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历史核心知识完全归纳:世界现代史
《2021年高考历史核心知识完全归纳:世界现代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高考历史核心知识完全归纳:世界现代史(9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2021 年高考历史核心知识完全归纳:世界现代史 知识归纳 1: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 年年) 背景:国内战争;物质极度匮乏,苏维埃政权面临困境。 内容:实行余粮收集制;实行工业国有化,将大中小企业收归国有;取消自由贸易,按需分配;实行义务 劳动,不劳动者不得食。 目的:巩固新生苏维埃政权,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 评价:战胜了国内外敌人,巩固了苏维埃政权;侵犯了农民的利益,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并非向社会主 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二新经济政策(二新经济政策(1921-1928 年年) 背景:经济形势严峻,急需恢复遭战争破坏的经
2、济;政治危机严重,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满与日 俱增,频繁发生暴动。 内容: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仍旧归国家所有;中小企业和政府无力 经营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允许自由贸易,实行按劳分配。 作用: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巩固了工农联盟和苏维埃政权;探索了一条适合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 确道路。 实质:新经济政策实质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促进生产发展,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列宁:退一步 是为了进两步)。 “新”的含义:重视市场和商品经济,允许自由贸易和货币流通。 特点: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过渡到社会主义;在以公有制为主导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
3、新经济政策和战时共产主义区别(补充知识点):一个试图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一个是通过利用资本主 义而逐步过渡到共产主义。 三三“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1928-1991 年)年) 原因:外部受到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和战争威胁;国内受到相对落后的经济文化与历史传统制约;斯大林 的个人因素。 主要表现 (1)经济方面:推行单一的公有制,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优先发展重工业(1928-1937 年实施 了“一五计划”、“二五计划”) ;农业集体化(1929 年起强迫农民加入集体农庄) 。 (2)政治方面:以党代政,权力集中,个人高度专权。 (3)思想方面:个人崇拜。 作用 积极方面:高度集中的
4、体制,有利于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发展经济,迅速实现国家工业化;为 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消极方面:片面发展重工业,使农业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由于忽视消费品 生产,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牺牲农民利益,挫伤他们的生产积极性,造成苏联农业生产的长期停滞不 前;指令性计划压抑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使经济发展失去活力;也是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根本原因。 四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四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1赫鲁晓夫改革(1953-1964 年) 背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造成工农业生产发展迟缓。 措施:首先从农业开始,调整农业政策,扩大集体农庄和
5、国营农场的自主权工业方面,扩大地方和企业的 自主权。 评价:改革重点在农业,一定程度上冲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取得了一定成效,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但缺 乏正确理论指导,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只是一次局部调整。 2勃列日涅夫改革(1964-1982 年) 背景:纠正赫鲁晓夫时期的混乱,继续进行经济改革。 内容:将工业作为经济改革的重点,在国营企业中推行一系列改革。 评价:苏联经济在一定程度上获得发展,重工业得到优先发展,军事实力和综合国力增强,成为与美国相 抗衡的超级大国,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斯大林模式,后期改革停滞。 3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1991 年) 方针:加速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
6、措施:对经济体制进行根本性变革,打破单一的公有制形式,允许个体经济存在;经济改革陷入困境后, 又把改革的重点转向政治政治改革,从而抛弃了社会主义制度。 结局:国内局势逐渐失控,1991 年苏联解体。 知识归纳 2: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一经济危机(一经济危机(1929-1933 年年) 原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美国政府奉行自由放任 政策;贫富分化加剧,生产相对过剩;股票投机过度,股价暴跌。 特点: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强。 影响:动摇了人们对 19 世纪以来自由放任主义经济政策的信心,各种国家干预主义
7、经济政策纷纷出台; 激化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社会危机,法西斯主义在一些国家泛滥;世界局势动荡不安。 时任美国总统胡佛的举措:起初继续奉行自由放任政策;大幅度提高关税。1932 年成立复兴金融公司, 向大银行、大企业、大农场提供贷款,并允许复兴金融公司向各州发放贷款,进行救济;签署紧急救济与 工程建设法,扩大公共工程项目(有些学者认为,胡佛并不是自由放任政策的典型代表,他也对经济进行 了有限的干预,且为后来的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鉴)。 二罗斯福新政二罗斯福新政(1933-1939 年年) 背景:经济危机使美国陷入困境。 内容 财政金融方面:颁布紧急银行法,整顿银行,禁止兑换黄金和出口黄金,增发钞票以解
8、决货币短缺。 工业方面: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对工业生产进行计划指导。 农业方面:颁布农业调整法减少农产品过剩,保证农民利益。 社会福利方面:推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保护劳工权利;颁布社会保险法规定政府实行养老金和失 业保险制度。 实质:是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政府全面干预经济。 目的: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中国改革开放、美国罗斯福新政、苏联新经济政策的比较(补充知识点) 相同点:都强调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都利用政府职能对经济进行干预;都在实践中获得成功;都是在各 国较为困难的情况下实施;目的都是为了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不同点:苏联是在无产阶级掌握经济命脉条件下通过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国家资本主义
9、的办法发展生产,美 国罗斯福新政是在不改变私有制前提下用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最终维护和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中国在坚 持社会主义的前提下克服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解放生产力, 最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启示: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不是资 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 三二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三二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二战后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新变化 多个国家实行凯恩斯主义(凯恩斯主义理论认为避免经济危机的关键在于实现充分就业,需要加强国 家干预经济);福利国家的出现(普遍和比较完善的
10、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第一个福利国家是英国);第 三产业蓬勃发展(产业结构因科技进步和需求结构变化而变化);知识经济兴起(20 世纪 90 年代,美国出 现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经济增长模式)。 2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主要方式 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制订指导性经济计划;扩大政府开支、政府直接采购以及利用税收等财 政政策调节社会生产。 3对二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认识 这些新变化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与完善,并没有解决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矛盾和问 题。 注:20 世纪 50 至 70 年代初,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经济发展黄金时期;70 年代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危 机
11、;80 年代后美、英等国奉行里根经济学和货币主义逐步摆脱滞胀危机。 知识归纳 3:二战后的世界格局演变二战后的世界格局演变 一两极格局的形成一两极格局的形成 1 原因: 战时的共同敌人消失; 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冲突日益加剧 (根本原因) ; 苏联成为美国称霸道路上的最大障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了以美苏为主导的国 际关系新体制,即雅尔塔体制,世界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形成。 2对峙方式:冷战(泛指美苏之间除了直接交战即“热战”以外的一切敌对行动)。 冷战过程 (1)“铁幕演说”:1946 年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领导人第一次公开发 出
12、“冷战”信号。 (2)杜鲁门主义:1947 年 3 月 12 日,杜鲁门在国会两院联席会议上指出美国要将遏制共产主义作 为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杜鲁门主义),美苏“冷战”全面展开。 (3)马歇尔计划:1947 年 6 月 5 日,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了“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用经 济手段使美国控制西欧以遏制苏联,这是“冷战”政策在经济上的表现。 (4) 北约建立: 1949 年, 美国、 英国等国签订北大西洋公约, 建立了针对苏联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标志着美国称霸世界的全球扩张战略部署初步形成。 (5)苏联的反击措施:1947 年成立“共产党和工人情报局”以协调和统一各国党的行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年高 历史 核心 知识 完全 归纳 世界 现代史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51645.html