 2 1950-1952 年进行了土地改革, 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消灭了地主阶级, 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统购统销政策(补充知识点):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项控制粮食资源的计划经济政策。1953 年 10 月 16 日,中共中央发出了
9、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与计划供应的决议 。所谓“计划收购”被简称为“统购”; “计划供应”被简称为“统销”,具体来说就是将民生所需的粮、油、棉花等物资由国家统一支配。这一政策取 消了原有的农业产品自由市场,初期有稳定粮价和保障供应的作用,确保了工业化的顺利进行,也强化了 城乡二元制结构,进一步拉大了城乡差距。该政策将小农经济纳入计划经济范畴,成为计划经济体制确立 的一个重要标志,80 年代改革之后,该项政策被逐步取消。 意义: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基础。 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1953 年制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主要内容: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10、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 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化三改造)。 1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一五计划) 背景:中国的工业基础非常薄弱。 目的:为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 任务: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 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时间:1953 年1957 年。 成就:1957 年超额完成一五计划;鞍钢、飞机制造厂、长春一汽、沈阳机床厂等重点企业建成(工业 基地多建在东北的原因:毗邻苏联,便于接受援助;资源丰富;有一定的工业基础)。 意义:开始改变了我国经济落后的面貌,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 社会
11、主义工业化因此全面展开。 2三大改造 时间:19531956 年。 目的:为了适应国家工业化的需求,早日建成社会主义。 实质: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 对象: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 措施:农业组建农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组建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公私合营。使 资本主义私有制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公有制,成功实现了对民族资本的和平赎买。 意义:1956 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从而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自然经济彻 底瓦解,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三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及挫折三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及挫折 1中共“八大”(1956 年召开) 内容:此次大会正确
12、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制定了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指出国内的主要矛 盾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 来解决这个矛盾, 把我国尽快地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 在这次会议上陈云提出了“三个主体、 三个补充”(在经营方面,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主体,个体经营是补充;在生产计划方面,计划生产是主 体,自由生产是补充;在市场方面,国家市场是主体,自由市场为补充) 。 评价:八大的召开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2大跃进及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1960 年) 原因:党内“左”倾错误开始泛滥;缺乏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年高 历史 核心 知识 完全 归纳 中国 现代史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516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